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17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17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神色十分坦然,他说道:”寨主,要不是你收留,咱们老陈家早就成了路边饿殍,今天我们全家都愿意为寨主去死~”

“对~~誓死保护寨主~”一个只有十二三岁小男孩手里举着一块石头,站在那老人身边“都给我站住~”刘巢穿着粗气,肩头刚包扎好的伤口还在不断渗血,他一把推开搀扶自己的盐丁,大声喝道:”对面官兵听了,叫你们领头的出来说话~”

须臾,官兵如海水般分开两半,宋友亮、赵连理和夏鸣浩骑着马缓缓来到阵前,”刘巢,你也有今天?”赵连理看着脸色惨白,紧皱眉头,还不断喘着粗气的刘巢,心里那个痛快啊“赵巡检~~哼哼~~”刘巢冷哼几声,笑道:”想不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如今都有胆子来攻我盐寨了~~”

“废话少说。”赵连理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刘巢,”你乖乖束手就擒,本巡检留你一个全尸~”

“哈哈哈哈~~~”刘巢放声大笑,声如洪钟,直笑得ru山寨的官兵心里直发毛“你~你笑什么~?”赵连理也有些发毛,刘巢的眼神太过恕拔倚δ愫倩⑼ 绷醭厕揶淼溃骸蔽抑勒獯挝椎氖悄阒蹲雍Q羟Щ那Щ斡蚜敛倭烦隼吹谋。皇悄隳切┲换嶂痔锏木”说着,刘巢面向宋友亮说道:”宋千户,我打算和你做个买卖!”宋友亮是三人之中最年轻的,刘巢虽然没见过,但是猜也能猜出来了,只是宋友亮的眼中,满是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老练和犀利。是刘巢从来没见过的宋友亮颧骨微微一颤,冷冷道:”事到如今,本千户需要和你做什么交易么?”

刘巢一愣,随即恶狠狠地说道:”你看见了,如今咱们是做困兽斗,寨里的男女老幼每一个怕死的,你要硬来,老子必定让你吃肉也要磕掉三颗牙~”

“嚯~好大的口气~”夏鸣浩不屑道“那你想怎么样?”宋友亮问道“我的命可以不要,但是我要你发毒誓,我死之后,你给我的兄弟们一条生路~”刘巢忽然手腕一翻,一把匕首不知何时出现在手里“保护千户~”许二多和杨石头赶紧上前,拦在宋友亮身前,赵连理和夏鸣浩的家丁们反应稍慢一些,一愣之后也纷纷围在自己主人身边“寨主~不能啊~~咱们不怕死~”

“寨主,这些狗官怎么能信?”

“寨主~~”

“不要吵了~”刘巢一声大喝,”你们还当我是寨主,就都他娘的给我闭嘴~”

众人噤声“怎么样~给个痛快话吧~”刘巢用匕首在自己左手手心里划了一刀,将满是鲜血的手掌伸出,然后右手捏着刀刃,将刀柄指向宋友亮“好~够豪气~”宋友亮竖起了大拇指,”我敬你是条汉子,其实你可以不死,只要你继续为本千户~~”

“免了~~”刘巢将满是鲜血的手掌摇了摇,”我刘巢是不甘居于人下之辈,可又不屑做出尔反尔之事~咱们还是一次了解了吧~”

刘巢身后的盐丁之中已经有人开始隐隐抽泣宋友亮一个漂亮的翻身跳下马来,迈开大步就要上前“友亮,你别上他当~”赵连理赶紧也跳下马来,一把拉住宋友亮“姑父,我自有分寸~”宋友亮笑着挪开赵连理的手,走到刘巢身边,接过匕首,曲起手指,也在自己的手掌上轻轻一划。其实这一刀没有割开自己的手掌,只是将匕首上的血擦到了自己手掌上,然后用自己鲜血淋漓的左手握住了刘巢的左手“我宋友亮对天发誓,刘巢伏法之后,盐寨其余人等不连做、不族诛,我定会善待他们,如果违背誓言,天打五雷轰,万箭穿心而死~”

说罢宋友亮又对刘巢身后的盐丁们说道:”以后你们可以在官办盐场里继续做盐,每人每月工钱是五斗粮。年底盐场赚了钱还有分红~~~但是谁若负隅顽抗,那就格杀勿论~~”

“好~~”刘巢又是一阵大笑,”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胆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我的弟兄们跟着你,应该会有好日子过~~哈哈哈~~”刘巢仰天大笑三声,忽然一声爆喝“拿我头去~~”

