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

第3章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第3章

小说: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借风使舵
………………………………

  吕后的名字叫吕雉,字娥妁。她是汉高祖刘邦的正后。她生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可是到了晚年,吕后年老色衰,刘邦不再亲近她,而宠爱年轻的戚夫人。戚夫人生下儿子,名叫如意。刘邦打算更立太子,立如意为太子,废掉刘盈。
  吕后听到风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然不可终日,但是刘邦主意已定,吕后一筹莫展。
  有一位大臣替吕后出主意说:“何不去找张良帮忙,他的话圣上总是相信的……”
  吕后叫哥哥吕泽出面,去找张良。吕泽对张良说:“您是圣上器重的谋臣,现在圣上决意更立如意为太子,废掉刘盈,吕后忧心如焚,您能够袖手旁观、高枕而卧吗?”
  张良微微一笑:“那时是在楚汉交战之中,圣上危难,幸用臣言。而今天下安定,圣上以爱欲更换太子,乃骨肉之间事,臣等无法劝谏圣上!”
  “请你好歹为吕后出个主意!”吕泽央求说。
  张良无奈只好指点吕泽道:“此事只有四人能救助太子。这四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皆为当朝圣贤。他们逃匿山中,不愿为汉臣。如果你能用金玉璧帛、华车宝马将此四位老人请出山来,必能保住太子……”
  吕后愁云顿散,立刻派吕泽带上金银玉帛和太子的亲笔书信,去请圣贤四老。吕泽卑辞厚礼,果然将四老请到家中。
  不久,黥布反叛朝廷。刘邦疾病缠身,准备叫太子领兵平叛。四老闻讯急忙报告吕泽:“太子率军出征,事危矣!即使太子立功,地位也不会升高;无功而还,则从此受祸矣。况且跟随太子去平叛的将军,皆是与圣上平定天下的枭将,岂能听从太子指挥?这就像叫羊指挥狼一样。将士不尽力,必不会建功,太子岂不左右为难?今戚夫人日夜侍御,常抱皇子如意于圣上身前,圣上常言‘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足见更立太子之心决矣。事不宜迟,急速请吕后哀求圣上,收回成命,不叫太子出征……”
  吕泽连夜转告吕后,吕后跑到刘邦跟前,痛哭流涕地大闹起来,哭喊道:“黥布是天下猛将,极善用兵。出征的将领皆是陛下老将,太子怎么指挥得了?这不是叫羊去统帅狼吗?黥布若是探得底细,不更是无所畏惧了吗?圣上岁病,可以躺在车上……”
  刘邦被吕后闹得六神无主,气恼地说:“算了,我自己去!我早料到你那个儿子不中用!”
  一年以后,刘邦击破黥布回到京师。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更立太子的决心也愈加坚决。大臣们无论怎样劝阻,他也不听。四老眼看时机到了,便在一次酒宴上突然出现在刘邦面前。
  刘邦瞧见太子身旁出现四位老人,都是八十有余,银须皓发,衣冠奇特,心中甚奇,便问:“彼者何处仙人?”
  “我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刘邦大为惊诧:“啊呀,吾求四老数年;尔等逃避我;今日为何从我儿乎?”四老回禀道:“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义孝廉,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也。”
  刘邦长叹一口气:“哎,那就烦请四老护佑太子吧。”
  四老护送太子离去。刘邦指着四老背影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更换了。四老皆贤人啊。”
  灵魂透视:
  借风使舵,旁敲侧击,使对方缚手就擒,这也是小人实现不可告人目的一种刁钻手段。小人的心性是冷硬的,小人招术却是千变万化,在必要的时候,小人们顺势就势,借助“引力”实现目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
偷天换日得富贵
………………………………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这位孙贵妃深得宣宗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柱的计策。她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并将找到的宫女藏在密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皇帝的崇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贵妃的亲生儿子,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
  灵魂透视:
  杀母夺子,偷梁换柱,只为一己之欢乐名位,小人真狠毒啊!女小人在谋求自己权势的时候,既能够忍而不发,又能够“格杀勿论”,真是“刚柔并济”,“水火”亦能相容!

