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762章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762章

小说: 三国之无限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宣娇吃惊不已,心中一个矜持的声音,不断质问自己,似乎想把她拉回理解来,避开陶商的亲昵举动。
    但她的心底深处,却仿佛又有另外一个思想,阻止她挣扎,让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悸动,非但没有回避,反而是沉浸在了陶商的轻抚之中。
    左右尉迟恭等部将们,瞧着陶商跟洪宣娇之间的一出戏,皆知天子这又是动了心,看上了这位洪小姐,不由都暗笑起来。
    尉迟恭更是忍不住嘿嘿笑道:“我说洪姑娘啊,原来你早看上咱们天子啦,那当初在龙编的时候,你还走什么走,现在又来投怀送抱,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么,你那时候不走的话,说不定跟那位穆娘娘一块,早就被陛下一块纳为妃子啦,咱们都要叫你一声洪娘娘啦。”
    他这一番粗俗又直白的话,什么投怀送抱,什么脱了裤子放屁,什么洪娘娘的,说的也是太直白露骨,把个洪宣娇听的是面红耳赤,尴尬万分。
    当下洪宣娇便恼了,杏眼冲着尉迟恭一瞪,斥道:“你个黑炭头,你乱说什么,信不信我割了你的舌头。”
    “哎哟哟,你现下还没成了娘娘呢,就摆起了娘娘的威风啦,好好好,我怕了你还不行么,我闭嘴就是。”尉迟恭说着大手把自己的嘴巴狠狠一捂,做了一个好怕怕的样子。
    左右那些将领们,给尉迟恭这滑稽的动作逗的都看了起来,看向洪宣娇的目光都不一样起来,俨然就像是看当初的穆桂英一样。
    “陛下,这个黑炭头这么胡说八道,你就不管管么?”羞红尴尬的洪宣娇,只得向陶商求助起来。
    陶商却也不发表意见,反而也哈哈大笑起来,心里头却在暗赞尉迟恭好样的,不愧是知道自己的性情,又替他道出了心声,间接的试探出了洪宣娇的心意。
    看洪宣娇那副含羞带笑的样子,纵游花丛的陶商自然是看得出来,这个曾经的太平天国第一美人,对自己已然动了心。
    这样的话,那这就好办了,他就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来跟她培养感情,就能尽快的纳她为妃,取得她身上1点宝贵的联姻附加武力值。
    如此,陶商的武力值也能尽快提升到99点,离100的半步武圣的武力值,只差那么一步之谣。
    “陛下……”
    洪宣娇不知陶商心思,见他也不管,只是哈哈大笑,不由是又羞又恼,一时尴尬到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这时,前边时迁已纵马飞奔而来,神色凝重。
    他轻巧的翻身下马,几步飘到陶商跟前,拱手道:“禀陛下,孙策已率七万倭军于三十里外扎营,连营数里,封住了我军前往剧县的道路。”
    “孙策果然亲自来了。”陶商冷笑一声。
    孙策在青州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只差一步就能攻下了剧县,况且还有耶律阿保机和刘备在北边跟他遥相互应,可以说这是他这么多年来,最好的一次染指中原,重归大陆的机会。
    也许,还是唯一一次。
    所以陶商推算,哪怕是孙策知道了宋江覆灭的消息之后,也绝对不会放弃,退兵而去,而是会留部分兵马继续围攻剧县,自己率主力兵马,开往剧县以南来阻挡自己。
    时迁的情报,正映证了陶商的猜测。
    “传令下去,全军再前行二十里下寨,跟倭军形成对峙之势,准备收拾孙策。”陶商毫不迟疑的下令道。
    于是七万大军继续沿着昧水北上,傍晚之前,进抵倭营十里之外,同样于昧水东岸下寨,两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安营已毕,陶商这厢屁股才刚坐稳,时迁已从敌营中又溜达了一圈回来,带回了倭军最新的兵力情报。
    敌军兵马数量总计七万,其中步军六万六千余人,骑兵约四千余人。
    将领方面,孙策本人为统帅,麾下大将有孙翊,孙匡,孙皎,孙桓等孙氏一族将领,织田信长,马忠,朱异等外姓将领,以及新归附的吴用,花荣和扈三娘等泰山军余孽。
    从兵马数量上来说,倭军跟大魏的兵力数量相当,但在骑兵数量上,却少了整整六千余人,整体上略处下风。
