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园似锦 >

第200章

农园似锦-第200章

小说: 农园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声音虽小,那行人除了余小草父女外,都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的,听了个囫囵。朱君凡嘴角抽了抽,向前紧走几步,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苏然眼中带着笑,忍不住瞥了万岁爷一眼。
  “看什么看!!京中的贵人,也包括你!”朱君凡跟这个少年时期的伙伴,向来以斗嘴为乐。
  苏然轻笑几声,一本正经地道:“那妇人说得没错,主子您长得是挺好看的。这是在真心夸您呢!”
  朱君凡对这一世花美男一般的样貌还是挺满意的,要隔前世的话,铁定很多星探追着他跑。当演员可比做皇帝要有趣多了。唉,生不逢时呀!
  回到余家,两只野猪收拾起来也颇为费工夫。好在老余头年轻时候是杀猪的一把好手,他去李大柱那儿借了一把杀猪刀,利落地收拾着野猪。
  两只野猪看着瘦,加起来也得有五六百斤。现在天气热,肉类不好保存。幸好余家有冰窖,收拾好的野猪肉,分成一块一块,放到冰窖里冻起来。
  朱君凡趁着余家人收拾猪头和猪内脏的时候,跟着去了冰窖看了看。小石头热情地跟他介绍自家冰窖的来历,还带他看了二姐制冰的地方。
  硝石制冰,朱君凡前世略有耳闻,可具体的配比却一点也不清楚。他不禁佩服这个穿越老乡来。朱君凡饶有兴致地亲手做了一块冰,运送进冰窖里,决定问清楚制冰的方法,教给内务府。将来冰的储备不够了,就自己做呗!
  中午时候,吃的是全猪宴。有鲜嫩滑口的猪血汤,爽口鲜香的炒粉肠,浓郁醇香的红烧大肠,香浓无比的焖猪肚,口感爽脆的卤猪舌,带有嚼劲儿口感细密的焖猪手……十几个菜,大都用猪下水和一些边边角角做成的,吃起来却比猪肉更让人回味无穷。
  苏然一边啃着猪蹄一边开玩笑地道:“我们主子给你家送来两只野猪,小草,你就请我们主子吃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食材不分贵贱,只分味道好坏!这些菜怎么上不得台面了?珍馐楼的卤猪头和猪耳朵,不知卖多火爆呢!苏先生,你说这话的时候,请不要啃得这么欢畅,好吗?”余小草最喜欢啃猪尾巴,她把猪尾巴跟猪拱嘴一起焖炖的,口感绵密却又不感觉腻,她一个人就能把两条猪尾巴啃光光。
  可朱君凡偏偏不让她如意,见她啃得津津有味,便夹起另一只猪尾巴,学着她的样子啃起来。一口啃下去,他的眼睛骤然一亮。管他斯文不斯文,美食在前啃了再说。一条猪尾巴很快被他啃得只剩下骨头了,他又将筷子伸向猪拱嘴……
  朱俊阳看上去最喜欢吃炒粉肠。粉肠是猪小肠和猪大肠连接的一部分,分量不多,吃起来脆口无比,而且营养物质比较多。一盘炒粉肠几乎被他给包了。
  侍卫们的一桌,吃得更是豪迈。这些老爷们都是无肉不欢的,全猪宴正对了他们的胃口。余小草的手艺,更是让他们吃得尽兴,一桌十几二十盘菜,被他们一扫而光。肚子虽然饱了,可依然意犹未尽。侍卫们无比期待自己的主子,在东山村多待几天。这样就能天天吃到可口的美食了。
  可皇上毕竟是皇上,日理万机的。能够偷空出来溜达一圈,已经算很不错了。朱君凡在唐古镇私访了几日,见赈灾工作开展的比较及时,并没有他所担心的饥荒发生,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唉!皇帝这个职业,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回去,御书房的桌案上,肯定有堆积如山的奏折等他批阅呢!
  朱俊阳却留了下来,因为他的手臂要敷半个月的药泥呢!其实这次施力对他的手臂伤害并不太大,可余小草为了谨慎起见,非让他敷够日子。
  为了不让小郡王来往于镇上和村子之间,余小草甚至贡献出半山腰干爹住的房子。这栋房子原本是赵家的宅子,赵家人被加封将军回京后,房子镇就住在这里。等房夫人来到后,精心收拾过,宅子外面看着简陋朴素,里面却很温馨。
  小郡王便在宅子的客房中住下来。刘总管从镇子里的别院,调了一些丫头仆人。自家主子虽说不让人贴身伺候,可身边总得有干杂活的吧。总不能让他这个做总管的,还要扫地烧水擦桌子吧?
  一转眼,运粮的船队已经走了一个多月了。赈灾的粮食,省吃俭用顶多够老百姓吃两个月的。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月后平价粮要不能运回来的话,老百姓就要挨饿了。
  即使领了救济粮,东山村的村民们吃饭也得精打细算,每天两顿饭,白天要干活,就用掺了糠的粗粮贴了饼子果腹,晚上的一顿就喝稀的,躺床上忍一忍就过去了。
  因为蝗灾和旱灾,府城的物价也是十几倍的增长。余波的书院已经放了价,余波在府城熬了几天,手中的银子嗖嗖往外掏,而家里的银钱和粮食又供不上,他只好包袱款款地回家了。
  他媳妇赵氏在娘家过得也不宽裕。灾年,饭都吃不上了,谁还有闲钱去读书?赵氏的爹赵秀才开的小学堂早就关门了,一家人没地没粮食,靠买高价粮过活,很快家里的老本就快被吃光了。
  赵氏的娘给女儿出了个主意:“你婆家哥哥不是个有本事的吗?种瓜种菜赚了不少银子,他们家肯定有粮食。我看你还是带着豆豆会东山村。你婆婆总巴结着你,有好东西还能不舍得给你吃?”
  “娘,你这是赶我走?”赵氏是赵秀才的独生女,从小夫妇俩对她疼爱有加。她万万没想到,娘会赶她回东山村。
  秀才娘子叹了口气,道:“不是娘狠心要把你往外赶,你也看到了,咱家就要揭不开锅了!这粮价一天一个价,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娘这也是没办法呀!”
  赵氏心知母亲说的都是真的,慢慢红了眼角,道:“娘,你说的二伯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了。我婆婆那个人做事从来不知道留一线,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让二伯一家净身出户。你想想,人家发达了,还能管她们的死活?”
  “可孝道大于天啊!你婆婆虽说不是你婆家二哥的亲娘,可爹总是亲爹吧?他总不能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让自己的爹连饭都吃不饱吧?你们又没分家出去,自然要一锅吃饭。有他老余头吃的,还能少了你们的一口?”秀才娘子最是精明,很会精打细算的。


