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拿破仑时代 >

第131章

拿破仑时代-第131章

小说: 拿破仑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只要英国的舰队不把英国兵送来,他们就谴责它控制海洋只是为了它自
己的利益。英国的大部分大臣和绝大多数公民都反对在大陆上作战,这首先
是由于1793 年和1799 年的经验①以及可能登陆英国的威胁所大大加强了的岛
民情绪,但也由于人力的不足。虽然说英国人是自愿为保卫祖国而当兵的,
但也只能用奖金在穷人中招募军队,尽管如此,也还找不到所需要的足够的
兵源。海外的领土在不断地扩展,英国不可能把所有的军队都从本国调出,
更不用说正在受着军事管制的爱尔兰。因此,可以动用的士兵很少,人们就
更不愿意让一支远征军去冒险,因为他们知道要费好大的劲才能重建一支远
征军。
还应当考虑到开支和货币的困难:英国军队经常要偿付从驻在国那里征
用的东西的款子,甚至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甚至1814 年在法国都是这样。因
此必须把硬币送给军队,或是用汇票换取硬币。最后,在议会里,对大陆采
取任何行动都给反对党提供了煽动群众的机会;他们公然声称,拿破仑在陆
地上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主张和平的一种转弯抹角的论调。由于这些理由,
福克斯及其继承人除了给波美拉尼亚的瑞典人派遣援军以外,决不在大陆上
进行任何干涉,这种态度在不小的程度上造成他们疏远俄国。坎宁和卡斯尔
雷主张一种完全相反的政策;但是提尔西特和约瓦解了反法同盟,坎宁只是
在哥本哈根才能显示他的才能。
在这个问题上,西班牙起义也起了主要作用。坎宁毫不犹豫地答应支持
各地“政务会”;他并不限于给“政务会”送钱送物资,他还使英国政府同
意收复葡萄牙,在此之前英国是一直拒绝给葡萄牙任何军事援助的,并同意
派贝尔德去加利西亚。对他很有利的事情是一开始辉格党人就热烈支持西班
牙起义。但是在皇帝采取军事行动后,他们却唱另外一种调子了。反对的呼
声又起来了,他们批评辛特拉协定并强调葡萄牙是不可能保卫的。这便是穆
尔的意见,以致政府不知是否必须召回留在里斯本的克拉多克和一万士兵,
或是再派遣从加利西亚仓惶撤回的军队去葡萄牙。这一次是卡斯尔雷作出了
决定。他和阿瑟·韦尔斯利商量后就于1809 年4 月2 日派他去葡萄牙,因为
① 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译者
① 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经验。——译者

