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宋朝完美生活 >

第6章

宋朝完美生活-第6章

小说: 宋朝完美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出门,沐清伸出小手拉下钱氏的胳膊,探进衣袖,小手握住大手,满足地笑笑,还是这样牵着娘的手最舒坦。她扬起小脸,声音很轻,柔柔地唤了声,“娘,清儿不像猫儿,清儿长得像爹和娘。”
还在神游太虚的钱氏微微一怔,片刻眼中愁云尽散,“对,清儿最像爹和娘。”
钱氏别过头去,继续牵着沐清向前走。阳光下,钱氏细密浓黑的睫毛上似有晶莹闪动。
(呵呵,明晚是圣诞前夜鸟~大家出去玩儿前,多砸点推荐给偶吧~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样的南珠?)
 
第一卷 归江南 第十章 宴前小事(小修)
陈启正、陈启文两人不在,陈愈兄弟们少了约束,除了任上回不来的二房长子三郎陈意外,陈家子侄辈的都聚在一起,为陈愈接风。等钱氏和沐清回了西院,碧烟说东院大爷已经让人传话回来,两房的弟兄和子侄在大爷院里听风斋小聚,为陈愈设宴洗尘,要晚些回来。钱氏点头应下,又问起中间陈愈有没有再回来过,碧烟说了没有,就让人把带回来的礼物分了,送到各院去,然后就领着沐清回房。
从见老太君到现在,钱氏才松了口气,略略理了理头发,靠坐在椅子上歇息,笑着看沐清坐在一旁拨弄着下午得来的战利品。
碧烟进来上了两盏祛暑降燥的雪泡缩皮饮,等钱氏与沐清喝完就退了出去,屋子里就剩下沐清母女两人。钱氏将沐清叫到身边,交待了她几句晚上席面上的事情,大抵意思就是要她少说多看,又细说了家里各房都有些什么人,顺带让她复述了几遍。直到沐清都说齐全了,钱氏才长舒了口气,躺下了小憩了一会。
虽然钱氏面上没什么异样,可沐清觉得拜谒过后钱氏的心事越重了。
……
夏日傍晚,天色未暗,西面天燃成一片金红色。流岚轩院子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洒金绿树衬得撑起屋子那根根红色粗壮的柱子愈发光鲜亮丽。
窗外景色旖旎,但沐清没什么心思欣赏,满屋子脂粉香油的味道不禁让她的鼻子有些不舒服,除了面前桌上的吃食,她对这屋子里的一切没什么兴趣。
左手边白瓷盘里葡萄粒紫中透红,挂着水珠,莹莹发亮,正是下午刘氏送来的那种“兔眼”葡萄。右手边的则是频婆果,沐清看着这一个个青里透红的果子不由暗笑,频婆果原来竟是苹果。来了宋朝许久,只吃不问,没想到吃的东西叫法相差如此之大。她寻摸着是不是该多进进厨房,也不知日常吃的东西有多少古今叫法不同,这要都不识得,定会闹笑话了。再者,以后自个儿真是五谷不分的话,还怎么过日子?
沐清听了钱氏的话装淑女,别人不动,她也不动,直挺挺地坐在钱氏身边,规规矩矩地听钱氏和祖母张氏和院里的媳妇们唠家常,不禁皱皱眉头暗道,赴宴也是个累人的活儿啊,这些人就不口渴,怎么都只说不吃呢?
门口一阵响动,看门的婆子喊了声“老太君到了”,众人皆起身相迎。
老太君携着位妇人走了进来。老太君换了件暗红色的凉衫,头上去了云纹木钗,换上了支累银丝缠枝红宝荷花簪,银丝红宝相得益彰,褪去了不食烟火气的装束,此刻的老太君仪态雍容,恢复了陈家当家主母的风范。
再看搀扶着老太君的妇人,一袭淡绿色绸衫领口缀着淡紫丁香,烟霞色的绢纱长裙曳地,鹅黄色围腰一束,纤腰立现,二十八九岁的年纪,下巴尖削,皮肤色白如雪却不带血色,略显出几分愁态,眉眼如丝,眸中似蒙着水雾,我见犹怜。
沐清怔了怔,这相貌,这身段,还真有几分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之姿,莫不是林妹妹掉下来嫁人了?
“瞧老太君这通身的气派,足足年轻了十岁!”今晚做东的刘氏迎了上去。
“你这嘴片子上下一拍,还真能让半空里下大雪……”老太君瞪了眼刘氏,伸手放在刘氏递过来的手上,走了两步坐上了主席位。
刘氏扶着老太君做好,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问道:“孙媳驽钝,听不出老太君这话里的深意,呵呵!”
“大嫂,老太君是说您说话儿就好似……”跟着后面的妇人抿嘴低声笑了,“天花乱坠!”
