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

第16章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16章

小说: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还不相信我吗?以后我会让妈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张梅英明显不把李晓虹的话放在心上,只当是一个孩子的愿望,但又不愿意打击自己女儿,顺着话意就对女儿说,“怎么不相信?那说好了,那我就等着享我闺女的福了。”
“那今年咱家的饺子馅我来做吧,不过剁肉还得妈妈你来。”
“没问题。”日常农活忙时家里的饭也是李晓虹做,张梅英也觉得自己做十几年的饭了,还没有女儿做的饭好吃。不亏是自己女儿,就是聪明,做什么都比别人好,就是做饭那也是顶呱呱。
她却不知道,现在的女儿早不是那个真正的稚儿了,见多识广,自然比从吃都吃不饱年代过来的她做饭要好些。
说好,两人分工,张梅英剔骨头剁肉,她来洗萝卜。
用家里的推红薯片的推子把洗干净的萝卜推成薄片,然后切成细丝放进大锅里煮。
“妈,今年咱家买的肉多,我们做馅时多放些肉吧。”
“没问题。”张梅英大手一挥,全放权给李家虹。
最后,李晓虹调的馅用了三分之一的白菜、三分之一的萝卜加三分之一的肉。
其实做肉馅,自家吃的一半肉一半菜最好,肉太多了柴,菜多了不香。平时没有这么大的油水,李晓虹怕猛一吃肉多吃伤了,最后才用三分之一的肉。这样腌肉的时候又加进去一个鸡蛋搅拌匀,肉和菜更黏乎。馅拌好后,闻着就香气扑鼻。
李晓路站在一边,手指头伸进嘴里咬着,哈水都快流下来了。“我要吃!”
“乖哦,这是生的不能吃,不然会肚子疼的。等包成饺子煮熟后才能给路路吃。”
“妈妈吃,姐姐也吃。”
“好好,我们都吃。”
“姐姐可和你说过了,不能吃手指头的哦。再让姐姐看到,以后就没有好吃的了。”
李晓路赶快把手指头拿出来,急忙把两只手都背到了身后,乌溜溜的大眼直看着姐姐。意思说我没吃手指头了,快给我好吃的吧。
看李晓路这么乖,李晓虹忍不住在她白嫩嫩的脸上亲了一口。
“乖哦,咱们先吃个鸡蛋羹。”
李晓路一向爱吃鸡蛋,听到自己爱吃的鸡蛋羹,咽了下口水,李晓虹都听到她咕咚一声。
小孩子,还是多吃些好消化的东西,晚上的饺子还是少让她吃些好。
李晓路乖乖让姐姐给自己洗手,然后端着小碗吃了起来。
张梅英看着小女儿也在姐姐的监督下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不由心想,看来爱看书就是好,不然村里人都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谁那么讲究还饭前便后洗手啊。
不过听虹虹的真没错,路路从小就被要求勤剪指甲勤洗手,就不像她姐那样小的时候肚子里长虫,从来也没听她说肚子疼呢。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今天就三十了,李晓虹正在忙,就听到“丁零零”的响声。
“你爸终于回来了,咱们快出去!”张梅英笑呵呵地说。
“爸爸,爸爸!”一听说爸爸回来了,李晓路慌着向外跑,一不小心,自己把自己绊倒了,摔了个嘴啃泥,又骨碌一下爬了起来,嘴角都沾上泥了也不知道只管向前跑。
张梅英和李晓虹都哈哈笑了起来。
院子外面真的是李志军。他一脸喜悦地推着自行车,是那时候最常用的永久牌的,前面有横梁,后面有后座的那种。看到母女三个,更是满面笑容。
爸爸原来笑起来左边还有一个酒窝,看来自己的酒窝是遗传自爸爸。李晓虹原来印象中的爸爸已是满脸皱纹,面部因为病情的原因变得僵硬,从来不知道原来爸爸年轻时是这样的。
此时,才看到自行车后座两边各有一个大筐,满满的不知装的是什么东西。
进院的大门前是一个小陡坡,这是为了防积水而把整个院子都修得比较高形成的。
自行车后座装的东西多,前面轻,张梅英按着车把在前拉,免得上坡时车头翘起来自行车翻了,李晓虹姐妹两个在后面推,一家人高兴地进了院。
“爸爸,你买的什么东西啊这么多”
“是买了不少呢,把东西卸到屋子里再给你们看。”
把门槛去掉,自行车直接推进了堂屋,就地卸货。
李晓虹拿了湿毛巾过来,把妹妹脸上和手上都擦干净才让她去看爸爸带来的东西。
一会儿地上就堆满了东西,有苹果、有点心、有馒头、有挂面、有瓜子和糖,最后还有衣服。
李晓路这边看看,那边瞅瞅,觉得眼睛都要顾不过来了,怎么办呢,每个都想要,可妈妈一定不同意的,李晓路有些小忧伤地想。
“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走亲戚用得完吗?” 