第二百九十五章 登门拜访(二更)

  赵氏还是拉不下这个脸,当初年成好的时候,她在娘家享福,等吃不上饭了却上杆子回东山村去。她实在做不出来!可娘家的确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连着几天都喝稀的,豆豆眼看着瘦下去。她这个当娘的可以少吃一口,可是看到乖巧可爱的儿子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模样,她实在心疼的很。
  正在纠结着要不要会东山村的时候,她相公余波从府城回来了。余波看到本来白白胖胖的儿子,现在瘦成尖下颌,马上让娘俩收拾包袱,带她们回东山村了。伺候豆豆的小丫鬟,早在灾年来临时,被秀才娘子给卖掉了。自己一家子都没吃的了,哪还有闲粮食养活不相干的人?
  余波一家三口回到东山村,赵氏才知道婆婆跟公公和离了,心中暗骂婆婆有福不知道享。要是公公在的话,二哥每个月十两银子也够一家子买粮食吃的了。现在倒好,啥都没有了,两家人还弄得跟仇人似的,互不来往。
  张氏见小儿子一家回来了,高兴得把圈里唯一的母鸡杀了。没有粮食喂,鸡不爱下蛋,养着还掉膘不如杀掉给儿子孙子炖汤补补呢!家里被她珍藏的白米,也抓了一把出来,给她的宝贝孙子熬粥喝。
  鸡汤和米粥,只有余波和豆豆有份儿,其他人只能干看着。李氏登时不乐意了,扯着嗓子道:“我男人每天风里雨里地出海捕鱼,换来的银钱养着一家,凭什么我们夫妻俩不能吃?偏心不是这么偏的,你要是心疼小儿子的话,咱分家!娘你跟小儿子住!”
  张氏气得把放粗粮饼子的筐头挪过来,恶狠狠地看着李氏,道:“你个搅家精,撺掇着你男人私藏银钱,每天打渔卖的钱,扣下至少一半,别以为我不知道!好吃懒做的东西,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吃饭的时候比谁都吃得多。想分家?行啊!你们三口给我滚出去住!”
  “分家就得公平得分!余海分出去的时候,还分了几间破房子呢。凭什么到了我们分家,就不给分房子了?娘,大山也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你可不能啥都偏着老三啊!”李氏可不像柳氏那么好说话,想把他们撵出去,门都没有!
  张氏不跟她胡搅蛮缠,盯着大儿子问道:“大山,你是什么意思?也想着分家出去?”
  余大山向来被这个娘压榨惯了,见她眼中充满怒火地看着自己,嘴巴动了动,低下头屁都不敢放一个。李氏气得在他胳膊上狠狠地拧了一下。
  余大山鼓足勇气,呐呐地道:“娘,养着你儿子是应当应分的。可养着小弟一家,我没那个能力!而且您做事太偏心,啥都紧着小弟一家,我家黑子也是您的亲孙子,每天去码头干活这么辛苦,也没见您做点好吃的给他补补……”
  张氏一听,这个老实的儿子也被撺掇得跟她离了心,想到以后大儿子要是真分家出去了,她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太,咋供应小儿子读书科考。
  张氏哭天抹地地喊着:“大山哪!我老天拔地的将你养大,在最困难的时候,娘都从没兴起过把你扔掉的念头。现在你大了,翅膀硬了,就准备不管你娘了,是吧?”
  “娘,我没有不管你……”余大山还算是个孝子,忙道。
