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千里追魂到天堂 >

第43章

千里追魂到天堂-第43章

小说: 千里追魂到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是朋友。酒友,酒友,喝酒的人也能交很多很多的朋友。

酒是两面派。它欺软助硬,特别能整治老实人。

张大爷是老实人,郑兵来了,战友来了,同志小子来了,他高兴了。他要喝酒,他认为酒是朋友,他对朋友无保留,他是老老实实的喝,结果呢,酒朋友把他撂倒了,酒对他是一点也不客气。

酒对郑兵更是残忍,郑兵本来有病,在外边流浪没吃没喝,身体瘦的可怜,几杯酒下肚以后,他便迷迷糊糊,昏昏沉沉趴在炕上像死人一样。

酒助英雄胆,但是;酒也废掉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千里追魂,确确实实丞救一些饮酒而丢魂的人们。

张大爷、郑兵横躺竖卧的睡在东屋的炕上,老妈妈把饭桌子撤下去,胡乱给每个人身上盖上一些东西,关了电灯,自己就到西屋睡觉去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老妈妈的早饭已经做好了,老大爷起来了,郑兵睁开眼睛,自觉浑身没劲,动弹不得,他只好闭上眼睛继续躺着。老妈妈埋怨老爷子说:“你这个东西,见酒就没命,你自己喝趴下了,还把人家孩子也灌醉了,那孩子本来身体不怎么样,哪经得起这烈酒的刺激。”

老爷子走出房门抻抻腰,转回东屋看看郑兵,对老太婆说:“奇怪,我夜里做梦开始是与这个同志小子喝酒,喝呀,喝呀就变了一个人,名字叫郑树林,大号叫郑维,那时候我们都叫他树林,觉得树林比郑维好听好叫,郑维,郑维叫白了就是政委,他自己也不愿意别人叫他政委,因此,郑树林的名字传出去了,就只有很少的人知道郑维这个名字。”

老太婆说:“郑树林和这孩子有什么关系?”

老汉说:“是呢,我觉得,这个同志小子的作为有哪点像郑树林。郑树林当兵的时候个子不算高,他是五零年,抗美援朝的新兵,过江以后他就补充到我们班里,当时我是副班长,排队的时候班长在前,副班长在后,他个子小靠近我站队,同时我们是一个战斗小组的,小伙子老实厚道,平时说话不多,能吃苦,不怕累。朝鲜冬天气温寒冷,零下30度,滴水成冰,流下来鼻涕一下子就冻成冰蛋蛋,手脚冻得像猫咬的,他不叫苦也不说冷,我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在我的心目中他真是个好兵,”

老妈妈说:“我看这个年轻人很老实,人家不多说话,你叫他喝酒,他没有酒量,所以喝的不多就醉了,喝醉了也没有耍酒疯,多好的孩子啊。”老汉说:“老太婆,这个同志小子姓啥,叫什么名字?”老妈妈说:“我没有问,他自己也没有说呀。他倒说过家在黑南县。”

老汉说:“你去问问他。”老妈妈走到郑兵跟前,看看他双眼紧闭表情悲苦,老妈妈细细的端详了一阵子,回来对老汉说:“他还没有醒,看来昨天喝酒对他不利。让他再睡一会吧。”

老汉说:“从这点看就不像郑树林了,郑树林老弟能喝酒啊,在一次庆功会上,我俩坐在一起,用大碗喝酒,一连几大碗下肚,没怎么样。照样说说笑笑。在联欢会上我们还出了小节目。”

老妈妈说:“你别吹了,你喝的是朝鲜人们自家做的酒,不会是中国的茅台。”老汉一笑说:“那是,哪有那么多的茅台。不过这同志小子也太不胜酒力了。”老妈妈说:“唉,这孩子操劳坏了,需要好好的养一养。”

老汉下地做活去了,老妈妈赶一碗面条,面条里打俩鸡蛋,热乎乎地给郑兵吃。

郑兵吃完了跟老妈妈说:“谢谢大妈,昨晚上喝多了,给您老填麻烦了,真不好意思,请妈妈原谅。”说完了向老妈妈鞠躬后,说声:“再见。”就向外走。

老妈妈说:“你现在还不能走,你大爷还有话对你说。”郑兵愣住了,大爷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我现在是落配之人,手无分文,还找我干什么?说话之间老爷子回来了,到屋就说:“吃完了吧,走,邦我干活去。”老妈妈忙说:“他身体不好叫他干什么活啊。”老爷子说:“堆稻草,累不着,你放心好啦。给我们做点好吃的。”

