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海女 >

第31章

海女-第31章

小说: 海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茫乙膊幌潞#凶乓彩窍凶拧!�
  人家一家子人呢,石头和大树估计这几日也要养身子,阿珠可不想太过麻烦他们。她可没觉得自己救人什么的就能比人家高人一等,等着人家伺候了,自己的日子还是要自己过才是。
  “放心,姑姑家人多,忙的过来,姑姑也没说一直这样,只是帮你几日,不然阿贝一个孩子,那里懂怎么照顾人?就这么定了。”
  刘白氏是长辈,自然没有要听晚辈话的道理,自顾自的定下了,洗完了衣裳,立马又去了厨房,看样子是去做饭了,看的阿珠只觉得自家好像自己都插不上手了。

  ☆、第45章 鱼干

  往日里忙碌惯了的阿珠不过是在家里当了一日的米虫;就开始觉得浑身不自在了,什么事儿都不让干;不是刘白氏包了;就是阿贝在收拾,弄得阿珠除了躺着,吃饭;就在没有别的事儿,这让她实在是难受的紧,索性拿了两人的衣裳出来;看看有没有需要打补丁的地方;好歹让自己有点事儿做。&乐&文&小说 {www}。{}{}。{}
  衣裳多是年头上置办的,单衣也好,夹衣也罢,虽说不如棉衣是过年前新作的,泰半是旧衣铺子买来的;可到底时间短,都有七八成新,好几件还都是厚实的粗布;耐磨的很;自然没什么需要补的,倒是家里往日的旧衣裳,那补丁厚实的都有三件那么厚了,眼见着是不会再穿,阿珠索性开始拆,准备做鞋子,海边的人因为靠海和常年走在沙滩上,船板上的关系,习惯了光着脚,偶尔穿鞋出门,也不过是草鞋,正紧的鞋子,也就棉鞋有人要,单鞋几乎不见。阿珠这会儿就想着是不是做上一人一双的千层底单鞋,好让阿贝出门的时候看着更齐整些。
  “你怎么又在做事儿了,阿珠啊,不是姑姑说你,真不是个会享福的,难得能空闲一天,还这么到处的寻活计做,哪有你这样的。”
  才做了一会儿的功夫,正巧遇上刘白氏过来,阿珠又是被一顿的数落,好在这一次或许是看到阿珠真的不像是身子不成的样子,所以刘白氏说归说,并没有真的阻止阿珠手里的活计,反倒是走过来帮着将那些拆下来的布头一层层的往板子上糊。
  “这是要做鞋?千层底?怎么想着做这个了?”
  “阿贝总是跟着去城里,还要去书铺寻碎纸,总穿草鞋也不像个样,他也大了,弄双好些的鞋子,免得他出去让人笑话,再有隔壁阿海,这一次冒着危险出海救人,怎么也不能一点表示没有,人家往日就够照顾我们姐弟两个了,做双鞋子,好歹也能表示咱们没有忘记人家人情的意思。”
  阿珠一边手里不停,一边说话,家里的碎布不少,除了自己和阿贝的,还能凑出一双来,阿珠不知怎么下意识就选了阿海,可到了刘白氏这里却不能说这样的话,好在理由总是寻的出来的,不过她这么一说,刘白氏倒是有些犯难,忍不住问询阿珠:
  “说起来,这次咱们家是欠了大人请了,你姑父他们跟着阿海出去的时候,就他那个半残废,还有石头媳妇,能有多少力气?这船大半都是阿海出的力,如今人救回来了,阿海这里自然也不能不表示一二,只是你也知道,姑姑这里真是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给银钱也不合适,你帮着姑姑想想,有啥能送的?”
  人情往来这东西最难处理了,她虽然是长辈,可也不能大大咧咧的光是受着而不付出,人家阿海虽然也是孤儿,可到底有两个叔叔家呢,就是为了不被这两家小看了去,也不能小气,可这送东西真是不好送,海边人家家里能有什么?就是有点好的,多半也是大家都有的,真心寻不出什么一看就让人欢喜的来。
  就是能想到做鞋,这阿珠都已经在做了,想到了前头,她也不好抢了自家侄女的主意,这样一来越发的犯难了。
  好在阿珠还是很给力的,想了想说道:
  “不成就做一件衣裳给他呗,我这里上次买布还剩下一块粗麻布,姑你再添上一些,就能做一身了,这样也算是重礼,送给阿海也合适,毕竟他就一个人,即使他家婶子什么的能帮着做衣裳,那总也是先紧着他那几个兄弟的,他兄弟又多,轮到他自然少些,有这么一身,都能穿出去长体面了。”
  刘白氏一听也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狠狠的点头,只是想到还要占侄女便宜,她又有些老脸发红。
