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君心应犹在 >

第109章

君心应犹在-第109章

小说: 君心应犹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此时她抬眸细观,定会发觉那与己相拥的人,一张俊脸已绷如琴弦,双眸虽阖,但眉宇间流转出的欲念,炽热得可将世间一切焚为灰烬。
  深深的吸了口气,刘珩竭力克制源源不断自腹下喷涌窜升的炙流,紧紧揽在细腰上的手臂也略松了松,但并未彻底收回,仍旧将那娇软的身躯环在双臂间,随着跌宕起伏的胸膛平下,重新睁开的墨眸里,**渐褪,还复清明。
  缓下神,他便抱着她一同坐在亭中的雕栏上,直至此刻,崔莞蓦然回神的崔莞方低呼一声,挣扎起身,急急扭头望向来时的小道,那两名侍婢……
  堪堪站直身子的崔莞不由怔住,一眼望去,只见清风朗月,花枝树影来回摇曳,莫说是侍婢,便是半片人影儿都不见。
  见她这般神态举止,刘珩薄唇轻轻一勾,抬手将人扯回怀中,早在他出言后不久,那两名侍婢便悄然退去,只是这小东西不察罢了。
  “你可安心。”
  崔氏乃名门望族,侍婢仆从自不似寻常人家那般粗枝大叶,尤其此时,对崔陆氏而言,掌上明珠失而复得,遣到崔莞身旁服侍之人必定是其得力心腹,又岂会无半点眼见?
  略略一思,崔莞便明白过来,可布满红霞的小脸一抬,水润的眸子佯嗔瞪了罪魁祸首一眼。
  刘珩幽然的目光扫过映在月华下,宛若吐蕊桃夭般艳丽的面容,弯唇低低一笑,抚在鬓边的大手绕到她颅后,将人紧锁入怀。
  脸颊贴在温热的胸膛上,鼻间冷香萦绕,耳旁一阵阵沉稳有力的心跳,还有环在肩处于腰肢上的手臂……崔莞眼睫轻闪,湿蒙蒙的眸子凝望湖光月色,心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安宁。
  不知过了多久,磁沉的嗓音划破这两人均难得一遇的平静祥和。
  “阿莞。”
  崔莞动也未动,一声轻哼溢出唇齿,“嗯。”
  刘珩松开揽在她肩上的手,顺着一条藕臂向下探寻,觅到那只细软的柔荑,五指微张开,十指紧扣。
  “这一生,我从对任何妇人有过一诺。”
  即便当年在甘泉殿中,那人临死之前,若不是以岑姨性命要挟,他亦不会应下一事。
  不过,应承,到底不是许诺。
  忆起往事,刘珩眼底暗流微涌,却掩不住闪现的决然,“我知你心,亦愿如你所言,生同衾,死同椁,千百年后黄土成一捧。”
  “终此一生,只许你一人。”
  他这一番话落下,怀中的崔莞明眸轻阖,埋在一片结实胸膛前的面容,便是天上高悬的明月,也窥不见半分神情,唯有一缕柔和的月光,悄然间铺陈在一大一小,十指紧扣的双手上,只见那纤细的五指,一点一点拢起,紧紧地,用力地回握。
  “……信你。”起初是几不可闻的一句低语,而后一句,少女清悦的嗓音,便化为坚不可摧的磐石,“我,信你。”
  无人得知,将信这一字言出口,于她而言,究竟有多不易,然而,无论千般阻碍,万般艰难,终还是将一片真心,交付而出。
  少女平静的声音,仿佛亭下不断拍打墩石的湖波,一下一下擂在刘珩向来冷硬的心头,他瞳仁一缩,揽在腰间的手猛地一紧,刚毅的下颌抵在她头顶,嗅着那一丝清甜的香气,微抿的唇角中,溢出出一声低哑:
  “今日之言,我会铭记于心。”
  卑劣的谋算也好,狠辣的手段也罢,他从来就不知成全为何处,六年前,他已错过一次,险些抱憾终身;三年前,又一次瞥见那抹飞蛾扑火般的身影,这一次,说甚也不会再松手。
  扑火的蛾,既来,无回。
  ******
  大晋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太子刘珩风寒,贵体沉珂,至东宫闭门静养。
  五月,淮南、晋北皆爆民乱,继而引出郑、常、鲁、尚等士族屯粮逾百万之举,以至年年丰饶,两地百姓却民不聊生,此事更在江南盗粮案之上。
  帝怒,当朝斥士,又遣寒门使节赴淮晋两地彻查;士寒交锋,初明。
  八月,太子病愈,朝堂为士请命被驳,十一月,士寒争斗之势,尽起,大晋乱象,显。
  永昌十五年一月,魏国趁乱而下,欲夺梁州,遭抵,转道康平,不出半月,城破,魏人士气大起,经康平,入东宜,连夺两城,凡破城之日,便为魏人屠城之时,大晋朝野震惊哗然。
  同年三月,太子刘珩请命出征,帝扣奏议,隐而不发,四月,秦城破,雍南二城,兵临城下岌岌可危。
  三日内,太子连上五奏,再请领兵出征。
  翌日,帝准。
  永昌十五年,五月初,帝发诏命于天下,调兵遣将,又特委太子刘珩为大元帅,统领三军,择日出征。
  不似建康人心惶惶,远在大晋腹地的清河郡,仍是一片当有的平静,只是此时此刻,已归府将满一载的崔莞,自身旁侍婢口中得知魏人攻城一事后,唰的一下,面容苍白无色,她紧紧盯着名唤碧落侍婢,道:“你将方才之言再说一遍。”
  “魏人兴兵,连破三城,且每破一城,便将城中百姓屠戮殆尽。”虽说清河郡断不会被魏人侵袭,言到屠城,即便碧落乃是钟山死士,面色也不由微微一滞。
  不过,她看到崔莞的神情时,又不由劝慰道:“姑子莫怕,清河离那三城何止千里,魏人定不会攻到此处,况且太子领兵出征,自当势如破竹,将魏人驱出我大晋。”
  “……”崔莞闻言,张了张口,却言不出半声,魏人兵乱之事,分明应是在一年之后,怎就生生提至此?
  而且,她何尝不知以刘珩的手段,驱逐魏人指日可待,可此时此刻,唯有她才知晓,南城之战后,将会发生何事。
  蓦的,崔莞的脑海中浮现出上一世曾闻听的事实。
  太子刘珩,复南城,却因长谷一役受伏,重伤不治,卒于复城十日。

