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59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59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些心的。不如老夫为将军举荐一个人。”

“何人?”宋友亮赶紧问道“此人名叫李信,河南杞县人,明天启七年丁卯举人。出身官宦门弟,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人称李公子。”毕懋康笑道:“此人乃是老夫忘年小友,胸中韬略无穷,更简直正在年富力强之时,有他出任军师才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河南李信?不就是李自成的军师李岩吗?”宋友亮心中暗自盘算,“历史上,李信要到今年年底才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此时的李信应该还在老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呢。”

“先生能否修书一封,学生差人去河南延请?”宋友亮又行一礼“那有什么不能的?文房四宝伺候!”毕懋康乐呵呵地一挽袖子李信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天启七年举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陈沟村陈王廷,字奏廷,是李信的姑表兄弟,在千载寺与李岩李仲义结金兰,立志练就文武全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这一年,李信陪同陈王廷去参加武举考试。因为陈王廷自恃武功高强,没有向报靶官行贿。考射箭的时候,陈王廷射了一个“凤夺巢”,就是射的箭从靶中心人家射的箭的孔中穿过。这是射箭水平十分高的人才会发生的事情。报靶官有意把一个中靶之箭报为脱靶。陈王廷怒从心头起,盛怒之下居然挥刀劈了报靶官。这一下惹了人命官司。陈王廷就跑到李际春的农民起义军中去避祸。李信受到株连,只得逃命,李信就到了开封杞县姨母家中传拳为生,同时李信又到嗣父(继父)李春玉在杞县开的晶白粮行主管账务。李信如果不是受到突发事件的牵连,他一个举人,可能会由进士考试,走当官的路。他受牵连,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朝官场的腐败。如果不腐败,陈王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万历以来,官府加派“三饷”,就是(辽饷、剿饷、练饷)横征暴敛,民力枯竭。崇祯年间,水、旱、蝗、风交替肆虐,豫东大地歉收连年。其间督师杨嗣昌又率兵来杞,苛求供应,纵兵扰民,致使杞境饿殍遍野,斗粟千钱。河南的杞县、太康本是穷地方,只因田赋较重,地方官吏吃,火耗多,做官人就称之为,金杞县、银太康。”如此天灾下杞县知县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均蝗旱并发,在督师杨嗣昌的苛求下,知县宋某催科不息,百姓十分痛苦。

李信专门跑到官府,劝县衙宋令暂时停止粮食银两征收,设法给老百姓赈灾供应粮食。

宋知县说:“兵部杨嗣昌飞檄雨下,若不征集粮食银两,我用什么来供应他们。追究起来,我怎样来答复?至于赈济饥民,本县钱粮匮乏,止有分派富户。”

李信回去后,就将嗣父米行的大米二百余石,全部分派给了灾民。同时又作《劝赈歌》,教灾民到各家劝勉赈济。《劝赈歌》歌词唱道:“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有一些灾民,纠集群众数十人,唱着李岩所编的《劝赈歌》;到各个大富家庭,引李公子为例,要求捐献粮食救灾。不从,就从粮仓抢出粮食,分给灾民。于是《劝赈歌》就到处流传,灾民唱着李岩的《劝赈歌》,到富豪家里捐粮。不给就在他们的仓库里去找粮食,粮食多的,就招呼灾民搬走。

受到损失的富豪就跑到知县那里,叫知县出面禁止。宋知县本来就不高兴李岩跑到县衙来劝自己停止征收钱粮,要知县赈灾。不听,他就把自己的粮食散发给灾民。散发了自己的粮食不说,还编了一首《劝赈歌》教灾民到各处去唱,叫富人捐献粮食,救济灾民。宋知县就叫差人拿着捉人的令牌出来发布命令。差人说:“县官有令,聚集的老百姓,必须马上解散!各自去干自己的职业。不许借名求赈,恃众要挟。如果违反禁令,就是乱民。要捉拿归案,追究罪行。”县官的禁令,激怒了饥民。饥民击碎令牌,一齐跑到县衙门口,大声高呼:“如果不准我们劝赈,我们这些人终究要饿死!不准我们劝赈,我们不如一起去抢好了。”

