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孙膑兵法 >

第6章

孙膑兵法-第6章

小说: 孙膑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zi资)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
     足。”简文“锱”字残存“金”旁,“铢”字全缺,今据《淮南
     子》补。锱、铢都是古代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比喻份量
     极小。
    (6)  算,古代计数用的算筹。意谓如果人多既能取得胜利,
    那只要数数算筹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7)  意谓如果财富雄厚就能取得胜利,那只要量一量粮食
    的多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8)  意谓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就能取得胜利,那么胜负也就
    太容易知道了。
    (9)  “以为固”上约缺八字,据《善者》篇的类似文字,以上
    两句可补足为,“受敌者不得相'知,沟深垒高不得'以
    为固。”受敌,受攻击。
    (10)  “之”字疑是衍文。
    (11)  抶(chi翅),击。按左抶右,意谓牵制敌人之左翼,
      而攻击其右翼。

                                  善者

        本篇指出善战者在作战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而陷敌于被动。

                                善者(1)

      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
  受敌(2)而不如知(3)也。故沟深(4)垒高不得以为固,
  车坚兵利不得以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
  故善者制险量阻(5),敦三军,利屈伸,敌人众能使
  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
  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6)。故兵有四路、五动:进,
  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进,动
  也;退,动也;左,动也;右,动也;默然而处,
  亦动也。善者四路必彻(7),五动必工(8)。故进不可
  迎于前(9),退不可绝于后(10),左右不可陷于阻,默
  '然而处',□□于敌之人。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
  必忧。进则傅(11)于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
  阻,默然而处,军不免于患。善者能使敌卷甲趋
  远(12),倍道兼行(13),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
      以此薄敌,战必不胜矣(14)。我饱食而待其饥也,
  安处以待其劳也,正静以待其动也。故民见进而
  不见退,蹈白刃而不还踵(15)。       二百□□□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善者,指善战者。
    (2)  受敌,受攻击。
    (3)  不相知,互不知情。
    (4)  简文“沟深”二字只残存“水”旁,据文义释。
    (5)  意谓善战者能审察地形,利用险阻。
    (6)  柴,陋俗为訾(zi子),怨恨。
    (7)  彻,通达。
    (8)  工,巧,善。
    (9)  意谓进军时敌人不能阻挡前进。
    (10)  意谓退军时敌人不能切断退路。
    (11)  傅,借为薄。薄,迫。
    (12)  卷甲,卷起铠甲。趋远,向远方急进。
    (13)  一天走两天的路。
    (14)  “战必不胜”是指敌方说的。
    (15)  不还踵(zhong肿),犹言不旋踵。意谓冒锋刃而不后退。

                                   

                                五名五恭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
    合为一篇。《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付五种不同的敌军。《五恭》论述
    军队进入敌方境内时,“恭”“暴”两种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1),三曰刚至(2),四曰{目力}忌(3),五曰重
柔(4)。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5);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
诱而取之;{目鸟}忌之兵,则薄其前,譟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
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6)之。  五名
    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7)。
三举而恭,军失其事(8)。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
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9)。五举而暴,
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10)。
    五恭              二百五十六(11)

    (1)  轩骄,疑是高傲或骄悍之意。
    (2)  刚至,“至”疑借为{忄至}(zhi质)。刚俊,刚愎(bi必)自用。
    (3)  {目力}忌,下文作{目鸟}忌。{目鸟},{目力}皆从目声,疑当读为冒。
        冒,贪。忌,疑忌。
    (4)  重柔,极其软弱。
    (5)  意谓用示弱的办法对付强敌。
    (6)  回,围。
    (7)  军队征集不到粮草。
    (8)  失其事,误事。
    (9)  见诈,受骗。
    (10)  相错,交替使用。
    (11)  据篇末所记字数,本篇除《五名》、《五恭》外,还应有一
    段,但在整理过程中没有发现。

                                 '兵失'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分析了作战失利的各种因素,提出军队要行
    “起道”的主张。

    欲以敌国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难敌国兵之所长,耗兵也。欲强多(1)国之
所寡,以应敌国之所多,速屈(2)之兵也。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3),陵兵(4)也。
器用不利,敌之备固,挫兵也。兵不……明者也。善阵,知背向(5),知地形,而兵
数困,不明于国胜、兵胜者也。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6)者也。兵失民,不
知过者也。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时者也。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
信疑者也。兵不能见福祸于未形,不知备者也。兵见善而怠(7),时至而疑(8),去
非而弗能居(9),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10),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11)。
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

