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珠玉在前 >

第155章

珠玉在前-第155章

小说: 珠玉在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正下着大雨,当蒸汽机车缓缓开动响起的汽笛声在雷雨中隐隐拉长时,所有人都将视线与注意力放到车窗外,那雨吓人极了,仿佛正是天上有条河,河里的水被倾倒下来一般。这样的天气,却也别有一股风雨起苍茫的意韵,远山近水,被雨和浓云重重掩盖。
  “看着有点吓人。”
  “别担心,路轨才开始修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雷雨天气,有安装避雷针,别说雷还远得很,就是真打在车厢上,也会被避雷针引到地下。”车厢是有夹层的,两层木板中间夹一层绝缘阻燃的材料,各节车厢的电线也都布在这一层里。也许技术上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但工学院的人做东西永远诚意满满。
  驶离杭州后,天放晴,蒸汽机车遂如同驶入了山水画卷之中,烟波浩渺,中有鸟雀惊飞,渔人张网放歌,小童背着书包结伴回家。蒸汽机车驶过,偶尔会有人抬头看一眼,然后又如常地低头下去继续劳作。
  使节团才经历最初的震惊到问各种问题后,终于意识到,他们搭乘的并非只量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可能是一个时代:“天呐,如果搭乘蒸汽机车,从我的家乡到王都只需要半天时间,自从我开始工作后,几年才能回一次家。”
  “不是说前年,这种车的行驶速度只有现在的一半吗,如果再过几年,是不是还会更快,如果快到两百里每时,三百里每时,或许还能更快?”
  人类对速度的追求,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这样快是不是有一天能飞起来呢。
  当使节团中有人问这个问题时,学员露出谜之微笑——不,飞起来光靠速度是不行的,关于这个,我们已经尝试很多次了,虽然一直在失败,但是我们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真的能飞起来。
  而且,我们也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第308章 学而广识见,知而谙礼节
  御江园是皇室在南京的二十四园之一,临江而建,常用来在夏秋二季时举行各种宴会,地方宽敞,林木高深。去年底全园接通了电灯,自来水是早就接通的,除此外,还安了几样电器。
  如今夏秋相交,正暑热难消的时候,朱载宥在厅里吹着风扇倒不觉得很热,只是头上还是有点薄汗。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具体地负责某件事,难免紧张,虽然内阁一副没所谓的语气让他随便搞,但朱载宥仍然把事情做到最好。
  “殿下且安心,不过小国使团罢了,殿下能接见他们,便是他们的荣幸,没他们挑理的地方。”
  朱载宥看一眼内阁派来的,专门来宽慰他的年轻士子,超级想找个地方好好吐一吐槽:“别,你越这样说我越紧张。”
  常渊:“那殿下喝盏凉汤祛祛暑热。”
  “对了,我记得今天是《巨星》最后倒数第二场戏了,能不能让他们晚上加演一场。”《巨星》这部戏念白多,来的使节团里,大部分人其实都对大明官话能听会说,所以,安排这样一场戏完全没有问题,他们能看懂。
  “殿下,安排这场是否有些不妥,没头没尾的,不如直接让他们加紧安排一下,演第一场?”
  “也可。”太祖可不止在大明有粉丝,周边各国曾被打到服气的,至今还流传着太祖的种种传说。所以,太祖的戏,虽然没法让这些人热泪盈眶,但绝对不陌生。而且,《巨星》这部戏,本身就很有意思,就是不粉太祖,也可以当成一个不错的故事来观看。
  “殿下,是否要将德麟班请到御江园来?”
  朱载宥想了想,按好客的想法来说,是该这样,免得客人折腾。但按着太祖远交进攻的外交策略来说,干嘛为迟早有一战的敌国折腾吾国吾民,他们多大脸:“不必,想他们大概也很想看看南京城里的光景。”
  德麟班做为南京城里少数通电的场所,接待外宾完全不成问题,如今是常抱云在台上唱戏,就是念白都比别人多出一股气韵。别说,只论这,楼山雨如今确实是还比不得常抱云。
  “殿下,蒸汽机车已经到站了。”
  “嗯,吩咐下去,都准备好。”
  “是。”
  使节团从南京站下车时,进入的是大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池,入眼处,全是摩肩接踵的人流,挑着担子回家的,抱着孩子的,带行李不带行李的,男的女的。有的着宽袍大袖。雍容尔雅,有的着短打,精神干练。
  这么多人,却不吵,他们相互避让,彼此面带笑容,即使是行色匆匆的满脸疲惫,也都面色柔和不急不躁。人流排得长长的,各人自排着队依次出入,没有人插队,也没有人推搡捱挤——这得感谢太祖,也得感谢孟约,太祖使仓廪熟,推广全民识字,使全民学而广识见,知而谙礼节。至于孟约,她编写了出入需知,之后还追加写了搭乘礼仪。
  何谓大明风仪,从这车站,便可窥知。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有个小孩子操着不知哪国语言问外洋使节团中的人。
  使节团中的人面面相觑,并没有人知道小孩说的是哪国语言,鸿胪寺卿没办法,只能对那小孩说:“普鲁士语会吗?”
