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续红楼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刘心武
⊙编辑推荐⊙
作家刘心武举七年之功,根据各类探佚成果和丰富的想象力,重续《红楼梦》后二十八回,推出新书《刘心武续红楼梦(修订版)》。书中,作者把第一女主角林黛玉以沉湖自尽的方式“写死”了。而第二女主角薛宝钗则是染病而亡。史湘云则嫁给了卫若兰,但卫若兰短命,临死前又将史湘云托付给了贾宝玉。两人一路行乞,不断遇到好心人收留,后两人竟一夜白头,算是白头偕老,但最后与贾宝玉一起观海棠,贾宝玉顿悟撒手人寰,恢复神瑛侍者身份回归天界,留史湘云一人在人间。
⊙内容简介⊙
刘心武说自己之所以续写《红楼梦》,是因为程伟元和高鹗以活字排印方式推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这使得曹雪芹原创的前八十回《红楼梦》流传至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他们对前八十回手抄古本的改动,留下了遗憾。而后四十回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已有二十余年,他通过原型研究、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迷失的后二十八回的内容,在探佚的基础上,试图复原出曹雪芹后二十八回的大致面貌,完成了这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刘续试图进入曹雪芹的文本语境,对前八十回中所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对古抄本中所有脂砚斋、畸笏叟批语中透露、逗漏的后二十八回的情节、细节、文本用语、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兑现。
⊙作者介绍⊙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一九九一年起涉足红学研究,并连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六十一集,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家刘心武举七年之功,根据各类探佚成果和丰富的想象力,重续《红楼梦》后二十八回,推出新书《刘心武续红楼梦》。
⊙新增说明⊙
林黛玉:沉湖自尽
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中,他把第一女主角林黛玉以沉湖自尽的方式“写死”了。刘心武认为,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许多伏笔,比如在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联诗,联到最后两句时,湘云出口为“寒塘渡鹤影”,黛玉则为“冷月葬花魂”。
“就像‘鹤影’是史湘云的象征一样,‘花魂’自然是黛玉的象征,该句为黛玉沉湖留下了伏笔。”刘心武以此为切入口,找到《红楼梦》中诸多事关“黛玉沉湖”的伏笔,最终断定黛玉为沉湖而死。
薛宝钗:染病而亡
《红楼梦》的第二女主角薛宝钗,则是染病而亡。刘心武写到——薛宝钗和贾宝玉完婚后,贾府随即走向衰败,而贾宝玉的心又不在薛宝钗这里,薛宝钗面临内外交困,最终心力交瘁染病而亡。
史湘云:一路行乞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角色不容小觑。而刘心武现在推断的结果是——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卫若兰短命,临死前又将史湘云托付给了贾宝玉。两人一路行乞,不断遇到好心人收留,后两人竟一夜白头,算是白头偕老,但最后与贾宝玉一起观海棠,贾宝玉顿悟撒手人寰,恢复神瑛侍者身份回归天界,留史湘云一人在人间
贾宝玉:回归天界
史湘云死后,贾宝玉大彻大悟,回归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份。这是刘心武在新书中为贾宝玉设置的命运,在这一回中,刘心武写的章节回目为——神瑛顿悟悬崖撒手,石头归山情榜俨然。
妙玉:同归于尽
