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侯府嫡女 >

第151章

穿越之侯府嫡女-第151章

小说: 穿越之侯府嫡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
  镇北侯府的一家回到京城后,萧云旌重返朝堂,成靖宁也开始重回过去的圈子,帮着管理家业,萧祖父逐渐退下,开始养老,帮着带曾孙。回来过后,成靖宁回永宁侯府一趟。侯府上下祥和安乐,唯一不放心的只有沈老夫人。
  “你祖母六十大寿没在京里过,京城里有不少非议的。还有兰儿,到底是永宁侯府的大小姐,怎能让她一直住乡下?”顾子衿说道,想让成靖宁帮着把人劝回来。
  “母亲别担心,那些人爱说就说去,只要祖母开心就成。您不知道在苏杭那边,祖母多高兴。再说兰儿现在还小,祖母带她出门,也让她涨了见识,又有我和祖母教她描红认字,如何就落下了?”成靖宁夸沈太夫人也不忘了带上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孩子都好。
  顾子衿身为侯门贵妇,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也抵不过那些个嘴碎的,不过知道说不过成靖宁,就提起成启铭的病来:“你祖父从去年十月开始就病了,闻大夫不在京里,请了太医来看,说是当年被刺伤后留下的病根,他养得不精细,又思虑过重,怕是熬不了多久了。”
  “爹和大哥一直好吃好喝的供着,人参燕窝养着,如何就不精细了?”成靖宁帮忙理着丝线,顾子衿上了年纪,不过成振清的贴身衣物和鞋袜一直都是她在做。离京前,她来看过老人,在吃穿住行上,侯府上下可没亏待过他。
  顾子衿想来也是气,说:“还不是你祖父,他把送去的药偷偷倒了致使病发,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爹亏待了他。就算发现了,再补也补不回去了。他现在病入膏肓,说什么死之前不想留遗憾,想见你祖母一面。”害了沈太夫人一辈子,到头来装什么深情?真真是令人作呕。不过这等不孝的话,她是没说出口的。
  成靖宁可还记得李馥莹临死之前,成启铭发下的毒誓,当时的情深,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世间多薄情男人,真正深情的有几个?“祖母是不会回来见他的。”沈太夫人的果决,并非他死到临头幡然醒悟就能改变得了的。
  扶摇院中,成启铭又咳了血,成青在伺候在他身边拍着后背,帮着顺了气后,声含怒意的对请假伺急的成振清道:“沈夫人好歹是老侯爷的妻子,老侯爷如今病成这样,她也不回来看看吗?到底夫妻一场,如何就这般狠心绝情。”
  成振清只端着药,不说一句话,对成启铭,他只尽最后的赡养之责。
  “侯爷不说话,难道变哑巴了吗?”成青被成振清不言不语的态度激怒,也顾不得主仆尊卑有别,当即骂道。
  成启铭见他失礼,咳嗽着让他少说两句。成青怒意难消,成振清依旧不言不语,他只好放下痰盂道:“侯爷不去,老奴亲自走一趟!”他就不信,他请不回来那狠心绝情的女人。
  三月风光好,王太夫人便携着孙媳和曾孙到通州青苗庄踏青,也顺带和在此居住的沈太夫人做伴。一老一小可长居在此,但对成靖宁来说歇上一夜还得回京,无论是侯府还是她相公都离不得她。
  沈太夫人计划着去五台山住一段日子,游过太行山后去山东看孔庙爬泰山。王太夫人听着她的计划,也心驰神往得很,不过却捶着胳膊和腿道:“我老了,要再年轻五六岁一定跟你一块儿去。你现在儿孙成材,家里又不用你操心,就该出门看看。”
  “那我可得好好多走走,以后走不动了也好和曾孙门显摆显摆。”沈老夫人大笑道。不过她的笑声未落下,就见张妈妈进来说成青来了,嚷着要见她。
  沈老夫人听到这个名字,想了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当即对王太夫人道:“老姐姐先等一等,我出去瞧瞧就回来。兰儿,帮太奶奶招待好王太奶奶,知道吗?”
  兰姐儿点了点头,成靖宁却是起身跟了上去。“别说得那么好听,你想什么我都知道。”沈太夫人佯怒着对孙女说道。
  成靖宁忙开口说:“我得跟您学学怎么应对这种情况。”成青她是知道的,跟了成启铭一辈子的老仆人,对他最是忠心不二。
  沈太夫人狠拍她的手,骂道:“你这丫头,怎就不盼点儿好的?”