韦尔斯利保证只要带三万人就能保住葡萄牙。但奥地利在这个时候参加了战
争;卡斯尔雷是皮特的好学生,他就乘此机会以帮助奥地利为借口,首先把
注意力集中在荷兰,要立即派遣一支远征军到那里去,结果英国在1805 年到
1807 年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之后,现在却同时干预两处,以致派往葡萄牙的援
军只有二万六千人。另一方面,在1809 年春,如果英国把所有的兵力都派到
德意志沿岸去,它也许能够给敌人以决定性的一击。但瓦耳赫伦岛的远征却
失败了,从此,英国在大陆的行动一直到最后仍只限于伊比利亚半岛。
尽管如此,英国在政策上还是犹豫不决,辩论不休。1809 年,波特兰内
阁解体了。坎宁和卡斯尔雷由于出身和性格不同,很难合作共事;坎宁很想
成为政府首脑,既想指挥战事,也想领导外交;四月,他要求他的同僚在他
的对手与他之间进行选择。他们想等到战争结束时才作出决定;但在远征瓦
耳赫伦岛失败后,危机暴发了。坎宁提出了辞职,卡斯尔雷于9 月21 日在决
斗中使他受了伤。随后,波特兰去世了。留在财政部的帕西瓦尔重组内阁,
任命前印度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为外交大臣,韦尔斯利竭力加强他兄弟的
军队。但这个政府仍然处于很虚弱的地位。奥地利的失败以及拿破仑的婚姻
在舆论中引起了疑虑;格伦维尔、格雷和庞森比要求放弃西班牙,对韦尔斯
利将军进行了批评并对他的成就提出异议。政府不得不对西兰远征①进行调
查。同时,王室也因查明约克公爵的情妇卖官鬻爵这件丑闻受牵连而名誉扫
地。更糟糕的是国王又发疯了。而威尔士亲王因为公开控告不伦瑞克的卡罗
莉娜不贞而同她发生争吵,所以大失人望,尽管如此,仍被任命为摄政王②,
条件与1788 年相同,摄政到1812 年2 月1 日为止。由于他一向与辉格党人
关系密切,人们以为现在他掌握了全部政权,必将召他们组阁。最后,于1811
年,发生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可怕的经济危机,金融混乱、风潮迭起。帕西瓦
尔政府对此时已晋封为威灵顿勋爵的韦尔斯利表示保留态度,这并非是意料
之外的。政府明白地告诉他:如果他打了大败仗就必须撤退。1810 年当马塞
纳发起攻势时,政府警告威灵顿:他撤退得过早总比撤退得过迟更容易得到
人们的谅解。政府派遣增援部队十分吝啬,并在财政方面使这位将军陷于非
常令人烦恼的困境。
马塞纳的退却使政府对将军恢复了信心:增援大大地加强了,使他能够
发动1812 年那次胜利的战役。然而,在三年的期间里威灵顿只能依靠自己,
一面进行战争,一面要鼓舞起政府的斗志。这说明了何以直到1812 年他的战
略总是非常审慎的,而他对改组葡萄牙军队又何以是那么认真。他最杰出的
优点之一就是不管怎样困难都能坚持下去,并把战争纳入他非常了解的英国
总政策的范畴。他指出:就西班牙军事行动本身来说,它就具有重大意义,
并使英国的制海权产生实效。有了他,还有坎宁和卡斯尔雷,英国才能揪住
那个巨人搏斗。
在1809 年,阿瑟·韦尔斯利同拿破仑一样是四十岁。在他哥哥的领导之
下,从1798 年到1803 年,他曾长时期在印度服役;而后才开始在欧洲的事
业。他很有节制,身体非常强健,他象拿破仑一样,可以长时间工作而很少
睡眠。他的头脑清晰而精确,实事求是并富有组织能力;他的意志顽强而冷
① 西兰远征即远征瓦耳赫伦岛,该岛属西兰省,省会即设于该岛上。——译者
② 王太子在其父乔治三世不能理事时于1810 年为摄政王,1820 年乔治三世死,继位称乔治四世。——译


静,但又不排除决断果敢。他年青时具有独立的性格,当了将领就极其独断
专行,他不容许他的部下有任何主动性,其实他的部下也就是些庸碌之辈。
在他脸上表现最为强烈的是贵族式的傲慢,这种傲慢由于在印度“土人”中
间的长期生活而更突出了。他目中无人,以傲慢态度对待军官;他无比地蔑
视平民以及他统率的那些来自平民的士兵,称他们为“地上的唾沫”,“一
群流氓”,“一群混吃喝而来的只能用鞭子管教的人”。至少可以说,种族
优越感把他跟自己的社会阶层和国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这个社会
阶层就是国家的合法主人;他一心只想为他的社会阶层和国家效劳;他是个
铁石心肠的人,缺乏想象力,也没有情感,因此他是没有浪漫色彩的个人主
义,而这种浪漫色彩的个人主义毁了拿破仑,但也使拿破仑的天才增添了永
恒的魅力。
作为军人来说,韦尔斯利的思想和性格完全适宜统率一支兵员不多的职
业军队,去打一些进展缓慢而单调的战役,有时穿插着防御战,其主要目标
是要消耗敌人。从技术观点来看,他基本上是个步兵司令;他很少使用骑兵,
极少去追击敌人;他的炮兵部队不论是步行的或是骑马的都很出色,但为数
不多;他没有进行围攻的装备,没有工兵,也没有工程师;他的步兵不得不
应付一切,而在攻击堡垒时遭到重大损失。比起皇帝的所有对手来,他具有
一个很突出的长处,即事先已经就对付法国人所应采取的战术问题进行过深
思熟虑;他保持着线式队形以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他把他的队伍隐蔽在树
篱、废墟、有锯形防壁的房子后面或者是斜坡的后面,以对付法国的射击手;
此外,他也不忽视使用分散的、独立作战的火力:每个营都分出一个连走在
前面;从1809 年起,他使用了一个“来福枪”团和为此而建立起来的一些由
外国人组成的军团。但是他也考虑到,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敌人倾向于缩
短射击战,而使他们的营以纵队形式越来越迅速地向前推进,在迈达一战中,
他们甚至还没有射击就冲锋了。因此,韦尔斯利把他的士兵掩蔽起来,他料
想到法军在不能正确估计火力效果时,或者对射手的推进迟缓感到不耐烦
时,他们更会急于用刺刀冲锋;在这种情况下,稀疏散开的队形能使一支军
队大体上保持完整而又能沉着应战,充分发挥其火力。英国步兵是职业士兵,
都认真地受过齐射的训练;他们的枪所发射的子弹比法国人的要重。此外,
韦尔斯利采用了两排而不是三排的线形:八百人的一个营一次能齐射八百颗
子弹;法国人一个营由单个的连队列成纵队,每行四十人,前后共十八行,
或是由成对的连队列成纵队,每行八十人,前后共九行,所以前两行只能以
八十或一百六十发子弹回击;这种队形如果要展开的话,在两军接近时,兵
员就会遭到很大损失,队伍通常就会溃散。无论如何,进攻就会停止。这种
战术一旦证明有效,这位英国将军就会象在阿拉皮莱斯战役①中那样,一有机
会就毫不迟疑地以同样的队形采取攻势,以线式队形齐步前进,并有秩序地
停下来进行射击。他的战术在防御性的战斗中更显得出色,这确实也与他历
次战役的一般条件相适应;这种战术必须以职业军队为前提,象弗里德里希
二世的军队那样机械地以铁的纪律和体罚进行训练。拿破仑的部将一点也没
有从韦尔斯利给他们的打击中吸取教训,拿破仑没有亲自来看过这种战术,
因此,只有等到在滑铁卢战场上才能认识其作用。
① 阿拉皮莱斯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省,1812 年7 月22 日威灵顿在此地战败法将马尔蒙。见下文104 页。
——译者

