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

第18章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18章

小说: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志军满意了,把小女儿放在脖子上,玩骑马去了。
他原来就不愿意过继大舅子家的儿子,大舅子人还可以,但他老婆向来面甜心苦。一般家里都是长子供养父母,他大舅子没有养家不说,竟然还没人说他不好,这不由不让他对那个大嫂子的能力高看一眼。
再说了,她儿子都那么大了,性格已经养成,过来有什么问题也不好改正。
最重要的是,两家离得近,过继过来的儿子还是向着亲妈,他自己不常在家,梅英又是个心软的,将来很难说能过得好。儿子嘛,命里没有莫去求,见得多了,他倒不很计较这个。他有个战友就是接了岳母在家奉养的。他就不信了,他的女儿这么优秀,将来找个女婿能不让他夫妇养老。
不由得说,李志军真相了。前世过继就是张梅英强烈要求的,那时女儿读书一般,也没像现在这样不欢迎哥哥,他工作也一般,后来心一软,想着老婆在家是很辛苦,结果最后可谓花了钱又生了气。
把这个大事解决掉,李晓虹心里真是轻松了许多,这一辈子,再不会白白便宜那个白眼狼。
人家投资讲个回报,前世自己和妹妹资质一般,可能张家旺觉得他太吃亏,一直干活养活她们姐妹,所以最后不等她毕业,孩子一养到两岁就决绝离去。
没想过如果他在他自己家,会不会有他那样生活。像他二哥,年纪老大最后找好不容易找了个老婆还有些呆。哪像他,妈妈给他娶的是周围农村少有的俊俏女子,一身皮肤白似像雪一样,跟他的黑是鲜明对比。
他二哥房子也根本没盖起来,最后还是住的二妗家房子。今生大家桥归桥,路归路,过得如何各凭本事奋斗。
“咱们没要家旺,你有没有觉得虹特别高兴?”
“可不是,你可不要小瞧咱闺女,她心里清楚着呢,原来就不想要哥哥,还说她以后要给我们养老呢。”
“我就是觉得心里怪不得劲儿,有些对不住大哥,原来都说过这个事,现在又反悔了。”
“别想了,原来也没说定,不过你那时有一点儿这个意思。再说,你哪次不是帮他家忙,给压岁钱时,只要没结婚的,每个都有,给得还多。咱家可是只有一个孩子去,才给了两块钱。”
“好了,不说了,我还是想着给你老张家续香火,你不在意就算了。”
“我算是看开了,人死如灯灭,还管他死后如何呢,生前过得好就是了。我原来所在部队的前辈,不知有多少死在战场上,有的连尸体都找不到。有那个钱,好好培养她姊妹两个,比什么都强。”
“好好,反正这次你可满意了。”
偷偷听到爸妈的话,李晓虹这次在心里给爸爸点了个赞。
作者有话要说:

