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459章

帝国的朝阳-第459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一直都反对俄罗斯占领日本,现在你们的天皇已经死去,包括他的继承人,你以为中国人在赢得这场战争后会同意日本独立吗?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他们会占领日本,像俄国人一样……”

“是的,总统先生,我也相信存在着这种可能……”

罗斯福的话语让金子坚太郎的心底微微一惊,他似乎觉察到一些问题。

“日本人与中国人同文同种,我想在未来的中国之中,日本是做为平等的一员加入,而非像是俄罗斯一般的奴役……”

对于未来日本的命运金子坚太郎有着清醒的意识,日本的灭亡使得他深信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决战必定会爆发,而那场战争则直接关系到黄种人,准确的来说是东亚人的在世界上的生存权,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赞同“东亚一体化”,当然这个一体化是以满清被推翻作为前提。

“啊……”

微微一愣,罗斯福神情诧异的说道。

“真的没想到,当初的那个金子居然会这么说,如果我告诉你,美国会在未来全力支持日本的独立,你还会这么想吗?”

“在哈佛的时候,你曾经说过,付出总需要回报,美国帮助日本的目的为什么呢?是为了日本的港口?是为了同中国对抗?我想,日本总需要付出代价,西奥多,”

凝视着曾经的好友,金子坚太郎语气坚定的说道。

“你必须要知道,现在,在你的主导下,美国正在走向另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对抗之路,我的朋友,这将是一条走向战争的道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到那时,也许整个太平洋都会燃烧起来……”

“如果不是了解你,我会把这当成战争威胁!”

罗斯福站起身,走到他的办公桌边,拿出了一根雪茄烟。

“中国对夏威夷的占领,使得我不得不做一些并不情愿的选择,就像对俄国人的帮助,不过我应该感谢中国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俄国舰队的到访,国会也许仍然会在是否扩充海军的问题上争执着,现在,已经没有了争执……”

“那么,俄国舰队也是时候离开了,我的朋友,我们都知道,你的邀请只是为了让美国人感受到旧大陆的强大!”

金子坚太郎一语道破了罗斯福的想法,美国对俄罗斯的帮助是有限的。

“在这场战争你的立场是什么呢?是中国与俄国拼个两败俱伤吗?那样的话,美国便有机会从中渔利?”

在接连的反问之后,金子坚太郎又特意补充一句。

“也许,对于美国而言,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但是,如果中国赢得这场战争呢?我的朋友,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是否考虑过,那个时候的太平洋?”

第252章前沿(求月票)

夜晚的大西洋上风平浪静,谁能想到,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还曾刮起一场风暴。天空上的星星在大海夜色里闪烁。星光映衬在平静的海面上,在这特定的氛围内会让人有种置身于神话般的仙境之中的错觉。

在海面上,离开夏威夷已经四十三天的两艘潜艇编组成队,排成纵队在缓缓前进。浮在海面上的潜艇犹如海面上的蓝鲸一般,缓缓航行着。

在甲板上,水兵们都在透着气,他们或是在吸着烟,或是在坐在甲板上享受着这夜间的凉凉的海风,总之,全是一副好不自在的模样,但毫无例外的是一点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之色。

四十三天的航行,使得每一个水兵都感觉极为疲惫,而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放风”的机会都显得极为珍贵,对于这些远航的士兵们来说,这或许是航行中唯一让人感觉愉悦的事情了。

这次远程对于东北海军的潜艇部队而言,无疑是一场考验,他们从夏威夷的珍珠港驶入驶过太平洋,越过合恩角,进入大西洋,一路向北,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现在这两艘经过诸多考验的两艘潜艇,在福克兰群岛接到一次补给之后,在补给即将耗尽时,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当水兵们在甲板上放着风的时候,潜艇舱室内亮着昏暗的橘色灯光。穿着防火皮衣的潜艇艇员们在各的岗位上工作着。昏暗的橘色灯光意味着现在是夜晚。虽然船员每隔8小时换班轮值,但长时间的远程航行加上潜艇舱室的密闭生活环境。轻而易举的就把他们的生理时钟全都搞乱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分不清白天,分不清黑夜。