“啊!”刘氏惊呼,“老太君这是损我还是夸我啊!不得不得,一会子定要劝老太君多吃几杯。您老吃了我的酒,往后可别在众人面前数落我的短处!”
老太君瞧着刘氏一惊一乍的表情,开怀一笑,旁的人自然也跟着笑了。沐清口干,心思根本没放在听刚才的三口相声上,随便跟着咧咧嘴巴应应景儿,众人坐下,陪着老太君听刘氏闲侃野趣杂闻,没人注意她了。她这才伸手捏了两粒案几上盘子里的葡萄就往嘴里塞,低头嚼了起来,汁液满口,真甜!
沐清刚要吞下,却听见周氏尖细的声音响起,吓得呛到了,不住地咳嗽。
“我说清儿啊,兔眼好吃吗?瞧瞧这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娘苛待了你呢?”周氏声音软糯,听在外人耳中尽是温柔怜惜之意,“瞧瞧,咳得这么厉害!怪让人心疼的!”
众人闻声,都看了过来。沐清一边咳嗽,一边心里气得直骂人,吃个葡萄也有人找事?一早就看周氏不是个善茬,丫的这时候玩阴的,故意吓人!
“清儿,怎么了?”钱氏回身问道。
“清儿,无事吧?”上首坐着的老太君也发话了。
刘氏看见了沐清身后案几上的葡萄,转头对老太君说:“定是吃急了,给呛着了!”
老太君点头示意无事,又看向沐清。沐清缓了半天劲儿,才止了咳嗽,小嘴一撇,鼻子一抽一抽,眼泪汪汪快哭了似的,“太婆婆,清儿吃葡萄,给呛着了。”
周氏讥诮一笑,“自家的孩子不看好,长辈们说话,自己就知道吃……哼!大嫂,我看赶明儿给四郎家指使唤仆婢时,该给清儿选几个懂规矩的伺候才是。”
钱氏淡淡地扫了眼得意的周氏,转头又向老太君道:“老太君恕罪,是孙媳没看顾好清儿,回去定会好好教她规矩。”
“还当什么大事,小孩子肚子爱饿,吃些零嘴,不碍的!来,清儿到太婆婆身边来。”
“好好与老太君赔礼。”钱氏松开沐清,让她走了过去。沐清蹭到了老太君身边,眼中已蕴满了水雾,泫然欲泣,“清儿失礼了!”
老太君看着心疼,忙道:“不哭不哭!”
“清儿不该贪嘴。谁让大伯娘叫人上的葡萄好吃,清儿忍不住就多吃了两颗,所以二伯娘跟清儿说话时,清儿没留神岔了气……咳得那么大声,搅了老太君和姑姑婶婶们说笑,是清儿不对!”沐清小嘴一瘪,泪珠就断了线似的滚了下来,打在了老太君的手背上。
“四娘,你也是的。老大人了,好端端地吓孩子作甚。你家哥儿上次吃蜜枣被个小厮吓着差点背过气,你还叫人打了那厮一顿撵出去,怎么这会子又没个记性了?快,玲儿,过来劝劝你清儿!”老太君搂着沐清轻轻摇,手一下下抚着她的背,生怕她哭得厉害哽住了。
二娘周氏哑然,她没想到沐清屁大点的孩子竟把这事推到了自个儿身上,无端挨了老太君的训,正欲解释,“老太君,这事儿和我家行哥有什么关系?不能全赖……”
“老太君,时辰也差不多了,让人上茶汤吧?”周氏话没说完,自家婆婆何氏抢着给打断了,还一个劲儿朝自己使眼色,周氏只好作罢。她悻悻地冲老太君福身告罪,然后剜了沐清的背影一眼,扭过头去不再吭声。
沐清暗爽周氏吃瘪,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今天她是见识了,周氏与恕二还真是一对,气量小不说,还要处处争个先要占个理。可世上哪能次次便宜都让她占去。得罪了便得罪了,即使今天忍了,保不齐周氏哪天又来找茬。沐清冷眼瞧着大房婆媳二人使眼色,谁知道这唱白脸周氏,是不是唱红脸的何氏对着二房举着的那杆枪呢?