“今年我们所卖挂面不是挣钱了吗?当然得多买些东西好过年啊。”李志军意气风发地说。
果然,事业就是男人的第二生命,事业成功的男人会特别有精神。
张梅英嗔他一眼,“那这也太多了吧?你看这点心,有好几十斤了,走亲戚也用不完啊。”
李志军拿起一个点心,是现在走亲戚盛行那种糖角。外面是一层雪白的稍硬的壳,里面是比较稠的液体糖稀,一咬糖稀就流出来。
“今年每家亲戚多封两包,往年都对咱们照顾不少。再说了,串亲戚用不完咱们可以自己吃呀。让孩子们也解解馋。”说着,掰开糖角,对李晓路说:“来,路路,张嘴!”
“爸爸不洗手,不乖!”李晓虹眼巴巴地看着糖稀,可还是退后了一步。
姐姐说过,不洗手就吃东西肚子里会长小虫子,虫子像蚯蚓一样,那样肚子就会让虫子吃掉了,呜呜好可怕!才不要肚里长虫子。
“还是我闺女爱干净。”李志军听到这儿,有些尴尬地把糖角放下,“来,咱们把东西归拢一下,都放好,试试我给你们买的新衣服。”
“要吃糖角!”李晓路赶快发言,一边还伸出白净地手,意思是自己已经洗干净了。
“路路自己拿着吃吧。”
“那也不能吃太多,一会儿要吃饺子了。”
“就吃两块!”李晓虹伸着胖乎乎的手指头。
“真乖!”李志军摸摸她的头。
“嗯,这孩子被她姐姐带得很好。”张梅英接口道。
“这是啥料啊?摸着这么光滑。”
“听说是现在最流行的化纤的,不褪色不变形。”
张梅英把衣服抓在手里揉了揉,可不是,一点也不变形呢。
“很贵吧?给孩子买就行了,还给我买什么,我这么大人了,不行扯块布做件就行了。”
“过年呢,不给你做件新衣服怎么行?”说着两人还默契地笑了笑。李晓虹不由想,爸妈两人的感情可真好啊,心里只觉得像原来小时候吃了糖角一样甜。
张梅英先让两个女儿试了试上衣,李晓虹是一件西瓜红的,李晓路是一件玫红的,颜色倒正,就是放在李晓虹眼里有些土,穿上有些肥大。
不过,两人一个冬天下来,都捂得白嫩嫩的,气质又好,穿着也不难看。特别是李晓路,白胖胖的,穿着新衣服很像年画上的胖娃娃。
“还是大些好,不然孩子长得快,这么好的料子只穿一季就太可惜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把东西准备好,正准备继续去包饺子。
这时候听魏丽君在外边叫:“晓虹,晓虹在家吗?”
“在呢,过来吧!”
“吃过饺子去我家看电视啊,据说今年春晚有惊喜呢,我先给你占个好位置!”
