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83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83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9】献上传国玉玺

李信不敢扭头,只是低声道:“军门器宇轩昂,威武不凡。”

“嗯~”宋友亮这才将队伍领到金水桥旁,让两百多辆建奴囚车一字排开,再步行过桥,在城楼前双膝跪倒,大声奏道:“臣宋友亮,奉旨镇守登州,赖皇上洪福,得军中将士死力,幸不辱使命。朝鲜插桥湖一役,杀敌两万余,格毙建奴豫亲王多铎;沈阳之战,斩建奴六万余,获首级四千五百,擒贼酋贼将家小两百余人。现献于午门,请皇上发落!”

“传旨,将东虏之子嗣凌迟处死!妻妾之人。尽皆腰斩!其余东虏家眷交三法司议罪!”崇祯皇帝起义风发,这时,他感觉终于有了中兴之主的感觉,“将范文程、张存仁等一干人犯枭首示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友亮扯开嗓子大叫,有了宋友亮带头,文武百官一起跪地唱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喊声中,骆养性大手一挥。数十名锦衣卫出列,将建奴贵族们的妻妾子嗣押下囚车。拖上午门前的刑台,早已侯命在场的刑部刽子手立即动手,先是把皇太极的六个儿子脱去囚衣,捆上刑架,又将女犯人推上铡刀。依次腰斩,然后才抽出牛耳尖刀,开始一点一点的切割男犯果裸露出来的肌肉。期间,血肉飞溅。肠肾同流。被齐腰铡成两截的建奴贵妇惨叫不绝,再混杂着皇太极几个儿子的怒骂惨叫,场面惨不忍睹,看得在场的文武百官等人心惊肉跳,不少人干脆闭上眼睛。

只有宋友亮仿若不觉,还看得津津有味,也让那些怀疑宋友亮谎报杀敌数目的御史言官心中发颤,心说不愧是在建奴伪都搞过屠城的冷血屠夫。没有亲自下令或者参与上万人的大屠杀,哪里会有这份镇定?就凭他这份镇定,看来他报上来的杀敌数目绝对不假。

看完了凌迟和腰斩,崇祯皇帝下令午朝,并赏赐文武百官进食羹汤。

因为崇祯皇帝今天要在皇极殿午朝,所以早朝也改在了皇极殿一并举行,文武百官从五更天起便在午门外排队等候,到现在粒米未进,一个个早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幸好崇祯帝早早地让御膳房给百官备下了羹汤。

可刚刚看过凌迟和腰斩的大臣们如今哪里吃得呀肉羹汤?所以大部分只是象征性地tian了tian舌头崇祯帝刚用完羹汤,一抬头恰好看见王承恩一溜小跑进了大殿,不由问道:“王承恩,宋友亮到了吗?”

王承恩哈着腰,喘息道:“陛下,在殿外候着呢。”

崇祯帝欣然道:“宣!”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一声,转过身来朗声喊道,“万岁有旨,宣……登州总兵宋友亮觐见……”

侍立在殿外的两名太监赶紧传话:“宣……登州总兵宋友亮觐见……”

大殿里的群臣纷纷停止了窃窃私语,一个个侧着头往殿外望来,短暂的、令人窒息的等待中,一道矫健的身影踩着正午的阳光缓缓踏上了金阶,那一身大红的将军袍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几欲迷乱百官的眼神。

宋友亮照着王承恩吩咐的礼节,大步进了金殿然后跪倒丹墀,顿首高呼:“臣登州总兵,宋友亮,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帝欣然道:“爱卿平身。”

“谢万岁。”

宋友亮顿首再拜,然后起身昂然立于殿上。

文武百官的目光便刷地聚焦到了宋友亮身上,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帝轻轻颔首,在心里暗暗喝了声彩,这宋友亮不是第一次见了,但是这次见到,他显得愈加英姿勃发崇祯帝道:“宋爱卿,你率孤军深入辽东,一举摧毁了建奴老巢,还生擒了奴酋皇太极一干家眷,给予建奴前所未有之重创,此战可谓自有辽事以来最重大之胜利,大长我大明国威、军威;爱卿真可谓是战功赫赫,朕甚欣慰,朕甚欣慰。”

“那都是陛下恩泽四方,将士用命。”说罢,宋友亮又从怀里拿出一个黄绫包裹,高举过顶朗声禀道:“籍陛下的恩德,臣还幸运地找回了一样失落已久的宝物。”

传国玉玺事关重大,非同小可,这样的宝物宋友亮是绝对不敢私藏的,不但不能私藏,还要在见到崇祯帝的第一时间上缴,否则就很容易被朝中的御史言官参一个私藏国器的罪名,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宝物?”崇祯帝欣然道,“不知是何宝物?”