为了让水兵们的生物钟不至凌乱,进而影响战斗力,在潜艇夜航时。舱内灯光调暗。清晨时转亮,以便让水兵们产生昼夜有别的感觉,而在三餐供应中也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之分。以尽可能的让水兵们在长时间枯燥的航行中有身在陆地错觉。

但实际上,这种身在陆地的感觉,却是从未曾有过的,尽管英国海军答应协助“中国派往大西洋的侦察船只”,但远洋潜艇作为东北海军的一个“杀手锏”,却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国之重器”,就像在福克兰群岛,潜艇只是曾在某个无人的小岛上泊靠,至于所需要的物资,全都是泊于索莱达岛的北洋渔业的捕鲸船运送。

那些在过去的几年间采用风帆与柴油机作为动力的钢壳捕鲸船,在某种程度上,是这场战争中的尖兵,几乎是在俄国作出派出第二太平洋舰队这一决定的同时,海军便征召了数十艘远洋捕鲸船在大西洋、太平洋执行侦察任务,而他们同样也担负其它的任务,比如像远洋潜艇提供补给,现在,在百慕大群岛的某一座无人孤岛上,同样有两艘满载着燃料、食物等物资的捕鲸船在等待潜艇的到达。

“艇长!我们现在已经比原定计划超出五天。按照现在的航速度。虽说我们的食物以及淡水都足以支撑我们抵达目的地,但是我担心设备……”

趴在海图上再一次计算了所需时间后。面带疲色的马国功看着眼前的丁伏涛问道,目地在英属百慕大的一个无人岛屿,根据同英国方面达成的协议,他们可以进入英属领地获得补给或暂时停留,当然这一切都是“非官方”的,这意味着他们在大西洋获得了一些立足之地,尽管他们并有得到的所需要的艇身维护。

尽管对于东北海军的潜艇部队来说,最为遥远的航行就是从大连往夏威夷的航行,但这次远航行也不过仅只是有惊无险,直正的考验是并非是远航本身,而是上万海里远航对柴油机、电动机等机械设备的考验,在整个期间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轮机能否坚持那么长时间,尽管其间也曾碰到故障,但说来到也是有惊无险,至少没有发生灾难性的故障。

尽管为了尽可能多的携带燃料和机械备件。艇内的其它非必要物资被压缩到了最底标准,甚至就连忙食物以及淡水都被压缩,对于远程航行而言,这一切是致命的。但为了更多的燃料和备件,也只能如此了。

可即便如此,在经历了几十天的远航后,潜艇的机械损耗仍然超出他们的意料,备件的使用远远大于预期,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马国功的担心。

马国功的话让丁伏涛一愣,他没想到在历尽千辛万险来到大西洋后,在距离目标还有几天的航程时,就要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

“邵立杰,你是机械师,你告诉我,设备能不能支持三天的航行?”

丁伏涛直截了当的问道机械师,相比于副艇长参谋,在这样的问题上,他更愿意相信机械师的语。

“嗯,没问题……”

沉思片刻,绍立杰又补充道。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还有一些损耗不太严重的部件,也可以拿过来使用,别说是三天,就是十三天也能支持……”

“确定吗?要知道,大家伙现在可全都指着你哪。”

疑惑的看着面前的机械师,丁伏涛有些紧张的问道。

不到迫得不已他是不会打破无线电静默招唤补给船的,这是他不能担负的风险,一但打破无线电静默。就有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尽管他非常清楚,俄国人的无线电技术远逊于东北,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更愿意相信俄国人的无线电技术不逊于东北。

尽管东北大学才是无线电的发明者,但为了安全,也只能如此,他们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抵达大西洋,沿途跟踪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

暮色浓浓,大西洋上的薄雾浮在海面上。潜艇指挥塔上的了望手尽管用着高倍望远镜。但可视距离仍然不高。突然。远处天海一片的边沿入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在平静的海面上中时隐时现,了望手随即拿起了电话。

“报告!312方向现在不明商船!”