李晓虹想了想,反正晚上也没事,就答应了。
给她口袋里装了一大把糖果,魏丽君不好意思地带着走了。
“今年是太忙了,过完年我们也去搬个大彩电!”李志军说。
作者有话要说:过年了,话说李晓虹什么也不想吃,只要有收藏和评就够了。

、费翔

李晓虹知道,今天一晚,自己爸妈大概要忙到很晚了。因为原来每年今天晚上,她要煮肉,炖骨头,还要炸丸子,炸鸡块,每年到这时候,差不多都忙到过了午夜才行。
原来这样做,是因为家里不富裕,在此之前是不舍得做好吃的,所以才在年三十晚做出来,自己家在初一吃一天,其余那些好吃的妈妈会放起来,也多是为了招待客人用的。
今年倒是自己没想到这事,其实慢慢生活好了,不用都赶在这一晚做,累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烧的还是煤。
煤买回来后,因为是松散的,没有粘度,老家这里都是把土和水掺进煤里和在一起才在土灶上用的。因此,燃烧起来炉火提供的热量根本不够,如果妈妈要炸东西,会在炉膛里里再添加木柴烧。
自家厨房是老式的那种,建得很高,但只有一个小窗户,顶上也没天窗,此时也没排气扇,柴烧起来是浓烟滚滚向上冒,但又出不去,就在整间房子里聚集。
李晓虹个子矮,下层烟少些,但在屋里待一会儿就受不了,眼睛发酸,鼻子直呛,赶快就出来了。妈妈个子还高,上部烟更浓,也不知道怎么受得了。也许是农村现在都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习惯了之后,都习以为常了,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子。
看来以后要改变的不止是家里经济状况,还得有妈妈的习惯与见识。所谓见识,先见才有识,见得多了,识自然就来。这个不急,得慢慢来,如随风潜入的细雨那样,润物无声才好。
留下爸妈在厨房忙,李晓虹很没义气地准备溜了。没办法,平时烧点饭还好,虽然以家里条件,她原来也是宁可下地干活,也不乐意在家做饭的。这次要干这么多活,屋里浓烟一片,实在没法适应。
走之前,李晓虹准备把李晓路也带走。李晓路习惯了姐姐照顾她,再一听是去魏姐姐家看大彩电,哪有不乐意的。
“爸,妈,我们去看电视了啊。”
“去吧,去吧,不过别回来太晚了,明天早上要早起呢。新年第一天,起得晚了一年都会晚的。”
“好。”
到了魏丽君家,屋子里已坐了不少人,都是附近的小孩子和一些男子。村子里的男人基本都不做饭的,如有做饭的,会被其他人瞧不起,大男子习气浓厚,所以此时才有空来看电视。
从这点上来看,自己爸爸真的不错,每年年三十的繁重活计,年初一中午的饭,都是爸爸做的。
用爸爸的话就是:“你妈都在家忙了一年了,这一年的年尾与年头都得好好歇歇。”并且,他也不惧人言,但因为他是个工人,地位优越,也没人说他闲话。村里的女人们都很羡慕自己妈妈,这也是其中一条理由。
所谓闲话,真的是因人而宜的。
“丽君!”
“你们来了,快,来这里坐!”魏丽君拍拍身边的座位。
“小才女也看电视啊?”
“来,让让,让我们的小才女过去。”
“什么才女啊,要是财女还差不多。”
再说自己算什么才女啊,也只是在村子里比着强一点,李晓虹心想。像后世的某人,不到十岁已出了本书,人家那才叫真才女,我稍强些的不过我比其他人多了些这个年代没有的见识罢了,还是重生带来的。
“晓虹,你爸怎么不给你家买电视啊,这样想看就不用跑这么远了。”
屋里子的人七嘴八舌地打招呼。
李晓虹一一笑着回应。
“看人家孩子,咋就这么懂事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可不是嘛,志军哥就是读了许多书,又在外面干着工作,教出来的孩子就是好。”
“别说了,都听不清电视上说的啥了。”
“你这个臭小子,你要像人家晓虹那样,我专门给你买电视叫你天天看。”
李晓虹心里暗笑,没想到今生自己倒也成了那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大家都静下来了,看了一会儿,李晓虹只觉得无聊。
这时农村,又没有无线信号,都是自己掏十几元钱买个天线竖在外面,能看到的也就是中央一套、省电视台及附件几个县地方台罢了,再说节目也没有后世丰富,电视剧衣装、情节什么的都很一般。
“哎呀,信号又不行了,画面变成了一片雪花。”
“去摇摇天线,估计风把天线吹歪了。”
有人急忙出去,外面的电灯被拉亮。一会儿,听见喊:“好了没有?”
“还不行,再试试!”屋里人也喊。
“你说什么?听不清!”
又有人站在门口,当传话筒。
终于画面好了,大家都松了口气。
“马上就是春晚了,老天保佑可不要天线再有问题了。”
“天线还是小问题,咱们得让老天保佑不要停电了。”
“你这个乌鸦嘴,千万可不能这么说。”
“是啊是啊,平时容易停电就罢了,春节国家都管着呢,不会让停电的。”
“你们能不能不说话,要说话去外面说去!”小丽君终于发威了。
也是,这时整个堂屋都坐满了人,魏丽君家三间屋其实和村里其他家一样,也只是一大间,两边各挂了一道布帘,隔成了三间。堂屋坐满了,有人就把布帘拉开,坐到卧室里去了。这么多人,一人说一句,就只听一片嘈杂声了。
众人皆默。
也只余有人偶尔地磕瓜子声,不过已不影响看电视。
看到这样,因为信息很闭塞,本来很赞成家里买电视的李晓虹犹豫了。这时候电视还是个稀罕物,整个村里也只有个别家买得起,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