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455章

帝国的朝阳-第455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奕劻的双手,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往自己兜里大把捞钱,高调地成为大清国的“首富”之一。坊间传闻奕劻与人交往,不论亲疏,只论金钱,给钱多就亲近,给钱少就疏远。在四九城的官场之中,奕劻“好货”的名声在外,也就是人人皆知他贪财。

不仅国人知道******奕劻贪财,甚至就连外国人也知道,以至于外国人都知道,想要同其打交道,必须先拿出银子来,即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有时候,潜规则时间长了就是规则,就像现在,在京城的公使团中都流传着一个事实——想要同大清国达成协议,必须要先用银子敲开庆王的门。

三辆“东方牌”轿车于庆王府前停下来之后,汽车上下来几个洋人,其中一个洋人由几名洋人簇拥着,走进了庆王府。

几乎是这一行人走过来的时候,就有一个等候多时的青年人迎了过去,以流利的俄语向那其中那位年长的洋人表示着欢迎,当然言语是官方化的、公式化的。

“公使先生,王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而这位公使,正是俄罗斯帝国驻大清国全权公使雷萨尔,在那个青年人嘴上说着王爷等待多时的时候,公使身边的书记官耶吉列夫便悄悄的从西服中抽出了一张本票,那是汇丰银行开具的一万两的银票,这并不是什么给庆王的贿赂。

这一万两,不过只是一张门票罢了!

潜规则同样也是规则,如果是在总理衙门,只需要一千两!但是在这里,一万两,只不过获得一个见面的机会!

在接过那张支票之后,青年人便满面傲色的带着雷萨尔公使一行,走进了王府,然后将雷萨尔一行引进了一间明堂的房间里,这个小房间里亮着电灯,而当前大清国的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就坐在他们的其中。

“亲王殿下,一个好消息,我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新的条约,并授权我们与贵国正式签订秘密条约。”

雷萨尔开门见山的说道,他的脸上带着笑容,似乎像是在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似的。

“根据这一条约,在我国击败贵国的东北乱逆军后,我国将在三个月内完全撤出东北,并同意向贵方转让所有缴获物资,包括军舰在内,如果缴获战舰少于两艘……”

在雷萨尔的口中道出的是一个条约极为优厚的条约,这是《俄清密约》,由俄罗斯提议重新修定的,对于满清政府而言,可以说是极为优厚的条约。

而根据这一条约的约定,在平定清国东北地区的乱逆时,俄清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清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在战后,东北的一切政府资产都将归还于清国,清国允许俄罗斯租借经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将协助清国训练军队以平定国内的逆乱。

这完全是一个针对东北方面的密约,可以说,清政府完全是引狼入室似的借兵助剿,试图重新恢复在中国人殖民统治,但是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帮助”,

实际上,任何帮助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满清需要付出的帮助非常简单,就是向中国宣布东北为乱逆,并派出军队进剿“乱逆”,也就是说,清政府将作为俄罗斯的盟友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

对于清政府而言,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面对雷萨尔公使传递的好消息,奕劻却并没有被对方的笑容迷惑,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喜色,只是轻轻的“哦”了一声,然后轻声说道。

“你们的舰队派出去了吧?”

“是的……亲王殿下,您要知道,我们的舰队……”

“嗯,你们在后贝加尔那边,被唐逆用八十万大军重重包围!”

奕劻的随口一句话,让雷萨尔的脸色顿时一变,库罗帕特金陷入了中国人的圈套,几乎全世界都在这么说,是的,这是事实,现在俄国甚至没有力量去解救那支军队,俄罗斯正在尽可能的从欧洲抽调军队,以挽回现在的局势。

也正因如此,圣彼得堡才会做出根本性的让步,授权他签署这一条约。以换取其派兵进攻东北,或者从库伦切断东北军左翼的后路,从而打破目前的僵局,为下一步的作战铺平道路,现在俄罗斯正在组建一支新的军团,以挽救后贝加尔的近六十万俄军。

“哎呀……难啊……”

长叹了口气,奕劻喝了一口茶,然后慢吞吞的说道。

“……全世界都知道,东北军有一百多万军队,即便是他们把一百万军队派到了前线,在后方,还有几十万军队,而朝廷才只有多少军队,不过只有三个镇,不到四万军队,现在还都在张家口,公使阁下,这,这可是当初你们所希望的,你们不还信誓旦旦的说什么,库什么来着,一定会打败唐逆,可是结果呢?现在……”

话声稍顿,奕劻看着雷萨尔,长叹口气。

“你让我怎么还能相信你?让我大清国怎么能相信你们?”

然后,不等对方回答,奕劻顿了顿,抿了抿嘴,看了一眼雷萨尔:

“公使先生,事实上,现在,你凭着你们派出了一个舰队,就让我用四万人去打东北,这不是让我陷大清国于死路吗?当初,我提出这些条件时,你们可是考虑了很长时间,若不是东北军把你们给包围了,你又岂会做出这些让步……”

“让步?”

雷萨尔假装大吃一惊:

“什么?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友邦与友邦之间的合作。”

当然不是合作,实际上,当初俄国之所以迟迟没有同意这些条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俄国当时并没有处于劣势,自然也就不需要做出什么让步。

然后,现在随着后贝加尔局势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现在,对于俄罗斯来说,俄罗斯需要动用每一分力量在陆地上去挽回局势,现在不管这惊讶有多虚伪,总之,今天必须要同清国人签订条约,这个条约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从东北的后方扶持一个敌人。

只要这个敌人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力量投入东北,那么对于东北而言,其结果无疑将是毁灭性的,到那时候,俄罗斯必然赢得战争的胜利,至于其它……嗯,条约的签订就是为了撕毁的,要不然为什么签订条约呢?