如果韦尔斯利不能控制葡萄牙的话,即使拿出他全部的才能,大概也不
可能在半岛上站住脚。他在那里取得了一个基地,英国舰队可以从那里自由
取得给养,还在那里重新组织起一支民族军队,为他提供大量兵员。葡萄牙
摄政府从来不能同英国平起平坐;1810 年,它吸收查理·斯图尔特参加政府
工作,此人就成了政府决策人。然而,韦尔斯利不断地抱怨葡萄牙贵族重用
亲戚、玩忽职守,和坚持保留他们的免税特权。他要求由他支配英国给的补
助金,先是一百五十万后来是二百万英镑,用来供养军队。伦敦为慎重对待
葡萄牙人起见,总是不同意这样做。由于这个国家只靠从美国运来的粮食生
活,出售的酒又不到战前一半,所以摄政府只有用贬值的纸币来支付为士兵
征用的食物,才能摆脱困境;士兵营养很差,大量地病倒或开小差。1809 年
2 月,摄政府要求英国人给他们派一个总司令:英国人指定了贝雷斯福德,
他是一个平庸的将军,但却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他把一定数目的英国军官
和教官安插到葡萄牙军队里。除两个人外,所有的将官都是英国人。1809 年
9 月,葡军已有四万二千人;1810 年,差不多达到预计的人数五万六千人;
但是要把他们装备起来却很费劲,总是不能使所有的骑兵都有马骑。他们还
利用民兵来守卫要塞,进行侦察以及打游击战。1810 年,甚至又采用了普遍
征兵或号召全民抗战。
西班牙人却没有使英国人这样满意。他们不愿听任别人支配,到1812
年,他们一直拒绝使他们的军队听从英国人指挥。此外,中央“政务会”又
缺乏权力;它在1808 年12 月逃亡到塞维利亚以后,又于1810 年1 月不得不
躲到加的斯,把权力交给一个摄政会议;9 月,西班牙议会复会并设立一个
执行委员会,到1812 年议会又设立一个新的摄政府代替执行委员会。所有这
些政府都优柔寡断,都有滥用私人和贪污的嫌疑;卡斯蒂利亚的旧议会和塞
维利亚的旧“政务会”不服加的斯政府权力,而有些人诸如蒙蒂霍伯爵、英
范塔多公爵、帕拉福克斯的兄弟等都阴谋推翻政府。各省的“政务会”也不
稳定,大部分从这个城市迁到那个城市,碰上高兴就服从加的斯政府的命令。
“政务会”与军事将领之间的谅解协作关系总是岌岌可危,游击队员也总是
擅自行动。另一方面,虽说人民都憎恨侵略者,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所
有的人都准备参加战斗,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