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谁?”南王吼道,
“是长公主的嫡孙马壁纹,还有祁国公府的祁小公爷,还有一个佟妃的弟弟……”管家说完小心翼翼的看着南王。
南王头一晕,咬着牙齿道:“怎么是这几个小子,他们平日里不是只会溜街斗马吗?”
“这,小的也不知道,也许是……”管家指了指上面,意欲皇帝。
南王并不是皇帝的亲兄弟,他只能算是皇帝的堂兄,崇正皇帝对自己的血亲都没多少情分,更何况他们这些旁支。
南王咬了咬牙:“这群刁滑的小子,这次就算了,要是下次再敢乱写本王,本王定不轻饶了他们。”
这就是南王在说大话了,就算佟葆保他们几个再写他,南王也只有瞪着眼睛看着的份,无他,长公主,佟妃,祁国公,他一个都惹不起。
第一期大越时报在京城引起了轰动,这也让佟葆保三人兴趣大增,摩拳擦掌的表示一定要写出更好看的趣闻。
其实也不是他们主笔,无论是故事搜集,还是执笔,都有的是人代劳,真要他们三个天天钻进这些东西里,保管坚持不了几天。
他们顶多每天来大越时报看一看,然后在报道人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周颐也不在乎,反正只要大越时报打出名气,他要的也只是这三人的名头做挡箭牌。
第二天,大越时报的发行比第一天还火热。
佟葆保,马壁纹,祁瞿三人在京城算是彻底的扬了名,只是把一干子和他们走的近的达官贵人给气了各好歹。
能不气嘛,自己那点儿丑事全被这群小子给抖落出去了。
京城的人倒是看了个乐呵,南王走到哪里,都会有人问他和那花魁处的如何了,何时纳回府里云云。
南王也只能干生气,毕竟那几个小子他一个也惹不起。
就这样,短短两天,大越时报便办的有模有样。
现在大越时报板块还相对单一,只有趣闻块。
京城的人也就看个乐呵,就算是朝廷上的诸公,也不过是觉得周颐和几个纨绔子弟在闹着玩,他们气不过的是,这样一份哗众取宠的玩物,皇上竟然还亲自提了笔。
这代表什么,这代表这差事是皇上钦封给周颐的,任何人都不能去找麻烦。
周颐当然也不会提前透露什么,大越时报的威力可还没有显露呢!
第三天,周颐就要启程去元平府了。
周颐并没有对王艳和周老二说事情的严重性,只说了要去元平府替皇上办差,王艳和周老二对元平府受灾也有耳闻 ,见儿子要去那里,免不了担心,一个劲儿的叮嘱他要小心。
周嘉看着周颐欲言又止。
周颐给他打了一个眼色,兄弟俩到了周颐的书房。
“哥,你去元平府很危险对不对,你不是去赈灾的是不是?”周嘉担忧的问道。
周颐点头“没错,我不是去赈灾的,我是去查堤坝贪污的。”
周嘉在京城来了这些时日,他本身就聪明,加上涉猎甚广,又有周颐的精心教导,眼界自不是一般孩童可比。
堤坝决堤,害死了半个元平府的人,这样的大案不知道水有多深,周嘉虽不如朝廷的官员了解的那般透彻,但他也知道这里面的凶险。
不过他只是紧了紧眉,然后一脸坚定的看向周颐:“哥,我能替你做些什么?”
周颐心里一动,本想让周嘉去大越时报,那里暂时只有佟葆保三人,他这一走,没有亲信在里面,着实有些不放心,但这件事太危险了,他之所以将佟葆保三人拉下水,就是让他们做挡箭牌。
报道堤坝贪污案不能让周嘉牵涉进去。
想到这里,周颐拍拍周嘉的肩膀:“没有,你要相信哥哥,一切我都安排妥当了,你在家里好好念书,照顾好爹娘就可以了。”
“哥……”周嘉还要说话,被周颐嘘了一声:“听话,你现在学的本事越多,以后就越能帮上我,听到了吗?”