妙玉一直是《红楼梦》中刘心武个人最喜爱的女性角色,他还专门写过中篇小说《妙玉之死》。这次续书,基本按他当年的小说构思,忠顺王追查贾府宝物,为掩护贾宝玉,妙玉选择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王熙凤:不堪凌辱
王熙凤的结局很惨,《红楼梦》已经留下伏笔。在刘心武的续书中,好强的王熙凤沦为下人,再加上被贾琏报复,她一路哭回金陵老家,在路上不堪凌辱,悲惨而死。
⊙作者说明⊙
﹝1�
清朝已有不少《红楼梦》续书出现,但大都是从通行本的一百二十回往后去续,有的从通行本中林黛玉死后续。当代有几种从八十回后去续的,各有特点,但多是作者的自由发挥。本续书则是通过对前八十回的文本细读,以及探佚研究,力图恢复曹雪芹后二十八回原意的一次尝试。
﹝2�
此书续写前提是:
认为《红楼梦》乃曹雪芹撰、脂砚斋评;
认为曹雪芹是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的,全书书稿仅差个别部件未齐,只是还没有来得及统稿、剔除某些前后不对榫的毛刺;认为曹雪芹全书为一百零八回;认为传世的前八十回大体为曹雪芹原笔;认为传世的手抄古本大体可信,前八十回文字应以汇校各传世古本为据;认为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断非曹雪芹原文;认为程伟元、高鹗合作以活字排印方式推出的流传至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使得曹雪芹的前八十回获得推广流布,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们对前八十回手抄古本的改动,留下遗憾;而后四十回基本上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认为曹雪芹所撰的全本《红楼梦》是曾经在小范围流传过的,曹雪芹的同时代人里是有人读到过全本并留下痕迹的;认为那种指称曹雪芹自己不愿意将八十回后文稿存世加以销毁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从脂砚斋批语可知,曹雪芹和脂砚斋对八十回后书稿是非常珍惜的,对于“借阅者迷失”是痛心疾首的;认为尽管曹雪芹书稿的后二十八回至今未能找到,却是可以通过探佚加以钩沉的;传世的前八十回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传世脂评里对后二十八回内容的诸多透露和逗漏,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均是探佚的资源;认为可以在探佚成果的基础上,试以曹雪芹的思路、思想、风格来续写八十回后的二十八回。
﹝3�
本人续写红楼梦,蓄谋已久。从一九九一年开发表第一篇涉及《红楼梦》研究的文章以来,历经二十年,除致力于从秦可卿入手,探索《红楼梦》文本之谜,发表出版大量谈红文字外,还连续数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陆续录制播出六十一集关于《红楼梦》的系列节目,并用当代语体文撰写出《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死》三个中篇小说,以体现当时的思路。这些都是对续写后二十八回的练兵。现在续出的后二十八回,保留了以上练兵中形成的精华,同时又放弃了不少原有的构想,仅回目而言,续成本与《〈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所列就有若干重要的改动与调整。二十年辛苦不寻常,了此心愿,乃我一生中的大快乐。
﹝4�
本续书为了使其阅读感觉尽量接近曹(雪芹)体,与前八十回文本相匹配,有的字、词、句尊前八十回文本之例,不取现代汉语写法,亦不尽遵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定,如无“她”“哪”等上世纪白话运动后方兴起流行的写法,对无生命事物的代指不用“它”,“需”“须”多取“须”的写法,“做”“作”取“作”的写法,“很”“狠”有时取“狠”的写法,现代汉语语法对“的、地、得”的使用规范亦不取从,“的”“地”多取“的”的写法,等等,兹不赘举,读者读时可类推领悟。
﹝5�
