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哀怨姻缘 >

第2章

哀怨姻缘-第2章

小说: 哀怨姻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傲好媲霸鹞实馈K毓菲沉艘谎劭闪桶偷卮棺磐返慕憬悖吵逍矶傲喝碌溃骸拔医憬愕耐范即沟叫乜诹恕@鲜钦庋ǖ停┐棺磐罚思业牟弊幽芎檬苈穑咳ァ⑷ァ⑷ィ∽呖⒆呖 毙矶傲汗室庾鲎鞯赝懊妫蟠芰思覆健#ㄍ防镆汛蚍梗哦拥娜艘亚耙啤#┐绽锵炱鹨黄逍ιP矶傲夯毓防醋晕医獬八担骸拔沂窃谀抢锱哦哟蚍钩浴K敢舛鲎哦亲樱鲜钦驹谀抢锊欢谐堆剑 闭馐保奘佬鄱俗欧埂⒉恕⑻溃炖锝雷湃饪椋妨斯础?孔叩赖耐羌耍几峡焐炼恪W奘佬郾叱员咦弑咚担骸霸谀抢锵谐叮亲邮遣换岜サ摹3苑雇芬簦∥梗量悖量悖〔颂廊鲈谏砩希还匚沂隆3沟椎奈薏准叮擅挥幸律雅猓 笔榘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射阳县小闸口。傍晚。这列船队,昼行,夜泊;航行了整整三天三夜,才抵达目的地。船傍了岸。从船舱里不断传出嘹亮的歌声和欢声笑语。岸上,站了一大片前来迎接的农场干部、老职工和他们的子女。锣鼓敲得震天响,口号声接连不断。人手一面三角形小红旗。由农场黄场长(五十来岁)领呼口号,众人不时地举起小旗跟着高呼。拉扯的一条横幅上写的是:“热烈欢迎无锡市革命知识青年来农场安家落户!”知青们纷纷上岸。许多人一踏上岸就来个深呼吸,赞叹道:“苏北大地的空气好新鲜哪!”他们的心情似乎非常舒畅。随即登上河堤高处,纵目四望——一片泛白花花盐碱的黄土地,见不到一丁点林木花草!十分单调的灰白色旷野里,只看到远处稀稀落落的有几间茅草屋。愉快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知青们用不解的眼神观望眼前欢迎的人们:手里怎么还都拿着扁担、绳索?欢迎的人们也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从城市里来的学生们。马老师吹哨子后,喊道:“同学们,到这边集合了!按小组列纵队!”队伍集合完毕,马老师讲话:“同学们,农场离这里还有二十几里地……我们的农场暂时还没有汽车、拖拉机,只有一辆牛车。同学们的行装、无锡人民赠送的方桌、课桌、澡盆、长凳、双层床和各种炊事用具,都要靠牛车和人力往农场运……”不少知青听说荒僻的眼前并不是农场,沉重的心情稍有释怀。刚刚舒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得知农场连拖拉机都没有!那怎么能“驾铁牛,辟荒丘”?后来才知道,农场的地,都是付酬金给兄弟农场,请人家的机耕队来代耕的。其他的所有农活全得靠人工完成。知青们亲眼看到农场里唯一的机械化设备,是一辆不需耗油的、纯木头轱辘的旧牛车!许多人的心情不仅仅是沉重了,而是透心凉!几个老职工正从船顶往牛车上卸铺盖卷儿。不少老职工和他们的孩子,接过铺盖用绳子在捆扎。有的已经很快捆好,挑上肩,往农场进发了。(事后问知,他们是按重量记分,领酬金。)马老师继续在说:“……所以,我们必须步行到农场去。这是一次向革命老前辈学习的大好机会。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我们难道征服不了这二十几里吗?同学们,要知道,我们是不负重地步行。大家再看看农场的老职工和他们的孩子,他们正抢运你们夜里睡觉,急等用的铺盖。船上所有的东西都要靠他们运回农场,他们肩挑一百多斤,要运好多趟。估计一天一夜都难运得完!”日头已偏西。马老师说:“天不早了,马上出发!”队伍呈两列纵队前进。一组走在行列最前面。排头是举大旗的李全华和领路的黄场长。他们边走边唱:“我们这一代,豪情满胸怀,走在大路上,东风扑面来。脚下踩着山和水,怀中揣着全世界!火红的年华,火红的时代!革命的重任担在肩,昂首阔步朝前迈!”壮志凌云、生气勃勃的知青们,在坑坑洼洼的苏北黄土路上昂首阔步往农场进发。脚底下的浮土纷纷扬扬掀起,在夕阳照耀下,远看犹如一条黄龙,向空中升腾。食堂饭厅里。来到农场后的第二天中午。农场设洗尘宴款待知青们。小闸口见到的:“热烈欢迎无锡市革命知识青年来农场安家落户!”