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77章

珠玉在前-第177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53章 我套路你也可以
  次日醒来,冷雨微微,家中仆从渐已换上夹薄棉的衣裳,阿雝也跟着穿成了个小包袱,那些毛绒绒的熊猫兔子小绵羊什么的终于派上用场,成天被裹得跟只人形跟宠似的。王醴无奈地抱着今天作长耳朵兔子打扮的儿子,只能默默在心里祈祷儿子有颗足够强韧的心,不然长大后看到幼年期的相片一定会“哇”的一声哭出来。
  “今日是小雪节气,也是阿雝百日之喜,愿阿雝康健无忧,自百日至百年。”王醴还给儿子准备了百日贺礼,一组银制铃铛,会发出或高或低的声音,不管是风吹还是小家伙自己动,都能响起清清脆脆的铃铛声。
  阿雝最近特别喜欢听声音,不管什么声音都能引得他专注地侧耳倾听,听到丝竹鼓乐声还会挥着小手一块动,小脸蛋上的眼睛都能欢喜地眯起来。王醴为此,专请了位乐师,只要阿雝不睡的时候,就时不时给阿雝吹拉弹唱一小段儿,目前这是阿雝唯一的娱乐——被玩是他娱乐别人,不能算是属于他的娱乐项目。
  孟约揉着腰从房里出来,见到王醴先是瞪他一眼,然后才伸手逗阿雝:“哟,今天小兔子满百日哦,我看看长没长。”
  在孟约嘴里,阿雝总会有各种可爱的小昵称,昨天还是小包子,今天就成了小兔子:“天愈发冷了,若要出门,得多穿件衣裳。”
  孟约眉色淡,她要是出门,一定会描眉,今天清早就已经描好眉,显是要出门,王醴才有这么一说。
  孟约自然要出门:“待吃过饭再穿,还得准备点礼物,陈伯父在谯郡没多少熟面儿的,我既知道了,自然要去看望一下陈伯父。”
  王醴瞬间想起,昨天为图省事,直接把陈维昌送去了督军衙,现在可好,孟约要去督军衙门看陈维昌。
  孟约看王醴,虽没说话,却跟说了话一样——你不吃醋给我看吗?
  王醴快酸死了好吗,但是不能再这样下去,小甜甜最近越来越过分,再这样下去,她非得上天不可:“那待会儿我升班,一道送你过去。”
  孟约:算了,这梗已经玩老了,看来已经到了该换梗的时候。
  吃过饭,孟约使人递个口信给萧启,请萧启下午再过来,她则同王醴一道去督军衙门。王醴果然一路把她送到督军衙门,却并没有送到地方就走,而是和孟约一起下马车进督军衙门。王醴的得力助手申江老早就接到王醴的传召,命他在督军衙门前等候,见王醴和孟约一道下车来,赶忙迎上去:“知府,阿孟姑娘。”
  “申江啊,怎么大清早的守在这儿?”
  申江道:“知府命我过来,为陈维昌遇袭一事进行问询。”
  孟约:看来吃醋的梗真的没法再玩下去。
  督军衙门中,卢宕则刚听陈维昌说完他的遭遇,陈维昌身上带伤,孟约和王醴申江进来时,陈维昌已经因服汤药犯困又回笼睡觉去了。委实不好把个接连几天没吃好睡好,身上带伤的人叫醒,于是卢宕便将陈维昌的话略作复述,并请王醴和申江午后再来问询。
  “既如此,我们便先告辞。”王醴叫车驾送孟约回家,他则同申江一道去府衙,申江亦驾了车过来。
  孟约本想跟卢宕说一句,萧启最近在家里,但想着自家有个嘴上说不醋,其实醋极了的醋坛子,只挥手道别,并不提萧厨王在家中天天翻着花样做美食的事。不过,客气话还是要说一句的:“卢兄,若无事来家里吃饭啊。”
  “好,你们慢走。”卢宕嘴上答应着,实际上是拒绝的,吃了上次那顿尴尬到死的饭后,他是不再想去孟家吃饭了。
  出督军衙门后,王醴把孟约送上马车,漫天冷雨细如亳,王醴叮嘱车夫驾车小心后,便又叮嘱孟约回家多喝几杯热茶。孟约盯着王醴看良久,挑眉意味深长地笑:“师兄,满意你看到……啊,不对,是满意你听到的吗?”
  王醴:“赶紧回家去,外边冷。”
  见王醴迅速转身离开,孟约忍不住拍着车壁大笑:“是的,你不来套路我,我套路你也可以的嘛,哈哈哈哈哈……”
  车夫:“小姐,咱们走吗?”
