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一统天下 >

第27章

[三国]一统天下-第27章

小说: [三国]一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来看,投降了并不会死,还可能会被委以重任,毕竟当今陛下身边的可用之人已经不多了。
  两方都认为自己有道理,况且董卓已死,大家都觉得出头当老大的时候到了,谁也不服谁。于是如果就放任他们这么吵下去……
  沈娴觉得自己仿佛看见了历史的重演,这不就是当初斜峪关情况的放大版吗?
  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等待矛盾慢慢发酵,或者等到武关的粮草吃光光——峣关和函谷关一锁,武关的补给线都被掐断了,郭汜他们几人迟早有关系崩盘的一天。
  可一向镇定的老将皇甫嵩这次却显得有些心急,他问贾诩:“不知文和有什么高见,能让武关内董贼余孽的冲突立即发生呢?”
  贾诩从会议开始时便老老实实地缩在角落当背景板,也不出声,可惜最终还是难以逃过被皇甫嵩点名的命运。
  贾诩缓缓睁开眼睛,他没有丝毫感情的目光在营帐中众人的脸上绕过一圈后,最终落在了沈娴的身上。
  沈娴面无表情地盯着贾诩。
  贾诩慢腾腾地说道:“我确实有个计策,就是不知道刘大人肯不肯配合了。”
  “真是不巧啊。”沈娴忽然笑了笑,她眨眨眼睛,摆出一副遗憾的样子:“贾大人您想要的那个人……他此时并不在这里。成都好像出了点事情,我就派他带人回去看看情况了。”
  “哦,那真可惜。”贾诩点点头,随即闭上眼睛垂下头不说话了。
  皇甫嵩:“……”
  这就放弃了?不再努力一下吗!你真的不是跟刘商羽约好了演戏的?皇甫嵩默默地想。
  皇甫嵩暗自压下心中的火气,他尽量和颜悦色地问沈娴:“商羽,你跟文和在打什么哑谜?”
  “几天前拦截李稚然进攻长安的时候,我收了一批俘虏。”沈娴解释道:“其中有个人,是张元善的侄子。我见他武艺不错,就留在身边了。”
  皇甫嵩稍稍一想便明白了贾诩的算盘——还是他惯用的反间计,把张绣派去武关带几句话什么,趁机动摇军心加速激化矛盾,让武关的局势尽快崩溃。
  但沈娴已经堵死了贾诩这个计谋的可能性,皇甫嵩即使不甘心也只能作罢了。
  没办法使用计谋——其实荀攸和戏志才都有想法,但这俩人又不会傻不拉叽地开口给己方找麻烦,而皇甫嵩只带了贾诩一个谋士——挑拨离间的事情便只能暂时作罢,还是认真祈祷董贼余孽们能尽快自己乱起来吧。
  联军的日常变成了去武关门口挑衅骂架,看看能否把敌方将领骂出关来迎战,能消灭一点是一点嘛,斩将也是打击敌方士气的好手段。骂架挑衅的人选是大家轮流上场,谁也别落下,今天轮到了夏侯惇、沈娴和赵云去叫阵。
  让沈娴感到惊讶的是,赵云竟然还在曹操的军中。如果不是赵云没换白马义从的衣服,沈娴都要以为赵云跟曹老板走了。
  不过刘关张三兄弟不见了,沈娴询问了夏侯惇,得知他三人在函谷关就离开了,说是要去徐州转转。临走前曹操还很摆出了一副很舍不得刘备的样子,而刘备也答应了曹操有空会来看他的。
  沈娴:“……”槽点太多不知道该如何吐了怎么办?
  沈娴特别想告诉夏侯惇一定要当心,因为刘备身上带着诅咒的debuff,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倒霉,投奔过的人基本上都扑街了。但沈娴跟夏侯惇不是很熟,所以她最后还是没开口。
  到达武关下,沈娴、夏侯惇和赵云三人还就“谁先骂”的问题推辞了一下,最后沈娴和赵云两票对夏侯惇一票,夏侯惇愤愤地骑马去叫阵了。
  夏侯惇刚往前走了两步,城楼上忽然抛下来一个人砸在他马前。夏侯惇微微一惊,他赶忙勒马后退,低头去看。
  高空抛物落地后会被摔得很惨,那人也不例外,他四肢扭曲地瘫在地上,全身上下只有一张脸尚算完整,能勉强看清他圆睁的双目把吃惊和愤怒定格在了一瞬间。即使被从高楼上扔下来、摔得那么多,这人身下也没有流出多少血液,很显然是早就死了。
  扔过来一具尸体……是想干嘛?夏侯惇一脸莫名其妙。
  沈娴跟赵云打马上前,赵云跟夏侯惇一样不解,而沈娴看了一眼尸体转身就吐了。
  “刘大人,”距离沈娴最近的赵云有点尴尬,他试探着伸手拍了拍沈娴的后背:“没事吧?”
  沈娴摇摇头,死命扯着踏炎乌骓的缰绳让它往后退,退出五步远之后,沈娴才捂着嘴说道:“那是……张元善。”
  那日拦截李傕的军队,沈娴曾经瞥见过张济的身影,再加上尸体上那张尚算完好的脸跟张绣有三分相似,沈娴几乎可以断定这人就是张绣的叔叔张济。
  张绣一直颇为担心的叔叔,真的死在了武关内发生的派系斗争中。
  有那么一瞬间,沈娴很庆幸荀攸提议这次联合攻打武关的战役让张绣与张鲁留守后方。
  