那条横幅,挂在了饭厅正中屋梁上。食堂饭厅里摆满了方桌。桌子上,该上的菜肴都已上齐。每桌还有一瓶酒、两包烟。知青们陆续就座。会抽烟的已撕开烟盒,取出香烟分发……并抽将起来。一组那一桌,许栋梁和邹世雄各抓到一包香烟。许栋梁抽出两支,客气地分发给要抽烟的男知青。只有韦平接过一支。他看了看,闻了闻,放在桌上,暂不想吸。许栋梁往自己嘴里塞了一支,将余下的烟放在自己面前桌上。邹世雄撕开烟盒,用手指在烟盒底部一顶,从开口处用嘴唇夹出一支烟。一包烟随手揣进了口袋。俩人便喷云吐雾起来,一副悠然自得、气派十足的神态。其他的同学都毕恭毕敬地坐着。邹世雄霍地左手持筷,夹住一个“狮子头”(大肉圆),塞进了他那张“狮子口”。马老师和场干部那一桌,马老师站在桌旁,环视大厅。见人到齐了,便大声说道:“同学们!昨天,我们来到了第二故乡。农场干部和老职工,为我们的到来操尽了心、受够了累。直到现在,他们还往返在农场到小闸口,运东西的路上。许多人已经挑了四、五趟,通宵没睡!今天,场党委又特地设盛宴款待我们。让我代表同学们,向农场领导和老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下面请农场党委周书记讲话,大家欢迎!”热烈的掌声过后,周书记(年近六旬)即席讲话:“来自无锡大城市的革命知青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建湖农场党委和全体职工,对你们远离家乡和父母,千里迢迢来农场安家落户,决心奉献青春和力量的革命行动,表示由衷地敬佩和热烈地欢迎!今天,我们叫食堂烧了几个菜,为远道而来的知青朋友们接风,借此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目前农场还很穷,拿不出什么高级菜款待大家;烹调得也可能不合你们南方人的口味。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大家高高兴兴,边吃边夸奖菜的味道还不错,就是淡了点。这是因为苏北本地人,“甜”和“咸”反义。热情好客的地主打听到无锡人喜欢吃甜,就误以为烧菜不能咸,吃淡。其实不然,无锡人是喜爱烧的菜,大多带点甜味。尤其是红烧的荤菜。突然,饭厅里响起震惊四座的猜拳行令声:“六哇,六哇!……”“五魁首啊!……”大家惊讶地循声望去——许栋梁和邹世雄正起劲地划着、喊着。马老师走到他们面前,严肃地说:“吃就吃呗,划什么拳啊?”他身后跟来的黄场长笑眯眯地说:“随他们去吧!这比哭鼻子闹情绪要好得多呢!”韦平告诉马老师:“人家划拳,输了罚喝酒。他们两个却是:谁划拳赢了,谁喝瓶里剩下的那一点点酒!”一组的男生宿舍里。下午。昨夜打地铺的稻草已清除出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宿舍里放了五张双层床。靠南窗有张课桌,北窗下放一张方桌。方桌下面,还有分配给每个宿舍的一只长澡盆。整个屋子塞得满满当当。只有一张双层床的上铺没有安排睡人,垒放着大家的大小各异的箱子。(也不是人人都拥有箱子!)李全华睡在双层床的上铺。下铺睡的是赵宏。赵宏床铺里床的墙上,已贴好两大张隔潮的油光纸。他又在往油光纸上贴一张中国画。李全华铺好了床,下来后,站在赵宏的床前,欣赏这幅国画。画的是姹紫嫣红的百花争艳,还有一对小鸟栖息在枝条上。花鸟栩栩如生。上题《满园春色》四字,笔力还算浑厚。落款竟是“宏”!李全华惊奇地问赵宏:“你画的?”赵宏点点头。李全华再问:“字也是你写的?”赵宏笑笑。李全华又问:“是哑巴?”赵宏含笑轻轻地捶了李全华一拳。李全华赞叹说:“真看不出来,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哑巴画家呢!”李全华又将视线移向赵宏铺的床:新床单平整干净,折叠好的被子见棱见角。搭在床头系的绳子上的毛巾、脚布,也是角对角、边对边,整整齐齐。李全华赞许道:“难道说,你是个假小子啊?”赵宏真的发起假小子腔来,挡在李全华的面前不让看了。说道:“李大哥,别看了。我们去玩玩吧!”李全华说:“去玩玩?这里哪有可以玩的地方?好吧,去转转。熟悉熟悉环境。”他转身招呼大家:“一块去转转、看看,怎么样?”许栋梁说:“好。