  “走走走,赶紧回家,外边真的怪冷的,今天这妖风吹得真怪吓人,不知道阿雝在家有没有吓着。”孟约想着阿雝的同时,还想着萧启,不知道萧启今天会给她做什么好吃的。
  中午囫囵吃点,领着小阿雝和四只狗玩一通后,仆妇便报萧启已到,孟约忙叫奶娘抱着已经开始打呵欠的阿雝下去睡,她自己则往最近被收拾得格外干净的厨房去。厨房里,萧启正被粉丝们团团围住请教这请教那的,萧启耐心得很,一个一个认认真真地作答,全无一点敷衍了事:“萧兄,今儿我们做什么?”
  萧启却没回话,而是问起陈维昌来,孟约不解,怎么萧启问陈维昌呢:“我与陈兄旧有交情,早些年外出向各家求菜谱,陈家便是其中之一,陈家肯将菜谱给我看,还是陈兄帮衬的,这些年还一直有书信往来,不过已有几年未曾谋面。”
  “伯父无事,只受了点轻伤,就是精神有点不济,我们上午去瞧他时,他吃过药睡下了,萧兄若要过去拜访,明日应当可以,下午府衙会去问询遇袭事宜,所以应当不得闲。”
  “无事便好,陈兄也是多灾多难,好在每每逢凶化吉,不然恐怕早已经……”萧启也不问到底遇到什么事被人追杀,只把今天要用的食材挑出来处理。
  萧启今天做菜选的主要食材应季的蔬菜豆薯和马蹄,豆薯是戏迷票友“快递”过来的,马蹄是鹿邑县孟家庄园里产的,挑个大新鲜没伤没坏的送了一担来,看着少说一二百斤。孟约对这东西的记忆就是生吃,要么扔火锅里,别的她一点印象没有。
  “这东西,能做什么宴会菜吗?”
  “谁家规定了宴会只能做什么菜吗?”
  孟约摇头:“没有啊。”
  “那不就是了,只要能做好,什么菜都能上筵席,无非是摆得漂亮点,拿好看点的盘子盛。”
  孟约“噢”一声站到一边,等着看萧启用这些她基本没在宴会上见过的食材做出能上筵席的菜来,他一边看还一边嘴里“嘎吱嘎吱”啃削好皮的马蹄——削好皮的生马蹄真是人间美味呀!
  “要吃自己削去,我削的速度可赶不上你吃。”


第354章 得有危机感
  马蹄做菜,孟约琢磨着能剁成细细的颗粒,做肉丸子调馅料什么的,还跟厨娘小声商谈是炸着好吃还是蒸着更能突显食材的本味。结果她还在说着呢,萧启在那用茡荠直接磨浆,这看着是要做蒸马蹄糕,那边还坐着热水上了蒸笼呢,显然是要蒸磨好的浆。
  结果萧启拿个大平盘刷油,薄薄地浇一层马蹄浆在平盘里,上锅蒸,蒸片刻就拿出来,完完整整揭出一张澄明的皮儿来。先抹点酱汁,再搁事先料理好调好味的粉丝豆腐丝和肉菜卷里边,成了澄明的一个卷儿。
  孟约:当肠粉吗?
  但荸荠十分清甜,这做出来没得要甜不甜,要咸不咸的,反而不美。
  “这是粤北吴氏的菜谱,原本是取米磨浆蒸之,但我曾用马蹄试过一次,也相当不错,别有一番滋味。且成品色白而剔透,调味得宜便能不逊于粤北吴氏所出的菜品。”萧启一边说,一边磨溜地蒸浆取皮,裹卷,弄得跟透明的春卷似的。
  孟约:感觉没什么特色啊,就是普通的蔬菜卷而已。
  孟约伸手,取一个切好的尝:好吧,我应该相信厨王出口,必属精品这一点的。
  除做马蹄卷,萧启还顺手做了一锅马蹄糕,开水上锅蒸,蒸到半熟不熟拿出来撑进去一大碗切成细蓉的马蹄粒,再上锅蒸,片刻后拿出来切,切好用拌了松子仁和枸杞的糖往上一洒,别的什么也不用再加就算成品。萧启做好,伸手示意孟约尝尝,孟约依言挟到嘴里……
  清甜爽脆糯软交融的口感,绝美得就像一幅妙到毫巅的画,或注定绝唱千古的诗篇,偏还一副貌不惊人的卖相。也许因为卖相拉低了期待,所以吃下去格外惊艳。外层的马蹄更熟,熟到粉糯带奶香,中间的却感觉还是生的。
  虽然她用了很多词儿来形容马蹄糕,但其实,马蹄卷还更得她欢心,菜蔬淡着薄盐和微微有一点点食材本身甜味的荸荠皮融合在一块时,口感曼妙极了。粉丝和豆腐仿佛抱在一起在舌尖上跳舞,其余的肉呀什么的都是衬托,如绿叶衬红花,群星衬明月,也不是用的什么酱,将这一切融洽地调和在一起,只有相互衬托,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味道。
  “就是卖相不怎么样。”
  萧启顺手取个郎窑的红色长碟,先取马蹄糕一溜摆六个,其他的点缀一概不要,只把拌好的糖一浇,再叫孟约看。
  孟约:好吧,我服了。
  “我觉得,有一种粉很适合做这个。”
  “什么?”