☆、第二百七十一章 兵祸乍起前尘乱(下)

    念起心沉,崔莞毫无血色的小脸不由又白三分。
  “姑子?”性情忠厚的碧落,终察觉出不对之处,只是她刚开口,却被崔莞抬手止住。
  “我要得知近一年来建康中所生大事,另外,将墨十八唤来,我要见他。”
  崔莞抬眼望向碧落,纵使面色苍白,但一双眸子清冷沉定,哪见一丝慌乱之色?
  “姑子是打算……”碧落呆了呆,旋即应道:“诺!”
  瞥了一眼碧落匆匆消失在门边的身影,崔莞阖眼,几口绵长的气息吸吐过后,惊慌已被压下,可一丝气苦之味却蓦然涌上心头。
  当初月下示情之后,隔日那人便悄无声息的不见了踪影,若非枕边的一张残留冷香的小笺,以及成为崔府护卫的墨十八与贴身侍婢的碧落,她几欲要生疑,那**亭中的缱绻,无非是南柯梦一场。
  那张唯有一字,却能表心的小笺,她近身收藏,原想着魏人进犯一事尚有余地,待年后随母亲前往建康时,再与他细说,却不想……
  崔莞捏了捏系在腰间,装有小笺的精致荷囊,指尖冰凉泛白。
  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刘珩也好,秦四郎也好,皆因她的出现,一改前世阅历,而魏人进犯比上一世提早了足足一载,此事说不定也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
  愈想,崔莞心底的不安便愈浓,前往裕园陪伴崔陆氏时,眉间那一缕难掩的焦色,便落入了崔陆氏眼中。
  闲谈几句,崔陆氏便挥手打发了屋中服侍的侍婢,拉起崔莞便一落坐于软榻上,入手的冰凉让她柳眉一蹙,顿时紧张的问道:“出了何事?惹得你一整日心不在焉。”
  关切的声音,稍稍打消了崔莞心底的不安,她抬眸一笑,轻声应道:“无事,许是昨夜落雨大了些,未睡安稳之故。”
  这一载,崔陆氏几乎日日都与女儿同处,府中家长里短,外出赏花赴宴,件件不落,虽说崔莞未忆起往事,脾性喜好也与以往不同,然而母女间当有的默契,却未少半分。
  此时此刻,崔陆氏何尝看不出,崔莞口中所说,只是一番安抚之言,她抬手揽过崔莞的薄肩,叹声道:“阿莞,虽说这一载光阴,你日日随在我身旁,可不知怎的,我这心,未有一刻落得踏实。”
  尤其是当她得知崔诚的心意,欲将崔莞嫁入宫中,便更是愁得夜不能寐,旁人兴许不知,然而曾奉召入宫觐见崔太后的崔陆氏,却是清清楚楚。
  那身受先帝荣**,为崔氏整族带来昌繁的崔太后,并不似外人所见的那般,否则,盛**之下,又如何不见半个子嗣?
  可当夜崔莞与刘珩亭中相会之事,以及刘珩为崔莞的所作所为,已让身为过来人的崔陆氏明白,爱女情关已动,再加阻拦,也为时已晚。
  “你已过及笄之年,我也知,你素来心思聪颖,非常人能及。”崔陆氏闭了闭眼,忍回眼底的酸涩,继续言道:“好叫你明白,我只盼你往后能平平安安,莫要再如那三年……”
  “母亲。”崔莞心底一涩,伸手搂住崔陆氏的腰身,沉声道:“母亲且放心,阿莞不会重蹈覆辙。”
  她已不再似上一世那般,孑然一生,了无牵挂。
  亲族犹在,君心犹在,她定不会让任何人,毁去眼前这得来不易的一切。
  碧落并未让崔莞久等,待她用过午膳,自裕园返回所居的菀园时,几封密信已置于案头之上,与碧落一同入园的墨十八,则悄无声息的立在门外,静候差遣。
  崔莞也不多问,径直拆开密信,细细观之,一封接一封,神情时青,时白,时而沉凝不解,时而恍然大悟,直至天色渐暗,她才缓缓放下手中的密信,明亮的烛光下,灼美的小脸神情尽敛,归于一片平静。
