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双回六零-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少了。他也不能没事去到王家窜门,一个老寡妇,一个有妇之夫,总是凑在一起,嫌话能淹死人。
走进王家,依然如老王在世时一样,干净整洁。
“他秋叔,秋婶来了,进屋坐。”王建平他娘,坐在院子里面给孙子缝补衣服。见到秋老爷子夫妻,知道昨晚求人家帮的忙,有了回音。
“不了,在院子里面坐会儿。建平他娘,我帮你问了,人家晚上要看看你家的房子再说。晚上,你家早点吃饭,让建平在家等着。”
“好,谢谢了。”
建平他娘欣喜不已,卖宅子不是她愿意的,可是现在不卖也没有办法,人家都债要还,有两位人家家里等着用钱,自家也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来。
除了卖房子,也没有别的办法,好在郊区的老宅一直有收拾,她经常回去打扫。家里的屋子也不错,祖孙俩住回去,也不碍事。
“不谢,买卖谈不得成还不一定,我也就是给你们欠欠线,结果如何,我也不能左右。”
秋老爷子话没有说死,他也不能保证许婉如会买。他私心是希望许婉如能买下来,和罗家的亲戚做邻居,好过和不认识的人做邻居。罗家的家风不错,一家人都不错,就是许家兄弟他也是认识的,知道他们为人不错。不管是许家哪位买去,也比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买去的好。
“有人愿意来相看宅子就行。”建平他娘,脸上的愁容略微稍减,只要能把欠他人的债还完就好。
晚上,许婉如吃完晚饭,和公婆带着孩子们,溜达溜达,去王家看房子。
秋老爷子早早吃过晚饭,在大门外走来走去,已经走了好一会儿。
黑色取代光亮,门口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周围,听到孩童嬉闹的声音。
秋老爷子抬起头,定定的看着朝他走来的罗家人。直至走到面前,秋老爷子才低声喊道,“老罗。”
“老秋,走吧,看看去。”
王家的院子,灯火通明,家里每一间房,包括客厅外的灯全部打开。
王家母子都等待在家里,秋老爷子带着罗家人进去,给双方简单介绍以后,许婉如跟在公公身后,仔细的查看每一间屋子。
房子确实保管的不错,院子里面整洁有序,每一间屋子,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看的出来王家老太太很讲卫生,爱干净。
三间正房,左右各一间偏厦,一间是做了厨房,一间做了厕所,东西厢各一间。院内有口井,院子也不小。
格局确实和自家现在住的房子差不多。
房价喊的也不高,正常的市场价,许婉如稍稍讲了一下价,就谈妥了,约好明天晚上正主再来看看房子。如果正主没有问题,到时就直接买,后天去办手续。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过,许婉如骑上自行车,去烟厂通知大哥大嫂。
十二点不到,就到了烟厂的大门口,值班的老师傅,认识许婉如,他见到许婉如来过几次,不是找一车间的主任就是找工会的王干事。
“小许,你今天是找你大哥还是大嫂?”
“都可以,谁有空找谁。”
拿着手帕擦擦脸上的汗,今天有大太阳,她一路狂骑自行车,出了不少的汗,脸上和脖子上都是汗水。
“行嘞,要不要进来坐会儿。”老师傅一边拨电话,一边招呼正在擦汗的许婉如。
“常师傅,不用,我站在外面等,不碍事。”
第一个电话是打到第一车间的,不过没有找到许国伟,第二个电话直接打去了工会办公室。王燕接到了电话,表示知道,她和同事说,她去到车间一下。
此时快下班,王燕去到一车间,找人,小妹过来肯定有事,先告诉丈夫一声。
在一车间转了一圈,找到了人,许国伟正在和人说话,远远看到王燕,还蛮诧异的,要知道王燕一般不会进车间找他,一般都是找别人。
许国伟和同事说了一声,朝妻子走去,“你怎么来了?”