  “木薯粉。”
  孟约也是收到了木薯粉才知道,这时节已经有了,她之所以确定那是木薯粉,是因为她在现代曾经妄图自己做芋圆,只经历一次失败,那之后她就对自己的厨艺死了这条心。不过,现在有萧启呀,各种以木薯粉打底的点心都可以做了,这玩意儿能当饭,孟约自觉腰上长了点肉,得有危机感。
  “唔,取来我看看。”
  “其实马蹄粉也可以,但可能不如直接磨浆好吃,但可以免去磨浆的麻烦。”
  萧启点头道:“亦是可以的,但做菜不能嫌麻烦,毕竟我们是干这个的。”
  厨娘:是的,您说的对,我以后再不躲懒了,但为好吃,怎么麻烦都不嫌麻烦。
  木薯粉取来,萧启尝了尝生的粉什么味儿后,搁到一边道:“改日再来做。”
  今天除马蹄还有豆薯呢,豆薯孟家倒是常见,因为孟约喜欢吃厨娘做的豆薯丁炖鱼汤,炖出来汤白豆薯丁透明,味道清甜回味浓醇。
  萧启也是切丁,不过是和另外一大堆切丁的蔬菜各自炒熟,然后拿调好的味汁拌匀,热吃有热吃的味道,凉吃也不差,据说放两天入入味,会更好吃。孟约发现,萧启做菜,总是会兼顾凉热。按他的说法,一道菜如果只是热的时候好吃,那凉了岂不都得倒掉,所以得做到凉了也好吃,及至荤菜不能太油,因为大多荤菜冬天都会结冻,味道调得好,那冻也好吃。
  “寻常人家,并非剩下菜就倒掉,多是留着下顿继续吃,有嫌麻烦不爱加热的,这样也能成。”萧启为做菜,什么偏远的地方都去过,考虑起这些问题来,完全不像一个出身良好的世族子弟。
  孟约觉得这就是绘本应该有的故事性,一个如此高大上的厨王,性格如此朴实接地气,人设瞬间就丰满了是吧。
  在孟约考虑她的美食绘本人设问题时,督军衙门里,王醴正领着申江就陈维昌遇袭一事进行问询。陈维昌其实到现在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这回追杀他的人,不止一拨,其中有他知道从哪儿来的,但追到最后的,并不是他知道的拨人:“盐商是一拨,那拨人我知道,大约只是想给我个永生难忘的教训,并不想我命,但他们找的人是一群亡命徒,三番两次不得手后便收不住手了。若非我那时弹药充足,只怕还逼不走他们。后来那帮,我开始以为是旁的盐商请的,或是其他利益纠葛之人,但……越到后来越不像。”
  “陈同知一点头绪没有吗?”
  陈维昌:也……不是一点没有。
  “奔逃路途中,我发现了一处山谷,面海,里边有不少屋舍,我本以为里边是个村落,但谷口有守卫的,配得有枪。当时我想,没准是我大明官军驻扎所在,或是什么秘营之类的,现在想想,那些人并不似我大明官军,若是我大明官军,听到声响不该是往回缩,而应当是出来瞧瞧什么动静。”
  卢宕:“大概座落于何处,请陈同知告知于我。”
  卢宕一边说,一边命人去取地图,陈维昌虽然一路奔逃,却胜在方向感和山川地理都学得不错,竟叫他标了个大概方位出来。卢宕二话不说,点齐人马全副武装,便向着陈维昌所说的地方去,同时去信各地驻守的官军,让各地的督军衙门严加设防,清查往来可疑人士。
  王醴一府官长,提出一道前去,自然也没人阻拦。
  王醴使人回家告知孟约时,孟约连筷子都拿不住掉了地上:这……别是……


第355章 宁信其有,勿信其无
  在《三醮》这部书里的大明,有一个明确宪政体制的过程,这个过程来源于一个疯狂的新教,这个新教自称神教,当然这种教派名称,官方是绝对不可能认的。然而,这个神教走的不是低端忽悠卖菜大爷大妈几个买葱姜蒜的钱,走的是高端忽悠路线,深入潜伏到贵族宗室甚至皇室成员之中,在《三醮》原文中,神教差一点就成功了,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