    但在将领方面,孙氏一族的宗室将领们虽然皆为将才,却非顶尖的将才,外姓将领方面,除了织田信长可堪大任之外,其余马忠朱异,乃至花荣之流,连武道上90以上的都没有一个。
    反观陶商这边,光武道绝顶以上的武将,就有马超,尉迟恭,秦琼,石达开,杨再兴,邓艾,还有一个受伤,暂时不能上阵的武松,堪称豪华。
    况且,这其中马超还是满百的武力值,杨再兴可以通过血狂,武力能爆涨到武圣的级别。
    如果再加上陶商自己的话,在将领的比较上,大魏简直可以辗压倭军。
    考虑了敌我双方的优劣,陶商推算出孙策虽然气势腾腾而来,却并不敢跟自己正面决战,必会固守营盘,以拖延到周瑜所率的三万兵马,攻破剧县,逼迫自己退兵。
    “有张巡在,再守几个月都应该不成问题,我就不信这么长时候,我还破不了孙策……”陶商思绪流转,英武的脸上浮现出了丝丝自信从容。
    就在神思时,帐帘掀起,戴宗就像是一阵风一样,没等陶商看清时,已经站在了帐前。
    他连气都不及喘一口,拱手沉声道:“陛下,臣刚刚从海边打探到的消息,刘备已派关羽太史慈和周泰,率五千铁骑由海上登陆东莱,还带了数百门天雷炮,正向着剧县而来。”
    陶商脸色立时一变。
    (停电,这章晚了点哈)

第一千零四十章 过路不忘
    奶奶的,刘备是认了孙策做干爹了么,这么拼了命的孝敬孙策,先是割了韩半岛给孙策,现在又给孙策送了五千铁骑,还送了关羽周泰太史慈三员大将,真比亲爹还亲呢。 尉迟恭立刻大骂了起来。
    刘基却摇着羽扇,叹息道:黑炭头,你可说错了,大耳贼其实是把孙策在当狗使使唤,想利用他在青州拖住我我们,想让狗听话,怎么能不给几根骨骨头呢。
    尉迟恭恍然省悟,话锋一转,又骂道:原来是这样啊,孙策这龟孙子也真是不要脸,还管自己叫什么天皇,名号倒是叫的响,却甘心给刘备当狗使,真是不要脸啊。
    旁边石达开却叹道:孙策恐怕也知道,刘备这是在利用他,不过他也应该是别无选择了,想要反攻大陆,就只有这么配合刘备,刘备有肉吃,他孙策才有汤喝。
    五千铁骑,再加上关羽太史慈和周泰三员大将,这样一来,孙策的实力大增,只怕就能跟我们抗衡了,形势有些不太太妙了呢。邓艾看向了陶商,结结巴巴的提醒道。
    陶商却剑眉微凝,沉声道:朕担心的倒不是关羽三将,和那五千铁骑,朕担心的是关羽带来的那几百门天雷炮,只怕张巡那边有危险了。
    此言一出,左右大魏文武们神色无不为之一变,个个都猛然省悟,眼眸中流露出了忌惮之色。
    他们很快就体会到了陶商的言外之意,意识到那几百门仿制的天雷炮,才是真正致命的威胁。
    要知道,天雷炮乃大魏的破城利器,这么多年的东征西讨,大魏就是靠着天雷炮之威,才攻破了多少座坚城,省了多少的麻烦。
    天雷炮的威力,在场的众将们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
    他们更是很清楚,张巡所守的那座剧县城,实际上并非是什么坚城,并没有为了应对重型投石机而进行过加固,之所以能守到现在,完全是仗着张巡个人神奇的守城能力。
    如果让关羽顺利的把天雷炮运至剧城下,几百门天雷炮这么一轰,就剧县那种薄弱的城墙,不给当场轰塌才怪。
    可以说,在天雷炮这种绝对的力量面前,就算是张巡再有能耐,也只有被辗压的份。
    而剧县被破在即,孙策这边又实力大增,这种情况下,整个青州,乃至两河的形势,都将急转直入,大魏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毫无疑问,那几百门天雷炮,已成了左右天下形势的关键所在
    形势真的是有些棘棘手呢。刘基也摇着羽扇叹息,眉头悄然已凝起。
    皇帐中,气氛一时沉寂下来,每一张脸上,都写着凝重二字。
    陶商的目光落在了刘基身上,寄希望于这位满百智谋的智士,能给自己想也一条破局之策来。
    刘基是摇头晃脑,闭目沉思了许久,绞尽脑汁,一时片刻却琢磨不出一条两全其美的妙计。
    一片沉默之中,杨再兴的嘴里却突然间迸出一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陛下既然忌惮天雷炮,咱们派一支奇兵深入敌后,在半道毁了那几百门天雷炮不就得了。
    此言一出,陶商的鹰目之中,陡然间就闪过一丝精光,仿佛蓦然间被点醒一般。
    这倒是个办办法哦。刘基也是眼前一亮。
    戴宗却马上道:杨将军此计听起来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完全行不通。
