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467章

帝国的朝阳-第467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舰队出发之后,我们走了上万海里,这或许是全世界海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远征,但是现在我们的士兵却早已经筋疲力尽了,每一个人都饱受酷热的折磨,几乎每一个人都恨不能早一秒钟到达凉爽的地方!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那里进行适当的修整。”

借口!

罗杰斯特温斯基的理由让内博加托夫在心里咒骂着,是的,是每一个人都恨不得早一点离开热带,进入正值寒季的南美大陆南端,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愿意在冰冷的峡湾里呆上一两个月。

事实上,水兵们适应那里的气候,但是对于水兵们来说,他们更渴望迅速抵达尼古拉总督区,在第一太平洋舰队陷落前抵达那里,从而对中国人形成威慑。

“现在,我们的水兵已经饱受折磨,他们可以在那里进行的修整,而我们的军舰也可以在那里进行维护,清除船体的附着物,我的内博加托夫将军,相信我,在那里进行修整是好的选择,等到我们离开那里的时候,我们的水兵就可以以充足的精神迎击中国舰队!”

在说出这一番借口时,罗杰斯特温斯基的神情中依然带着疲惫,或许在法属圭亚那的休息,让他的身体上恢复了一些精力,但是实际上,作为一名宫廷将军的他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需要承担整个舰队的命运,或许承担舰队的命运还没有什么,最为可怕的却是自己需要承担的却是整个俄罗斯帝国衰败与兴盛的命运,天知道,这是沙皇才能承担的责任,那里是自己——一名普通的海军军官所能承担得起的。

而罗杰斯特温斯基,恰恰就是被这种个人无法承担的压力给压垮了,对未来完全没有任何信心,更不愿意去承担这一“伟大责任”的他,根本就没有其它的任何选择。“第八奇迹”和“俄罗斯帝国将一兴挽回颓势,使其衰落的国运重新复苏”的责任,早已使得他身心憔悴,甚至无法进行正常思考了。

在这个时候,还能指往他做出什么决定,但对此内博加托夫并不清楚,可即便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处?

好了,作为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官,没有人知道罗杰斯特温斯基之所以一路上慢吞吞的走着,固然是为了让水兵们在漫长的航行中得到休整,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是希望能够在半路上获得来自本土的命令——返回俄罗斯的命令,当然那一前提就是第一太平洋舰队为中国人所消灭。

当然那只是不为人知的想法罢了。

出于保密的因素,担心中国人或者说中国间谍获得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动向,在离开法属圭亚那的时候罗杰斯特温斯基特意给所有舰长一个信封,要求各舰上路以后再开封。而信封里面有一张便签纸,上面罗杰斯特温斯基用漂亮的花体字写着“德雷克”。

“司令官部下,我最后的建议,仍然是我们不应该以侵犯国际法的形式,在那里长时间修整!”

内博加托夫少将直截了当的开口说。

“那里都是无人岛,等到智利人或者阿根廷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的舰队已经完成的修整,而且,我的朋友,要知道,在峡湾里补充煤炭总好过在海上补充煤炭!”

“但是那样会带来其它的危险,万一我们在那里遭遇中国舰队的话!”

内博加托夫继续争辩着,但是这时他同样明白,除非有沙皇的直接命令,否则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罗杰斯特温斯基接受自己的建议,而身处大海上的他,却又根本不可能向圣彼得堡出任何建议。

“那样的话,至少,中国人的舰队,同样也是劳师远征,他们同样不会有大量的辅助舰只参加海战,这样的话,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在那里击败中国人,再说……”

话声稍稍一顿,罗杰斯特温斯基又继续说道。

“德雷克海峡是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那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是万吨的战列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又怎么可能适合战斗呢?”

是的!

正因为那里恶劣的海情,使得罗杰斯特温斯基相信,舰队绝不会在那里遭受到拦截,中国人也绝不会选择那里交战,谁又会选择那样的地方交战呢?