“万岁,这宝物就是……”宋友亮说此故意一顿,等到吊足了众人胃口,才突然说道:“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

失落大漠两百多年的传国玉玺!?

崇祯帝和文武百官霎时不自觉地屏住了呼息,直勾勾地盯着宋友亮手中那只黄绫包裹,如果这黄绫包裹里装的果然就是传国玉玺,那它的确称得上是件宝物,而且是绝世宝物!传国玉玺的骤然出现,带给崇祯帝和文武百官的震撼远远胜过超出他们想象的偷袭沈阳之战。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都很讲究君权天授的合法性,而传国玉玺就是君权天授的实物象征,你有传国玉玺,你就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如果你没有传国玉玺,那你就不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说难听点就是伪王朝,伪皇帝!

而大明从洪武开始,传国玉玺就一直失传。

崇祯帝竭力控制着心中的激动,对礼部尚书谢升说道:“谢爱卿,验!”

礼部尚书谢升不敢怠慢,急忙趋前从宋友亮手中接过黄绫布包层层解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了方圆五寸的传国玉玺,与礼部侍郎方逢年、张四知、陈演还有内阁首辅成基命,次辅周延儒、魏照乘等大臣开始仔细甄别起来。

足足半个时辰之后,谢升才小心翼翼地捧着传国玉玺出班跪倒在丹墀上,激动得连说话声音都有些变调了,尖声喊道:“万岁,臣等已经查验清楚,此玉玺的确就是失落大漠两百余年的传国玉玺!”

“好,太好了!”崇祯皇帝闻言大喜,激动地站了起来。

传国玉玺的回归,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意义重大,对于现在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来说,意义更是重大!在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们很容易把这件事和某种“天意”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大明即将中兴的前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友亮又带头高声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也一起跟着高喊起来崇祯乐得脸上笑开了花,他大声说道:“宋爱卿,你说吧,想要朕怎么赏你?”

宋友亮拱手道:“为国家尽忠,为陛下效力,是做臣子的本分,臣不敢要求什么赏赐。”

崇祯笑道:“赏罚不明乃是昏君所为,难道你要朕做昏君吗?”

“臣倒是有个请求,只是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宋友亮说道“什么请求?”崇祯心里忽然想起了宋友亮那份请求将自己在登州镇内收商业税和矿税合法化的上疏果然,宋友亮高声道:“臣恳请陛下允许臣在登州镇内开征商税。”

宋友亮此话一出口,朝臣们便是一阵交头接耳。站在文官首位的一位年近半百的老臣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我朝本就有商税,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十收九不足。而陛下又刚刚恩准一些苦于战乱的州府的百姓的税赋,国库收入势必减少。这商税征上几年,用于补不足,到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宋友亮一直都在外镇,不知道此人是谁,但是按照历史推算,这一年的九月,被温体仁排挤的周延儒因为有复社人士的出谋划策,再次出山。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周延儒入主内阁,果然不同凡响,大力革除温体仁及其后继者的弊政,政坛风气登时焕然一新。计六奇《明季北略》在赞扬周延儒复出以后的一系列新政措施时,给予这样的评价:凡是国防、民生、用人、理财,无不考虑周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至于“天下仰望风采”,如果形势顺利,一定可以成为挽救时世的宰相。

计六奇所说,周延儒以挽救时世的宰相风范重登政坛,并非夸张,他确实做了不少好事。他向皇帝建议,例如,老成名德的大臣不可以轻易放弃,于是陆续起用先前被罢官的德高望重的大臣,郑三俊出长吏部,刘宗周出长都察院,范景文出长工部,倪元璐辅佐兵部,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麟、金光宸等分别担任要职;又如,释放在狱中的傅宗龙,为已故的文震孟、姚希孟恢复名誉。这些举措获得普遍好评,连把他列入“奸臣传”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中外翕然称贤。”

看到宋友亮的眼神,周延儒就明白了,他说道:“宋军门就在外镇,不认识老夫,老夫是新任内阁首辅周延儒。”