郑兵跟在张大爷后边走,走到村边的场院,高粱、豆子等都收拾完了,就剩下稻草还没有躲好。张大爷说:“今年的大秋都收拾完了。我们老两口收一万多斤粮食。我们是丰衣足食小康生活了。”两个人边说边干,不大的功夫,稻草垛就堆好了。

张大爷说:“听说你家是黑南县的。”

郑兵说:“是,”

张大爷高兴的说:“黑南县有我的战友,那可不是一般的关系,在抗美援朝战斗的日日夜夜,我们是在一起生生死死,我们吃住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在第二次战役我们连插到敌人的后边,担任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我们班在一个小山头上占领阵地,战斗激烈得很呐,敌人一波又一波向上冲,我们是一次又一次将敌人打退。一直坚持到天黑,敌人停止了进攻。我们班就剩下我和郑树林还活着,班长和其他的战友都光荣了。我和郑树林也都受伤了。战斗下来我们连是英雄连,我们班是英雄班,我与郑树林都立了二等功。”停了一会他继续说:“郑树林火线入党,打仗勇敢,我们都是班长,我是一班班长,他是二班班长。在金城战斗中我负伤了,敌人的炮弹片子把我肚子打破了,我一跑肠子出来了,他将我抱住按倒在地上,把我肠子托在肚子里,用救济包堵住伤口,找到担架把我台回来。说来我这条老命还是郑树林这个老家伙给保住地。”他不以为然的哈哈大笑一阵。

大笑之后他动情了,他流泪了,他说:“我在后方医院听说我那亲密战友郑树林也负伤了,也有人说他牺牲了。志愿军回国了,我复员了,我到处打听我那老战友,老兄弟,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郑树林的下落。”今天咱俩有缘,我见到你就想到了郑树林。希望回到黑南县以后,一定要邦我打听有关郑树林的消息。

郑兵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指战员与敌人拼杀的英勇顽强,气壮山河,雄伟惨烈,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所感染,所激励。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父亲也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我将他一个人丢到省城,是我不孝的儿子给英雄的父亲涂上一笔丢掉儿子的名声。

他突然接到张志强老班长下达的寻找郑树林的战斗任务,不假思索的立正答应:“是!保证完成任务。”他向张大爷举手敬礼,然后说:“老班长,等好消息吧!再见,给大妈带好,谢谢!谢谢!”他向东北方向扬长而去。

张大爷突然被郑兵的军礼、军人行为、军人语言等一系列军事化,推到几十年前军队生活之中,他举着手,张着嘴,看着郑兵远远离去。

郑兵走了,老汉想起来了,老太婆还做好吃的给他吃,现在不应该让他走,我还有好多话要对他说呀,老爷子后悔啊,后悔也来不及了。

回到家里,老妈妈问:“那孩子咋没有回来?”老汉惋惜的说:“我让他走了。”老妈妈说:“人是早晚是要走的,我是想让他在咱们家好好的养一养。不过人家要走,也就走呗。”

老汉说:“我估摸,用不了多久他得回来。”老妈妈说:“你又给人家啥任务啦?”老汉说:“我叫他找郑树林。”老妈妈放上饭桌子,端来饺子说声“你吃吧。”

到了深秋季节天气凉了,虽然有草堆可以利用取暖,但离开草堆就很冷。入冬了,郑兵只穿几件单衣,他又走进一个小城镇,一天早晨他在垃圾堆里拣到一件旧军大衣,过了几天又拣到了破绒裤和破棉鞋,由于他穿的破破烂烂,埋里埋汰,人们都离他远一点,饭店也不让他进了。他在小城镇吃不饱,只好离开城镇走向农村,在农村讨口饭吃比较容易,有的好心人还叫他到房子里给他点热饭热菜吃,当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走到人家门口不但不给吃的,还放出来狗咬他,骂他是穷鬼,离远点。