    这话怎么说杨再兴反问道。
    戴宗便走到了屏风之前,指着地图比划道:现在我们的位置在这里,孙策军的位置在这里,而关羽行军的方向又在这里,咱们若是想奇袭关羽,就需要绕过孙策军的防线,而这其中有两条大道,还有三条小路
    戴宗指着地图,洋洋洒洒的解释了一大通,其实说的只有一个意思:
    孙策防范严密,在绕往他后方的大小道路上,皆已布下了关卡的岗哨,一旦魏军有个风吹草动,孙策方面立刻就会有所察觉,做出相应的警觉反应。
    陶商听着听着,剑眉再次凝起,沉声道:你的意思是,孙策早防着朕会偷袭他的后方,所以事先已做了严密的防范,朕的奇袭军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躲不过孙策的耳目了
    回禀陛下,这正是臣的意思。戴宗点头道。
    皇帐中,原本已振奋起来的精神,立刻又沉寂了下去,众将们又黯然起来,默不作声。
    奶奶的,白激动了半天,原来是空欢喜一场啊。尉迟恭嘀嘀咕咕的抱怨道。
    陶商指尖点着额头,目光瞟向戴宗,难道就真的没有一条路,可以绕过倭军的眼线,去偷袭了关羽吗
    这个嘛臣真的是不知道啊。戴宗摊了摊手,一脸的无奈。
    这时,罗贯中却忽然眼前一亮,忙道:陛下,臣倒是知道一人,他或许能知道能有别的路通往敌军侧后。
    什么人陶商眼前也精光一闪。
    罗贯中便道:此人原为我莱芜县丞,跟着臣一同归顺了朝廷,目下一直在军中负责粮草问题,这个人早年曾游历天下,自称对天下名山大川,流河道路都无所不知,无人不晓,臣想他或许会知道。
    听得罗贯中这一番介绍时,陶商心头已然一震,精神兴奋起来,猜到了七八分。
    当下陶商便兴奋问道:你说的这个人,莫非叫作徐霞客
    此言一出,罗贯中身形剧烈一震,惊奇道:此人正是叫作徐霞客,陛下竟然也知道他的名字
    果然是他陶商笑了。
    当罗贯中说到这个人游历天下,对天下的名山大川,河流道路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之时,陶商就猜想,他说的这个人就是徐霞客。
    让陶同惊喜的则,罗贯中是在几天之前,莱芜一战之后,才刚刚被召唤出来的,没想到这才过来不过三四天,就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
    要知道,早在数月之前就被召出来的罗士信,独孤伽罗等人物,直到现在还都没有任何影迹呢。
    你不是说他游历过天下么,朕纵横天下,足迹遍及四方,知道有这么个奇人又有什么稀奇。
    陶商随口编了一个解释,拂手道:既然这个奇人就在军中,还不快把他速速请来。
    罗贯中领旨,忙是匆匆出帐,亲自去请。
    陶商便耐着性子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帐帘掀起,罗贯中带着一名男子,步入了帐中。
    臣徐霞客,拜见陛下。那中年男子,拜倒在了陶商跟前。
    他的声音浑厚而沙哑,有一种历经苍桑的味道,他的脸也晒的黝黑,显然是饱经过风霜的洗礼,留下了岁月的足迹。
    陶商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传说中,古代第一地理专家,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了。
    徐卿免礼吧。陶商微笑着抬了抬手。
    谢陛下。徐霞客站了起来,虽是垂手侍立,浑身上下却透着一份沉稳从容的气质。
    那种气质,乃是遍行天下之物,尽览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之后,才会产生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非常人所能有。
    果然是旅行家的气质
    陶商心中啧啧暗赞,却问道:徐卿,朕听贯中说你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对各地的大小道路都了如指掌,是吗
    徐霞客一拱手,淡淡道:回禀陛下,臣这些年确实是游历天山,对各地的道路地形虽谈不上是了如指掌,却也略知一二了。
    那朕问你,如果朕想从这里出发,绕过孙策的关卡耳目,偷袭东莱沿海,你可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