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260章

珠玉在前-第260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早饭,觉得抱曾孙有望的杨廷礼拉着孟老爷先扯了扯东家长西家短,然后才开始说工学院的事。杨廷礼不很通工事,但是孟老爷想谈的工学院未来往哪走,这杨廷礼还是能给出一些参考建议的。


第522章 再不给糖,我们就要捣蛋了
  十一月,济南的水电站提前安装好所有发电机组,正式开始发电,这时济南城里的电网也已经铺好,只挑几条街先通上电。嗯,值得一提的时,水表电表也已经有了,二十一这天,古老的济南城被灯光点亮,深夜的长街,似银河落入人间。
  虽然电灯在济南人眼里,已经不再是初见时的新鲜,但当整条街道一点一点被灯光照得恍如白昼时,人们还是禁不住为此而欢呼。孟约每次看到觉得不可思议,她总以为自己可能不会再为灯光而感动时,却都会在灯光亮起之后,和土著们一起欢呼。
  “以后夜里走路也方便了,不用再打灯笼。”
  “那恁句外甥打灯笼可就用不上啦。”
  “诶,电灯多好,干嘛还打灯笼。”
  杨廷礼和杨兼并排站在城门上,杨兼与杨廷礼道:“这就是祖父肯倾力为他们出谋划策的原因?”
  好些人想向杨廷礼求教,杨廷礼可从不是什么热心肠的人,不然不会有当初那句“欲求教,君有八斗才可教,君有五千两亦可教”。所以杨兼有些奇怪,这一家人有什么魔力,让他祖父肯不计较分毫地尽力施为。
  “倒并不是,一开始不过是看阿孟姑娘的面子,小姑娘的故事编得相当不错。至后来,则是孟衡诚与王重崖这俩翁婿本身值得一帮,前者满腔纯粹之心,且能力也很有,后者心怀宏愿,却步步脚踏实地,才能亦十分出众。嗯要……最重要的还是官家看重,托我指点一二。”
  宣庆帝识人之用,用人之能,满世皆知,宣庆帝看好的人,在无关紧要的前提下,满朝文武皆肯提点一二。这事,杨兼自然也清楚,一说宣庆帝看好,杨兼便再没有别的话说。
  此时,街道上,有一骑远远入城来,因人流不得不弃马飞奔。因如今已不再禁严,晚上亦不闭城门,来得方得以不需报备便入城中。杨兼抬头往下边看一眼,与杨廷礼说道:“祖父,看着像是有什么公文。”
  “左右不是给你我的。”
  南京城有什么公务上的事发到地方,都是先发往巡抚衙门,由巡抚衙门分发至各衙,再一级一级发下去。杨廷礼抬头看一眼,见果是往巡抚衙门去的,略沉思了片刻,还不得结论便听杨兼说:“祖父,别是南京出了什么事吧、”
  “胡说八道,南京能出什么事,好端端的。”宪政是宣庆帝与朝上诸公的事,就是卷到地方,也没有半夜急勿勿赶来递送公文的道理。
  南京确实没出什么事,而是客户来了,工学院那年签下无数合约,可到这会儿仍是大半合约还没覆行呢。当然,工学院本来就没保证时间,给出的年限是十年,当时便说了,能接受便接受,不能接受那没办法,自家弄去。
  工学院这几年,着实培养了不少人送往外洋务工,虽挣得多,但因离乡远,好些人不大愿意去。正因为这原因,导致工学院在外洋的工程进度一直提不上去。偏偏最开始修的一批已经用上,国与国之间,有时候和人与人之间差不多,人无我有,是实力的体现,人有我无,是落后的表现。
  最要紧的是——同样是签了合约搞水电工程,铺蒸汽路轨,为什么隔壁家已经用上了,我家连鬼影都没有。再这样下去,要差评了哦!
  起先还是一个两个国家派使臣前来催,至十一月中旬,南京的外洋使臣越来越多,他们倒不闹事,就是天天上工部催。催到今早上大朝会时,外洋使臣派了两个代表去朝堂上强烈要求——再不给糖,我们就要捣蛋了。
  抚台接过公函拆开看了,顿感哭笑不得:“去看看孟院长在哪里,请孟院长过来一趟。”
  今天省台和济南本地的官吏,多半都在街面上看电灯点亮的瞬间,这会儿人还没散去,正各发幽思,各发文思的时候呢。孟老爷更没走,他们这几天,都得守着,一则是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再则是再一次给大家实地科普如何安全用电。
  孟老爷正同孟约说画个安全用电小绘本时,巡抚衙门的吏员过来:“抚台寻我,寻我何事?”