话音未落,只见刘巢猛地向前一扑,壮硕的身体重重地砸在一枝斜插在沙子里的断矛上~~噗~矛头从前胸插入,后背刺出“寨主~~~”盐丁们纷纷跪倒,哭号之声不绝“为寨主报仇~~”有几个壮汉猛地从地上爬起来,举刀就要拼命啪啪啪啪~~潘玉柱指挥的火枪兵早就子弹上膛,一见异动,立刻开枪“姓宋的,你他娘说话不算话~~”盐丁中有人骂道“本千户早已言明,负隅顽抗格杀勿论,那是他们自寻死路~~~”宋友亮转身回到马背上,扬起马鞭,说道:”尔等谁愿意跟着我好好过日子的,就站到左边。谁想继续顽抗的,就站到右边。不是跟我走,就是跟刘巢走,尔等做个了断吧~”

结果绝大部分盐丁都站到了左边,唯有一十六人在刘巢尸体身边自刎,追随刘巢去了方才说话的白发老者用脏兮兮的袖子擦了擦眼眶,走上前来,对宋友亮说道:”希望宋千户信守诺言,否则寨主死了也会化作厉鬼来找你索命~~”

“本千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尔等先把刘巢和其他人的尸体好生安葬,明天一早,本千户自然会来安置你们~~”宋友亮掉转马头,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天一早,白发的陈老头领着盐寨贰佰百十多人早早地站在寨门口,宋友亮也如约而至。

“大人果然守信~”陈老头拱了拱手“老先生也很守信~”宋友亮也拱手“大人打算如何安置我等?”陈老头问道

【33】指挥使大人

“这个盐寨将改名叫海阳盐场,你们继续在这里制盐,入籍为灶户,以小旗、总旗、百户的编制进行管理。加入不到一年的为新丁,每人每月五斗粮;工作一年以上的,升级为短工,每人每月五斗一升;工作两年以上的,升级为长工,每人每月五斗二升。在奖励方面:每月评级为一等的,可以得到额外奖励的五斗粮;评级为二等的,可以得到额外奖励四斗粮;如果是评级为下等的,就要扣掉一斗粮的工钱。如果连续三个月评级为下等,革除~~”宋友亮又郑重其事地说道:”你们制的盐全部归盐场所有,如果有想夹带的,军法处置~还有什么要说的?”

“听着是不错~~”听了这话,盐丁们都是窃窃私语,”就怕到时候拖欠~”

“我听说过这个宋千户,他们家的粮饷从不拖欠~”

“谁人为场监?”陈老头问道宋友亮马鞭一指,”便是老先生你了~~”

“我?”陈老头一愣“对,就是你~~”宋友亮又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让陈老夫子当场监,我们大伙儿都服气~~”

崇祯十一年二月,海阳盐场顺利开张,所产海盐由古雨山等五大商会包销。所得利润,由海阳千户所、大山千户所和ru山寨巡检司瓜分。而海阳千户所的雇工们也多了一份新福利,每人每月一份盐。

崇祯九年四月,距离清军第四次入塞还有五个月“哎呀,宋千户年纪轻轻,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海阳千户所经营的有声有色,还顺带帮着姐夫、姑父也发了财,真是年少有为啊~~~”大嵩卫指挥使宋国政双手拢在袖子里,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不时地摸着藏在袖子里的厚厚一沓礼单,那张满是赘肉的脸上洋溢着和蔼可亲的微笑此时众人正是在指挥使府邸的后花园之中,这后花园占地颇广,春天时,庭院里一树浓阴,一湾流水,颇有些江南柳条青黄的味道。只是如今山东连年大旱,这庭院里的树也枯了,花也蔫了,池塘也干了,只留下一大片黑黄的落叶宋国政今年五十五岁,生的肥壮,一对三角眼透着些许凶横。胖大的身子将一张大椅子坐得满满。宋国政在这个指挥使的位置上干了近十年,平日里油水捞了不少,可与如今的宋、赵、夏三人一比,宋国政觉得人家来钱太容易了。如果他们再不孝敬孝敬自己,宋国政给他们穿小鞋的念头都有了。不过,宋国政转念一想,自己大嵩卫一共就管辖海阳、大山和ru山三处,而这三处的当家又互为姻亲,自己很难下手。如今三家送上了一份大礼,宋国政自然就心满意足了。

“宋千户,你能不能说说你是如何钱生钱,利滚利的?”宋国政说的十分直白“标下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宋友亮凑上前去,在宋国政的招风耳朵边低声耳语了起来“嗯?当真?”宋国政越听眼睛睁得越大,”真这么好赚?”