………………………………
僵蛇死而复苏
………………………………

  宋朝蔡京曾一度被宋徽宗罢相,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他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而是多方活动,以图东山再起。
  首先,蔡京暗中嘱托亲信内侍求郑贵妃为己说情,又请深得徽宗信任的郑居中伺机进言。一切妥当之后,蔡京再让自己的党羽直接上书徽宗,大意是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改变法度,全都是秉承圣上的旨意,并非独断专行。现在一切都否定了,恐怕并不是皇帝的本心。
  这些意见的要害是把徽宗牵扯了进去。徽宗见表,果然沉吟不语,但也没批复。
  这时郑贵妃发挥了枕边的作用。她本是识文断字之人,早已看到表章的内容,又见徽宗的这种表情,就顺势替蔡京说了几句好话,徽宗便有些回心转意了。
  第三步是请郑居中出马。郑居中了解内情后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约了自己的好友礼部侍郎夫,二人先后觐见徽宗。
  居中先进去向徽宗说道:“陛下即位以来,重视礼乐教育,欲行居养等法,对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利,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一席话只字未提蔡京,只把徽宗的功绩歌颂一番,但暗中褒奖的却是蔡京,因为肯定前段朝政的英明就等于肯定了蔡京的正确。
  刘正夫又进去重复补充了一遍,醉瓮之意不在酒,弦外之音不在言。徽宗听了心里很舒服,终于转变态度驱逐刘逵,罢免赵挺之的相位,第二次起用蔡京为相。
  灵魂透视:
  就像寓言中那条冻僵的蛇一样,小人蔡京一复苏,不知又要咬死多少君子!蔡京一生作恶多端,却又高官稳坐,就在于他能够精谋细算,时时刻刻在谋算君子,因此,君子也是防不胜防。

………………………………
偷功避祸的鬼精
………………………………

  裴延龄是唐德宗时掌管财政的大臣,其实他对财政一窍不通,可为了显示他的能干,他就任之初上书皇帝说:“我通过清账查库,发现有二十万贯的钱没有入账,请将这笔钱放在另外一个钱库中贮存起来,以供陛下随时取用,永无匮乏。”不久他又上书皇帝说:“朝廷仓库收藏的钱物多有失落,最近我在粪土中收得银钱十三万两,丝绸矣及其他物品又有一百多万,这些钱物也都没有入账,应当算作节余,也该转移到别的仓库收藏,以供陛下支用。”
  唐德宗这个人本来就十分贪财,一得知裴延龄意外地发现了这么多的钱物,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不断地伸手朝裴延要钱。其实,裴延龄所说的那些意外之财,钱都是子虚乌有。可是,面对着皇帝越来越多的索取,他并不担心,只是加紧了对百姓的勒索和索取豪夺。就这样,裴延龄自然是高官运亨通。
  比如,袁世凯有个本家兼亲信叫袁乃宽,乃宽有一子名为袁瑛,与革命党人过从甚密。当袁世凯暗中准备复辟帝制时,袁瑛非常愤怒地向革命党人汇报说:“一般走狗,不顾老百姓死活,疯狗们忙着筹备大典,已定明年元旦捧袁世凯登基。我虽然也姓袁,却耻于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我非常希望到时候有人能起义讨逆,我也可以从中做点小玩意儿。”
  1916年1月18日,袁瑛的“小玩意儿”在新华宫里爆炸。袁世凯侥幸没被炸死,勃然大怒,命令爪牙追究主使者。结果证实此案系袁瑛所为。于是,袁世凯将袁乃宽召进宫来,劈头盖脸地把“罪犯”父亲骂了个狗血淋头。骂到最后,袁世凯高声叫了起来:“我做皇帝是天与人归,天经地义。方今外姓之人尚且上书请愿,呈表劝进请我当皇帝,为什么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企图加害于我的事情的人偏偏却是姓袁的?你袁乃宽怎么生出这么一个不争气的罪孽儿子呢!这简直是在丢我们姓袁的脸啊……袁瑛现在逃走了,看在你追随我多年的份上,我也就不再追究、不株连于你了,你放心继续好自为之吧。但是,这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以后不准承认他是你的儿子,并且不准他再姓袁!”
  袁乃宽听到袁世凯如是一说,顿时变惧为喜,立即辩解说:
  “袁瑛这小子,根本就不是袁家的后代,他原来是个小乞丐,是我看他生得怪体面的,便发了慈悲之心,将他收为养子,他哪配跟咱姓袁的同根哪?唉!都怪为臣白白长了一又眼睛,没能看出他的反骨来,真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这番谎言听得袁世凯气意渐消,最后说:“哦,我就说嘛,我们袁家怎么会生这等败类呢!”
  灵魂透视:
  天下的小人不但会贪功,更会偷功;不但会避祸,更会“因祸取福”。小人类群,明明是一群鬼精!在必要的时候,聪明至极的小人完全可以自轻自贱,自辱自嘲,把嫡亲的儿子说成是毫无血缘关系的“过客”,借以缓解自己的危机,小人的性情,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捉摸!