  “南京来公函,想是与孟院长有关。”
  “成,我随你去,年年好好想想画用电安全手册的事,要是为父挺久没回,你就同重崖领着孩子们回家去。正是吃吃睡睡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由着他们玩太晚。”孟老爷叮嘱罢,才同吏员一道去与巡抚碰面。
  孟约在原地看着已经玩疯的熊孩子们,很是头疼,今天街市上好多出摊卖小零嘴的。糖糖从小就表现出了美食爱好者的天赋,凡什么好,她闻着味就能寻过去,且现在正是开拓新食谱的时候,自然是见着什么新鲜都想尝一嘴。
  糖糖只是尝尝,尝下来有多的都归阿雝阿煦,俩妹控啊长当“垃圾桶”当得不亦乐乎,这时候想把他扯回去,几乎不可能。
  “师兄,你去。”
  “放心罢,有阿雝呐。”
  糖糖是舍不得说,阿煦是说了没有,如今是唯阿雝说了会听,而且还能奇迹一般劝服俩小的。
  孟约:“幸亏有阿雝,不然这俩熊孩子,我都想给扔了才好。”
  王醴笑道:“糖糖可不能扔。”
  本是来问发生什么事的杨兼:……
  好一嘴狗粮,呸,真难吃!
  自打孟约在《缉凶录》里用了“单身狗”这个梗,大家都已经会活学活用了。
  “重崖兄,阿孟姑娘。”别再撒狗粮了,来说说正经事吧。
  得知杨兼来意,孟约道:“我们也不清楚,抚台只喊了我爹去,这会儿还不知道什么事呢,只有等我爹回来了才知道。”
  孟老爷倒是很快回来,回来时手里捏着公函,脸上带着愁意。
  “孟院长,出什么事了?”
  孟老爷:“催债的来了!”
  孟约:我家都这么壕了,居然还有外债吗?
  “太子殿下那年带使节团来访时,各国使节与大明签订了修建水电站,铺设路轨的合约。噢,还有火器,火器自然不归我们管,可水电站路轨本身就是同工学院签的啊!”孟老爷叹气,头疼,上哪里找那么多人送到外洋去务工。
  愁死个人!


第523章 料敌先机,何乐不为
  最终给孟老爷出主意的,是原本去新罗剿灭李氏后裔,却在外边浪了一圈才回来的卢宕。卢宕去新罗之前已经定亲,这趟归来便要成亲,此番经过济南,便专程来给孟老爷和孟约、王醴送喜帖。
  如今卢宕看到孟约,只会庆幸当初自己没有放纵自己的一时之念,如今孟约过得很好,他亦有了心爱的姑娘。
  送帖子时,见孟老爷发愁,卢宕便道:“如今国朝内外无战事,兵却不可一日不操练,我听南京大营的同胞说过,工学院的学员曾帮他们指点过防御工事,南京大营上下,无不对此大加赞赏。是以,许可以自军中抽调。”
  一番话说得孟老爷心动无比,水电站的工程少的就是听指挥有纪律,又有一身好力气的工匠,只不过这事在孟老爷看来有点难办:“这……官家与内阁能同意吗?”
  卢宕行伍这些年,上边有意培养,他自己又委实又有天赋,是以对国朝兵事无不了然于胸:“必会同意,国朝素对外洋诸国兵事有心深入一探究竟,太祖曾道,除同胞皆敌手,能料敌先机,何乐不为。”
  孟老爷:真可以这样?
  卢宕:“别的事我帮不到叔父,此事却很可以,叔父少待几日,我回去便上疏兵部,奏达天听。”
  对此,孟老爷只可惜,他就孟约这么一个闺女,不然怎么都要把卢宕拐来做女婿。诶,这样瞌睡了送枕头的好孩子,怎么就不是自家人呢?
  中午,王醴回来吃饭,看到卢宕倒也不多意外,只是却不见孟约:“爹,年年呢?”