、发电

拒绝了家旺的过继,李晓虹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自从重生,她心里就绷着一根紧紧的弦,每天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想着尽力去改变家里的生活,害怕万一再像前世一样怎么办。
爸爸的工作,妈妈的小店都不能让她轻松多少,现在,一直担心的过继也终于不像前世那样成功,她才觉得,生活是真的已经改变了。那么,爸妈的身体,家里的生活,慢慢也会越来越好。
一放下心中重担,李晓虹这个春节就更活泼了些,让看到她表现的李志军和张梅英两个也都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决定对。如果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好,那过继又有什么意义?再说,看这两姐妹的情况,有没有个哥哥来为她们撑腰都是小事了。
费翔的两首歌,一首《一把火》,一首《故乡的云》这一年在内地飞速火红,传唱了大江南北,并且在今后数年,都热度不减。
村子里的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但这不妨碍它的流行。
不管在哪里,旁边都可能会传来一句: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的心窝。
这天,李晓虹想着正逢寒假,作为一个小孩子,也不能天天不停地学习。正好练过了大字想休息,准备去找魏丽君玩会儿。
遇上的人都穿着新棉衣,见面笑嘻嘻的。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就不错,到处一片祥和快乐的气氛。
走到半路,见一群小孩围在一起,看中间那个唱歌。唱歌小孩还怪模怪样手拿一个树枝,模仿着费翔做动作。边上的小孩边拍手边嚷:“好,再来一个。”
有大人过去,叱责道,火什么火,小心烧着了。不看看人家晓虹,都在干什么。有空了多看看书,下次再考这么差,小心我把你屁股打得像着火。
路边的李晓虹:这真是走路也中枪。
那个小孩做个怪脸,其他的也一哄而散。
其实小孩唱得不错,动作也似模似样的,如果在城市里,大概有家长会高兴地送孩子去学习,希望孩子能多一技之能。
在但生在这个村子,大人知道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进大学,有个铁饭碗,其他的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再说,就是想让孩子学其他的,也没有人教。这还是有些见识的家长,更多的,都是随便孩子跟着混几年,认识几个字就罢了,反正考不上大学还不是回来务农?
不是现在大城市里瞧不起小城市的,小城市的瞧不起乡村的,就是有互联网的时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见识都会差很多。不是那么多人要往大城市里去,城里小孩司空见惯的东西,农村里的小孩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倾斜,差别太大了。
李晓虹走着想着,本就几分钟的路,马上就到了。
魏丽君家里还是一群人在看电视,农闲时候,除了打牌和看电视,也没什么好做的了。
看到李晓虹,魏丽君很高兴。
“来,晓虹,电视正好看呢,你不知道,一天播四集呢,只有春节才能这么过瘾看电视啊。”
李晓虹扫了眼电视,是地方台在播的一个香港电视连续剧,明显看着就很假。但在这个时候,比起那些都是说教的电视节目,已是难得的娱乐了。
刚看了几分钟,“啪”地一声电视黑屏了。
有人开玩笑:“晓虹,你看连老天爷都不想让你看电视,你才来了几分钟电视就黑屏了。”
“啊,晓虹姐,你这么厉害?你快跟老天爷说说让他把电视好起来啊。”有个小孩傻乎乎地说。
大家哄地笑了起来。
“可不是,你晓虹姐厉害着呢,你有什么愿望就快许吧。”有大人逗他。
“那晓虹姐,你能不能让我爸别打我屁股?”小孩揉了揉自己的小屁股。
众人又大笑。
“笨,才不管晓虹的事呢,是停电了,没看灯都不亮了。”魏丽君拉了一下灯绳。
“柱子,快把你家拖拉机上的电瓶取下来,我们来发电。”
“是啊,正看到关键处呢,急死人了。”
“不行,那太耗油了,我车里没油了,剩了一点还等着走亲戚用呢。”
“你就抠吧。”
“那把你家电机取过来,我们用自行车发电。”
几个男人鼓捣了一阵,用东西把自行车支了起来,也不知道怎么连接起来。
最着急的那个马上坐在自行车上蹬了起来。
“成了,成了!”小孩子欢呼起来。
果真发电成功了,李晓虹不由得佩服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就是图像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成了一片雪花,声音也是时断时续。
“哎呀,这电压也太不稳了!”
“蹬得稳些,别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再这样下去可就没法看了。”
连个稳压器都没有,电压自然稳定不下来。