………………………………
小人虽毒识别有术
………………………………

  中国有句老生常谈,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世人感叹小人之心深不可测罢了。
  小人无论何等奸滑虚幻,但此类群毕竟不过是鬼蜮伎俩而已,只能鬼里鬼气地过日子,并不具备神仙的灵气。因此,小人们要想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掩饰住自己丑恶的嘴脸,是万难做到的。
  因此,只要君子们擦亮眼睛,警醒心灵,特别是学会通过人的举止神态、话语行为去洞悉其心灵世界的方法,那么,识别小人就不难做到了。

………………………………
谣言攻心失名将
………………………………

  1592年,朝鲜突遭一场空前的灾难。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组成9路远征大军,总兵力20余万,战舰700多艘,横渡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庆州一线登陆,然后兵分三路,挥师北进。
  朝鲜的李氏王朝昏庸腐败,武备失修。因此,日军登陆后,势如破竹,仅用20天就攻陷了首府汉城,接着又连克开城、平壤。朝鲜国王吓破了胆,一逃再逃,直到鸭绿江边。而在海战当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日本海军连战皆败,险些全军覆没。日本人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这个人就是朝鲜水师司令,名将李舜臣。由于物资和兵源难以补充,陆上日军被迫停止进攻。这样,朝鲜陆军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们在民众武装的配合下由被动转入了主动。
  丰臣秀吉感到,要想挽回败局,就必须消灭朝鲜水师,而要消灭朝鲜水师,则必须首先除掉李舜臣。为此,他利用两军相持的时间,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1597年年初,朝鲜宫廷里忽然传出了许多让人震惊的消息,其中大多数是关于李舜臣的。有些人作证说,曾经亲眼目睹一位日军将领在李舜臣的防区住了7天。李舜臣明明知道却不闻不问,没有予以逮捕。这件事,当然是丰臣秀吉一手安排的,由于做得干净,不但蒙过了李舜臣的眼睛,而且还使他的某些部下“目睹”了事情经过。消息从宫廷里传出来,更增加了它的可信度。于是没过几天,就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其实,丰臣秀吉早在朝鲜宫廷中安插了一名日本间谍。
  另一则关于李舜臣的谣言并没什么证据,说他自恃功高,阴谋篡夺王位。但对朝鲜国王来说,这件事情更可怕,“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海军内部的一些屡战屡败之将也乘机大放暗箭,以此来宣泄早已积藏于心的妒忌。因此,朝鲜国王非常虚心地听取了“群众意见”,下令逮捕李舜臣,并判其死刑。对丰臣秀吉来说,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一些爱国将领出面死保,国王又对李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