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静女 >

第3章

静女-第3章

小说: 静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女孩激动的念着,原在眼里打转的泪珠吧嗒一下,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鹃儿,别哭,爹回来了。”
杜元介柔和的看着女儿,轻轻安慰。温和的容色与方才桀骜不羁的铮铮铁骨全然对不上。肃穆冷然的朝堂上,顿时被这对父女柔和的亲情轻轻覆盖。
“陛下。”
轻轻落座的神女,静静的看了看台下相逢的父女,忽然淡淡的开口,吸回了殿上众人的注意力。
“杜卿士虽触怒我巫族卫士,他的话却值得深思。巫族之职,本是从旁护卫家国。然而修术年浅,愧与师祖智族比道。是我巫族学浅,急切为国分忧,致令大家误会我巫族无私之心。蓝湘许诺,从今起严加教管巫族众徒,潜心修术,再不许有人做出误会我巫族忠诚的坏事。”
神女蓝湘温婉的说出一番既维护了巫族,又貌似化淡杜元介罪名的话,便微笑着看向意欲出言反对的大巫师。
“大巫师是神之骄使,最尊神意,蓝湘护神之举,定然赞同。只是蓝湘护名太急,擅自逾越,望您见谅。”
神女蓝湘一番得体合理之言,及时堵塞了大巫师欲申辩反对的话语。她句句以护巫族为名,大巫师不好即时争护。沉默的想了想,才坚定的抬起头,决意不放过那个令巫族势力受挫的人。
“对。从来,我巫族只专心于传递神意,关护民生疾苦。真诚之心,遭受侮辱,神也动怒。只要重重惩治了出言诋毁巫族的人,才能让我巫族卫士从此安心修术。”
大巫师仍旧要求追究杜元介的罪责。
“此子诋毁巫族,确实罪不容恕。然察其本心,实是忧国之举。更念他之前不顾危险潜藏在敌腹图谋光复蜀国,加之是我巫族误会神意伤害他们在先。大巫师素有宽容美名,此番容忍,神也夸许。算了吧。”
蓝湘淡淡的说,语调温和宽容。大巫师却固执的坚持道:
“若是辱没本使,本使可以不计较。但诋毁巫族,藐视神灵,断不可宽容。他目中无君,更是罪该万死。”
说完,不等神女蓝湘开口,大巫师便转过身,看向地下仍旧温情脉脉的父女。一转严厉的语气,大巫师又恢复了往常温和的容颜,体贴的询问尚自拥抱着父亲的小杜鹃:
“小姑娘,你已失娘亲。今日你爹爹轻言生死,诋毁神族,轻怠帝主,也必将弃你而去。可有好言赠与你爹爹?”
小杜鹃一早候在屏风背后,等候着与爹爹见面的机会。就在杜元介与大巫师严词对峙时,经得神女点头,小杜鹃便飞跑出来。早慧明敏的她,将大殿上的剑拨弩张看得清楚。虽然听来的话大部分晦涩难懂,但却隐约知道一点点。自己爹爹朝堂上勇敢无畏的醒君之词,深深印刻心中。如今面对大巫师的问询,杜鹃并未有如一般小孩般懵懂不知。
借着爹爹的衣服,将眼中控制不住溢出的眼泪擦干。依着爹爹的怀抱转头看了看大巫师,望了望高坐上的明安帝和神女蓝湘,又瞅了瞅杜元介身后那群小心翼翼的朝臣。然后侧头抬眼,双手自然的搭在不知何时下蹲环抱着自己的父亲的肩膀上。双眼虽有失母之痛的委屈想倾诉,出口的声音却已然镇静平稳。
“爹爹,生命宝贵,您不该轻言生死。”
或许是娘亲的离去令小女孩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珍贵,年仅七岁,婉静的话语里竟隐隐现出温暖人心的安抚。
“鹃儿,贤者不悲自身之死,只忧国之衰危。爹和娘,并非轻生,只是有些维护和坚持,需要宁死不惧的勇气。能够为了自己的坚持而死,爹与娘,虽死犹荣。”
女儿面前,杜元介虽已收敛了一先放声大笑的狂傲,却仍一脸的无畏和坦然。眼睛看着女儿,他认真的解释着。明知这样的话,年幼的女儿难以理解,仍旧坚持着让她晓得爹娘的坚持。
“忠言逆耳。爹爹,您很生气,对否?”
或许是听不懂爹爹的解释,小女孩沉默片刻,抬头又说出一句,认真的语气似问非问。
人人以为,小小年纪的女孩,一本正经的试图说服自己的父亲。只有杜元介晓得,开头四字的指责,说的是高台上不接受他谏言的君主。
只因,女儿眼底的关护,近在眼前的他看得清楚。女儿在替他伤心,在关顾他的心情。朝堂上言词铮铮,身不畏死的苦心,年幼的女儿居然看得懂。
“嗯。”
杜元介忍住喉间的感动,紧紧地抱了抱女儿,宠爱地给了一声回答。
“爹爹,鹃儿也不怕死。可是,为什么有些话,说了出来就要死?”
小杜鹃抬头,对着爹爹坚持的一问。
“为什么?小姑娘,本使告诉你:因为有些话不该说。譬如冒犯神灵,藐视君威。”
在旁斜睨着的大巫师,故作好心地插嘴。小女孩不恼也不惧,听得大巫师插言,脑袋一偏,似天真,却坚定地看住地位超然的人。
“请问大巫师,神灵与凡人,孰强孰弱?国与君,孰重孰轻?”
“神强人弱;国比君重。我巫族尊神护神,便是仰神之万能;陛下带领爱国志士忍辱负重,皆为保卫家国。”
大巫师自豪地宣扬着,也不理小女孩是否听懂他的话。
娇小的女孩,忽然挣开父亲的怀抱,勇敢的向着台上的明安帝走近了几步。清明颖慧的眼睛坚定的望着台上神色不动的明安帝,正气凛然地问道:
“人既比神脆弱,更需维护。我爹爹护佑弱者,何错之有?国比君大,忧国犯君,纵使失了君臣之礼,也是陛下固执闭塞。为什么受惩的是我爹爹?”
轰!