在说话时候,雷萨尔轻轻的将一张支票放到了桌上,这是汇丰银行开出的支票——100万元的支票!这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支出,但在雷萨尔看来却是值得的,如果清国同意签署条约的话……

“公使阁下,你要知道……”

看着桌上的那张支票,好一会奕劻才犹豫不决的说道。

“现在朝中争执很大,如果……”

不等对方犹豫,又是一个诱饵从雷萨尔的口中道出,

“亲王,我们相信,只要您愿意帮忙,条约肯定是可以签订的,而且出于对友邦的帮助,我们愿意向贵国提供一千万两的贷款!”

第248章忧虑(求月票)

1902年5月20日,大连。

似乎战争并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影响,工厂里依如过去一般日夜加班,战争并没有给东北的工业生产带来任何影响,反而对东北的工业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数以亿记的军需订单极大程度的繁华了东北的工业经济,并非只有那些大型工厂从中受益。很多小型企业,甚至家庭作坊都参与到军需生产之中,数百万军队对物质的需求,完全转化为东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战争并没有摧毁东北的经济,更没有拖垮东北的经济,反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甚至标志着东北传统的决裂。

十年一个轮回,现在东北正在用自己的枪炮声告诉世界,这一事实。

十年前初入东北主政的唐浩然,不过只是一个出生茅庐的地方实力派,而现在他和他的东北军却左右则远东的局势,以至于世界的局势。现在东北军用自己在后贝加尔的一次近乎完美的迂回,将近60万俄罗斯军队包围在包围圈之中,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收紧这一包围圈。

世界在注视着东北!

注视着东北什么时候收紧那一包围圈,进而将俄罗斯半数的军队歼灭与后贝加尔的荒原上,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

任何人都非常清楚,这甚至可能会决定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当然,这只是陆地战场上的命运,实际上战争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就像后贝加尔的这场战争一样。

在战争没有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战争会议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演变下去。

对于东三省总督唐浩然而言,战争似乎一直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直都按照着最初的计划进行。

总督府作战地图室是总督府内的军事机构,这里的军官大都是青年参谋军官,还有陆海军军校毕业的年轻人,相比于年长者这些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而且进入总督府作为侍从参谋,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某种程度上的犒赏,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青年军官,以及陆海军校前几十名的优秀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入总统府成为总督本人的侍从参谋,这无疑将有益于他本人未来的晋。

在这些年轻的侍从参谋之中,蔡锷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另类,她并非是出身于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甚至他并不是一名职业军官,在成为军官之前,他只是东北大学的一名助教,但是现在他却是总督府侍从参谋,是总部本人的侍从官,当然只是其中之一。

“随着计划的顺利展开,我军正在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俄军形成包围,”

这当然不是什么围三阙一,实际上,这不过只是借助地理上的优势,用有限的兵力将俄国人层层包围起来,现在对于俄罗斯的远东军而言,他们唯一的生路,在北方,但是往北区却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对于几千甚至几万军队而言,西伯利亚的森林,也许是一条生路,但是,对于近六十万远东集团军而言,那却是一条死路,那里除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只有一些散落其中的人口几百人以致千余人的乡村或者小城市,也正因如此对于东北军而言,西伯利亚成为了一个包围圈,帮助他们对远东军,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包围圈。

现在蔡锷正在报告蒙古方面军司令官向参谋部提交的大规模破交作战计划,作为大学助教的他说话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说话内容又条理分明,详略有当,远远胜过其他人那种一成不变的沉闷节奏,这使得与会的众人有能量保持与瞌睡虫划清界限的状态。

“……为阻挡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增援,我们计划在1000公里战线上组成三个主要破袭集团和若干破袭支队,对伊尔库茨克到叶卡捷琳娜堡之间的铁路线实施广泛的破坏,每个破袭集团由一个骑兵旅和一个预备骑兵旅组成,加强一个骑马工兵营和一个独立骑炮兵营,总兵力一万三千八百人,携带的补给以深入敌境200到300公里,彻底破坏10到20公里铁路线为考虑。破袭支队则以骑兵团以下单位编组而成,配合破袭集团实施小规模作战,主要用于突袭敌铁路线上的关键地段,如桥梁、隧道、车站等……5月20日到30日间将视情起全面进攻,估计一星期内可结束第一轮作战……”

被俄罗斯后防实施破袭作战,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早在战前,东北及派出大量的间谍以及军官对西伯利亚铁路沿线附近进行了参谋旅行,对那一带的了解并不比俄国人差。

现在之所以提出派出军队孤军深入,俄罗斯腹地,完全是因为自伊尔库茨克到乌拉尔山以东,几乎没有从建制的俄罗斯军队,可以说,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他们的进攻,而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摧毁铁路,然后迅速撤退。其目的只是阻止俄罗斯对远东的增援。

认真地盯着地图板上的符号和箭头,频频点头,听完报告后,唐浩然简单地出指使:

“回电给蒙古集团们,同意他提出的作战计划,但作战起时间不得再有延误。”

一旁的青年参谋立即拟好电文,交给另一人到隔壁的电报室出去。

所谓的决策,其实也并非什么神秘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只须在同意或否决两种意向之间选择其一便是了。

“我看可以考虑一下,敌后的特种作战,不要那么保守嘛,可以考虑派出突击队,深入敌后上千公里摧毁铁路桥,摧毁铁路。毕竟这是一个机会,难得的练兵的机会!”

在双城子要塞的破袭战中,突击队发挥的作用震惊了陆军,现在陆军方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突击队,在搜索连队的基础上抽调精英组建的突击队,不能仅仅在训练场上进行训练,他们还应该接受实战的考验。

唐浩然的建议自然没有任何人会反对,而对于他来说,之所以建立侍从参谋制度,除了让这些青年军官给与自己更多的专业角度的军事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