沐清晃了下神,嗅到一阵幽香扑鼻而来,跟着老太君的少妇不知何时已施施然走到了她跟前。沐清抬起头,眼前一方淡紫色的帕子便递了过来,轻轻地拭着她脸上的泪滴,帕子上也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茉莉香。
沐清觉得那味道淡淡的,很好闻。
(圣诞前夜,虽然是洋节,但依然祝大家玩得开心~)
第一卷 归江南 第十一章 点茶
“莫哭了,小脸哭花了,没人喜欢了!”少妇的声音清清淡淡的,但透着股子温柔。
沐清挤的那几滴泪,功用发挥够了,随便抹了两下也就干了。她抬头看着老太君唤作“玲儿”的少妇,想想刚才来了的人,就差三房的了,估摸着眼前这位该是六娘吧,听自家娘亲说过,这六娘与大娘是堂姐妹。
沐清不敢乱开口叫人,正想扭头问老太君,却发现少妇看着自己有些失神。沐清不明所以,下意识地往老太君那里挪了挪。
“真像六郎!”少妇自言自语,沐清清楚地感觉到搂着她的老太君身子微微颤了颤,她心里打鼓,这话什么意思?难道下午她们所说的那个“猫儿”是那个已经过了身的六叔?种种迹象让沐清脑子里生出个很狗血的念头,不过顷刻间就被她压住了。
“清儿长得像爹多些,爹和六叔是兄弟,自然长得像,那清儿也该像六叔!”沐清很不喜欢脑袋里突然冒出来的那个想法,现在自己日子过得好好的,有爹疼有娘爱,她不想自己找不痛快。为了摆脱这样古怪的气氛,所以她先开口了。
“孙媳失态了,老太君见谅!”少妇被沐清的话惊醒,很快平复了心情,恢复淡然的模样,微笑着向老太君致歉。
老太君略略点点头,指着少妇对沐清道:“清儿,这是你六娘。”
沐清从老太君怀里退了出来,给六娘小刘氏道了万福,正想着回钱氏身边,不想老太君给拦下了,还吩咐她开席的时候就坐在自己身边。沐清虽然不知老人家为什么独独喜欢她,但是老人家给了她抱大腿的机会,她自然要抓住。
众人纷纷落座,老太君客套了两句,就吩咐人开席了。
北宋吃饭讲究先茶后汤,开饭前先饮茶,饭后则喝汤。今天宴席自然也不例外。这第一项,便是上茶。
三个丫鬟端着红泥小炉、银汤瓶和白瓷罐走了进来,那炉子里生着炭火,一条条烧得红通通的。
“这大热天的,怎端着火炉子进来?”老太君皱皱眉问道。
大娘刘氏朝着身边小刘氏的方向撇嘴道:“妹子出的主意,我也怕热着您老人家,她却坚持……您老还是问她吧!”
老太君转向小刘氏,小刘氏倒也不急,示意丫鬟放好点茶的物事,缓缓说道:“伏天饮热茶,更易发汗,祛毒降热。若在后面等茶煮好了再端上来,这一路上散了香气,味道便差了,不如现煮的好。让丫头们离远些,定不会热着您。这水是我让人从灵隐山弄了山泉水,今儿借大嫂的场和四嫂从蜀地带回来上好的峨眉白牙,请老太君吃第一盏,品品味儿。”
那厢,一个丫鬟已经将取了片茶碾碎放入银汤瓶,加水在炭火烧得滚沸,“咕嘟咕嘟”作响,小刘氏亲自举着小壶给汤瓶里添冷泉水,点住沸水,响声渐小,等茶叶水再沸起,再用冷水点住,如此点三次。
美人翠衫轻挽,纤纤素手亲煮香茗,满室茶香四溢,其中真味怕全赖这“三点”的力道。
小刘氏手腕翻转,点过三巡,启了汤瓶,滤去茶末,装于茶盏,一串动作流畅漂亮。老太君不由地赞了两句,小刘氏自谦功夫不到家,就让人给诸人上茶。
丫鬟不知沐清吃不吃茶,但上了席,面前空空的也不是,就也给她端了一盏。沐清端起抿了一口味道,滋味确与别时饮的不同,心想,点茶看似简单,可这掌握火候、点、启等道道工序却足见小刘氏确有几分真功夫。
老太君边用丝帕子拭去唇角的茶液边问道:“清儿还小,怕吃不惯这茶的味道,嗯?”她瞧见沐清似小大人一般,有模有样地吃茶,越看越喜欢。虽然不甚喜欢钱氏,可瞧着曾孙女规矩学得不错,心里对钱氏的成见去了几分。
“清儿觉得这茶比往日的香,定是六婶婶功夫好!”
“哦,清儿喜欢,那赶明儿跟着六娘学如何?”小刘氏蹙笼的柳眉舒展开来,轻笑道。
“好,到时六娘别嫌弃清儿笨拙。”
“我说四娘,你家清儿是不是天上巧嘴仙女下凡了?多招人喜欢!哎,我这肚子里啥时候也能怀上这么个闺女就好了?”沐清刚说完,刘氏就接口道,语气听着倒也真诚,可偏偏有那好事的要跳出来。
周氏刚才吃了亏,这会子逮着个机会,揶揄道:“谁不盼着生个男的?大嫂你是有子万事足,你家大哥儿也争气。可有些人想生还生不出个儿子呢?!”
屋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孙子一辈里,除了未婚的七郎,就四郎家没儿子。钱氏自有沐清后,多年无所出,周氏是故意去踩她的痛脚。其余人等充耳不闻,心里好事嘴上不说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钱氏身上,等着看她怎么应声。钱氏心里堵得慌,却知越搭理周氏她越蹬鼻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