周嘉到底还是点了点头。
一家人将周颐送出门,周颐正要上马车的时候,青儿忽然从远处跑来,将一个荷包塞进周颐的手里。
周颐心里一动,向远处看了看,便见一顶红色轿子停在街口。
周颐冲着轿子挥了挥手,钻进了马车。
“哒哒哒……”马车走出东街,向着城门驶去。
周颐打开荷包,里面放着一方丝帕,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我等你来提亲。
周颐吸一口气,将手帕塞进怀里。
出了城门,周颐便和一起去办差的左佥都御史冯道伦和大理寺少卿张志京,这里面冯道论的官阶最高,正四品。
少卿张志京从四品,作为钦差的周颐官阶反而最低,不过既然成立了专门的巡查组,那就是特事特办,既然周颐为这次的钦差,那么冯道论与张志京不管比周颐官阶高多少,都得听他的。
三人见过礼后,周颐并没有仗着自己的钦差身份,就对张志京和冯道论气盛,而是不卑不亢,这也让两个年龄可以当周颐爷爷的人松了口气。
这次的堤坝贪污案明显不是他们能支楞的开的,要是碰上一个愣头青,不知死活的往上冲,说不得把他们也给带累了。
三人并没有多做耽搁,带着皇帝派的护卫匆匆的赶向元平府。
考会试的时候,周颐与赵宇文就从元平府路过,当时元平府外虽然有很多难民,但城里确实是繁华异常的。
但当周颐和张志京,冯道伦三人到达元平府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半个元平府陷在淤泥中,被大水侵泡过的房屋很多都已经倒塌,除了进城的一条道路被清理出来外,其他的地方还是泡在泥水中。
官府正在组织人清理死尸,无数的尸体埋在泥浆里,而清理出来的死尸已经堆的像小山一般高。
冯道论在三人中年龄最大,看了当即就红了眼眶,“天啊天啊,怎会这样,怎会这样啊……”
周颐麻木的看着这一切,元平府的外围被全淹,这里已经成了死亡之城。
周颐并没有停下脚步,一直走过外城,到了内城才看见了鲜活的人气,但街上也到处是难民,他们是外城侥幸的逃生者,但家园已被彻底摧毁,现在只有露宿街头,可能是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有些人即便睁着眼睛,也是一脸的麻木和绝望。
还有的人在哀哀的痛哭,也许是家里失去了亲人。
这时,元平府府台带着大小官员急匆匆的出来迎接了,元平府的府台叫马臼尹,相当于现在直辖市的党委书记,位高权重,从他大腹便便的肚子就可以看出这些年吃的很好。
见着周颐,马臼尹马上上前行礼:“见过钦差大人,卑职因忙着赈灾事宜,迎接钦差大人怠慢了,请钦差大人见谅。”
这马臼尹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周颐一个五品官员,哪里比得了他的正二品大员,若换了一般的人,即便碍于周颐的钦差身份,不得不行李,但面上或多或少都会带些情绪,但马臼尹不,他就像一个真正的下官,脸上的表情和歉意简直不能再诚恳。
周颐再一次深深的感叹,在大越当官,别的可以没有,但一定要有演技啊。
看来他以后还得加强学习。
周颐悄悄看了一眼马臼尹干净的靴底,那纤尘不染的样子可不像是忙着赈灾的模样。
周颐面上不显,笑着扶起马臼尹,“府台大人哪里的话,我们来不来又有什么关系,自然是赈灾事情最重要,府台大人为了百姓尽心尽力,真是我等为官的楷模。”
“哈哈哈……,钦差大人说的是,自从灾情发生以来,府台大人已经好几晚没有合眼了,他还带着下官们天天去外城,下官们都钦佩不已。”马臼尹后面跟着的那一帮大小官员听了周颐的话,忙接过去捧马臼尹的臭脚。
“哎,在钦差大人面前说这些做这些,我等为官不就是要为百姓谋福祉,哎,看着那么多百姓露宿街头,我的心里实在是如烈火煎油啊……”
周颐就笑眯眯的看着马臼尹:老子就看着你表演,吐了算他输。
“哦,看我,钦差大人舟车劳顿的,我还在您面前说这些,走走走,卑职们先为钦差大人接风洗尘,下榻的地方已经安排好,就在卑职的家里,钦差大人要是觉得简陋,卑职可以重新安排。”
周颐重重叹了口气,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不用了,这时候能有片瓦遮身就已经是大幸,看看这些露宿街头的灾民,我等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呢!”