、004 斥巫救父,必有其女(下)

朝堂上一直低头沉默的大臣,终于忍不住哗然一片。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都想仔细的看看语出惊人的小女孩。
前方的小杜鹃宛如初生牛犊,全然不理会身处何处,更不考虑所责之人权势如何强大。之前她对大人的争执还听得一知半解,但大巫师的解释她却异常的听得明白。
杜鹃自小深受杜元介夫妇致力栽培,加之天资聪颖,近日又有种种大事发生在她的身边。别人的议论她尽收耳中,娘亲死前也常对自己灌输很多相关的思想。种种懵懂的了解在此刻一旦被点明,说出的话比之前更为肆意。
在场的众人全为之侧目——这个聪敏过人的女孩,明明只有七岁。身子瘦小,那颗单薄的小脑袋却能生出如此犀利的言辞!真的只有七岁?纵是十七岁,也未必能说出如此绝妙的言辞啊。
人比神弱,国比君大。忧国忧民,所以欺神犯君,杜元介若因此受罪,错不在他。惊讶、赞许、佩服、羡慕的视线,纷纷集中在杜氏父女身上。
有人甚至荒诞的谋算着——若是杜元介仍旧难免一死,他一定要想尽办法收养这么一个灵慧出彩的小女孩。有人无不渴望知道,如此聪慧无惧的女儿,该怎么培养?
就连杜元介,听得小女一番言辞,也双目清亮的看着前方几步之距的女儿,面容温和感动。
“陛下,忠言逆耳,小杜鹃说得有理。即便不肯采纳杜卿士的话,也当宽容的挥退。莫留下霸道冥顽的恶名,日后令臣子不敢耿直谏言。”
神女蓝湘赞许的看了小杜鹃好一会,转向明安帝,温和的打破殿上的沉默。一直容色不动静观朝堂变化的明安帝,在蓝湘恳切的注目下,终于作下了最后的裁决。
“好一句人比神更需维护,忧国犯君!杜元介,今日看在你女儿巧妙的维护,之前的放肆孤暂不计较。如今巫族主动让步,难能可贵。为示公平,我明砚朝从今亦不用你这诋毁巫族之徒。但若有一日,你违背小杜鹃的维护,作出谋国害人之事,天涯海角,孤定万里追剿,绝不饶恕!”
高高在上的天子,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杜元介欺神犯君之举,即便有令人佩服的理由,也不能与天威相抵触。明安帝这番退而不让,不损天威的判决,既令巫族解气,又避过了小杜鹃那番何错之有的责难。对杜元介的宽恕,更是似恕非恕,似惩非惩,无人敢非议。
杜元介自是明白个中道理。或许是女儿的表现,让他不忍再生事端,他于是服从地拱手致谢:
“谢陛下宽容。杜某保证,绝不做害国害民之事。”
“走吧。只要不损我明砚朝和巫族,无论你们去哪里,孤都不计较。”
明安帝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开。杜元介领着十二暗士,伏身朝明安帝行了一个告别的大礼,便起身。牵着小杜鹃的手,毅然转身准备离开。
小杜鹃忽然纯真的转过头,朝着高座上的神女蓝湘清脆的说道:
“神女王后,谢谢您。”
明慧的小女孩很清楚,从许诺让爹爹上朝辨罪,到解救他们父女的危难,神女蓝湘都在关键时刻帮了忙。
神女蓝湘坐在高台上,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的看着杜鹃。直到瞧见杜鹃意欲转身离开,她才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开口唤住:
“杜鹃,长大了,回来这里,好吗?”
蓝湘晓得,杜元介等人此番离开,必定会走得远远的。想到从此再难见到如此明慧的小女孩,她终于忍不住温和诚挚地开口邀请。
小杜鹃抬头,看了一眼颇有母亲气度的小男孩,干脆清脆地回答。
“好。长大了,我回来。像您一样,成为明砚朝的帝后。”
她目光坚定地看着神女蓝湘好一会。随即转头,对着自己的爹爹,很认真地继续:
“然后帮我爹爹一筹壮志!”
说完,不等众人开口好奇,小杜鹃已拉着展颜慰笑的爹爹转身坚定地离开。朝着高阔的殿门大步走去,从此走出了明砚朝众人的视线。