本续书涉及前八十回的文字,皆以古抄本为据,古抄本有异文,则根据自己理解选择,大多数情况下认同周汝昌先生根据多个古抄本形成的汇校本里的取舍,如“栊翠庵”“拢翠庵”两种写法里取“拢翠庵”,“一载付黄粱”“一载付黄梁”两种写法里取“黄梁”,等等;我与周先生亦有分驰处,如他认为第三十回里的“靛儿”应作“靓儿”,宝玉的丫头“碧痕”应是“碧浪”,我仍取“靛儿”“碧痕”,等等。请读者万勿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读本来“校正”本续书,本人认为那个本子问题不少,如其中将“腊油冻佛手”“径改”为“蜡油冻佛手”,大错!“腊油冻”系珍贵石料,蜡制品岂可与之混淆?(古本中有的写成“腊”的异体字“臈”,可见绝不是“蜡”。)其他种种分歧处,盼读者注意。
﹝6�
本续书是一个此时代此地的产品,故在文字排印上,除非特别需要,一律采取简化字,并按当代此地规范使用新式标点。使用简化字,亦带来某些对曹雪芹原文本的损伤,如书中贾蘭,简化后印成贾兰,曹雪芹在书中对贾氏宗族的辈分设计十分精密,“代”字辈下面是“文”字辈,再下面是“玉”字辈,再下面则是“草字头”辈,贾蘭与贾蓉、贾蔷、贾芸、贾芹等一辈,将“蘭”简化为“兰”,完全看不出贾蘭在宗族中的辈分了;如今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取名也多无所谓“排行”,但读《红楼梦》,本应通过其文本了解我们中华宗族文化(如何评价扬弃是另一回事),将贾蘭简化为贾兰,是个遗憾,考虑到一般读者已经习惯这种印法,姑仍因之;好在简化字带来的遗憾不算太多,为照顾一般读者阅读方便,尽量采用简化字排印,我以为还是可以接受的。
﹝7�
鄙人是一个当代生命存在,虽然竭力去进入二百多年前曹雪芹的思路、思想与文体,不可避免仍会渗透进当代此地此人的思路、思想与文体习惯,盼读者鉴之。
庚寅年除夕刘心武谨识
第八十一回 中山狼吞噬薄命女 河东狮吼断无运魂
话说迎春归孙府后,宝玉悒悒不乐。正歪在榻上,忽听袭人报:“平姐姐来了。”平儿走进来道:“院里海棠枯了半边,蕉下鹤翎也没收拾。”袭人叹道:“小红坠儿的缺没补,倒又走了三个。如今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比以往更忙乎,不周全处偏更多。”又见麝月拿着东西从那边屋过来,定睛一看,是雀金裘。麝月道:“平姐姐坐。我把它晾到后院去。今儿个秋阳正旺。眼看过些时又该穿了。”宝玉只觉心口疼,把身子一偏道:“我再不穿它。”袭人劝:“去舅舅那边,习惯穿它的。”宝玉道:“舅舅九省都检点免了。舅舅舅母怕也再没兴致大开筵宴。就是去请安,家常衣服就好。”麝月往后院去,袭人这才问:“什么事巴巴的跑来?”平儿道:“竟是从老太太那里过来。鸳鸯姐姐让我把话捎给宝二爷。”宝玉心知,自打大老爷大太太行出尴尬事后,鸳鸯再不跟自己说话,也再不到怡红院来,人虽不来,话不直达,却还托付平儿来传递,可见心里还跟从前无大差别。袭人问:“究竟是什么话?”平儿道:“是老太太的话。老太太说,晴雯冤枉了,可惜了。”宝玉从榻上跳下来,直望着平儿,心头一暖。袭人边收拾东西边问:“老太太说这话,太太在么?”平儿道:“怎么不在?鸳鸯告诉我,这是第二回发话了。老太太就知道,宝二爷这些天失魂落魄的,大半是为了晴雯。”袭人道:“太太是一时生气。原没想到有这样结果。”平儿道:“老太太嘱咐,宝玉这些天就是静养,晨昏定省随他,只是你们要好生伺候。”宝玉道:“几天没去老太太那里请安了。今晚一定要去。林妹妹这几天可曾去过?”平儿道:“怕也没去。听说近来吃过丸药后常心跳发热。老太太也嘱咐不用让他拘礼。”袭人道:“丸药不都是咱们官中药房自配的吗?原比那些市卖的高明,怎么吃了倒不好?我们二爷常备的香雪润津丹,也都是菖、菱二位本家爷配的,从来都好啊!”
麝月从后院回来,春燕递上沏好的茶,麝月亲捧给平儿,平儿这才坐下喝茶。平儿想劝慰宝玉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袭人想跟平儿多打听些老太太那边的动静,却也不知从何问起。宝玉只坐在一旁体味贾母的言简意赅。一时屋子里只有自鸣钟钟摆摇动的声响。倒是麝月没心没肺,说起在园子里遇见官媒婆朱大娘了。平儿道:“这回敢是替南安郡王家求三姑娘来了。”宝玉嗐了一声道:“真是要人去园空了!宝姐姐搬出去,香菱再见不到,不必说了。司棋先一步,二姐姐带着绣橘他们四个也走了。四妹妹人没走心先离了,那日我想去看看他的画,没进屋就让彩屏拦住了,说他再不画了,何况老太太也没催问的心思,连画具都收了。”平儿道:“珍大奶奶带走了入画,自那以后四姑娘不见东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