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316章

珠玉在前-第316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厨一晃三年,直到冯蕴满十五,张琴才开始让她上灶,教的第一道菜是炒鸡蛋:“别看炒鸡蛋最简单,要做好可不容易,炒鸡蛋最能见出一个厨子对油温火候的把握。鸡蛋炒老炒嫩不是一成不变的,得依据口味来,一般来说,我们取中,大火快出,滑嫩带焦香。”
  冯蕴觉得这不难,不过这不难的,她一炒就是俩月。费掉十好几筐鸡蛋,才炒出让张琴满意的鸡蛋来,肖琳吐槽说:“师姐,你要再炒鸡蛋下去,我这辈子都不想吃鸡蛋了。”
  炒完的肯定不能浪费啊,肖家已经连着俩月饭桌上都能看到鸡蛋了,再有多的送给邻居,邻居最近也一个劲鼓励冯蕴——显然,大家都不想再吃炒鸡蛋。
  结果炒鸡蛋完了,冯蕴又以得跟蒸鸡蛋死磕。
  冯蕴:……
  #感觉我这辈子都爱不了鸡蛋啦#
  #求大神传授蒸鸡蛋诀窍,在大明等,挺急的#
  2。她的书呆,她的席面
  码粗来了∽
  学厨第七年,冯蕴十九,还没出师……
  去年,肖师父和她师父特地到她家,找冯父冯母商量好了她的婚事。
  咳,她把也可以勉强算青梅竹马的肖翀给泡到手啦!
  肖翀是个书呆,可惜呆得不是地方,考科举是没戏了,从书院学成出来,就进了蒙学教书。
  在情场上,冯蕴觉得,她可以说是很得意的,虽然肖翀是个书呆,可是他很懂得欣赏她呀。不仅欣赏她的人,还欣赏她的手艺,在她被师父打击得遍体鳞伤的日子里,是肖翀一次一次让她重新树立信心。
  冯蕴以为她可能要再学个几年才能出师时,张琴告诉她:“阿蕴,有个三桌的小寿宴,这样小的宴席我一般不接,不过正好拿来给你试试手。”
  “师父,我真的可以自己做席面了吗?”冯蕴简直不敢相信,她都想好接下来一段时间主攻什么食材,以及她师父接的宴席,她能接下什么菜色来做。没想到忽然之间,她师父给她来个大惊喜。
  别看是三桌的席面,做寿讲究多,三桌很有可能是女客的寿宴,年纪不会太大,接待的是亲朋好友,家境可能不错,见识也不少,这样的席面并不好做。不过冯蕴有信心,实话说,她的信心都是肖翀给她夸出来的,唔……还有肖琳给她捧场捧出来的。
  事实上,冯蕴也知道就是因为他们俩兄妹只会捧场只会夸她,张琴才一个劲严格要求。
  “可以了,这回你自己拟菜单,拟好拿给为师看。”张琴说完,告诉冯蕴,是什么样的人家,哪天做寿,什么地点,这家女主人哪里人,家里惯常爱什么口味。
  “好,师父我去拟菜单了,你歇着,晚饭放着我来做。”冯蕴说着就回屋去,翻出纸墨笔砚来,咬着笔头冥思苦想。女主人是南方人,客人却多是北方人,女主人嫁到南方来也才两年,口味肯定还是偏南方,客人多是北方人,却多是走南闯背的商客。
  冯蕴咬半天笔头,才写下四凉菜碟两点心碟两果品碟,和一道汤品一道寿面,按现在的风俗,要做十碗八碟,寿宴还得加碗寿面,所以她还差着九道菜,九道菜啊!
  “看师父拟单子好简单的,为什么到我这就这么难呢?”冯蕴揉着头,有点想哭,她觉得她可能这辈子都出不了师了,她之前到底是哪里来的信心,居然觉得自己再有几年就能出师。
  肖翀从蒙学回来,问候过父母才来找冯蕴:“阿蕴怎么脸皱成这样,为什么事烦恼?”
  冯蕴见她的头号拥趸来了,赶紧把单子递给他:“阿翀,快来帮我想想,我头疼。”
  “菜单啊,有寿面,看来是寿宴。”肖翀看菜单上还差九道菜,笑出声,“这有什么难的,你看我妈席面上都做过什么菜,照搬。做席面本来就有定数,把几道必需有的菜品先定下,然后再来定可以做出特色来的菜品。”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
  定菜南北也不一样,特色菜品也得兼顾南北口味,到底怎么定,她心里一点谱没有:“女主人是南方人,口味爱鲜甜,可客人多是北方人,味道比女主人肯定要重。”
  “既然是女主人寿宴,当然是寿星最大,偏女主人的口味,兼顾一下客人不就行了。”
  冯蕴:好像也是。
  想了整一天,第二天下午,冯蕴才把菜单整理出来给她师父看。把菜单递给她师父时,她心快跳出嗓子眼,她师父接过菜单,好半晌没说话,闹得她心一上一下的不能安稳:“师父?”