“果然是周延儒,可他怎么会支持收商业税呢?”宋友亮心里诧异,但是嘴上依旧说道:“原来是首辅大人,宋友亮有礼了。”说罢宋友亮向周延儒行礼周延儒笑着还礼,说道:“商税自洪武时就有,只是一向事倍功半,不宜在全国推行,老夫听说登州商贾繁茂,宋军门又善货殖,建立登州镇不需朝廷一两银子,所以,老夫觉得在登州一镇试行,倒是可以。”

“说了半天还是老词。”不过周延儒能支持在登州收商业税,也算是一个小小地进步了。于是宋友亮赶紧拜谢周延儒都开口了,反正征收商业税的范围也只在登州,其他文物大臣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崇祯见周延儒也赞成,于是笑道:“既然首辅都没意见,那朕就准你所奏。在登州征收商税。”说罢,崇祯又说道:“散朝之后,朕在内廷设家宴,为宋友亮接风洗尘。”

【140】封侯

论辈分,山东的德王朱由枢还是崇祯的哥哥辈,宋友亮又是德王的女婿,所以宋友亮和崇祯皇帝算来是一家人,所以这次的宴席叫做家宴。

出席这次家宴的,有崇祯皇帝、周皇后、田妃、袁妃、德王、德王世子、宛陵郡主,以及在一旁侍立伺候的王承恩和曹化淳。

“臣一想到陛下寄予的厚望,和大明边疆的安慰,顿时浑身的热血也沸腾了。臣高向所有兵士们喊道:为了大明,为了皇上~~~”宋友亮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说着自己在辽东的作战故事。

崇祯皇帝一向看塘报看惯了,第一次听这样详详细细地诉说,到也也新奇,听得津津有味。外加宋友亮巧舌如簧,崇祯的表情更是跟着情节地起伏而变化,如同身临其境。

宋友亮只是说士兵们基于义愤,才大开杀戒,自己又未能及时阻止,于是起身向崇祯请罪。

崇祯笑道:“你何罪之有?象那建奴虐杀我大明百姓的时候何曾心慈手软?这正所谓是因果报应不爽。”

宋友亮大喜,赶紧拜谢崇祯,在坐下的一刹那,眼角的余光忽然看到自己的老婆宛陵郡主忽然用很奇怪的眼神望着自己。

崇祯高举酒杯,面向德王,说道:“王兄,你为大明选了一个好女婿啊。”

宋友亮在辽东大捷,作为岳父的德王自然面子上有光,但是作为藩王,他又觉得“鸭梨”好大。自己的女婿手握兵权,自己又是藩王,内外勾结便可以某朝篡位。这也是为什么崇祯既重用宋友亮,又把宋友亮的父母和德王一家都接到北京的原因。自己的女婿成就越大,从某种程度来说,自己的危险就越大。皇帝对自己的提防之心也越重。

德王赶紧拿出招牌式的傻笑,举杯道:“我哪懂得选,那是娉婷误打误撞、误打误撞。叫我说,还不如老实的呆在郡马府里多生几个孩子,为我这个老泰山多生几个孙子孙女,到时象小猫小狗在我脚下饶成一圈,那多有趣?哈哈哈”

德王不伦不类地比方惹得哄堂大笑,朱娉婷更是羞得满脸通红。

周后也举起袖子,遮住了嘴巴,笑着对崇祯说道:“都是陛下不好,人家少年夫妻,成婚还不到三个月,就把娉婷接到宫里来住了。虽说是太妃想念,但是也不能让人家长期劳燕分飞啊!”

崇祯也是大笑,说道:“是啊,是朕想得不周到。这样吧,王承恩呐~”

“老奴在~”王承恩笑着在一旁应声“在城里为王兄选一处宅子,让王兄一家入住,这样宋爱卿以后见老婆也容易些。”崇祯笑道众人又是一阵哄笑这时,有个小太监来报,说长平公主听说大破建奴伪都的宋军门在这里,一定要来见见崇祯笑道:“长平这丫头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周后也笑道:“还不是陛下你平时骄纵惯了!”

崇祯也不甘示弱地笑答:“朕平时国务繁忙,疏于管教,这后宫之事当然是皇后的职责咯。”

周后笑得更厉害,说道:“那臣妾就向陛下请罪了,总可以了吧?”

崇祯与田妃、袁妃也是呵呵直笑片刻功夫,一个十三四岁的小萝莉身着华服从殿外袅袅而来。虽然她只有十四岁,但是发育地却很好。宋友亮这种不是萝莉控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哪知长平的目光则直接向宋友亮投来,先是好奇,后是不屑。“女儿见过父王、母后~”长平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