“找你的啊,婉婉来了,等在厂门口,估计有事找我们。”
“啊,小妹咋来了?走,现在出去。”
王燕一把拉住许国伟,“别啊,只有几分钟就下班了,这时候出去划不来,等等吧。”
许国伟看看手腕上的手表,还真是,只有几分钟了,“那行,等等。”
好不容易看到熬过几分钟,许国伟不像是平常那样慢悠悠的晃下班,而是像一阵大风一样刮出去,边上的工友同事,只是见到一阵蓝色的风从自己身边刮过去。
蓝色的风,很快就刮到大门边,“小妹,你咋来了?走,跟大哥去饭店吃饭。”
许国伟上前一步,推着自行车就要走,被许婉如拉住,“大哥,等等大嫂。”
“噢噢,我忘记了,嘿嘿!”
“大哥,不能这样,对大嫂好一些,别老是一根筋。”
许婉如真是服了自家的傻哥哥,像是还没有开窍一样,也不知道当初怎么让大嫂喜欢上他的,就是木头一根。
“我对大嫂一心一意,哪有不好,好的很。”许国伟的理解和许婉如的理解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这时候的大部分男人,基本都是思想一致,应该说是直男思想。
知道和大哥说不明白,看着越走越近的大嫂,她也不好再说,只能闭紧嘴巴。挥手和大嫂打招呼。
王燕出来后,三人朝不远处的国营饭店走过去。许婉如走在中间,和王燕说,有房子要卖,“大嫂,秋老爷子隔壁有个单门独户的小院要卖,和我家现在住的房子格局差不多,院子也不小,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一件偏厦做了厨房和厕所,还有东西各一间厢房。有口水井,厢房边上还有地方,也许可以申请再加盖。
房屋保管的不错,价格也是市场价,喊的不高,我讲了一点价,你和大哥要是有意愿,下班以后过去看看。”
“听着还不错,国伟,你怎么想的?”王燕光听就觉得满意,能有私房买,位置好(离小姑子近),还有院子,她觉得不错。
“行啊,去看看,没有问题就买下来。”
许国伟是百分之百相信小妹的眼光,不好的房子,小妹才不会来找他们去看。有了自己的房子,厂里的房子还可以继续住,小妹那边的房子,他们也可以偶尔回来住住。
在国营饭店,许国伟让许婉如点菜,许婉如点了一碗炸酱面,别的也没有多要。
三人一人一碗炸酱面,吃完以后,许婉如骑着车,慢慢的晃了回去。
中*海
跟随首长出差回来已经很久了,罗明亮每天的工作依然如此,只是首长越来越忙。经常不回来吃饭,开各种会议。
一些他以前常见的老帅,也很久没有来了。
社会形势还是如前世流传的那样,也没有多大的变化。
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各位大首长们,每天忙的团团转。看似没有变化,其实变化大了。
至少会议室开会的老帅们还一个不少的坐在这里。
大家对一号二号拿出来的一个框架图,研究着。那是一个怎么能让百姓过的更好的方案。
第041章
下班; 许国伟夫妻俩家也没有回,直奔秋老爷子家里。
中午说好的,晚上回家吃饭。但是先看房; 秋老爷子会在家里等着他们。
夫妻俩也没有回许婉如家里,骑着车,直接来到秋家。
秋老爷子在门口徘徊,时不时的朝胡同的另一端瞅瞅。
“秋叔。”
“国伟,燕子,就是这家; 进去看看吧。”
“秋叔,给您添麻烦了。”
许国伟拿出来烟,给老爷子递上一根。
“不麻烦。”
老爷子摆摆手,许国伟买那宅子,反而是帮了他大忙。不管咋样,希望能帮建平度过眼前的一关。
领着夫妻俩进到王家,王建平的娘带着孙子在一边看着; 没有说话。秋老爷子在一边给讲解。
夫妻俩看着王家的宅子; 很满意。房子确实保管的很好,赶干净整齐; 一看就知道宅子的主人是个讲究人。
离开的时候; 许国伟和秋老爷子说了一声,“秋叔,房子别的没有问题吧?”