  “碧落,备笔墨。”
  “诺。”
  雪白的凝光纸铺陈开来,崔莞端坐于几前,持笔点墨,悬腕疾书,于此同时,心中不断浮现出方才密信上所载的两句惊骇之言。
  ——大晋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太子刘珩风寒,贵体沉珂,至东宫闭门静养。
  可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正是她前往王氏赴宴,归途遇袭之时,刘珩分明与她一同在钟山山脉养伤,又怎会至东宫闭门静养?
  ——八月,太子病愈,朝堂为士请命被驳,十一月,士寒争斗之势,尽起,大晋乱象,显。
  八月……清河与建康,往来行程莫约是两个月,也便是说,当初刘珩不辞而别,乃是因得知士族受挫的缘故?
  不,不对。
  士族受挫,发生于五月,恰好是她与刘珩前往清河途中,即便快马加鞭,也绝对难以在一个月里,将此信传入刘珩耳内。
  莫名的,崔莞手中笔微微一顿,她记起沿途时常目及的信雀。
  或许,早在途中他便得知士族出了变故,可却未及时返回建康,仍陪她一同前来清河,直至她认亲一事尘埃落定,才急急动身……
  “十一月,士寒争斗之势,尽起,大晋乱象,显。”
  “永昌十五年一月,魏国趁乱进犯。”
  果然……
  崔莞呢喃,持笔的小手轻颤,魏人提前作乱一事,果然与她有关。
  无论刘珩使了何法,令世人皆以为他抱恙静养,均不能一改太子未能露面这一事实,淮晋两地民乱,十有**便是二皇子刘冀等人趁此故意设下的圈套,只是所料未及,这一举动,却引来了虎视眈眈的魏人。
  ……
  虽说上一世,五城百姓也曾遭灭顶之灾,可却与她无关,不像此时,这千丝万缕的牵连,令崔莞心中仿若压着一块巨石,沉闷不已。
  “还有两城。”崔莞咬了咬牙,稳住心绪,继续奋笔疾书。
  余下那两城,还有刘珩的性命,无论如何,她须得护住!
  不多时,一卷凝光纸上落满娟秀的小楷,崔莞略扫了一眼,便将墨迹未干的纸张轻轻捻起,搁置到长几一侧的空处,随后将笔锋探到砚中轻巧一滚,沾染的墨汁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一连三封信笺,搁笔之际,崔莞抬眸看向碧落,“去将笼箱中的沉香锦盒取来。”
  碧落依言而去,少顷便捧出一只巴掌大的锦盒,行到几案前,崔莞已将墨迹干透的信笺折好入封,她取了最上一封信笺,置在锦盒之上,扬声唤了墨十八进屋。
  将两物交予墨十八后,崔莞低低的碎语一声,不顾墨十八惊诧的神色,厉声道:“此物,你须亲手送至,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可假手他人!”
  墨十八一凛,重重点头,“诺!”
  待墨十八走后,崔莞将余下的两封信笺收妥,又吩咐碧落准备远行事物,末了又道:“一切暗中着手,莫要让母亲察觉。”
  “诺。”碧落虽不知崔莞为何突然有这般大的举动,但身为墨卫,自是不会多问,依照崔莞的吩咐,暗中安排车马事宜。
  **焦心等待,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整个清河郡尚未全然苏醒,两匹飞奔的骏马穿过街头,朝刚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