  第34章 【033】竟敢挖墙脚!

  接下来夏侯惇使出了浑身解数,都没能把武关内的人骂出哪怕一个来,若不是张济的尸体此时正惨兮兮孤零零地瘫在地上,夏侯惇甚至觉得刚才城楼上郭汜那一闪而过的冷笑是他的错觉。
  沈娴吩咐手下人想个办法把张济的尸体收敛带回营地,自己则蹲在路边脸色苍白地开始吐了。
  夏侯惇和赵云原本以为沈娴虽然是个妹子,但刘焉放心让她带兵打仗说明她至少以前是杀过人见过血的,没想到她其实压根还没遇上杀人的机会,再加上张济的尸体死状太惨,一些老兵都受不了,沈娴上来就受这种刺激,不吐才怪呢。
  二人有些尴尬在沈娴身后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夏侯惇看不下去了,对赵云做了个安慰的手势,赵云默默地摇头,示意不用。
  想到自己第一次看见死人尸体时的反应,赵云觉得沈娴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人安静地待一会儿。这道坎只能沈娴自己跨过去,没人能帮的了她。
  所幸沈娴蹲了没一会儿就坚定地爬起来了,她骈指如风,运功封了自己身上的几处穴道,虽然无法缓解心里不断冒出来的恐惧感觉,至少那萦绕在她鼻尖周围的腐烂气味闻不到了。
  “让二位见笑了。”沈娴苍白的脸颊上浮起一丝苦笑,她并没有为了自己的面子强撑着说些什么辩解的话,这倒是让夏侯惇对她多了不少好感。
  “其实我也受不了。”夏侯惇摸摸自己的鼻尖:“死人见多了,但也没见过那么惨的……好歹也算是一方豪强,竟然落得这种下场,真是……”
  有那么一瞬间,三人都产生了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看来今天他们也不会出战了,回去吧。”夏侯惇拍拍自己的坐骑,说道:“不知道要这样耗到什么时候去。”
  “快了。”沈娴翻身上马,虽然脸色依旧苍白如纸,但她的目光却变得坚毅起来:“张元善死的这么惨原本就是个信号,武关内的情况说不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我不信其他人能眼睁睁地看着张元善身死而毫无感触……谁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
  收到了沈娴派斥候提前送回来的消息,荀攸来到了大营门口迎接人,见沈娴的神情尚算正常,荀攸微微松了口气:“情况如何?”
  “我觉得你还是别看为好。”荀攸一提,沈娴不自觉地想起了张济那死不瞑目的脸,她赶紧摇摇头驱散纷乱的思绪:“总之,我太庆幸没让佑维过来了,我要是他我得疯了。”
  张绣要是来了,眼睁睁看着亲叔叔的尸体从天而降……这场景估计他能记一辈子。
  “现在怎么办?”荀攸不紧不慢地在沈娴身后半步远的地方:“告诉他?”
  “……”沈娴为难了。她能为了形势的考虑而毫不在乎地压着两个哥哥身死的消息没有直接传回成都,却不忍心也这么瞒着张绣。可是告诉张绣……
  沈娴叹口气:“算了,告诉他吧,瞒能瞒多久?他迟早得知道。反正现在贾文和也没法算计他了,正好兴霸走了军中无将,让他过来自己报仇吧。”
  荀攸点点头:“行,那我去写信了。”
  荀攸的信没写完就扔一边去了,因为在沈娴他们走后不久,武关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几方人马斗得十分惨烈,最后的结果是樊稠带着一万人向荆州方向逃去,剩下的人都被郭汜杀掉了,首级装在盒子里面送到了皇甫嵩的案头上。
  和叛军首级一同被送来的还有一封声情并茂的投降信,郭汜在信中用大段大段的篇幅严厉痛斥了自己的行为,说自己一时糊涂竟然听信了贼人的蛊惑,犯下了大错,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只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能尽量弥补自己的错误,比如将其他叛逆分子斩杀,奉上他们的首级来表示自己悔过的诚意,希望朝廷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一定重新做人。全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幡然悔悟的意味,让人读了之后顿觉怜惜,如果不是清楚郭汜是个什么货色,大家几乎都要相信郭汜的“诚意”了。
