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57章

珠玉在前-第157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实而且并不似空中楼阁,而且在大明,他们已经看到了触目可及的未来。可能有一定出入,但并非不可抵达。
  “这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阁下,这是大明的时代。”
  不但是一个时代,而且是无数个时代的开端,这一点,不仅大明深知,还有只不过初初到来大明土地上使节团,也都已知晓。不止国人有一斑窥一豹,外洋国度亦有类似的谚语,盲人摸象自然摸不到全貌,可只要不是瞎子,看到了就会知道那是一头巨大的象。
  外洋使节,用各种夸张的言语,来表述着他们对这个时代属于大明的认知。朱载宥可是宠爱与赞美堆里长大的,这般言辞,于他而言不痛不痒,因而他十分从容地走到孟约身边,用他独有的方式撒娇:“姑姑,一起去看戏吧。”
  孟约:少年,自从你没有圆脸后,我就不愿意再接受你的卖萌了,所以,死心吧!
  “姑姑。”
  孟约:好吧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德麟班门口,桑班主也已经迎出来,看到孟约,简直比看到朱载宥还喜出望外,打过招呼便直接冲孟约去:“孟夫人,你可是回来了,你不在这些辰光,大家伙儿有话都不知该怎么跟你说。”
  孟约:就是怕你们有话想跟我说,我才不想回来的,以及,如果是催生孩子的话,谢谢,不必了。


第312章 正经人,从不耍流氓
  其实,南京城的戏迷票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复万语千言想对孟约说的,可是一到催生大军出现,大家的千言万语就都变成了对打鼓人的担忧。都快两年半了,还没见点动静,由不得大家不替她操这份心。虽然说,王醴家中就他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人生一辈子走一起,有个孩子还是更牢稳一点。
  本来还有人要给孟约介绍医师,但想到孟老爷如今任工学院院长,想必科学院里的医学院士们都看了个遍,而且给人介绍医师这种事,也不好这么直来直去。他们且爱着打鼓人呢,自然不想让打鼓人有丝毫尴尬。
  孟约一出现,整个德麟班里都是欢呼声,夜戏还是卖出票去了的,所以戏迷票友们没错过孟约。后台听到欢呼声,也有人伸出头来看,不多时常抱云自台上踱出来,冲着孟约一笑:“阿孟姑娘可是舍得回来了,挺好,明儿记得还来,今儿就得上戏了,我就先不同你多说。”
  “行。”明天她会来就有鬼了,孟约决定,明天清早就去科学院,虽然工学院已经搬了,可农学院什么的不是还在么,她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对种地抱以热情的。
  台上台下,见孟约答应明天来,更很快又纷纷坐好,一路却免不得冲孟约打扫呼。孟约一一回过去,比朱载宥还有国民度,不不不,准确地说,她比宣庆帝都更有国民度,毕竟朱载宥和宣庆帝并不是人人都见过,人人都认识,而且人家人前还得端着点,国民度上自然要逊色一点。
  玩政治的国民度不如搞艺术的,这是千古使然的现实。
  “对了,还没问阿孟姑娘下个绘本画什么?”
  “《疾风令》,绘官场沉浮事。”
  “官场沉浮,那就没太祖的事了?”
  “可以让太祖托生成个小官儿啊!”
  “哦,差点忘了还能这样。”
  “可要是龙椅上坐的是个昏君,太祖会不会一天照三顿琢磨着怎么造反?”
  孟约:这个梗很萌嘛,可惜这回要为师兄唱赞歌,所以不好意思,这回跟太祖真没关系。
  “不不不,阿孟姑娘这两年不知怎么弄的,特别热衷挑起话题,所以,未必会如我们所愿,还是等绘本出来再看吧。”这才真是看懂了孟约的明白人呢。
  才看两个绘本的朱载宥:“姑姑,这回你会挑起什么话题?”
  《疾风令》的故事,从目前看来,都是一个忠奸相斗的官场戏,因为有王醴的架构和曹仲仑从头到尾捋细节,精彩又不失趣味,紧张的时候看得人忍不住捏紧拳头,激昂的时候让人热血沸腾,急迫的时候则是连呼吸都让人忍不住放轻放浅。所以,朱载宥觉得,这会是一个很正经,很精彩,很引人入胜的故事。
  孟约:正派反派大反转算不算?