  “同杨阁老一道,去帮菲利普提亲去了,中午想是不会回来吃饭,咱爷三吃正好,还能喝点酒。年年要是在,可别想着喝酒的事,她那酒量,至今没怎么见涨。”孟老爷对自家闺女的好酒又偏没量的事,是说一次便要吐一次槽。
  “也好。”王醴说着招呼卢宕,并给卢宕安排合南京人口味的菜。
  卢宕还挺想念袁娘子手艺的,以前是没好意思天天赖人家吃饭,如今已解开了昔日的结,便再不尴尬,自是欣然颔首应邀:“能不能来一笼梅干菜包子,在外想这一口想了许久。”
  “也是巧,早上几个孩子说今天想吃包子,袁娘子调了馅,正等着几个孩子回来给他们包了吃。”
  有包子有酒,有家乡菜,午饭自然吃得十分开怀。卢宕还特地请来袁娘子,讨教梅干菜包子调馅的问题。常年在军营里,想吃点什么,还是自己动手最靠谱。向袁娘子讨了教,卢宕才满意地拎一屉包子告辞,道是今天不但午饭蹭着,晚饭也都一并解决。
  这边蒸了包子,听到消息的院士和助教们都跑来凑热闹,孟老爷和王醴翁婿俩看着家里来来往往蹭包子的人,相视一眼不由失笑。
  “还得再给袁娘子涨涨月钱,年年爱吃袁娘子的手艺,可不能让别人给挖了墙脚。”单就孟老爷知道的,都有五六人问过袁娘子。
  给袁娘子涨月钱,不管王醴还是孟约都很愿意,毕竟凭袁娘子的手艺,要是不在壤湖园做,出去随便开家铺子都能客似云来,日进斗金。
  孟约和杨阁老,果然是吃过午饭才回来,后边还跟着个兴高采烈,不知道南北东西的菲利普。菲利普一进门,就问王醴:“王兄,婚礼应该怎么准备?”
  王醴:“你放着杨阁老不问,却来问我?”
  “杨阁老说的,我听了,不是很明白。”光听三书六礼,菲利普就够呛的,还有送大雁,为什么要送大雁,这个他也听得很糊涂。
  杨阁老看菲利普一眼,直摇头:“却不是我想说,是他问题太多,照做便是,非要问个是非曲直,岂不是自找不明白。”
  做为听了全程的孟约:“哈哈哈哈……师兄,你找人帮他就是了,至于为什么,千万别同他说,同他说了,今年都别想能说完。”
  王醴点头表示很明白:“首先,你得置办个大园子,你现在住的园子太小,回头连人家姑娘的嫁妆都装不下,酒席也没地方摆。到时候一大家子人,亲近些的总得安排人住两天,再有你在法兰西的亲戚也会过来,你不能让人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菲利普:“我明白了,我现在就去找人买园子,然后呢?”
  “然后请杨阁老开张单子,你同人一起照着置办,别问为什么,想娶大明的姑娘,就得照大明的习俗来。”王醴同菲利普也算挺有交情了,时常来家蹭饭,很知道该怎么和菲利普沟通——只要把一切归为风土人情,再不理解,菲利普也会表示出应有的尊重与重视。
  “好的,谢谢王兄,谢谢杨阁老,有你们做我的军师,真是太好了,遇见你们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一件事。”菲利普有时候说话还是像从前一样没出溜。
  孟约:“你把陶姑娘置于何地?”
  一句俏皮话把菲利普给整懵:……
  在场众人齐露微笑,孟老爷则给菲利普出了俩主意,顺便赞助几车绫罗绸缎,棉麻羊毛。杨阁老表示,回头他可以帮忙写喜帖,找不到合适的主婚人,他也可以出面。
  好歹……菲利普也当过西班牙国王,他在大明成家,还是得有个身份合适的人出面为其主婚。
  由于菲利普年纪也已经不小,这个月定亲,下个月就成亲,婚礼虽然仓促,好在人家也不挑礼,只要家里姑娘乐意,菲利普又诚心实意,便万事好商量。再加上今天提亲,有杨阁老出面,就更没什么可挑的。
  不过,时间很紧,真的是什么都得赶紧办起来。
  安排好菲利普,王醴才同孟约说起卢宕,孟约听说卢宕终于要结婚,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哪天的酒席,是在南京办还是在谯郡?”
  “十二月初九,道是南京怕多有不便,选在谯郡办酒席。”
  菲利普定在十二月二十三,正好不冲突,都能赶上。
  在孟约和王醴说卢宕的时候,卢宕正在驿馆中写奏疏,内容自然是关于将一部分大明官军在无战事时,派往外洋建造工程的事宜。因料想这事虽然会得到上下响应,但多少会有些阻力,卢宕写得较为仔细,为的是尽快办成这事。
  之所以急于促成这件事,一是为国朝计,二则是手底下的兵,天长日久趴窝里,好兵都会窝废。驻守地方这些年,卢宕见了不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为智者警言。


第524章 怪只怪,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