天冷了,北风刮的呼呼叫,郑兵被冻醒了不能再睡觉,他沿着小路向前走。走着,走着,下起雪来了,郑兵不停的走,雪不停的下,郑兵越走越累,雪越下越大,鹅毛大雪刮在他的脸上睁不开眼睛,满天皆白,分辨不出东西南北,更分不清那里是路那里不是路,遇着山就爬山,遇着沟就过沟,他不停的向前走,想找到村庄,想见到人家,他的希望落空了,不见人家也不见人影,他走不动了想躺下休息,在他的记忆中有单身躺在雪地里冻死的影子,所以他咬紧牙关坚持走,倒下了再爬起来继续走,走啊,走啊,他倒下了,不知不觉的倒在雪地里。

五十六 通信兵雪地救人 郑小姐飞车认哥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通信连二班长李男带领战士张华、白静奉命检修通信线路。她们行致204号电线柱时,发现在那边山坡上有人趴在那里,斑长李男命令白静前去看看情况,白静走到那人跟前,查看周围的情况后,她认为只是一个人到场,没有第二个人的迹象,这就断定是他自己来到这里的,她用脚踢那人的脚,发现那人的身体还没有冻僵,他用力翻过那人的身体,又摸一摸他的脉搏,这人还没有死亡,还有脉搏。她向李男发出信号,叫她们过来。李男和张华见到信号都来到白静跟前,白静说:“这人没有死亡,还有脉搏,我们要救救他。”李男说:“昨天夜间风大雪大,这人是顶风冒雪走到这里来了的,他连饿带冻,精疲力竭的走到这里,就走不动了。来吧,我们先给他点水喝。”白静坐在雪地上,把那人抱在怀里,他们一起给那人喂了水。李男向连队报告发现病人情况。连长命令:“由一人就地看护等待接应,其余人继续执行任务。”李男说:“白静原地看护等待连队来人之后,和他们一起归队,我和张华继续执行任务。”

付连长带领卫生员和一副担架,来到白静跟前,看着白静怀里边抱着一个人,那个人身上还盖着大衣。白静向副连长报告这里的情况之后,卫生员做了简单的处理,将病人一直抬到接待室,由白静协助卫生员用温水擦洗了病人的全身,并进行了治疗,给他换上了一套军装。盖上军用被子。他睁开眼睛看看,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副连长向连长指导员将情况汇报之后,指导员连长一同来到接待室看望病人,郑兵听到是连长指导员来了,想站起来,指导员说:“不要起来,躺着吧。”郑兵躺在床上举手敬礼,眼泪在眼圈上转,张开嘴巴想说什么。指导员见他手也不放下来,话也说不出来。就轻轻把他的手扶下来,亲切的说:“不要着急你现在好好养病吧,有话慢慢说。”这时炊事班长送来了病号饭,是手赶面条还有葱、姜、蒜,还加点香油。连长接过病号饭说:“好香啊,来吃饭。”因为面条很热还不能吃,所以卫生员说:“等一会我喂吧。”指导员说:“好吧。你们要好好的照顾他,要请军医给他检查治疗。”副连长到营部汇报之后与军医一同回连队给郑兵治病。军医在卫生员的协助下对病人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治疗。然后,到连部讲了三条意见:1、此人身体特别虚弱,需要加强营养;2有冻伤,四支比较重,经过一定时间治疗,可以治好;3他是精神病人,需要特别注意。连长说:“连队有真枪实弹,让精神病人住在连队实在危险,出事就是大事故,必须把他送走。”指导员说:“送走是肯定的,二班的同志从死亡线上将他救活了,这是一件好事情,这种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精神是要提倡的,特别是白静同志身为一个女孩子,自己一个人坐在雪地里抱着一个快要死亡的人,这样高尚的风格,高贵的品质是值得赞扬的,我们应该为她请功。”副连长说:“安全问题我负责解决,对全连同志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大家保管好武器弹药,另外再派两名战士协助卫生员做好看护工作,确保病人和他人的安全。”副指导员说:“二班的先进事迹材料我负责整理上报,请示政治处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寻找病人的家庭地址,争取早日送走。”

通信团政治处通报表扬通信连二班抢救病人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团官兵向通信连二班学习: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学习他们救死扶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附有郑兵照片,要求知情者速报政治处。

军区宣传干事郑继军是独立师师长的女儿,她看着通信团政治处的通报出神。她想这个人我在那里见过?有点面熟啊。人是瘦了许多,对这样的眼神我怎么这样熟悉,这是乞援的眼神,这是告别的眼神。告别,和谁告别?谁和我告别?是--------是-------哥哥和我告别。对,是哥哥,难道他就是我哥哥吗?我要去看看。她到科长办公室向科长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