“没有,是老王他爹在解放前买的; 一切都是合法的。”
“嗯,我们先回去了。”
“去吧。”
价格合适,位置好,许国伟在心里已经决定了要买。价格也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回到小妹家里,饭菜已经做好,一家人都在等他们吃饭。放学后阳阳和薇薇,也回到这里,他们在烟厂子弟学校,夫妻俩中午告诉了他们,放学以后回到小姑家里住。
“爸爸,妈妈,吃饭啦。”两个孩子也是刚到家,对于回姑姑家里睡,都很高兴。
在姑姑家里有好吃的,还有能和弟弟妹妹们玩。
“噢。”
停好自行车,阳阳已经主动的给爸爸妈妈端来温热水,给他们洗手,“妈妈,爸爸,洗洗手。”
阳阳已经十一岁的大孩子,在家里都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顾弟弟妹妹,给爸爸妈妈减轻家务活。
吃完晚饭,孩子们写作业和玩闹,大人们在一边说话,许婉如在厨房洗碗擦灶台,王燕在一边帮忙。
姑嫂二人,也在说王家的宅子,“婉婉,你大哥打算买了。”
站在灶台边,加快洗碗的动作的许婉如说,“买呀,也别在厂里说。”
“明白,不会和厂里的人说。”王燕明白,即使很多人不愿意自己掏钱买房子,但是也依然羡慕别人家的房子。她不想在厂里高调,显摆。
姑嫂二人说很开心,许婉如也为大哥大嫂开心。他们在燕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代表大哥大嫂他们在燕京真的扎下根来了。
房子手续办的很快,第二天许国伟请假办好过户手续。王家人也会在三天之内搬走,家具他们都用的上,基本是全部要搬走。
三天后,王建平把一个干净空荡的房子交给许婉如,“小许,房子已经收拾好了,全部打扫干净,我娘还擦了几遍。”
“王大哥,谢谢你和大娘,还打扫卫生。”许婉如接过钥匙,在手里把玩。
“谢啥,应该的。”
送走王建平,许婉如进去看了看,里面确实空空如也,东西都搬光了。再出来时,许婉如换上一把新锁。
置办东西就不需要她,她也没有打算帮忙置办。
十二月中旬,燕京飘起第一场大雪,一个晚上的积累,地面的雪已经深到脚踝上面。
一脚踏下去,都能灌进棉鞋里面。走在雪地上,还能听见“嘎吱嘎吱嘎吱”声音。
罗达穿着皮靴,手里拿着伞,对着客厅的婆媳俩还有三个孩子打招呼,“我去接大宝啦。”
“去吧去吧,早点回来。”
学校的次序依然井然有序,没有历史上传闻的那样,不知道是她和老公的穿越扇掉了什么还是架空年代本来就不一样。
到底为什么,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想不通就放弃的许婉如,只是心里稍稍思考了一下,之后很快就放下了。
很多事情确实不一样,老师们还有高级知识分子,依然过得很好。没有下放,没有批。斗,最近几次报纸上传达出来的意思,反而是越来越重视教育。
整个社会环境,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严苛。
只是有些身份不是很明的人,依然在审。查的范围内,还有一些人本来的历史就是黑历史。依然是被再教育的对象。
罗达穿过两条胡同,到了大宝的学校,此时外面也站了几位老人,也是来接孩子的。
到底不必后世,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还是不多,没有等待多久,放学的铃声响起,伴随着,“放学喽!放学喽!”从校园内冲出来一群熊孩子,斯文宝宝大宝慢悠悠的走在后面,背着妈妈做的双肩书包悠哉悠哉的,晃出来。
习惯了孙子的慢,罗达站在大门边老位置上,和几位接孙子的老哥哥们话别。
稳重的大宝走出来,伸手给爷爷,大手握住小手,放在棉衣兜里。
“走吧。”
“好。”
习惯性的话语,罗达牵着孙子的小手,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平时十分钟的路程,今天走了二十分钟。
柳城,凤山生产队
老罗家买猪,食品收购站特意派来了工作人员和车子,来罗家收猪,每家每户需要上交的派购任务(一头生猪),罗家几兄妹在一个月前就交了,也是大肥猪。
今天来收的是罗家人要卖的猪。
遇到阴天,刮大风,冬天的活也少,生产队放假。好多人挤在罗家附近看热闹,虽然年年看,可是大家还是好奇,每年都很好奇。
今年罗家的五兄妹,每家能卖七头猪或者六头。
罗家的男人全部请假回来的,时间是收购站的人定的好的。他们不愿意星期天加班来收猪,没办法罗家人只能迁就他们。
收购站的人不来收猪,像是以前那样自己赶着猪去卖,累死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