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娇有福-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和尚的意思是年底或许有雪灾,那时的粮食肯定紧俏。陈阿福不是想一味的赚钱,她还想多救人。
陈名狐疑道,“爹都照闺女的意思做了。可为什么要囤货呢?”
陈阿福也不好多说,道,“爹听我的没错,我也是听了别人的指点。”
陈名相信闺女,也就点头不再问了。又笑道,“爹这次来是想买一个宅子,还想再买房下人,能看房子,也能帮着干些活。”
王氏也笑道,“不知大伯和胡氏怎么想通了,他们也要在府城买院子,这次他们和婆婆都来了。”
陈名有些红了脸,说道,“什么叫我大哥想通了。他们挣了那么些钱,想在城里买个院子也正常。”
王氏小声说道,“不止我纳闷,三叔和弟妹还不是也纳闷。”
陈阿福看陈名不自在的样子,的确是他攒钱给大房买房子了。
第391章 买 房
陈阿福能理解陈名的做法,但并不赞同。他是好心,想满足陈老太儿子都过好日子的心愿,感谢陈业当初的帮助,又不愿意惹王氏不高兴。但这样容易助长某些人的贪念,让他们得陇望蜀。
胡氏不说了,一直贪心。可陈老太和陈业原来并没有这样用兄弟的钱用得这样顺,这不仅是因为陈名、陈实、陈阿福有钱了,更因为这几家之前给钱给的太痛快了,致使他们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陈老太是陈名的亲娘,他必须供养她。但大房以后不能再继续这样惯着,会惯出毛病。
升米恩斗米仇的戏码,可不要发生在这几兄弟身上。
而且,经常大笔的藏私房钱,会影响夫妻关系。陈阿福笑道,“爹,大房现在又添丁进口了,大伯他们也忙碌。你怎么不把我奶接去禄园享福呢?”
陈名叹道,“怎么不想?我提过好多次,让她跟着我住,你奶都不来,说跟你大伯一起住习惯了。”
王氏小声说道,”婆婆不止是跟大伯一起住习惯了,还因为她住在大房,当家的和三叔会连着大房一起孝敬……”
陈名有些沉了脸,嗔道,”你胡说什么?“觉得自己的态度不好,又缓下口气说,”我娘拉扯我们兄弟几个不容易,就顺着她老人家的心思吧。”
陈阿福笑道,”爹,你顺着我奶没有错。不过,胡氏那种人的性格咱们都知道,今天要了一根针,明天就会要一根线,这样一直要下去,一栋房子都填不满她的欲望……”
陈名红了脸,知道陈阿福猜到他攒钱给大房买房子了,也知道她口中的胡氏不单指的胡氏一个人。忙道,”爹下次再不会了,这是最……”
看看王氏,后几个字被他吞了进去。
陈阿福觉得提点得差不多了,希望他能好好想想,便转了话题。说道,“爹和娘住我这里吧,府里地方大,我让人收拾一个院子出来。”又红着脸解释了一下阿禄搬出府的事。
末了说道,“之前是我刚来府里,许多事情不知道,让阿禄受了委屈。府里现在已经清理完了,奴大欺主的奴才都被撵了出去,那些不老实的也老实下来,没人再敢做那些事了。”
这两个月陈阿福又清理了一些下人,府里已经彻底理顺了。
王氏听说后,便想住进府里,离闺女近些,自己方便照顾。还说,她不放心陈阿福,会住到她生完孩子再回乡下。
陈阿福听了非常高兴。
但陈名不愿意给闺女添麻烦,摇头道,“不了。乡下人喜欢热闹,我们兄弟几个难得聚在一起,还是想住在一起乐呵。你娘就白天来陪你,晚上再回去。”
陈阿福也只得作罢。
大宝下学了,阿禄也被接了来。
大宝高兴地扑进王氏的怀里,撒娇道,“姥姥,你怎么现在才来看我呢?我好想你。”
王氏大乐着把他抱起来亲了两口,笑道,“姥姥晌午才到你三姥爷家,吃了晌饭,就来看外孙孙了。”
他们玩到晚上,一家三口才回了陈实家。
第二天早饭后,王氏跟阿禄一起坐着马车去参将府陪闺女。陈实请了一天假,赶着牛车带着陈名、陈老太、陈业和胡氏去牙行看房子。
路上,陈老太和陈业都提议,最好两个院子都买在后北街,离陈实家近,几家方便来往。