  张琴把菜单还给冯蕴:“行,就照着这样做,食材到相熟的几家去取,我会跟他们打好招呼。寿宴中午晚上都得操办,你得早些去,食材调料除非得新鲜买的,都要头天全部准备齐全。你再带上阿琳一起,让阿琳给你打打下手。”
  “好,谢谢师父。”冯蕴收好菜单,长出一口气,总算能安稳下来了。
  她师父做席面,几十上百桌都做过,三十桌以下的,她一个人就能做过来,三十桌以上才要人帮忙。到她,做三桌都感觉是个了不得的大事,带上肖琳帮忙还手忙脚乱,好在主人家很好,让仆妇帮忙蒸饭洗菜,加上肖琳帮忙切菜摆盘,偶尔看看蒸笼火候,她才勉强把这桌席面做下来。
  “小姑娘饭做得真不错,以后有席面还找你啊!”
  “梁娘子满意就好。”
  “满意满意。”
  不但满意,还额外加了赏钱。
  冯蕴头回拿到两锭整整齐齐的十两银锭子,兴奋得走路都发飘,她回到肖家,赶紧把银锭交给她师父,总觉得这俩白花花的银锭子留在她这太晃眼。
  “自己收着吧,按惯例,没出师孝敬师父两成,出师了逢年过节记得来问候一声,送点节礼就成。不过……阿蕴不一样,阿蕴除了是我徒弟,将来还要做我儿媳妇,这孝敬呀就当师父给儿媳妇的甜嘴的。”
  冯家这些年,日子倒宽敞了些,不过冯蕴要结婚,嫁妆可能丰厚不了。冯蕴自己要能有点钱傍身,心里也会更有底,张琴也是顾虑这些,才让冯蕴把做席面的钱全都自己收下。
  除了这桌寿宴,接下来每个月都会有三四场,少的一个月也有两场,都是十桌以下的席面。要是做好了,一个月四五十两不成问题,翻过明年去,少说也能有个几百两银子傍身,到时候她备嫁妆也能备出不错的来。再让肖翀领她买点衣裳首饰,回头也能嫁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
  冯蕴心里也清楚,是以更感激她师父,要不是她师父当年把她带出来,只怕她现在还在山窝里打滚。长大了就像她的堂姐堂妹一样,就近嫁了人家,过着家里家外操持农活家务的日子,然后日子紧紧地养孩子,等孩子大了日子好点,孩子又要建屋娶妻生子,日子又紧紧地,这样周而复始其实也没什么不对,只是……
  只是出来了,看过外面的世界,心里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和追求。
  她想要学更多的菜色,做出美味的食物,让大家喜欢她的手艺,以及和她的书呆相亲相爱一世。嗯,以后还要生几个像她或者像书呆的孩子,让他们无忧无虑长大,读书识字看世界,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
  #书呆:我明明不呆好吧#
  #写过《慕春令》的孟大大表示:说你呆你就呆,不呆也呆,分明是爱称,这都不懂,还说不呆呢,分明是个书呆#
  3。比如美食
  袁蕴和她的书呆结婚后没两年,她的书呆就奉命到鹿邑县蒙学任教长,自此成了一大帮小萝卜头的肖叔叔。她给做过寿宴的孟太太阿梁也正在鹿邑县,这些年孟家的席面都是袁蕴操持的,孟太太晓得她来鹿邑特地递帖子登门,邀她到孟家掌厨。
  孟太太家这两年日子越过越宽裕,许的月钱自然比做席面要低一点,但胜在不用奔波,且只需要做主家两个大人两个孩子外加两个奶孩子的奶娘三餐和点心,隔三岔五地做个席面招待亲朋,余的仆从自有管灶做饭的。孟太太家的小孟约和她的阿令相差不过几个月,孟太太道是孩子可以带过来,没事时自己带着,有事时交仆妇和小孟约一起玩耍。袁蕴和肖翀商量过后,决定应下来,肖翀考虑的是有个固定的地儿,比在外奔波好。
  肖翀也想过,自己养得活一家大小,袁蕴大可在家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必四处奔波给人操持席面。但袁蕴喜欢整治一桌一桌饭菜,看人吃得欢欣便满心欢喜,这能让袁蕴心欢喜的事,肖翀不想拦她。
  孟家收养的孩子程并也在县学读书,肖翀觉得那孩子教得挺好,身上穿的,平时用的都能看得出来,这家主人心性如何。是个宽厚的人家,又不必操持太大的席面劳神费心,那就很可以。