让公爹见见丑媳妇去!邹世雄,走哇!”邹世雄躺在没被褥的光板儿床上,曲肱而枕。却无忧无虑地抽着刚才从饭桌上拿到的香烟。回说道:“丑媳妇有啥看头?我是不去。大爷情愿躺躺养养神!”以下是他们周游农场的一组画面:——整个农场只有八排土砖墙、茅草顶的平房。(一溜十间房。)——大场上,秋收已经结束,只有两个不大的稻草垛。——食堂旁,一条两三米宽的进水渠上,搁了一块跳板。炊事员在挑吃水。只见水桶拎起,跟着就泛起一股浑浊的泥浆水。幸好,渠水在流淌,浊水立即随水流漂去。——他们走在一座桥上。桥下是十二米宽的进水渠。渠水清湛。李全华说:“昨天走过这座桥,黄场长说,下面这条河渠叫六支渠。是苏北灌溉总渠送来的甜(淡)水。它是我们和庄稼的生命线。”——了望塔(水准测量标识塔)下。这是全用木头钉成的木塔。样子跟高压输电塔差不多。没有攀登的阶梯,顶端却设有平台。于玲玲、郑婕和于莉莉正在木塔下闲谈。李全华等人也来到了望塔下。许栋梁没话找话问姑娘们:“怎么?是不是想上去啊?”郑婕无语,于玲玲低下了头,于莉莉答话:“就是有想上去的心,也没有这个胆!”许栋梁说:“这有什么害怕的?不是吹牛,五分钟,我就可以爬到顶上!”于莉莉说:“几分钟爬到顶上,还不是由着你说,我们谁都没有手表。”许栋梁立马摘下手腕上的手表,要递给于莉莉。并且说道:“那你拿在手里,看好时间。”于莉莉转过身子不接。许栋梁还想递给于玲玲、郑婕。俩人都赶紧扭过身子。于玲玲拉拉妹妹,说:“莉莉,我们走吧!”于莉莉不想走,说道:“等一会。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吹牛!”许栋梁重新带上手表。朝自己手心里吐一点唾沫,便快速地攀援而上。竟像猿猴一样矫捷。赵宏也跟着往上爬。韦平腿有毛病,只好甘拜下风。李全华可没这个胆子逞能,又感到必须对大家的安全负责,于是乎站在塔下,仰脸朝上喊道:“好了,好了,都快点下来吧!不要摔了下来!”赵宏没有爬得多高,往下一看,吓得赶紧下来了……他凑近李全华耳旁小声地说:“……我朝下面一看,乖乖弄地东,吓得我腿都软了。”声音虽低,仍然被姑娘们听见了,大家哑然失笑。赵宏臊得脸通红,像个小女孩儿似的,直往李全华的背后躲藏。大家仰头而望,许栋梁已爬到塔顶平台上,正在向东面眺望。于莉莉仰着头脸朝许栋梁喊:“看到大海了吗?”许栋梁谎称:“看到了。还有大海轮呢!”“啊呀,我们却看不到!”于莉莉眼热得直跺脚。蓦地转身对着李全华,“明天,我们组一块去海边看大海,你说好吗?”李全华知道无法让兴致勃勃、心驰神往的于莉莉实现去海边观海的愿望,只能遗憾地告诉她:“我们农场西面,与农大队接界的竹节堆,就是几十年前的老海堤。自从在东面几十里外筑了新海堤,海潮不再光顾,才形成了今天的滩涂。也就是等待我们来农场开发利用的广阔的处女地。如果没有涨潮,在新海堤上都看不到东面的大海。能够到海边看看蔚蓝的大海,固然是好。可是,那么远的路,大家走得动走不动不去说它;那汹涌的海潮,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涌上来。到时候,跑都来不及!再说了,海滩上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淤沙。人一旦陷进淤沙就没命了。”于莉莉听了十分佩服,插嘴问道:“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李全华回答道:“昨天从小闸口到农场,一路上,听黄场长介绍说的。黄场长还特别关照:千万不可以擅自去海滩!”于莉莉疑惑地问:“那,许栋梁他能看到百里外的大海轮?”许栋梁下来了。于莉莉含笑问他:“你真行!看到大海了。海浪大吗?”许栋梁觉察到于莉莉话里头带着调侃。不过,他仍然傲岸地说:“爬得高,看得远……”于莉莉打断他的话:“爬得高,摔得重!摔下来就倒霉了。”许栋梁反问:“有几个人这么倒霉的?”于莉莉笑眯眯地,故意信口开河瞎说道:“爬高摔瘸腿的可多了,你看韦平,不就是爬高不小心……”韦平连忙声明:“哎、哎、哎!我可不是爬高摔的。我是患了髋关节结核,一块软骨出了点小毛病。造房子老爬高,我从来也没有不小心,摔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