陈实可不想大哥家离自己家太近,因为他家离酒楼也近。若胡氏天天去酒楼吃饭,不收钱不好,收了钱也不好,那可糟心了。再或许,无事就去他家吃饭,他媳妇也会不高兴。
因为过年的时候他给了大房不少银子,今年又要给闺女置嫁妆,借岳父家的钱没还。张氏哭了好几天,还跟她娘家人说了这事,岳父岳母对他十分不高兴,话里话外没少敲打他。
他觉得还大哥的情早就还够了,以后还是要顾自家多些。
陈实便笑道,“我家附近的房子要贵些,大哥只有一百两银子,不好在那里买到满意的房子。若太小太旧,也不合算。最好在西边买,那里的房子不算太贵,还离西城门近,回乡下方便。”
陈业很有些遗憾。他们今年卖“定州甜瓜”、“定州小麦”、“定州玉米”也赚了不少,但他把那八十多两银子又买成了田地。他觉得,二弟当了大地主和大老板,三弟当了大老板,他至少也应该往大地主靠拢。所以,他想不断地买地,这些还不够,还要多多地买。
因为钱都花在了买田上,还要给阿菊攒嫁妆,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节省。别说没有剩余银子添补在买房子上,平时连肉都很少买。老娘馋了,就去二房吃饭,陈名偶尔也会买些肉来家。
便说道,“那就在西边买吧,我想买个新一些大一些的四合院,不想多花钱装修,以后农闲了就住城里。大虎功课不好,长大了要仰仗你们这些叔叔兄姐在城里给他谋个好差事,也有房子住。”
胡氏却想住在后北街,无事就能去酒楼瞧瞧,可又不想住又旧又小的房子,纠结得不行。
到了牙行,牙人听了他们的条件,说他手上有几套合他们心意的房子,便领着他们去相看。先去了西边,后西街有一个院子还不错,四合院,青砖瓦房,也有那么大,有七成新。
只不过,这里的环境不太好,巷道逼仄,许多人家的房子都很破,大多是出租房,几家住一个院子。
这跟陈实的院子一比,可是差远了。不是院子本身,而是环境相差太大。那里一看就是殷实人家住的地方,而这里多是穷人住。
就这个院子还喊价一百三十两银子,讲了半天价,牙人松口一百一十两。
陈业心道,买院子自家还要添十两,还要修缮和买家具,这至少又要十两银子。便问能不能九十两买下,他没有多的钱。
牙人摇头道,“大哥可以去别处看看,这么好的小院,一百一十两银子是最便宜的了。”
陈业嫌价高了,也不满意这个地段,说再考虑考虑。
第392章 讨要
胡氏一点都不满意这个院子,敞着嗓门说,“这里不好。再咋说咱们如今也是地主了,还开着铺子,还是参将府的亲戚。住在这里跟穷人打堆,不说丢了当家的脸面,也丢了楚大人的脸面。”
此时已到晌午,陈实请他们在一个小馆子里吃了饭,又去看陈名的宅子。
这个宅子离后北街比较近,到陈实家也就一刻多钟的脚程,到王成的家也是一刻多钟的脚程,位置在他们两家的中间。若买下,王氏也会高兴。
宅子比较新,共三进,倒座,照壁,正院,厢房,后罩房,院子里还有假山石……
价钱也不低,要五百八两银子。讲了半天价,最低五百三十两。
陈名很喜欢,但价钱着实有些贵。
他正犹豫之际,胡氏就用帕子捂着脸哭起来。说道,“当家的看看,你当初辛辛苦苦供着弟弟们,现在弟弟们都出息了,住上了这样的好房子。可咱们呢?连那贫民窟都住不起……不都说好人有好报吗?老天怎么不睁睁眼……”又对陈名和陈实哭道,“二叔,三叔,你们咋不摸着胸口想一想,你们咋过上这好日子的?若不是我当家的回家种地,供你们出去读书,你们有这好日子过吗?你们如今好过了,也该拉巴拉巴你哥哥啊。阿福给他舅舅在好路段买了一个大院子,也得给我们买一个……”
陈老太也可怜大儿,但觉得胡氏不该把陈阿福拿出来说事。老太太如今学聪明了,知道阿福不是自家的血脉之亲,得罪了就不容易哄过来。不像陈名和陈实,再怎样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她骂道,“你混说什么呢,好人咋没好报了?老二、老三没少拉巴你们,阿福帮咱们帮得也够多的了。你们买了那么多的地,现在又要在府城买房子,不都是他们帮的忙?”陈业也骂胡氏道,“臭娘们,再胡咧咧,就滚回乡下去。咱们现在有一百多亩田地了,镇上还有一个铺子,酒楼里也有股份。这些产业,二弟、三弟、阿福都是帮了忙的。”