  “呵呵,看了就知道了。”不剧透是一个创作者最基本的操守,因为剧透了就没意思了呀。
  朱载宥:不,姑姑,你这样一笑,我本来有底的心,顿时没了底。
  孟约自然随朱载宥上楼去看戏,使节团各自分成几个包间,孟约和朱载宥坐一块。戏台上是《巨星》第二场,孟约到现在还记得《巨星》每一场戏,戏迷票友们的反应。
  毕竟太祖曾在《闺门令》里成女身,所以纵然还是爆笑满堂,却也没那么惊诧。外洋周边的国家,即使原本不知道太祖的,在要出使大明前,也紧急地看了看太祖生平。
  实话说,对于大明皇室肯让开国皇帝这样被人“捉弄”,使节团里没有一个人不惊讶,岂止是惊讶,简直是完全没办法淡定下来:“这演的确实是你们大明那位太祖皇帝是吧?”
  “是的。”陪同的鸿胪寺官员点头。
  “这样非议太祖皇帝,也是被允许的吗?”
  “这有什么不被允许的,那是你们没看过《闺门令》,在《巨星》里,太祖只是演女角,在《闺门令》里,太祖直接就成了女儿身。”鸿胪寺年轻官员内心略有点小激动:哎哎哎,现在想起《闺门令》都觉得格外激动人心呢,什么时候能再复习一遍就好了。
  使节团:……
  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但是真的很想看看啊!
  “我们能有幸观看一场《闺门令》的戏吗?”
  “这得问德麟班,听完这场戏不算早,未必人家会愿意唱,这样吧,我去问问,能不能的再说。你们要是想看,今天德麟班没法演,那明天再看能不能安排。”
  使节团对此表示:可以,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另一边,朱载宥还在劝他孟姑姑不要搞事情,孟约:不搞事情的创作都是耍流氓,我可是个正经人,从不耍流氓。
  没能说服孟约的朱载宥见有人来说使节团想看《闺门令》,德麟班说加夜戏常抱云已经很累,便排到明天上午。朱载宥却记得《闺门令》并不是常抱云唱的,既然常抱云唱连场累得慌,还不如把原本唱《闺门令》的角儿再请回来。
  “那是玉潮声,如今我们上午场的戏,也还是他唱。”德麟班上午场的戏票友也还是很多的,常抱云自带一拨票友,玉潮声也不差到哪儿去。
  “那就更好了,把戏排到上午,请玉潮声再唱《闺门令》,回头挂出水牌去,想必仍会有许多人来看。”
  第二天,水牌一做好挂出去,路过德麟班的戏迷票友们顿时间炸开锅,然后就是奔走相告。不管打鼓人写了多少戏,这部反转成女角儿的,也依然是他们记忆中难以割舍的大戏,何况《闺门令》本身真的很棒。
  “诶,可惜使节团也要来看,二楼包间就没法上去了,只能在大堂听,大堂才能坐多少人。”
  刚把大堂又扩建过的桑班主:我看就是扩建到能容纳一千人,你们也会嫌小!
  “来晚了来晚了,没抢到票,能不能去问问鸿胪寺,如果有包间空余的,让咱们上去看戏。”
  “是啊,咱身家清白着呢。”
  “到底是有国之储君陪同,又是外洋的使节团,咱们还是忍忍罢,回头请桑班主安排安排,再把《闺门令》演一遍就是。”
  再演一遍是完全可以的,众人便也没再言语什么,确实储君殿下的安危要紧,戏什么时候都能看。
  被大家默默宠爱了的储君宝宝正在闹小情绪呢:说好来的姑姑居然没来,哼!