 




、005 杜鹃归来

十二年后的古蜀王城,依旧老树葱郁,街道古朴。位于王城中心的清心茶肆——
“杜鹃小时不是说长大要回来当帝后么?今年十九了吧,怎么迟迟未听说她回来的消息?是不是早放弃了?”
十二年来,因为带着十二暗士洒然离开的那一对父女,十二年来清心茶肆生意兴隆,常常茶客满座。大伙时时关注当年那个勇敢智慧的七岁小女孩。今日茶肆里,靠着门的一桌茶客,一进门,问起的也是杜鹃。
“不会。当明砚朝的帝后,是杜鹃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些年来,杜鹃专心修习帝后该有的礼仪呢。经书礼仪、曲律琴韵……所有能增助她更好的为后条件,杜鹃都用心的做到最好。听说还熟读经史,连他国流入的文字不同的书籍,她也能专研通透。用心修炼了这么多年,怎会轻易放弃?”
“是啊!十二年了,杜鹃长得出色动人,纵然是明砚朝最出色的才子,也配不上明慧的杜鹃。这世上唯一配得起杜鹃的,就只有高高在上的天子。”
十二年,这一对父女走出王城人们的视线已经十二年。然而,十二年来,杜氏父女的精彩故事,却时时在古蜀王城里流传。
那一年后,北地蜀民因暗士事件,难信于秦,处处受排挤欺压。秦人大举巴人入蜀为官,以巴人治蜀。秦人、巴人,对境内蜀民,稍微不顺眼的,一点点反抗的,面无卑恭之色的,挡路碍事的,长矛一挥,扬鞭一甩,毫不留情。即使多么的小心翼翼,多么的战战兢兢,只要是蜀民,谁也难逃厄运。秦人、巴人所到之处,便是无辜蜀民的遭殃之时。马蹄过处,人命凋,财物碎,庄稼折。
就在北地蜀人灰心绝望,以为家破人亡,安宁难再之际,杜元介领着一队勇者,宛若英雄般出现在长矛嚣张的秦人巴人面前。他正义凛然的组织一忍再忍的同胞奋力抵抗,将街头上欺压人命的恶人一一制服。不等秦人闻讯调兵围攻,他便遣退所有卫士,独自昂然走至秦郡守面前,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准备为蜀人争自由。
谁知心思明慧的小杜鹃早已在十二暗士的协助下来到北地,等在郡守府前,表示要与爹爹同生共死。于是,父女俩人无惧无畏的牵手走进府衙,一个以理相说,一个以情动人,向郡守说明了蜀人反抗是保家卫国的自然心态。若秦人给蜀民以家国之感,善待降民,自得民心。
杜氏父女以正直诚挚的心神奇的说服了郡守,秦郡守愿以海纳百川的肚量正视蜀地的子民。从此,战战兢兢受尽欺压的北地蜀民,终于能安心的留守故地,致力生产以糊家口。
自此,杜元介留守在北地,带着灵慧的小女儿,以布衣之身,时时游走在秦人与蜀民间,替蜀民求利益,尽心化解秦人与蜀民的矛盾。数年后,杜元介受郡守器重,北地秦蜀郡内自反秦事件后首度再用蜀民为官。
受秦重用的杜元介,不吝才华,在北地里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治世之道。有他在的地方,三两年内便像夏天一样郁郁葱葱,生气蓬勃。生活在他治下的蜀民,自由,安乐,衣暖足食。
有人说,杜元介本事再高,之前的拯民之举多么深入人心,但他十年来助敌谋利,是蜀国叛徒,他所作所为不值得蜀人引以为傲。
秦人却说,杜元介是不折不扣的蜀人。屡番为了维护蜀人利益,与秦人据理力争。
又有人说,杜元介心中无国,他自由独立,像匹桀骜不羁的千里马,雷厉风行,疾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