值班大副推开艇长室。对室内的长官汇报道。

“立即下潜到至潜望镜深度!立即进入作战态度!”

丁伏涛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命令,遭遇商船对于潜艇编队而言是一个难的的演练机会。这一次远航是伴存着训练,尽管他们的任务是跟踪,但谁知道这个任务会不会突然变成攻击,没准,他们还将会打响这场战争的“第一枪”。

随着艇内的红灯亮起。原本休息的水兵被纷纷唤起,甲板上的的水兵顺利返回艇内。水兵们急匆匆的返回各自的岗位,在水密舱门关闭的瞬间,潜艇迅速潜入海面以下……

里约热内卢是整个人南美洲最好的天然良港,这里既是葡萄牙人登陆之地,同样也是巴西的首都。傍晚时分,里约热内卢港的天边出现一片乌云时。天还未亮就再次暗了下来。接着狂风夹着大雨铺天盖的的砸了下来。看不见码头了。至少停于港内的商船是不会出现什么危险情况。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雨停风散。

也就是在这雨停风散的时候,一艘悬挂着东北商船旗的捕鲸船驶入了里约热内卢港,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中国的捕鲸船出现在这里,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早在三年前,就有来自中国的捕鲸船深入南大西洋,进入里约热内卢港,在全世界的捕鲸业陷入萧条的时候,中国的捕鲸业以及远洋捕渔业却迅速发展了起来,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中国更是建造了吨位高达2。5万吨的远洋的渔业母船,以用于支持远洋渔业,正如当年的规划一样,大海已经成为中国的牧场,每年数以百万吨的渔获令北洋渔业获得丰厚的渔业的同时,亦令中国人获得的了廉价的肉食来源。

对此,世界似乎从不曾在意,对于其它国家而言,他们似乎并没有发展远洋渔业的意愿,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的需求,至少在全世界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像东北一样由政府推动渔业发展的地区。

而遍布世界各地的远洋捕鲸船、渔船,无疑就是渔业发达的象征,即便是战争也无法支阻止渔业捕获,甚至在“多佛尔事件”后,俄罗斯更是将事件归罪于“中国发达的渔业”,使得他们误以为那些渔船是“中国的侦察船”。好吧,那只是借口,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事实,也正因如此,这艘捕鲸船才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这只是一次正常的靠港。

里约热内卢港区人很多。就像一个市场。到处都是喧嚷的人群。望不到头的椰林坠着温暖朝阳。路两旁那些野蛮的黑人、白人以及土著人,更多的却是那些明显带着混血相貌的人们。向那些刚下船的水手们兜售各种货品——西瓜、椰子、兔子……这些新鲜的果肉往往最受那些水手们的欢迎,毕竟在海上他们根本吃不过新鲜的果肉。

在那些水手中,几名东方人在人群中并不怎么显眼,他们的肤色黝黑,完全隐于那些土著人之中,至少在西方人看来,这些东方人和土著人并没有多少区别,其中的一个人在到达港口后,更是直接进入了电报局,从电报局中拍出了一份电报,那份电报极为简单,只是告知捕鲸船所在的位置,这是例行的通告,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非要说特别的话,恐怕就是捕鲸船需要维护的字眼了,这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远洋的船只总难免需要保养维护。

在这份电报发走之后,领头的东方人很快便来到了位于港区的一座三层小楼前,那三层小楼上的用葡萄语书写着“北洋贸易公司”——在过去的多年间,借助英国人所倡导与全力支持的“自由贸易”,东北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着自己的贸易,自然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巴西,尽管只是刚刚在此开拓业务,但他们相信凭借着廉价的优势,有一天中国制造的诸如棉布、皮鞋之类的工业消费品最终会取代巴西市场上的美国或英国货,当然,这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所需要仅只是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进行开拓。

“你们来了?需要什么帮忙的地方吗?”

几乎是在李幕刚一进入办公室,那个显得有些疲惫的公司经理,便连声说道。

“怎么样?其它船都到位了吗?”

李幕沉静的问了一声。

“从北到南,现在每一个港口中,都有我们的船……”

经理一边说话,一边展开一张地图,在地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