  张氏拍着腿,吸吸鼻涕,道:“那你是啥意思?你小弟在府城缺吃少喝的,都瘦成一把骨头了。还有小豆豆,原来多白嫩的孩子,现在瘦得没有几两肉。他们是你的亲弟弟、亲侄儿,你竟然还提他们的意见?”
  余大山看了一眼瘦了一圈的小弟和吓得钻进弟妹怀里的小侄儿,面带羞愧地低下头。
  张氏见儿子有了悔意,趁热打铁地道:“明年开春,你小弟就要参加科考了。中了秀才紧接着就参加秋闱,秋闱通过了,就是举人老爷了。举人老爷是可以捐官的……”
  “娘,我不会捐官的,我要凭自己的真本事过会试、殿试,一甲不敢保证,至少能中个三甲回来。三甲同进士出身,朝廷是给派官的!”余波自信满满地道。
  张氏听小儿子这么一说,立刻眉开眼笑地道:“是!我儿子就是有志气!这些日子你好好在家温习,可不能泄气!”
  余波迟疑了片刻,问道:“听说……二哥家的石头,明年也会参加童生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张氏撇撇嘴道:“谁知道呢!就小石头每天疯玩的贪玩样,参加考试也白瞎!”
  余波表示赞同地点点头道:“石头才读几年书?大字还不能识几个呢,就让他参加考试。二哥也太把科考当玩笑了吧?拔苗助长会毁了石头的!”
  “咱少管那边的事!他爱咋咋地!”张氏见“靖王世子”都回去了,还不见老余头来给她回话,心中对老余头和余海更加怨恨了。可她毕竟有把柄在人家手上,又不敢去闹,只能当老宅一家不存在!
  李氏听小叔充满自信的话语,又犹豫起来。她男人供了小叔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曙光了,此时分家出去的话,岂不是亏掉底了?不行!分不分家的,要过了明年春天。要是小叔考上了,她就当没提过这件事;要是没考上,就别怪她李桂花不讲情面。她就是闹到县衙,也要把家分公平喽!
  晚饭过后,余波一家三口回到自己的房中。赵氏替挺着小肚子睡得香香的儿子打着扇子。儿子方才喝粥啃鸡腿的样子,让她很是心酸。她们娘俩,很久没吃一顿饱饭了。
  “他爹,明儿要不要去老宅看看?虽说公公婆婆和离了,可公公毕竟是你的亲爹。这次回来,你要是不去看看他,村里人会咋说?”赵氏寻思着,还是跟老宅那边打好关系为好。张氏那蠢婆娘是指不上了,自家相公毕竟跟那边是血亲,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余波对二哥并没有什么恶感。二哥净身出户的时候,他还在心中替二哥打抱不平呢。可娘的脾气他很清楚,他劝了也没啥用。至于老爹跟娘和离的原因,他真无语了。没想到娘居然狠心到看着爹等死,却不舍得花钱给他看病的地步。自己的婆娘巴不得自己死了好少一口人吃饭,要轮到他头上说啥也得给她义绝。别说房子银钱全部留给那婆娘了,就是一个子儿也不会让她带走的……老爹做到这份儿上,也算仁至义尽了。
  听媳妇这么一说,余波无比庆幸自己娶的媳妇通情达理,点头带着笑意看着赵氏,道:“嗯,明儿我带着豆豆去给爹请安。你看家中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吗?毕竟我一去近半年没在家,空着手去看爹有点不合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