  “我错了。”成靖宁立刻认错,反正她人已经跟出来了,这时候也不会折回去。
  庄子大门前,四名身强体健的健妇制住还在挣扎的成青,沈太夫人到门前后,未让人松手。“你不必骂我了,你在侯府里对成启铭说的那些话,我都知道。我就是你口中说的那狠心绝情的狠毒女人,我不但绝情,还记仇得很,当年成启铭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那些事,我都记得一清二楚。至于你说的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和他真正在一起过的日子不过半年,这些年来所有的恩都了得一干二净了。”
  “你……“成青还欲开口说话,便被四名健妇押着跪倒在地。
  “我沈文茵,此生绝不原谅他。既然他和李馥莹夫妻情深,现在就别到我面前装什么懊悔,我看了嫌恶心!你回去告诉他,等他死后,我会让振清将他们二人合葬,让他们生死都做一对神仙眷侣。至于我和他,生不同寝,死不同穴。今生死生不复相见,望来生各自安好。”沈太夫人直接道。“如若你要继续闹,没事,血脏了我的地方,我推了重修就是,也会成全你做忠仆的心愿,把你葬他身边,让你在地下也守着他。”
  沈太夫人都说出这番话来,成青还有何话可说?逐渐的不再挣扎,骑上马背,悻悻的回了京城。
  三言两语的将人无理取闹的人赶走,成靖宁对沈太夫人佩服之极。沈太夫人瞧见她崇敬的眼神,道:“祖母希望你一辈子都别学我。”没了刚才的傲气果决,只有长长的一声叹息,这辈子,她到底还是有些遗憾。
  “我知道了。”
  成青被沈太夫人一番打击,哪还有刚才张扬的气焰,成启铭见他一人回来,但也忍不住问他,太夫人到底说了什么。
  “今生死生不复相见,来生各自安好。”成青复述完,最后一句话,就牢牢的刻在他心上。“如此也好。在情字上,我不如她。”
  “老爷,您……”指责什么呢,过去的恩怨,一两句谁也说不去。
  “成青啊,我刚才梦到馥莹了,她在叫我。说她在地下很孤单,让我下去陪她。”成启铭说道。
  “老爷,您千万别这么说。”做这个梦,八成是不行了。
  “我活了六十三年,已经够了,是该挪位置的时候了。”成启铭说道,“还是让振清他们帮我和馥莹另寻地方吧,祖坟那地方,不能断了。我,愧对列祖列宗,不配在那地方。她说得对,此生不要再有牵绊,来生各自安好。”
  次日辰时刚过,永宁侯府就敲响了丧钟,成启铭拒绝喝药,病发而亡。病痛折磨了他一晚上,走得半点也不安宁。至于他临终的遗愿,成振清还拿不定主意,说要请堂伯来商议过后再做打算。
  成靖宁一早返回京城,半道上就遇到去青苗庄报丧的下人,听过大致经过后,叹息一声后让车把式快些赶回去。
  成靖宁赶到时,成永安和殷元徽也刚到,兄妹几个相顾无言,一起进了去。灵堂也布置好了,成启铭的遗体也放到了昊晖堂。
  七日后,成启铭还是葬进了祖地,就挨在李馥莹旁边。成振清和成启正商议过后,决定另择地方,毕竟成家这么多年子息薄弱,祖坟之处风水不好占了很大原因。
  葬礼过后,成振清辞官,为父守孝三年,孙辈则守孝三个月,期满过后继续回原处做事。至于沈太夫人,夫孝可守可不守,头七一过,就南下去了五台山,之后一直逍遥山水,到走不动路、头发花白时才回永宁侯府。
  晚年,她在侯府养老,一直活到九十岁,膝下玄孙都有了一打,到过世的前一天,还和孩子们说着江湖山水里的奇人趣事。


第129章 番外:宜惠
  “最近大夏那边不太平; 朕欲派镇北侯去镇守西疆; 皇后以为如何?”赵澈拿到最新的西疆知府的奏报; 问成宜惠说。自从出了玉妃那事后,他便不怎么宠幸新进的年轻嫔妃; 有宠也不会太过。上年纪后; 他数了一圈身边人,到头来发现还是皇后最贴心,加上太子做事稳重又极有分寸,永宁侯那家子也安分听话; 便三五不时的到凤仪宫来寻皇后说话。
  成宜惠笑着奉上新茶,说:“这等国家大事,自是由陛下和前朝的大臣们商议; 臣妾一个妇道人家哪懂那么多?”平日里再如何亲近; 也知这道线碰不得,当即把球抛了回去。
  “说说而已,这里又没外人。”赵澈坚持着问道。