  “这,这怎么好要你的布,留着给阿贝就是,姑姑自己去买。”
  “不用这么麻烦,家里衣裳是尽够的,就是留着,只怕不到明年是不会动针做了,还不如姑姑先拿了用,大不了明年你在给做就是,阿贝如今正是张身子的时候,这一年比一年长得快,明年的时候,今年的衣裳只怕是小了,到时候正好。”
  这台阶给的,刘白氏连推脱的理由都没有了,忙点了点头,随即又说起了别的:
  “今儿天又有些小雨,昨天好些人家做的鱼干,都没法子拿出去晒了,这可好,一家家的都只能在屋子里用火熏,弄得全是鱼腥味,屋子也热的没法子呆人,刚才我过来的时候村子里大半的人都在院子里呢,一路都是腥味,往年可没有那么多人做鱼干,你猜为什么?”
  还卖关子?阿珠都想笑了,你想说就说呗,这姑姑,怎么一下子变得促狭起来?阿珠是不知道啊,自打石头和大树躲过了一劫,刘白氏就难得揣着几个铜钱去了隔壁村有名的神婆那里,想着问问好歹,不想人家神婆说了,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有的刘白氏的好日子过,可不就把她乐着了嘛,这两天就没有正常过,一天天的精神百倍,乐呵呵的。
  到底是长辈,阿珠也愿意配合一下自家姑姑难得的兴致,微微侧着头问道:
  “姑姑可是听说了什么?”
  “可不是嘛,听人说,昨儿那几个去县城的人不知怎么搭上了一个南北货铺子的掌柜的,那掌柜的正要往内陆去,就准备收鱼干呢,什么鱼干都要,说是如今不知道哪里出来一种吃法,用鱼干炖肉,很是受欢迎,这样一来,这鱼干难得比往年价钱也好些,有三文一斤,比往年的两文比起来,一百斤那可就多了一百文钱呢,这样一来,谁家还想着磨粉啊!都鼓足了劲做鱼干了,一船渔获怎么都能挣出三百文呢,若是多的,有个四五百文,那感情好,一家子一两个月的稠粥就有了。”
  海边的人家,若是闲时能有稠粥喝,那日子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这样的价钱吸引了不少人,毕竟这做鱼干可占不了什么壮劳力的时间,就是老人孩子也一样能干,谁不想多挣点。就是阿珠听了都有些心动,可惜了,她家没有渔船出海,也得不到这样的收获,只能听听而已。
  “难得有这样的好事儿,若是这菜谱真的火起来,那以后咱们日子也能好过些,年前蚝贝就让各家多了点活钱,如今有了这事儿,我瞧着咱们村子如今运势估计是起来了。”
  “可不是,不单是咱们的运势,就是这沿海渔民的运势看着也比往年好些。”
  刘白氏跟着点头赞同,她想的更细,想想如今能卖钱的东西,想想今年的收入,确实比以前好,日子也松快些,若是再想想隔壁渔村的事儿,心里也觉得自家这村子似乎是比旁的村子好些,最起码这次没死人,至于这挣钱的事儿,他们村寻摸到了,别家渔村也跟着分润的事儿,虽然感觉有些利益被分润的纠结,却也善良的不去计较,只是把自家的优势好处多想了几回,自然又是高高兴兴的了,说的话也好听的很。
  阿珠不知道刘白氏心里那些个弯弯绕绕,只顾着自己手里的活计,听刘白氏说什么都往下接。
  “若是都能好那更好,咱们这周边几个村子大多都是有姻亲的,他们好了,咱们自然也一样能好些。”
  本是无意中说的闲话,不想这一说,刘白氏倒是一愣,随即立马狠狠的点了点头。
  “可不是,百年来嫁出去的,娶进来的,算算那些村子和咱们还真都算的上是亲戚,转上一圈,估计都能沾上五代以内的关系。”
  说道这里,刘白氏忍不住想,若是这样算,自家这里,是不是也该把这鱼干的事儿告诉一下其他村子?趁着人家正好高价收的时候,让其他人也跟着挣上一笔多些的钱?
  若是不往这里想,刘白氏还没怎么样,这往深处想了想,她就怎么也坐不住了,忙不迭的起身,准备回去,和自家男人,儿子好生商量商量,若是真的可行,那晚做不如早做,好歹让人家也多见点情。
  “得了,你既然没事儿,姑就先回去了,一会儿别做饭啊,姑姑给你们送来,再歇歇,明儿在忙就是了。”
  说完人就风风火火的走了,阿珠一时倒是有些愣神,怎么说走就走了?那今儿她到底是为了什么来的?
  “阿姐,姑姑怎么走了?”
  “啊?哦!姑姑说让我们别做饭,一会儿她一起做了拿来,对了阿贝,你也别忙了,有功夫帮阿姐去找阿海一趟,把他鞋子大小量了拿来,我给他做双鞋穿。”
  “做鞋?我的呢?“
  ”放心,你的最先做。小醋坛子。“