第313章 君临四海,万国来朝
  孟约不仅没来,还把引颈而待的戏迷票友都招来,戏迷票友们不见孟约来,不觉得是孟约失信,也不觉得是孟约会怕见人,这姑娘素来大方嘛。于是能说得上话的,都托人去问鸿胪寺卿或朱载宥,鸿胪寺卿还好,朱载宥嘛,本来就有点小情绪,这下小情绪又多了那么一点点。
  有点小情绪的储君殿下果断开口道:“孟夫人是故意不来的,因为《疾风令》是一个更加折腾的故事,她怕你们逼问她,怕你们逼她改情节。”
  所有戏迷票友:……
  他们是拒绝相信这个消息的,打鼓人是个多可爱的姑娘,多愿意兼听,多愿意采纳他们的意见,多喜欢同他们唠,多喜欢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想从前没去谯郡时,打鼓人还经常下来同他们谈戏呢,有时候有些地方还会听取他们的经验之谈。他们才不信,打鼓人去了谯郡之后就变成了个人,在他们心里,打鼓人永远是那个可爱的故事,永远都不会变。
  所以,太子殿下一定是在开玩笑。
  众人:算了,我们还是别逼问太子殿下了,把小孩儿都逼得有了小情绪,虽然还是怪招人喜欢,但是……要省着点逗,毕竟太子殿下不是想逗就能逗到的。为避免以后殿下不深入市井,不能吓坏小孩。
  朱载宥见所有人都开始静静等开戏,对他的话压根没有任何反应,小情绪再次增加一点点:“还说我是她最疼的侄子呢,哼,看来不是的。”
  楼下,《闺门令》正式开演,玉潮声扮相美极,在锦帐罗帏重重的闺阁中睁开眼,那明明很惊,却愣是强装处变不惊的样子,让全场爆笑出声。使节团中的人也不能免俗,虽然这个故事在大明子民看来,会更具有故事性,但抛开太祖这个主角,不说,故事依然十足有趣:“即使曾做过几十年君主,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很难镇定吧,这样演很好,很贴切。不过,人的灵魂真的可以从一个身体,进入另一个身体吗?”
  关于这个问题,在《闺门令》开戏后,就一直没停止过,中原道教盛地,佛教也一样兼而有之,因此中原大地上的乡民是从来就相信人有灵魂的。当灵魂脱离躯壳后,会发生什么,人们有过无数的想象,《闺门令》这种魂魄附身到他人身上的,在《闺门令》以前并非没有,只不过所有的故事里,都没有顶着这个身份度过一生的。
  在大明的子民各种戏剧都看烂的时候,外洋的文娱其实是远远落在后边的,不是没有类似的舞台表演,而是没有这么新奇有趣的故事。不说打鼓人的戏,就是打鼓人没有出现之前,大明的戏剧也已经十分精彩纷呈,有许许多多流传甚广的戏剧,也有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剧作大家。
  不必朱载宥回答什么,随行的年轻官员便扯开场面侃侃而谈,最后连朱载宥都听得入神了,最后当戏快散场时,朱载宥想到了孟约说过的一句话:“最好的占领不是地上画圈,而是在精神上画圈。”
  当时朱载宥略有点不太明白,追问了一句:“什么是精神上画圈。”
  朱载宥还记得孟约那时候笑得格外意味深长,那笑甚至带着点坏坏的味道:“让我们思想成为所有人追捧的思想,让我们的学说成为最优秀学说,让我们的戏成为最精彩的戏,让我们的舞台成为所有人的舞台,让我们一切,成为全世界人最向往的一切……最终,让他们犹如朝圣一般,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得到我们的认可与赞美。”
  之前,朱载宥一直没什么眉目,但忽然间,听到外洋使节与年轻官员的一番对话,朱载宥心中的关于“精神上的画圈”就有了清晰的脉络。
  将使节团托付给鸿胪寺卿与懿安王之后,朱载宥便驱车前往科学院,到科学院之后一问便知孟约在农学院。朱载宥找到孟约时,孟约正在一小块巴掌大的实验田里看着什么,朱载宥一喊,孟约便抬头,见被找上门来,孟约也干脆,走上田梗问朱载宥:“阿宥不是在陪使节团吗,这时候过来,是有什么事呢?”
  “姑姑,我想和你谈如何在精神上画圈。”
  孟约先是一怔,好半晌才回想起来,早前曾和朱载宥说过文化侵略这个话题,实话说,她卖的安利不少,所以她略有点记不起当时说过什么,但大概的方向应该错不了:“你怎么不同内阁、翰林院谈,却来找我,这样的国之大计,光来找我谈有什么用。”
  要知道,她其实就是个嘴把式而已!
  “可是我觉得,同姑姑谈,事情会变得更简单。”如果和内阁翰林院谈,可想而知,那群大佬会把事情弄得多么复杂晦涩又波澜不兴。朱载宥到底是少年人,不喜欢那样老成谋国,反而喜欢热血一点,有趣一点的方式。
  孟约:……
  那是因为,她就是个热爱把一切事情,都往简单里想,都往简单里处理的,委实是太复杂的局面,她搞不定。
  “姑姑?”
  孟约:少年,文化节搞不搞?
  “阿宥,你觉得,什么才是最能代表大明的?”
  “有好多。”
  “如果要让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