【103】到监牢里捞人

宋知县面对这个乱局,只得派人去把李信请来商量解决的办法。李信说:“现在只有马上向老百姓宣传,由于旱灾蝗灾,暂停征收钱粮三饷。马上劝富室出米,按平常年份的价格,由官府来卖。估计就可以平息老百姓过激事情的发生。”知县马上到县衙门口去宣布,暂停征收钱粮。县衙还将到各富室那里去劝富室出米。县衙将按照正常年份的价格限量出售。知县宣布后,老百姓都说:“我们现在就听知县的劝告,回家去。如果没有低价米出售,我们还要到县衙来。”说完,就陆续离开了县衙。

宋知县听了老百姓的话,如果没有米出售,还要再来。如果不发粟米到市场低价出售,就可能激起老百姓叛乱。如果米卖完了,老百姓再来,怎么办?就派人送报告到按察司:“举人李信谋为不轨,私散家财,买众心以图大举。打差辱官,不容比较。恐滋蔓准图,祸生不测,乞申抚按,以戢奸宄,以靖地方。”抚按接到报告,马上批示:“县衙应密拿李信监禁,毋得轻纵。”宋知县接到批示,当天夜晚,就悄悄捉拿李信下狱。捉拿李信还是被附近的老百姓看见了,衙役也出来悄悄告诉了外面。饥民听到这个消息,聚集在县衙门口,为李岩叫屈。

所以等宋友亮的使者带着宋友亮的公文和毕懋康书信来到杞县的时候,李信已经被关入大牢了。

这日,宋知县正在当地富户侯正宗家里饮酒作乐,这侯正宗乃是杞县一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这次李信下狱,他在其中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为什么?为了女人。这个女人便是明末著名的女中豪杰——红娘子红娘子是靠作绳技艺人为生艺人,一次到开封时,被福王府的人请到王府表演绳伎,被王府地管家看中,要强娶她为妾红娘子不从,用刀伤了王府总管,逃亡到杞县。杞县的侯正宗,命红娘子花园献艺,也看中了红娘子的美色,要强纳她为妾,又正好碰到福王差人捉拿刀伤总管的凶犯,红娘子将福王派出的差人杀了,侯正宗也被她所伤。杞县的兵丁四处出击,搜寻红娘子,红娘子慌不择路,躲到李信府中,知县派人来搜时,在李信的夫人汤氏的掩护下才躲过了搜查。后来侯正宗得知此事后,从此对李信怀恨在心,只是苦于找不到证据,这次侯正宗借着放赈一事,要制李信于死地,正是因红娘子结下的仇恨。

侯正宗捻了捻嘴角左侧那颗痣上的一撮胡须,笑道:“李信这小子真是不是抬举,居然坏了大人的发财大计,如今一斗麦子卖一两银子,何苦拿来白送给那些苦哈哈?”

宋知县轻啐一口酒水,也笑道:“是啊,不过可惜了那个红娘子,这么娇滴滴的大美人儿,跑到附近山中落草为寇,真是可惜啊!”

“此等反民,早晚要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侯正宗也笑了笑,为得不到红娘子感到惋惜宋知县举起筷子,刚要夹一块肉脯,正要往嘴里送一个衙役急匆匆跑来,“大人~~锦衣卫~锦衣卫!”这可把把宋知县吓了一跳,手一抖,肉脯掉在地上“锦衣卫来所为何事?”宋知县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后背直透前胸,锦衣卫找上自己,能有什么好事?难道上头要怪罪自己不成?

那衙役气喘吁吁地说道:“来了两个锦衣卫,说要提李信去山东。”

宋知县赶紧整了整衣冠,跑出侯家大院,上了轿子直奔县衙门。等到了公堂之上,只见两个虎背熊腰的锦衣卫早就等候多时了“鄙人就是杞县知县。不知道二位大人前来,所为何事?”宋知县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乃锦衣卫百户司徒弓~”一个锦衣卫拿出锦衣卫腰牌在宋知县面前晃了晃,“封命前来提一个人犯,名叫李信的。”

“李信煽动暴民闹事,本县已经将他捉拿归案了,议定秋后问斩。不知道他又在山东犯了什么罪?”宋知县问道“嗯?”司徒弓面孔一般,大声喝道:“锦衣卫办的案子,也是你个小小知县能问的吗?”

宋知县自讨没趣,赶紧告饶道:“不敢不敢,只是二位大人可有公文?”

“混账东西!”司徒弓上前啪啪就是两个耳光,“锦衣卫办案的文书也是你配看的?”