“所以,相信我,等到我们驶出那里的时候,精力充沛的水兵们可以驾驶着军舰迅速的抵达尼古拉总督区,到时候,中国人想要太平洋上拦截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丝可能……”

如果可以的话,罗杰斯特温斯基甚至不准在法属领地补充煤炭,作为一名海军军官他自然知道赤道无风带以及太平洋上从多的环礁同样也适当补充煤炭,一但离开了德雷克海峡,他就会命令舰队朝着尼古拉总督区驶去,到那时候,浩瀚的太平洋将会为舰队提供保护。

“我想……我至少猜对了一点!”

在离开了罗杰斯特温斯基的办公室后,神情中尽是无奈之色的内博加托夫如此说对自己的随员说道,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水兵,他更是无奈的长叹一声。、

“罗杰斯特温斯基的愚蠢将会毁掉俄罗斯海军两百年的英明!”

在罗杰斯特温斯基的一意孤行下,庞大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继续往南驶去走。一如过去,这一路整个舰队灯火通明,几海里之内亮如白昼。

此时,罗杰斯特温斯基与他的舰队并不知道,在他们驶离港口时,远远的两艘潜艇正跟随着他们……

第261章前夜(求月票)

炎黄历4600年,西元1902年。

时进九月,尽管此时的西伯利亚正值夏日,看不到了其象征性的林海雪原,但相比于内地的夏天,西伯利亚的夏天显得短暂且与内地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其清晨显得有些清冷,尽管是在夏日,可却让人有种晚春之感,实际上,西伯利亚的夏日正在结束。

夏天即将结束,很快在短暂的秋天之后,西伯利亚的冬天就会到来,到时候一场酷寒将会再一次笼罩着大地。

清晨时分,被一层如柔纱般的薄雾所笼罩着天地,在薄雾和金色的阳光以及葱绿的树林的映衬下,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恬静而安详,在那漫长的战线的后方几名战士放出氢气球,同时又用飘带则量风速、风向,一切都和往日一样。

沉寂的战线依如往日一样,未能燃起战火在泥泞的战壕里,上百万中俄两国的军人们,在清晨到来的时候,在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的同时,都在进行着一个活动。

有的在吃东西,有的走出工事,到外面吸几口新鲜空气。对于那些俄罗斯军人来说,曾经他们根本不把华军放在眼里,在他们眼里,华军是不值的一提的,至少曾经他们这么认为。但是现在,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激战之后,在近六十万远东军陷入包围之中,且包围圈一步步的向着北方缩小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军人会再去轻视那些中国人。

现在,对于陷入包围圈中的俄国士兵来说,他们正在忍受着种种磨难,那是空前的磨难——长时间的围困,令他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遭受了从未曾有过的折磨,尽管他们有充足的食物,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随着夏天的结束,冬天的临近,他们的末日也即将来临,在冬天到来之后。

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似乎并没有那么紧张,因为现在,俄罗斯已经组建的了一支新的军团——西伯利亚集团军,那是一个庞大的军团,现在他们正在进攻中国人的防线,以救援远东军,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包围总被会打破!

甚至就在几天前,还有一支哥萨克骑兵营有如几百年前的冒险家一般,绕过贝加尔湖,穿越北方的的原始森林,抵达包围圈,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中国军队的防线正在后退,他们将会在冬天到来之前收复伊尔库茨克!

一切都将结束!

好消息,让包围圈中苦苦挣扎着的俄罗斯军人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胜利似乎是触手可及的,甚至就连同他们的那位将军——库罗帕特金现在也松了一口气,如果他们能够解围并与西伯利亚军团会师,到时候,远东集团军同样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英雄。

在薄雾散去的时候,在泥泞的战壕里遭着罪的俄罗斯兵们有说有笑,偶尔的那些脚被泡烂的士兵的发出的吃痛的叫喊声,尽管战壕带来的战壕足等疾病,但正是在战壕的保护下,他们才能一次又一次的阻挡中国人的进攻。

在这个时候,在明媚的阳光下,这些以战壕为家的俄罗斯士兵,会脱掉破旧的靴子,晒晒自己的双脚,战壕足!相比于敌人的炮弹,在某种程度上战壕足,或许才是杀伤力最强大的武器,他们甚至无法想象,那些中国人可以长时间呆在战壕内,因为他们从未见过中国人晒脚,似乎战壕足只“青睐”俄国人。

正在这些士兵赤着脚晒着太阳的俄罗斯人享受着这阳光的时候,空中却传了飞艇的“嗡嗡”声,有一艘飞艇从西南方飞来。有一个脱掉靴子,在那里晒着脚的俄罗斯士兵,指着空中大叫一声。

“中国飞艇!”