  “你说这是谁给郭亚多捉刀写的?我猜是段忠明。”戏志才看完投降信后啧啧称赞道:“文笔还不错嘛,行文流畅辞藻华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了啊!”
  “说不定就是人家自己写,”荀攸用小刀将竹简上写错的地方挂掉,头也不抬地说道:“万一郭亚多在打仗之余酷爱读书呢?”
  “那他还真闲。”戏志才摇摇头,把投降书扔到一边,换了个话题:“听说文若要来?”
  荀攸的手顿了顿,他漫不经心道:“我写信请小叔叔来帮忙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以及你要问郭奉孝就直接问,扯我小叔叔做什么?”
  戏志才抚掌大笑:“哎呀公达,你当真无趣,这说出来可就没意思了呢。”
  荀攸没搭理戏志才,过了一会儿只听戏志才又说道:“你也知道我身体不好,所以前段时间就想给曹公推荐点别的人来帮忙。”
  荀攸抬头看了戏志才一眼:“说得跟遗言似的。”
  戏志才煞有其事地点点头:“可不就是遗言……”
  “本来我给奉孝写了信的,没想到让你抢先一步。”
  荀攸一本正经道:“我只给小叔叔写了信,谁知道他刚好也在?这事儿你不能怨我。”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戏志才失笑道:“不怨你?你算计好的吧?奉孝跑去袁本初那本来就是因为文若。”
  “随你怎么想。”荀攸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你若是有手段,等他们到了,尽管来挖人啊,能游说走是你的本事。”
  “你以为我不敢?”戏志才白了荀攸一眼:“说真的公达,以你的才能,来曹公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施展,为什么非要掺和进益州的乱局之中?刘季玉回归,刘君朗态度暧昧,将来怎样谁也说不好,你就这么笃定益州牧会是她刘商羽?”
  荀攸把处理好的竹简堆在桌角,抬起头坐得端端正正,他盯着戏志才道:“你这是替曹公来当说客的?”
  戏志才笑而不语。
  荀攸沉默半晌,忽然叹了口气:“多谢厚爱,但我有必须帮她的理由,而且我也没觉得跟着她有什么不好。虽然主公人蠢了点反应慢了点,会被你们这些聪明人三言两语绕进沟里去,有时候还相当的不靠谱,但至少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一直在努力,哪怕方向南辕北辙。”
  “你呢?”荀攸注视着戏志才:“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曹公想要的又是什么?他能保证自己的想法一直不变吗?能为了这个目标坚持走下去、哪怕粉身碎骨吗?”
  屋中安静了好久后,只听戏志才轻笑一声:“你这是在夸她呢还是损她呢?”
  荀攸没说话。
  戏志才又道:“路这么长,谁能保证自己是一成不变的?”
  “她可以。”荀攸意味深长地说道:“而且我确定,她绝对不会改变。”
  因为那条路如果走到最终点,所有人的目标都会是一致的,哪怕现在说得再冠冕堂皇义正严辞,等到在权力的巅峰滚过一轮后……
  谁能把持得住呢?
  所以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还省的中途发现自己偏离轨道后纠结一番。
  对于荀攸的话戏志才不置可否,他完全没明白荀攸最后那句似是而非的话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他根本没敢往那方面想。即使现在天下大乱四方混战,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告诫了大部分人,皇位依然不是大家敢去随意触碰的东西。
  不过很可惜,沈娴没受过东汉的教育。
  谈到不该说的东西,荀攸和戏志才默契地就此打住换了个话题。又随便聊了好半天,戏志才终于等到了曹操来接他。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沈娴给戏志才扎过针后,戏志才吐血的次数变少了,脸色变得红润了,就连饭都能多吃半碗。见沈娴的针法有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