  “我会。”然后小孩子就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鲁士语跟普鲁士使节侃大山。
  虽然鸿胪寺卿很想说“他们其实多半都会讲官话”,但看小孩满腔练普鲁士语的热诚,鸿胪寺卿也就不打扰,小孩子嘛,看到白皮肤红头发绿眼睛的外洋人,跳脱一点也很正常。
  孟约是在之后这趟从谯郡到南京的蒸汽机车上下来的,看到这情形,不由笑出声:“爹,你看,使节团在那里呐。”
  小孩子无知无畏的小样子真可爱,满满自信操着一口外语说话的样子,也超级可爱。孟约看着小孩子一脸喜欢的样子,被孟老爷看在眼里,孟老爷含笑道:“现在看谁家孩子都可爱得不得了是吧,赶紧自己生一个。”
  “我也想啊,孩子自己不来,我们有什么办法。”连擅医学院擅长孕产科的院士,院士一脸冷漠地告诉他们,别着急上火想着要孩子,越想才越不来呢。他们其实根本没怎么想过这事,也就是最近才偶尔会想起来,那还不是大家伙儿催的。
  孟约这时都已经觉得大家伙在催了,等她到南京,被广大戏迷票友催时,才真知道了什么叫做群众的力量,催得她想立马就生个孩子出来。他们下了车往往车站口走,还没走到车站口,就被人认出来:“阿孟姑娘回南京了。”
  “是啊,好久没回,想得很,大家伙一向可好。”
  “都好都好,新戏好看,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
  “下本写什么,这都又秋日了,明年的绘本,阿孟姑娘已经在写了吧?”
  不得不说,南京的戏迷票友们就是知道该怎么宠爱她,永远把她当未出阁的十八岁小姑娘:“是,已经画好两本了,曹学士正在写戏本呢,叫《疾风令》,这回写官场浮沉,写得可能不那么周到细致,还请大家伙到时候多包涵。”
  “还写太祖吗?”
  “不写了,这回不写太祖。”
  “不写也成,换换口味,不过可不能落下太祖啊,回头还得继续写。”
  “成。”小明对太祖的爱,真是深得说都说不完呐。
  “对了,阿孟姑娘成婚也挺久了,怎么样,挺好的吧,王知州对你好不好,不好我们帮你揍他去。”
  孟约不由开怀大笑:“他对我很好,劳大家费心。”
  “两年多了吧,孩子生没生,要是生了孩子得带来给我们大家伙看看呐。”
  孟约:……
  “是啊,男孩儿女孩儿,像阿孟姑娘还是像王知州?”
  “怎么不带到南京来。”
  孟约:“还……还没生孩子呢。”
  众人先是一静,然后立马就开始各处出言:“该要孩子了,阿孟姑娘也二十出头了吧,正是好生孩子的时候呐。”
  “是啊,这年岁生孩子回复起来快。”
  “是暂时不想要,还是怎么……”
  “可别只想着夫妻俩日子舒坦,就把生孩子的事往后推,还是早点生好。”
  孟约:我还是回谯郡吧,我干嘛要回南京。
  不过是想着《龙戒》的影响已经过去,《巨星》又十分治愈,结果……居然被催生孩子!