宋知县捂着面颊,哭丧着脸道:“是是,下官知罪。来人呐,马上把李信提出来,交给二位大人。”

在牢里关了多日的李信形容憔悴,腹中满是愤怨,见到了司徒弓等人也是一样的没好脸色。知道司徒弓送上宋友亮的文书和毕懋康的书信,这才大喜不已。

“难得宋大人和孟侯公如此看重,我李信必将一腔抱负,尽情施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信高兴地双眼通红司徒弓说道:“那李公子即日就起程吧,莫让我家大人久候。”

“且慢~”李信说道:“我不能就这么去见宋大人和孟侯先生,我要准备一份见面礼。”

司徒弓笑道:“我家大人富甲一方,见面礼就不用了吧?”

李信笑道:“不是金银财物,而是几位英雄豪杰。”

登封县嵩山之巅,一位身穿红衣,腰挎钢刀,英姿煞爽的女子正站在一块巨石上向远处眺望,此人便是红娘子。她所眺望的方向便是杞县,“李公子~!”看到痴处,红娘子情不自禁地呢喃道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天,红娘子的班子来到河南祀县,在县城闹市的一块空地里罢起场子,一阵激昂紧凑的锣鼓声后,场子周围便很快围满了赶来看热闹的市民,个个举头拭目,等看好戏上场。因为是在本地的第一场演出,必须来个开门红才能镇得住观众,红娘子略略化了妆,便第一个出场了,她的拿手绝活是绳技,场上早已竖起了两支高杆,离地一丈高的杆头上牵了一根筷子粗细的钢丝绳,在阳光照耀下闪发亮。只见红娘子穿一身鲜红的短靠,一根银色宽腰带紧束腰间,把她细腰丰胸,窈窕健美的体态勾勒得鲜明动人,红衣衫的衬托下,一张俏脸愈发显得白哲生动,明眸闪烁处,引得周围的观众耳热心跳,眼光不由自主地跟着她转。

红娘子亮相后,猛地一个燕子翻身,便轻轻巧巧地跃上了一丈多高的钢丝绳,单脚立在上面悠悠晃晃;接着,只见她柳腰轻摆,在钢丝上走了儿个来回,双手则在空手优美地舞动着;稍稍停了一会儿,突然向上一纵,翻了一个漂亮的空中筋斗,又稳稳地落在钢丝上;接下来是一串仙鹤独立,ru燕展翅,蛟龙出水,彩凤朝阳的技巧动作,惹得下面的观众惊呼声一阵高过一阵,这时,空地里刮起了一阵风,把高处的钢丝绳吹得摇摇荡荡,似乎要把红娘子荡了下来,但她一连串的空翻,有时眼看就要失足落下,却又总是能恰到好处地稳住,观众们不由得大声叫好。又是一次惊险的动作,红娘子听到从观众的外圈发出一声惊恐的呼叫,与四周的喝彩声格格不入。

稍稍站走后,她低头向那呼声处看去,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公于,正睁大了眼睛,惊恐地望着自己,看他站在离观众圈稍远的地方,手里牵着一匹白马,似乎是刚刚来到。就在红娘子低头看去,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她不由自主地心中一悸,宛如触电一般,表演经验丰富的她为什么会突然分神呢?只因那公子眼中流露出一种由衷关切和担心的神态,是她极少见到的,何况这又是来自一位英俊儒雅的年轻公子,怎不让她心神荡漾呢!

这个人就是李信

【104】海岛顾三麻子

“红妹子~又在想你的李公子了?”就在红娘子想得出神之际,一个粗厚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红娘子扭头一看,只见一前二后来了三个人,为首的便是嵩山义军的大当家,登封武举李际遇。在他身后的是二当家陈王廷和三当家蒋发原来住在巩义鲁庄镇李家窑村人,李际遇因和梁姓发生矛盾迁到登封其外婆家居住。李际遇在弟兄中排行老三。他父亲叫李鳌,是个农民,略通文墨。大哥李际英,二哥李际耀,也都随父务农。李际遇从小读书,但不愿参与科举,只喜欢舞枪弄棒,好学习阵法韬略。

崇祯十三年登封大旱,人相食。

面对如此惨状,官府不但不赈济,反而加派”三饷”,苛重剥夺。一些地主所应负担的赋役,由于”优免之例日多,应役者十仅四五。”更大一些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