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

第13章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3章

小说: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娌坏溃⒎夤俑床蛔觯炊本幽质隆!焙乐矣治剩骸罢馐掠兄ぞ萋穑俊鼻罔硭担骸霸婪稍谛锤畔艿男胖刑岬搅耍谌菟淙徊磺宄咛宓氖虑槟胗邪伞!焙乐乙惶叩厮担骸啊胗小饨刑煜氯巳绾卫葱欧兀俊彼低暾饣扒罔砗秃乐遗肯喽裕艘换岷乐易碜吡恕W詈笤婪苫故潜徽狻澳胗小钡淖锩λ懒恕

后来人们就用“莫须有”来表示凭空捏造或无中生有的诬陷、冤枉。

■ 母夜叉

“母夜叉”一词是流行于《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名字叫做孙二娘。

孙二娘在《水浒传》中的外号是“母夜叉”,因为她生得非常丑,但本事高强。人们都说丑的女子在朦胧月下或者是灯光下看起来要显得比平时漂亮得多,但唯独这孙二娘在朦胧的灯光或月光之下相貌看起来更为骇人,又因为她的本领高强,手段毒辣,因此人们将其称为“母夜叉”。夜叉本是佛经中一种吃人的鬼,这种鬼行动敏捷,隐秘,不为人所知,在人们眼中夜叉是一种本领十分高强,而且凶恶的鬼。孙二娘自身的本领已非常高强,在她开的黑店里甚至挂着人皮和大腿,作者便将她和吃人并且本事高强的夜叉联系在了一起,称她为“母夜叉”。

自此,随着《水浒传》的流行,人们便将丑恶、凶悍的女人称之为“母夜叉”。

■ 拿手菜

“拿手菜”一词源于古代的一个厨师。

古代的时候,某国遭到他国的大举入侵,国王为了保护自己的疆土和百姓,大量招聘人才随军出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保障将士们能够吃饱喝足的厨师一职。招聘的告示一贴出来,大量的厨师来应征随军入伍,这其中不乏一些厨艺高超的厨师,当然也有一些技艺低下的人在其中滥竽充数。

战争赢得了胜利,将士们荣归,举国欢庆。国王非常开心,命每一个随军的厨子都做一道自己做得最好的菜来为将士们庆功。厨艺高超的厨师们趁此机会大展厨艺,技术低下的厨子也战战兢兢地努力将自己的菜做到最好。宴席开始之后,将士们每吃一道菜都非常开心,国王也与将士们一起吃。当吃到色香味都极差的一道菜时国王大怒,便将做这菜的厨子找出来问他是什么菜,厨子哆哆嗦嗦的回答说:“……拿手菜。”旁边一个大臣解释说:“这是他拿手做的一道菜。”国王听完后非常生气,便将那个厨子给处死了。

“拿手菜”本来是一种贬义词,没想到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便经常用它来比喻做事的绝活。

■ 南柯梦

“南柯梦”一词是源于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是唐朝的一位侠义之人,有一天他设宴庆祝自己的生日,一高兴,多喝了两杯,不胜酒力,居然在座位上睡着了。他在梦中坐着一辆四匹白马架的马车,进入了一棵槐树下蚂蚁窝中的一个城郭,城门上写着“大槐安国”。在大门前迎接并自称为右丞相的人说:“国王看中了您的人品,想要您做驸马”,淳于棼听了之后,诚惶诚恐地答应了,于是他和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国王委任他为南柯郡的太守,淳于棼与公主一同上任。他在位二十年间,南柯郡日益富有。他与公主一共生了五男两女,皆娶嫁于王侯高官之家。但是公主不幸得病不治身亡,淳于棼便扶灵柩入京。王公贵族皆与淳于棼交好,国王渐渐地对其产生怀疑,便派了一辆旧马车和两个老使者将他送出了大槐安国。当出了洞穴的淳于棼居然看到自己的身子躺在椅子上,他一吓便醒来了,派人去槐树下看,果然有一个很大的蚂蚁洞。众人嗟叹,将他的梦称为“南柯梦”。

后来“南柯梦”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空欢喜一场。

三字篇 第六章(1)

■ 娘子军

典出《旧唐书卷五十八?列传十八》: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早年嫁给柴绍,夫妇二人同居长安。高祖揭竿之时命柴绍加入,柴绍欲行却担心平阳的安全,平阳说:“你应该赶快去,我一个女人家,若是有事的话自然容易找地方藏身。”柴绍走后,平阳将家财遣散,将附近山中的盗贼收于自己的旗下,不久,平阳以自己的聪慧和严明治军方法,居然聚集了七万多的兵马,后来引精兵数万与李世民同围京城,营中将士将这支部队称为“娘子军”。京城攻下之后,唐高祖念平阳功高,便将其封为“平阳公主”。

“娘子军”后来被引申来表示由妇女组成的军队。

■ 弄潮儿

典出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四》: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并且在海宁县附近的江底有隆起的沙坎,当海潮倒灌之时,海水在沙坎处遭到堵截,因此潮头陡立形成雄丽的“钱塘潮”,“钱塘潮”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最高的浪潮高达九米左右。

《梦粱录》中记载,滔天浊浪排空而下,让人几乎认为是翻江倒海,大山被大浪推移之时,几百名弄潮儿冲入潮水之中,手拿小红旗,迎着浪头而去,不畏不惧,翻腾着却时时踏滔天大浪于脚下,宛若嬉戏。在弄潮中取得胜利之后,拿着赏钱,在乐声中披红走在街上,在万人夹道欢迎中迎接着男性的嫉妒和女性的爱慕。