  “臣妾不过是个无知妇人,说出来也是闹笑话。自是如何对大祁好,就如何来,臣妾相信陛下的裁断。”成宜惠也坚持着不说; 哪怕玉妃的事过去了好几年,她也没忘记教训。伴君如伴虎; 谁知道他往后又是什么嘴脸?小心为上总没错。
  赵澈被成宜惠的反应弄得无可奈何; 只好问起沈太夫人的行程来。对母亲的选择,成宜惠自是大加赞同; 尤其外出走一遭后,老人的精神越发的好了,现在兰姐儿又大些了,陪在她身边,祖孙二人游山玩水好不自在。“母亲现在去了蜀地,要去看都江堰、峨眉山、武侯祠和诗仙故里。每回读母亲写的游记,真真让人心驰神往。”
  沈太夫人的游记赵澈也读过,点头道:“岳母的文采的确不错,又记录了当地传说和风俗,等日后她老人家走不动时,可整理出来刊印成册,全国发行。”
  “那臣妾先替母亲谢过陛下了。”成宜惠先前怫了赵澈一次,这回很自然的随杆而上。
  镇北侯府中,萧云旌正扶着一岁零两个月的女儿走路,一旁的六岁萧昱在拍掌鼓劲儿。成靖宁瞅着这模样,深觉这回又白生了,什么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都是骗人的。
  小姑娘叫萧瑜,去年五月里头生的,和萧昱一块儿,正好凑成一个好字,和她大哥一样,生来就黏萧云旌,成靖宁也只能从他们兄妹的指甲缝里,得到零星的关注和关爱。
  萧瑜逞强,不到一岁就想下地走路,结果每回都摔得嚎啕大哭。她不喜人抱,除了萧云旌之外,是以每回只有她爹哄得了她,等到她一岁之后,每天都教她学步,真真儿是个慈父。
  “陛下有意让我去西疆。”
  成靖宁心里还在吐槽着儿女和老公的事,冷不丁的听到这句话:“什么时候的事!”像这类边疆大吏,家眷差不多都得留在京里,难道以后他们夫妻要分割两地?
  “就最近的事。”萧云旌把女儿交给乳娘,让萧昱去找太爷爷玩儿。
  “真的要走吗?”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她必须留下。
  “圣旨还没下来,不过是迟早的事。”萧云旌也为难,无论老小都经不起长途跋涉,尤其西疆地区艰苦,他们受不了那个罪。成靖宁也去不了,家里得留一个能管事的。
  成靖宁垂头丧气的想了一阵,说:“辛苦你了,走的时候要带哪些人,和我说就是。”夫妻两个相顾无言,接着就是一阵沉默。
  “真要这样的话,我先去那边,安排好了再接你们过去。”萧云旌现在没法子,也只好如此安排了。
  用过晚饭后,萧云旌到外书房和萧祖父说了此事,开始着手安排去西疆的事。今上的旨意来得快,准许他带家眷过去。回府和家中长辈商议过后,萧太爷和王太夫人都让成靖宁去。
  “我们老两口现在还能动,看住侯府,管束两个孩子没什么难事。真正等到我们走不动了再回来吧。”王太夫人说。她年过七旬,精神和精力都还好。
  萧云旌拒绝道:“不成,西疆那边的状况我知道,春夏两季还好,秋冬一冷起来就要人命,不说那地方乱,我先过去安定下来再做打算。”
  成靖宁也附和道:“昱儿和瑜儿也还小,您们也都过了古稀之年,我得留下,不说其他,家里总要有人照看。”好说歹说,才让两位老人打消了念头。
  五日后,萧云旌出发去西疆,成靖宁此番也接过他曾经担起的重任,开始全面接手萧家的生意。每每忙到夜深人静,总要感叹一番家里人丁单薄,要等到儿子成年理事,至少还有十年。
  到八月,收到萧云旌寄回的信,说他在那边一切安好,家中无需挂念。只是想他们母子几个得很,望她多写信送画过去,还说等明年年初,派人回来接她到西疆游玩。
  分隔两地,成靖宁也不习惯,只是现在她走不开,等下边安排妥当了,每年过去住几月也无妨。
  夫妻两个几乎隔一日就传书信和画作,便是宫里赵澈见了,也玩笑似的和成宜惠开玩笑说他好像“棒打鸳鸯”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镇北侯家里的两位长辈都过了古稀之年,下边的两个孩子又小,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