             *              *             *

    ……之兵也。欲以国……
    ……内疲之兵也。多费不固……
    ……见敌难服,兵尚淫天地……
    ……而兵强国……
    ……兵不能……

    (1)  强多,勉强增加。
    (2)  屈,竭尽。
    (3)  意谓设防坚固,但抵挡不住敌人进攻的器械。
    (4)  陵兵,被欺凌的军队。
    (5)  背向,指行军布阵时的所向或所背。如《孙子·军争》: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同书《行军》:“平
        陆处易而右背高”,《司马法·用众》:“凡战,背风背高,
    右高左险”之类。
    (6)  金,时机。
    (7)  见善而怠,见到有利条件而怠惰不前。
    (8)  面临良好战机而犹豫不决。
    (9)  抛弃错误,但又不能照正确的去做。
    (10) 《六韬·文韬·明传》有一段类似的话,“龙而敬”作“恭
        而敬”(参看注⑩)。龙、恭二字古通用,但此处上下文
        为“贪而廉”“弱而强”,而字前后二字义正相反,恭、
        敬二字义重,疑有误。一说“龙”借为“宠”。
    (11) 《六韬·文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
        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
        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文字与本篇相近。但
        本篇的“止道”“起道”,从下文“行止道”“行起道”二语
        来看,似是两种道的名称。疑“止道”指停滞、灭亡之
        道,“起道”指兴旺、胜利之道。

                                  将义

        本篇提出将帅必须具备义、仁等品质。从文中可以看出,要求义是为
    了立威严,使士卒效死;要求仁是为了克敌立功。可见此所谓义、仁与儒
    家所说的仁义不同。《孙子·计》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可参考。

                                义将(1)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2)。故义者,兵之
首也。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将
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将者不可
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槫,军不槫则无名(3)。故信者,兵之足也。

     将者不可以不智胜,不智胜(4)……则军无□。故决(5)者,兵之尾也。


                                  将义

    (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篇末亦有篇题,作
    “将义”。从文义看,以作“将义”为是。
    (2)  卒弗死,士卒不肯效死。
    (3)  名,功绩。
    (4)  简文胜字及其下重文号疑是抄书者多写的,原文当作:
    “不可以不智,不智……”。一说“不智胜”当读为“不知
    胜,不知胜即不智。
    (5)  决,果断。

                                   

                                 '将德'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提出了不轻敌、赏罚及时等将帅应具备的
    品德。本篇除最未一简外,次序都不能确定,释文中各简都提行,不连
    写。

    ……赤子,爱之若狡(1)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2),将军……
    ……不失,将军之智也。不轻寡(3),不劫于敌(4),慎终若始(5),将军……
    ……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逾日,罚不还面(6),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1)  狡,年少而美好。
    (2)  芥,草芥。土芥比喻轻微无价值的东西。此数句意谓
    将帅之于士卒,平时须爱护,敬重,该用的时候又要
    舍得用。
    (3)  不因敌人数量少而轻视它。
    (4)  劫,迫。意谓不为强大的敌人所吓倒。
    (5)  《老子》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可参考。
    (6)  还面,转脸。

                                   

                                  将败

        本篇列举将帅品质上的种种缺点,这些缺点都会导致战争失败。

                                将败(1)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于位。四曰贪于财。'五曰'□。六曰
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寡决。十五
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2)。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多败者多失。
    (1)  此是篇题,单独写在一简上。
    (2)  贼,残暴。

                                   

                                 '将失'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篇中分析了造成将帅作战失利的种种情况。此篇
   内容与《将败》篇相关,文例、字体也相同,可能本为一篇。疑《将败》篇
    末“多败者多失”下即紧接本篇文字。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1),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
之(2),无资而有资(3),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4),可败也。四曰,令
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可
败也。七曰,师老(5),可败也。八曰,师怀(6),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
十曰,兵□不□,可败也。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
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7),可败也。十四'曰',□□□备,可败也。十
五曰,日暮路远,众有至气(8),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
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9),可败也。十九曰,军淮,众不能其将吏
(10),可败也。廿曰,多幸(11),众怠,可败也。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
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不能(12),可败也。廿四曰,暴露伤志(1
3),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14),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15),可败也。
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16),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
□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阵,出于夹道(17),可败也。卅一曰,
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参齐于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后虚,忧后者前
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