  袁蕴到了孟家,孟太太就把收集来的各地菜谱食单都给了她,孟太太还时常爱找她琢磨各种小点心。孟太太是个活得极精致的女子,三餐和点心果品只要做得精巧好看,火候刀工味道都过得去,她就不挑。
  “倒是我们阿孟有条金舌头,味道稍差那么一丝,她都能尝出来。”袁蕴可喜欢自己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小拥趸啦,她的阿令不是不爱吃,是没金舌头,味道差不多的,阿令都爱。
  “就是嘴刁,打小被她爹宠坏,连喝奶都换了好几个奶娘才找着肯喝的。她呀,奶味儿不对,宁可饿着,把她爹急得快跳河,米汤倒是肯喝,可她还不是什么样的米汤都喝。记得年前阿蕴来做席面时熬过一碗给她,那还是她头回把米汤喝见底呢。”孟太太特地登门相请,也正是因为她的小阿孟喜欢袁蕴的手艺。
  都说小孩子不会说,心里什么都明白,喝进嘴里的恐怕就更明白了。
  “我可爱极了小阿孟的嘴挑,像阿令给什么,只要不太离谱都肯吃的,那才没意思。做为厨子的女儿,怎么能对吃都没点要求呢。”袁蕴比较怄的是,她给女儿喂的都是精挑细选,极尽用心烹调的,结果……她吃别人家的看着似乎还更香甜一点。不挑嘴的女儿,怎么能显出当妈的本事来!
  孟太太却爱小阿令省心,不管男孩女孩,嘴挑成她闺女那样,真挺糟心的。她家孟老爷却道女儿要娇养,嘴挑点怎么了,他找得起人伺候这嘴挑的小姑娘:“想来这便是,看人家的孩子怎么都好,皆因烦的时候看不着,只看着爱人的时候,自家的孩子,却得什么时候都看着,扔不开。”
  随着小阿孟一天天长大,嘴越来越挑,就是袁蕴也得精心烹调,时时精进手艺,不然可过不了小阿孟那张挑嘴。不过小阿孟虽挑嘴,吃到合心意的时,总满怀感激,并用她知道的溢美之辞来回糊人一脸。
  小阿孟一天天长大,孟老爷生意越做越大,孟太太的身体却一天天看着虚弱下来。起初只是小恙,却不知为何,延请了名医来,病也不见好,反而越来越严重。
  孟太太走时,小阿孟才八岁,她与孟第爷也不过相伴整十年。孟太太一走,孟老爷像是丢了魂一样,生意无心打理,小阿孟也有些无心照管。仆妇们心也跟着塌了一样,家里家外乱成一团,小阿孟也跟着伤心,好几次哭得岔气晕过去。
  “妈为什么要走?”
  对着小阿孟哭肿的眼,袁蕴不知道该怎么答她,倒是她的小阿令搂着小阿孟给哄好了:“你妈太棒,天爷爷喜欢她,就把她叫去天上当神仙啦,你晚上抬头看天,你最喜欢的那颗星星总照着你的,就是你妈在瞅你呢。”
  袁蕴:哎哟我的闺女,这套说辞你哪儿学来的?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几时骗过你。”从这话可见,她闺女是真相信这套说辞!
  于是,当天晚上,她的小阿令和小阿孟一起相互依偎着看了半晚上星星。第二天小阿孟就再也不难过了,孟老爷也缓慢地从失去孟太太的悲伤中走出来,也不知道是怎么明白过来的,忽然有一天,孟老爷就不再难过,反而很平静,仿佛回到了孟太太在世时一样。
  “妈,我想去考女官!”
  袁蕴:?
  “督察院的女官可威风了,我将来想像她们一样。”
  袁蕴:那天就不该答应让闺女去看督察院探案,看吧,一下就把闺女的心看野了!
  “这得支持,我们阿令这么有上进心,是好事,爹给你补课。”肖翀一点也没领会到袁蕴的眼神里饱含的拒绝,他是一门心思“闺女想怎么样,我就支持她怎么样”的爹。
  袁蕴真想把肖翀扔出院墙外去,要是她扔得动,恐怕早已经动手了。但当着闺女,袁蕴从不拂肖翀的面儿,所以肖翀答应了,袁蕴也不会再拒绝,不过……关起门来把她的书呆揍一顿是完全可行的。
  当女官可不是想在哪儿就能在哪儿的,袁蕴没法子,只能把闺女送到在南京办酒家的师父那里。她师父当然开心了,有孙女能承欢膝下,倒是她满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