第309章 一定要搞点事情
  孟约是被萧皇后一封书信喊回南京的,不为别的,就是为轻月坊。轻月坊的产量已经到了瓶颈,然而销量却越来越好,所以,是时候扩建轻月坊。轻月坊是孟约的产业,萧皇后虽然派人代为打理,但却也不会全权替她拿主意,正到扩建还是另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再建一个这样的大主意上,萧皇后派下的女官做不了这主,萧皇后则不会越过孟约做主。
  轻月坊扩建还是另建分厂,孟约征询过工学院大佬们的主意,需要棉花,大量棉花,需要药材粉末,需要巨大的处理药材粉末的车间,清洗晾干烘焙研粉,还需要工学院下设的工坊生产的背胶和防渗背贴。所以,不能离工学院太远,又要是个棉花充足的地儿,都夏虽然偶有减产,但产量一直稳定,供轻月坊再建个工坊是肯定够的。
  都夏离谯郡虽远,但水上航路极通畅,从都夏走水路五六日内便抵谯郡。而且都夏的棉花,和新疆那边的棉花质量同样好,纤维足够长,吸水率高。所以最后地点选在都夏,大佬们已经着手给她画江夏轻月坊的建筑图纸了。
  长平里孟园这边,吕撷英早接到消息,派人把孟园里里外外洒扫一遍,因知道父女俩回肯定住孟园,泛园遂一切照常。吕撷英是老早就伸长脖子在家等着孟约,这一去,将近两年没见到徒弟,心里委实十分想念。
  头天孟约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待次日天亮,吕撷英早早便至孟园等,炉子已经六岁多,正是在书院读蒙学的时候,自然不在家里中。因炉子去上学,吕撷英空下来的时间就多了,日常除了每两三天去长江书院上几节课,平日里要多无聊有多无聊:“年年,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年年呐你真是个狠心的,过年过节也不见回来,腊肉倒没忘,你什么时候能把这爱送腊肉的毛病改一改。”
  孟约:“大概这辈子都不能改了,鹿邑乡中,每年都要养好些家禽家畜专门用来冬天薰。打去年起,还得工学院科学院满处派送,只能往多了薰,量只能往多了估算,我不拉几车给您,堆在家里也吃不完呐。”
  吕撷英:仿佛找到了徒弟爱送束脩的真相,略有点残酷呐,还以为她是师恩难忘,结果是家里腊肉太多吃不完。
  “新绘本呢,拿来看看,不是说在绘《疾风令》,画得怎么样了?”
  孟约:《疾风令》我是没带回来,春宫倒是带了一匣子,就是不知道先生你看了爆不爆血管——自从结婚后,我画春宫的尺度是越来越大,越来越花样翻新了。
  吕撷英见她一脸的无可描述,略琢磨就想明白,她这徒弟最近大概又没干什么正经事,没画什么正经画:“左右孟院长得去科学院,咱们到画室里看看去。”
  做为一个本身就爱绘画的艺术家,吕撷英对绘画内容的包容性绝对空前,别说孟约画的春宫仅是尺度比从前大,就是大得超过整个时代,吕撷英大概也只会看到绘画技巧,而不是画本身有多尺度趄前。
  孟老爷见闺女有人陪,便收拾收拾说一声就往工学院去:“夜里可能不回来,你自己在家待着也成吧?”
  “行的,没问题。”孟约也不是头一回一个人在家待着,但孟老爷每回要把她一人扔家,都会这么问一句,满满的关怀与不放心她。
  送了孟老爷出门,吕撷英就携着孟约进画室,孟约还是更习惯不画露脸的,因为她怕一画就画自家的脸,还是不露脸更安全一些,委实是她画人物时,脸太写实。吕撷英接过纸卷缓缓张开,先是被赤果果的画卷沁得毛孔和瞳孔一起张大,但很快,便把这抛开,转而关注起孟约在人物绘画技艺上的长进。
  “行啊,年年,这人物画画得比从前还长进了,从前是柔美流畅,现在却是刚柔并济,这线条,生生能让人感觉到其下的力度与紧绷,啧啧啧……这样的画,你居然都能画得艳而不俗,可谓臻大成啦。”吕撷英一卷一卷看,又一卷一卷收好,最后坐在椅子上思量什么。
  孟约则把画卷全收起来,准备送到密室里去,吕撷英拦孟约一手,孟约:“先生,你拦我干嘛?”
  “我给你找个妥帖的人出本秘戏谱怎么样。”吕撷英想干这事很久了,从她画画有所成,并知道有春宫这回事的那天起,吕撷英就想过,将来一定要搞点事情,“当年我出嫁时,家中长辈偷摸给我的秘戏谱,我至今记忆深刻,画的都什么见鬼玩意儿。如今再看年年的,我寻思着我要有个女儿,会很愿意买这么一本秘戏谱给女儿当压箱底的嫁妆,如此才算是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