突然电视又没图像了。
“操,你这家伙被你老婆榨干了吗,快点蹬!速度不要停!”
那人听话快速蹬了起来,自行车轮子转得飞快。
图像渐趋连续,就是闪烁得厉害,但不影响观看了。
“太累了,谁来接下我?”蹬了一会儿,那人呼哧呼哧喘关粗气。
接着又一人飞速坐到了自行车上。
“画面太晃了,小心得近视眼。”李晓虹不准备再看,也提醒魏丽君。
“没事儿,我眼睛好着呢。”
也是,自己村里的人除了自己爸爸,还没有近视的呢。
吃完午饭,家里的远房亲戚正准备走。
看着盆子里已凝固在一起的猪油,张梅英正在可惜。今年买了半个猪,加起来有一百多斤呢。
猪是村人自己家养的,长了快有一年,有的地方肥肉得有四指厚。听了女儿的话,用一些肥肉瘦肉掺着灌了一些香肠。余下的肥肉还是太多,炼过了油有好一大盆。
女儿不让吃太多肥油,怕得病。其实也就是这些年,原来吃都吃不饱,哪有听说吃多了油得病的呢。
不过,女儿一向爱读书,见识也越来越广,听她的还没出过错。免得孩子担心,还是不吃了吧。不过,看着这么多油自己家不能吃,可真是让人心疼啊。好在都送了亲戚,每一家临走都送了一小盆,也不算太可惜了。
“虹虹,这油咱们自己吃了吧,没余多少了。”
“妈,咱们吃的肉上就已有不少油了,你看你煮的肉骨头,凉了之后表面上一厚层白油。那还是骨头呢,就是带点肉也都是瘦肉,熬汤后还有肥油。你就听我的吧,报纸上说了,吃多了这种油,血管会堵住呢。”
她们村这时许多家都已打过压井,开始用地下水。水质是不错,就是特别容易结垢,烧水壶过一段就要清理一次,不然壶下方的水根本不能喝。
每逢这时候,李晓虹就让张梅英看,一遍遍告诫她人的血管吃多了猪油就像水壶一样会结垢。时间久了,张梅英也听进去不少,但看到花这么多钱的东西自己不能吃,心里还是不舍得。
看妈妈犹豫,李晓虹继续劝她:“咱家现在不缺这点钱,以后我会挣更多的钱给你花的,你别可惜这点儿油了,妈。平时咱家吃的油就大,猪油实在是不能再吃了。”
“但给亲戚不一样,咱家亲戚不富裕,平时谁舍得炒菜多放油啊,给了他油,他还感谢咱们。你想想,用咱家不需要的油换来亲戚感谢,也不是很划算的吗?身体好才是第一位的,慢慢我爸你们两个年纪大了,更需要特别注意身体。”
“我身体根本就没事,你看,棒着呢。”说着,张梅英还伸了伸手臂,做了个展示。
“我知道你没事,现在身体正好呢,但万一到有事的时候就晚了,所以我们才预防啊。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像咱们家鸡打的预防针,打了之后这种病就不会生了。我们平时就要注意预防,免得生病。”
“你这孩子,话是怎么说的,拿鸡和你妈比。”张梅英气极反笑,敲了李晓虹脑袋一下。
李晓虹摸着被敲但一点也不疼的脑袋,说:“比喻,我只是比喻啊妈,千万不要再敲我了,敲笨了你不心疼啊。”
“心疼个鬼啊,我心疼鸡也不心疼你!”张梅英瞪了李晓虹一眼。
“好好,心疼鸡也成,但不要再心疼油了。”
“我知道,妈没文化,没你懂得多,但也知道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放心吧,妈听你的,以后咱家不吃猪油了。再回买肉时,哪怕贵些,我让他们给我多割瘦肉。”
这天来家的是一个远房亲戚,看要给他油,还不好意思,推脱着说:“这怎么好意思,来看你们,怎么再拿东西走呢?”
“你拿着吧,油我们今年炸得多,家里两个小孩都肠胃弱,猪油太腻了,不敢让她们吃太多。”
亲戚没想到吃了顿饭,走时还有油拿,一脸感激。
因为她说的原因,亲戚走时还一阵叹息,觉得人真是没有十全十美,李晓虹姐妹两个聪明是聪明吧,那小身板也太弱了些。自家孩子身体一个顶李晓虹一个半那么壮,就是学习太勉强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了这么辛苦的骑车发电,来个收藏或评论吧,淹没了笨作者保证也没怨言。
话说下午去看了好不容易爬上的新晋榜,辛辛苦苦又更了一章,排名竟然又后退了,再看一遍,没看错,就是退后了好几名,好心酸。好在收藏还在涨,还给了我一点点动力。

、搬迁

吹面不寒杨柳风,过了十五,厚厚的棉衣换下,村里人就要开始拿往年留的烟叶种子蕴苗,红薯也要开始埋进土里,等它出芽。
村里已开始忙碌,农历十五过完,李晓虹也开学了。
要不是怕影响太大,她年纪又太小,她真不想在小学里浪费时间,去这样一年年的上。一个人看过了大海的广阔,天空的高远,很难再局促在一室之内。
两个王老师水平在村子小学里算是不错,但比起李晓虹都差远了。没办法,没接受过那么多的教育,所知就是有限,这与努力和勤奋无关。
她们这里连小学老师都配不齐,更不用说幼儿园了。不管哪家孩子,都是自由放养,长到七八岁直接扔到小学里去,五年小学毕业,分数差不多乐意上初中的接着去读,分数太差或不愿意再念书的就回家干活,反正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可以当半个大人使了。
这样算算,李晓虹决定等到三年级末升四年级时不再跟班走念四年级,准备再跳一级升五年级,然后十岁时自己就可以小学毕业去读初中了。
反正小学只上两门课,语文和数学,对于她都轻而易举。作业又少,老师管她也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