  ☆、第46章 烤鱼

  即使是一直只在自己圈子里转悠,不怎么往外寻摸的渔民;真的八卦起来其实也是挺厉害的,更不用说还是牵扯到挣钱这样的事儿的时候了;消息传的一样飞快。刘白氏不过是刚在家中说起要不要告诉其他村子的人;另一边已经有周边几个村子过来走亲戚了。很显然;他们对于这一次这边一股脑做鱼干的事儿很有些疑惑。
  当然一开始必定只是觉得奇怪;带着好奇过来问问罢了;可当最近鱼干涨价的事儿一出来,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走亲戚;立马就转身回去准备挣钱了,没法子;边上几个渔村有几个比阿珠他们这里还不如些。
  像是北面的一个渔村,虽然环境比这边好,不但村子因为正好卡在一处岸边岩石后头;少了好些风浪的袭击,出海后因为水深的缘故;也能有好几条大些的渔船,打渔收获更容易些;在近处就能遇上鱼群;可同样也因为这样,那些能赶海的沙滩也小了好些,近海水里的海藻什么的也不容易得到,若不是好歹还有一些薄地能稍微补充些口粮,这日子只怕早就过不下去了。谁让海鱼难打不说,价钱还大半都便宜的不像样呢!
  如今有了鱼干涨价的事儿,他们能不激动?每次出海他们船大,收获的鱼自然也更多,若是能用鱼干的方式将一些不值钱的鱼类卖上好价钱,那他们村子能富裕多少人家?
  还有南面,也有个不小的村子,日子一样不怎么样,别看那个地理位置更好些,在一条河流入海口边上,河滩泥地里总能出产好些蛤蜊之类的东西,让他们总能比旁的村子多些产出,可也因为泥滩地的关系,周边树木稀少的比阿珠他们都不如,建房子更是只能建石头的,不然不知道哪天就塌了,还因为常年要在泥滩地里做活,老寒腿的病症更明显,弄得他们日常消耗更多,不说老姜几乎每日不能断,不是擦就是吃,就是每到了冬日,几乎没有人能出来做活,这就要了命了,你说,要不赶着天暖和的时候多挣点,冬天怎么过?为了这,这鱼干的事儿他们也绝对不能错过了。
  这样的村子周边很多很多,这个世上,有钱人总是少数,苦哈哈占了七成,而苦人里头,渔民更是在最底层,所以即使只是一文钱的涨价,对他们来说,那也像是天一样的大事儿。
  从阿珠家这个珊瑚礁村得到鱼干的消息开始,不过是两天的功夫,周边四五个渔村都得到了消息,一下子这做鱼干的腥味布满了整个海岸,甚至还有人为了多做点,多卖点,这样危险的暴风雨天气里也冒险出海,就为了多弄点鱼回来,可见他们有多疯狂。
  ”这样下去,这鱼干只怕价格又该下来了,本就不过是几个地方需要罢了,收鱼干的人也不多,量在这么一下子上去这么多,谁能吃的下来?哎,估计几天之后,这鱼干就该卖不出去,或者不值钱了。“
  过来试新鞋的阿海,一边摸着那千层底傻乐,一边对着阿珠难得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那种欢喜和担忧的表情结合在一处,让人看着就想发笑,阿珠这会儿就有这样的感觉,不过她没能笑出来,因为阿海说的话让她也感觉到了一阵的不安,若是鱼干不值钱了,那这些忙乎着做鱼干的人怎么办?他们付出了多少劳动?带着怎么样的期待,旁人或许看不懂,可作为渔民中的一员,她怎么能不明白?
  ”那可怎么好?好几家为了这鱼干,可是冒着雨出海的,那可真是搏命一样了,若是卖不出去,那岂不是要绝望?“
  ”我也这么想,所以啊,这几日我就在想,咱们的鱼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是不是能想点别的法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