随后,正在说笑的其它俄罗斯兵,纷纷朝着空中看去,在飞艇驶临他们头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朝着空中射击,而是极为复杂的眼神看着那艘飞艇——显然这是一艘侦察飞艇。

“什么时候,俄罗斯才有自己的飞艇啊!”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人学会了太多东西,就像在远东,面对中国人的机枪,听着连绵不绝的机枪声,他们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可没过几个月的功夫,他们就买来了多达数百多架机枪,法国的、英国的,只要是能买的到的机枪,都被他们买来了。

可是当华军的飞艇却是他们无法获得,除了中国之外,尽管诸如英国、德国以及法国都有飞艇,但是他们的飞艇性能却远无法同中国人相比,即便是现在,在战争爆发七个月之后,天空上依然只有中国人的飞艇。

也许,上帝已经把天空交给了中国人吧!

望着空中的飞艇,地面上的俄罗斯士兵如此想新着,而正如他们想象的一样,那艘孤零零的飞艇从他们头顶飞过的飞艇,远远地绕了一个弧形,又飞远去了。

“哎,天知道会不会带来轰炸……”

看着远去的飞艇,战壕边上的俄罗斯士兵不由得为自己的命运担心起来,对于战争的习惯,使得他们非常清楚,在例行的空中侦察之后,炮击、轰炸都有可能降临,到时候他们会炮击什么地方?轰炸什么地方?那就是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了,但是每个人都非常清楚——飞艇会带来死亡!

这一点可以说,没有任何疑问!

于是,阵地的气氛在这种对死亡的认知中,再一次变得凝重起来,对死亡的觉悟使得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新的战斗很快就会打响。这些俄罗斯士兵并不知道,在侦察飞艇完成的侦察结束飞行后,便向军团司令官做了详细的侦察报告,除去报告之外,还有大量的侦察照片。

“俄军阵地拉得很长,皆有三至四道战壕,多数火炮前置,主要位于第一、二道战壕之间,大部分在此在底洼地带,战壕极深,其深度估计超过两米……”

空中的侦察再一次证明俄军的阵地极为坚固,战争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是通用的真理,战争让俄国人学会的堑壕战,接到这份报告的商德全,在放下报告后,在参谋们在地图上完善着几个进攻点的资料时,他又看了一份天气报告,然后走向地图,认真看了一会儿,然后又说: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了!”。

说完,商德全冷笑一声,这一次意味着什么,这将是最后的一战了!

更准确的来说,是对俄罗斯远东集团军的最后一战,大帅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同样率领着由五十二万军队组成的“西伯利亚军团”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没有给他时间,一但西伯利亚军团突破防线,那么对于东北军而言,一切都将是灾难性的。

近中午时分,乌云遮挡了太阳,到了下午的时候,夹着凉意的大雨降了下来,到了傍晚后,温度再一次下降,这是典型的西伯利亚的夏夜——清冷,而不见一丝热燥。几个小时的大雨之后,在俄军的战壕里是到处都是冷冷的稀泥,俄罗斯士兵无不是抱着枪坐在战壕里,他们手中湿漉漉的枪身闪着黯光,天空里透出稀疏的星光。

一名身材健壮的军官在一间军官住的掩体门口站了一会儿,他匆匆地解开军衣,抖落衣服上的水珠,很快在踏烂的干草上擦了擦长筒靴,这才推开门,弯腰走进掩体。小煤油灯的黄光,油晃晃地照在来人的脸上。一个敞着上衣的军官,他从板床上抬起身来,一只手摸了摸开始变白的乱发,打了个呵欠。

“雨停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