又对陈名和陈实说道,“别听你嫂子胡咧咧,大哥记着你们的好。”
陈名也不敢买这个宅子了,说道,“这个宅子是好,但我手头没有这么多钱。算了,买不起,走吧,等以后多攒些钱再买。”
陈业看陈名都不买房子了,自己也没必要一定要当城里人。说道,“那我也再等等,等以后多攒些钱,再买。”
回家的路上,老太太心里盘算着,这宅子老二肯定买得起。只是被胡氏的哭闹吓着了,他不敢买。
老太太觉得,老二攒这一百两私房银子很不容易了,而且二房着实给了大房不少,不好再让老二多出。回家后,得让老三再出些。
老三现在日子忒好过,有酒楼的股分,还有卤串股分,他是大掌柜要拿月银,阿玉是京城大酒楼的二掌柜也要拿月钱。他们这么富余,支持哥哥四、五十两银子,老大就能买个地段好些的房子。老大买了,老二才能买。
到时候三个儿子都在府城有产业,别说响锣村,就是整个镇,也找不出一家来。
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希望三个儿子合合乐乐,日子过得都好。特别是老二、老三好过了,她就更心疼为这个家付出最多的老大。
回家后,她便把陈实叫进她住的房里,把陈名偷偷给老大拿一百两私房银子的事说了。又说,“你的日子好过,就再给你大哥拿四、五十两银子,让他们在府城买个好些的院子。”
陈实没想到老娘会让自己出这么多银子,说道,“娘,我是挣得比大哥多些,但我花银子的地方更多。现在我手头紧,别说背着张氏拿钱,就是家里的所有积蓄也没有这么多。”
老太太不相信,不高兴地说道,“这真是越有钱越抠门,过去你那么穷还知道给你大哥家修房子,可如今当了大掌柜,连四、五十两银子都舍不得出。老娘不是只顾你哥不顾你,老娘是觉得你大哥当初养大你们不容易,你们日子好过了,也该拉扯拉扯他们。”
陈实有些生气了,说道,“我给大哥家的银子还少吗?当初借债给他们修院子,上年又给了他们七十两银子。我家的日子不比二哥家好过,二哥他们没有多少花银子的地方,还有阿福时常帮补。可我就不行了,儿子大了,今年还要嫁闺女,借岳父家的债也没还。阿满的嫁妆已经把我所有的积蓄花完了,如今连压箱银子都没有,我还想着到时向阿福借一点。等到酒楼分红了,再还她。”
陈老太吓一跳,骂道,“什么?你把家底都掏空了给阿满带去婆家?你傻啊,那老杨家有的是银子,还需要你拿钱往里砸?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你咋能把你家掏空了给阿满置嫁妆?不行,我不同意。定是那张氏挑唆着你这么做的,我要好好说说她。”
陈实气道,“你老人家也说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那你咋还不停地帮大哥向兄弟们要钱?我和二哥给的不少了,何况大哥也不缺钱,今年又买了那么多地。你心疼你的儿子,我也心疼我的闺女。我能举债给大哥盖房子,让他们当地主,怎么就不能举债嫁闺女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老太太也知道若再继续讨要,肯定要影响兄弟几个的感情。真把老二和老三惹生气了,吃亏的还是老大。
便缓下口气说道,“好,娘不说了,你也别生气。你过去的确帮了你大哥不少,娘只是想儿子们都能当城里人,才张了这个口。娘说这些,你大哥也不知道。算了,不用给了,当娘没说吧。”
然后,不住地用帕子擦眼泪。
陈实看到哭着的老娘,院子里又传来胡氏的大嗓门,想了想,咬牙说道,“娘,我就再拿二十两银子给大哥。我家里是真没有钱了,只得先向酒楼借二十两银子,等到年底分了红再还。你跟大哥和大嫂说说,就把后西街的房子买了,这些银子足够修整院子和买家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