马臼尹的笑容一顿,继而哈哈大笑起来:“是是,钦差大人心系难民,是卑职说错话了。”
周颐一直表现的像个软柿子,一副笑眯眯很好说话的模样,席间对于马臼尹和元平府的一系列试探也是表现的懵懵懂懂。
张志京和冯道论不想涉及到这件事里面太深,反正真正的钦差是周颐,他们只是协助周颐来的,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这件事办砸了,首当其冲的也是周颐。
于是两人也只是和这些官员们打哈哈。
一席酒菜下来,马臼尹没有从三人嘴中套出任何信息。
月上柳梢,周颐也喝的“醉醺醺”的,嘴里还念叨着:“我是钦差大人,我要为皇上办差事。”被人搀扶着进了房间。
马臼尹看着周颐被扶进房间后,脸上的笑容逐渐隐去,转身去了自己的书房,他走到书桌前,转动书桌上的一方砚台,书桌后面的书架便移开,露出一个台阶。马臼尹顺着台阶进了密室,那里差不多聚了元平府一半的官员。
见他进来,都纷纷打招呼,马臼尹径直坐在了上首,对下面的人挥了挥手让他们坐下。
“都说说吧,觉得这个钦差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马臼尹眼里藏着阴骛,和面对周颐时那笑容可掬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府台大人,卑职觉得这钦差不过就是一个十七岁的娃子,翰林院的书呆子,能成什么事,您看看他在席上的样子,哪里有什么城府!”马臼尹问出口,坐在下首中间一位官员便站起来说道。
“卑职也觉得这钦差不足为惧,不过是愣头青而已,凭着一腔热血做事,若是他识趣还好,大不了咱们也卖他一点儿面子,若是他不识趣……”一位就坐在马臼尹下首的人站起来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意味不言而喻。
“你们想的太简单了!”马臼尹沉吟着说道。
第112章 论下眼药的时机
“府台大人,此话何讲?”下首的人问。
“刚刚得到的消息,这钦差别看年纪能当你我的孙子了,却不是省油的灯,就在他出发前,连邢首辅和杨次辅都算计到了,现在两位阁老都被皇上夺了一个月的职……”马臼尹在说这几句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不敢相信的玄幻表情。
“当真?”下面的官员都嗡嗡嗡议论起来,但脸上却有些不相信。
“府台大人,会不会是弄错了,这周颐不过是十七岁的小儿,他能有多大的本事,连两位阁老都能算计到?”有人皱着眉迟疑的问。
马臼尹沉默,其实他也是不相信的,京城里来的消息是说周颐前脚从御书房出来,后脚皇帝就罢了邢景和杨知文一个月的职,若说和周颐没有关系的话,也太巧了,但有关系的话,这个十七岁的少年会不会太妖孽了一点。
“小心驶得万年船,不管他是不是那么有本事,咱们谨慎点儿总是没错的。”马臼尹摸了摸胡子对着下面一众人道。
“是……”下面的人齐声回应。
“邵雨谦那里怎么样了?”马臼尹又问。
“府台大人,您放心,他那里已经完全打点好了。”马臼尹问后,马上有人回答道。
“嗯,好。”
周颐进了屋子,被人搀扶着躺在床上之后,闭着眼睛打起了呼噜,等确认人走了后,才在黑暗中睁开了眼睛。
第二天一大早,周颐便起床,正吃着马臼尹精心准备的早餐,张志京和冯道伦便联袂而来找他。
“嗯,你们来了,吃过了吗,要不要再吃点儿?”周颐手里攥着一个花卷,口里呼噜噜喝了一大口粥,鼓着嘴巴问两人。
两人同时一噎,回道:“钦差大人自用即可,我们已经用过早饭了。”
“那你们坐一会儿吧,等我把早饭吃完再说。”周颐不甚在意的点点头,笑眯着眼睛回道。
“好。”张志京和冯道伦只得坐下。
但是周颐吃早饭的速度超出了二人预料的慢,他喝一口粥总要细嚼慢咽半天,然后再夹几筷子小菜,又慢慢咀嚼半天,比一个老头儿吃饭都还慢。
“周大人,不知咱们从何处查起啊?”张志京最先忍不住,他看着周颐吃饭的模样就觉得愁得慌。
“不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案子就在那里,又跑不了,张大人,冯大人,你们可别小看这吃饭的速度,细嚼慢咽有助于养生啊,俗话 说得好,吃饭嚼两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