后来人们用“弄潮儿”来比喻走在时代的前端,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人。

■ 拍马屁

拍马屁一词来源于元朝文化。

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上的蒙古人,几乎每家每户都养马,但是骏马稀少,家家都以能养出一匹骏马为荣。每当人们骑马在路上相遇,停下来问候对方的时候便会顺便拍下马的屁股,捏捏马膘,若是好马便会加以称赞。但是后来时间一长,人们这种相处的方式便成为了一味的奉承、讨好别人的方式。蒙古族本是马上民族,在得天下之后依然维持着他们民族几千年的传承,下属对上司最大的尊重也是拍下上司马的屁股,称赞他有一匹好马。他们入主中原也将蒙古几千年的文化带到了汉族,与汉族的文化相融合,汉族人也学会了这种不露声色讨好对方的方式。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拍马屁”来比喻那些不顾客观实际,阿谀奉承,谄媚讨好别人的行为。

■ 跑龙套

“跑龙套”一词来源于中国的国粹京剧。

京剧中的一些剧目,一般都在开场前或是演出中需要一些小角色来围场走一圈。这些小角色呐喊着烘托一下舞台的气氛,来表现场上有很多的人,并且气势十足,这是一种以少见多的舞台表现形式。他们只需要熟悉一下舞台的站位和队形的变化及一些齐唱的曲牌,他们不用念对白,也不用单独开口唱,他们主要的功用便是陪衬主角和顺应故事发展。因为这些演员的服饰上都绣着龙纹,因此将他们称为“跑龙套”。此外因为跑龙套的演员上场的机会少,可替代性强,剧场中便经常让他们来做一些跑腿、打杂的事情,或者是扮演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

后来,“跑龙套”一词被人们引申比喻所有的行业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的人。

三字篇 第六章(2)

■ 蓬间雀

典出《庄子?逍遥游》: 斥χ唬骸氨饲肄墒室玻课姨谠径希还鸲拢肯枧钶镏洌艘喾芍烈玻饲肄墒室玻俊

《逍遥游》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大到几千里的鲲化成了一只大鹏鸟,这只鹏鸟的翼长达几千里,它越过海上的汹涌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鹏鸟在大海这个天然的大水池中用翅膀拍起的水花高达三千里,它拍打着大翼,凭借旋风能上升到九千里的高空。一只生活在蓬蒿之间的小麻雀非常不理解大鹏鸟的做法,说:“你想要飞到哪里去呢,我每天腾跃飞翔,不过是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飞翔,这已经是飞到很高了,而你想要飞到什么地方呢?”

后人自此之后便经常用“蓬间雀”来比喻一些像是故事中的小麻雀一样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人。

■ 霹雳手 ¨。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

典出《旧唐书?裴漼传》: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之名,号为“霹雳手”。

唐高宗时期,同州司户参军的儿子裴漼是一个相貌出众、年轻有为的少年。可是刺史李崇义却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本事,只是空有一副好皮囊,于是经常给裴漼出难题想刁难他。之前同州有很多积压多年的旧案,有数百件之多,李崇义把这些旧案件翻出来交给裴漼,让他速速办理完毕。裴漼叫人找来纸和笔,短短几小时之内就全部判完了,判案道理妥当,判词也写得很好。李崇义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彻底地改变了对裴漼的看法,并且向他道歉说:“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才学隐藏起来呢?害得老夫竟然犯了错误。”从此以后裴漼的名声大震,被称为“霹雳手”。

今天我们用“霹雳手”一词来形容一个人决断果敢,才思敏捷。

■ 破天荒

典出五代时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传说,古时候的荆州,在科举考试中长达几十年居然没有一个人考中进士。按规定,地方政府应将考中进士的人送入京城,但是一连几十年荆州的地方政府都没有去,传到其他每年中进士数人的县郡,这些县郡的人都嘲笑荆州在闹“天荒”,以致几十年也没有办法出一个人才。终于有一年,荆州有一位叫做刘瑞的考生中了进士,这让荆州的乡亲们出了一口气,荆州的士绅也非常感激刘瑞,认为他破了天荒,遂凑齐了几十万两银子送刘瑞入京。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破天荒”来比喻第一次出现,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

■ 普通话

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年间。

1904年,中国的女英雄秋瑾留学日本之时,与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组织“演说联席会”,在起草的简章中首次出现了“普通话”一词。1906年,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中明确地提出了“普通话”一词,并给普通话下了明确的定义。当时人们将普通话又称“蓝青官话”。解放前普通话的定义一直含混不清,直到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族的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并明确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在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将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从语音、词汇、语法上明确地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三字篇 第六章(3)

我们现在通用的“普通话”一词的定义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七老会

语出《白居易集》中的一诗题《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弊聚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成七言六韵以纪之,传好事者》。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经常在洛阳的家中邀请一些朋友聚会,在一次聚会中,其中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与白居易他们七人的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他们以喝酒做诗来纪念这次聚会,并称之为“七老会”。白居易还专门为“七老会”写了一首诗,“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题目中,他说:“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他们六位贤人年龄都大了,而我也年事已高,如果偶尔能够在我的住处举行这种崇尚老人的聚会是很难得的。七十多岁的老人相对而坐,还能够开怀畅饮,这是世界上比较稀少的事情啊,因此,我要写一首七言六韵的诗,来记录这件事情,并且流传给那些好事的人看。”

后来人们就用“七老会”来指代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聚会。

■ 敲门砖

典出明朝时田艺蘅的《留青日札?非文事》: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明朝时,科举制度中规定了一种特殊的考试文体,名字叫做八股文。八股文分为破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