“标下不敢欺瞒大人~”宋友亮退回了原位“那宋千户你还差多少钱~~可以由卫中先行拨付嘛~”宋国政摸着自己的小下巴“一万两~”宋友亮伸出一根手指“一万两?”宋国政有些犹豫,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大嵩卫这地方太穷,自己干了快十年的指挥使,也只积攒下了三万两银子左右。一次要出一万两,宋国政有些舍不得,宋国政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老爷~~”就在当儿,一个娇嗲的声音婉婉而来,那是宋国政新纳的小妾薄氏,这个女人年仅二十岁,论容貌和身材,即便拿到今年来说,也是十分正点。薄氏袅袅走来,丹凤媚眼先是在宋友亮的身上扫了几遍,看得宋友亮有些不自在了,然后才扭动着柔若无骨的水蛇腰缠到宋国政的手臂上,用丰满的shuangfeng摩擦着宋国政的手臂。

“爱妾,你怎么啦~”宋国政见到薄氏就开始喘粗气“老爷~~”薄氏朝宋国政的耳朵上轻吹一口气,宋国政浑身一颤,”大人,钱锁在箱子里永远是死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必苦苦守着~”

“可是~一万两呐~”宋国政的脸开始翻出红潮“瞧你~~”薄氏撒娇道:”若是赔本买卖,宋千户自己就先赔个一干二净了。哪还敢来见您哟~~您就准了他吧~”

宋国政终于经不过枕头风,强装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也是为地方百姓谋福利的好事,本官为官一方就应该造福一方,出的钱能收回多少是小事,重要的是百姓生活富足了,本官也就功德圆满了~~”

宋友亮赶紧纳头拜倒,朗声道:”大人的谆谆教诲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更似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对标下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大人爱民之心烛照天下,雨露苍生,泽被一方!~~~~~~~~~~~~(此处省略一百个字)令标下无比钦佩~~”

“那宋指挥快六十的人,可那三姨太正是年轻力壮,十八路弹腿横着练的年纪~宋指挥受得了吗?”从指挥使府邸出来,赵连理就猥琐地笑了“那就不管我们什么事了~~”宋友亮笑道:”还是姑姑细心,那三匹苏州绸缎果然没白送~~”其实宋友亮不缺那一万两银子,无非拉指挥使下水而已夏鸣浩也揶揄道:”那三姨太就是穿棉袄也遮不住那骚味,友亮啊,我看那三姨太看你的眼神~~呃~~?哈哈哈”

三人都是一阵大笑崇祯十一年五月,山东的旱情加剧,水井和山泉全部枯竭,黄风时作,飞沙遍天。即便是范顺宝把灌溉渠挖到四通八达,渠里流淌的水少得老鼠都淹不死。即便田里眼下种的都是高产小麦,但是小麦的长势也异常缓慢,结出穗又扁又瘪。更为要命的事,是伴随旱灾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蝗虫。

对我国危害最大的是东亚飞蝗。东亚飞蝗发生地的共同特点是:地形方面多是平原地势相对低洼的边缘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倾斜;气候方面具有明显的夏季;冲积性土壤。这些都是山东具有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就指出:”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盈骤涸之外,如幽、冀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蝗虫大量孳生在旱年,旱灾和蝗灾是联系在一起的。山东自崇祯十年(1637年)以来,全省各地就已出现蝗虫。由于旱灾和蝗灾造成粮食绝收,人民流离失所,更本无法灭蝗救灾。于是蝗虫”又生小蝻,附壁入室,衣物尽蛀”,极其猖獗。”溢都、临淄、昌乐飞蝗蔽天。”造成第二年蝗灾更加严重。济阳”蝗蝻障天”,鱼台”蝗郁炽”。蝗虫吃尽了庄稼,甚至一切植物。无数蝗虫啃咬庄稼时发出的沙沙声直听的人毛骨悚然

【34】灭蝗虫产业链

明末士人对这次蝗灾的发展及其猖獗境况有极其生动的描写:”蝗之始生也如蝇集,其啮也如蚕食,泉涌而来,势不可御。陷以丈深之壕堑,而壕堑旋盈;阻以三面之篱藩,而篱藩尽满。到处赤地过无留禾,然犹害在一方也。不及月而前之有胫能走者,且有翼能飞矣。半空有声,如风之行;中天作障,若云之翳;见青草而下集,弃枯茎而他之;树叶皆穿,谷头尽剪。所在村落击鼓鸣金以震之,而彼不为震也;摇旗持杖以驱之,而彼不受驱也。喊声与哭声齐高,祝辞与诅辞交致。”

如果这样的行事发展下去,别说承诺包销给商人的粮食,就是自己的口粮都成了问题。好在现在的蝗虫还只是若虫阶段,没有翅膀不会起飞,宋友亮振臂一呼,”灭蝗救灾”

但是,立刻就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