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310章

帝国的朝阳-第310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油?

尤其是二十年后的一战,那是第一场彰显石油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战争,随着战争的展开,其军事意义变得越来越明显。石油并不只是海军舰队的必需品,在欧洲和中东战场上,到处都需要石油。燃油卡车取代了马匹,用于运送军人、武器和供给物资。卡车不但速度快,而且效率高。马匹对军队来说是一种负担,马的食量是士兵的10倍。这种新型燃油汽车需要储存的燃料相对较少,内燃机使如坦克和飞机新型战争武器成为可能。

协约国依靠从国外进口石油,主要是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进口,从而保证了自己的石油供应。而德国自己没有石油,战争期间使用的石油多半来自罗马尼亚的油田。为了解决石油供给的问题,其向罗马尼亚宣战,但在国家陷落前,罗马尼亚点燃并破坏了油田,从而使得直到战争结束,德国都未能恢复油田的生产,最终,德国因为石油供应无法保证而输掉了战争。

正后战后的总结一样,协约国是被石油的洪流带进胜利的……在战争开始时,石油和石油产品开始被列为协约国军队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赢得战争。没有石油,怎么能保证舰队的机动能力、军队的运输和各种工业的生产呢?

石油就是胜利的血液!

也正是从那时起,这句话成为了左右世界进程的至理名言。二十后的二战,轴心国的惨败再一次验证了这个道理。因为石油的不足,纵横驰骋的坦克部队变成了废铁,翱翔蓝天的飞机被摧毁于地面,破浪航行的舰队被迫留存于港口。

没有石油,就没有战争的胜利!甚至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中国的未来!

如何保障未来中国的石油供应呢?

尽管这个时代英国人用其强大的舰队去保证并于全世界各国推行“自由贸易”,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中国可以通过外贸解决石油的问题。但是,战争爆发之后呢?记忆中于战争中被英美的石油海“淹没”的德国以及日本的教训,就是再清楚不过的例子。

正如同日本喜欢开一个苦涩玩笑:“为了石油去打仗,却又因为没有了石油而败战”。

没有什么比建立安全的石油供给更重要的事情了。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把视线投向东南亚,甚至早在制造出汽车之前,而之所以会盯上东南亚,完全是因为“夏威夷危机”,正是那一危机,令唐浩然意识到自己对历史并没有那么了解。

有些部署必须要提前展开,在竞争对手出手之前,就完成整个战略布局。否则等待自己的必然是另一个“夏威夷危机”,甚至结果可能远不如“夏威夷危机”后的均势,毕竟这个时代的美国不同于其它任何国家,其国内力量限制了他的海外扩张,而相比之下欧洲的那些老牌列强却往往更乐意通过强硬手段解决问题,那种实力讹诈完全没有任何用途,与欧洲的那些老牌列强打交道,必须要以实力作为基础。

这个丛林法则的时代,一切都很简单,要么做为别人口中的猎物,要么摇身一变成为豺狼,在这个帝国列强最后的余辉中撕咬属于自己的猎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那么,作为一个虚弱的,在这个时代甚至连“猎犬”都算不上的中国,又将如何挑选属于自己的“猎物”呢?

“婆罗洲!”

在纸上写下这三个字,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挑,或许,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唯一适合的“猎物”了,因为掌握那里的荷兰,根本就没有力量挑战中国或者说,没有力量维持他们在东南亚的利益,若非是英国人的因素,也许,早在几十年前,荷属东印便已经改换门庭。

英国……

相比于荷属东印的主人,对于中国而言,英国才是真正的顾虑,如果排除英国的因素,别说是婆罗洲,即便是整个荷属东印,中国都有机会拿下来。

但问题在于,英国,英国有可能默许这一举动吗?

实际上,在这个“不列颠治世”的时代,任何国际事物,英国都是一个无法排除的因素,而荷兰海外殖民帝国,更是在英国的“谅解”下得以保全,不至于因虚弱的国力,而为其它列强所乘。

“中国并不是列强,更不是西洋列强,而且……”

思索中,唐浩然来回的在办公室中踱着步子,一边走,一边为自己的尝试寻找着种种借口,在这个“地缘政治”尚未成为理论的时代,唐浩然却能够通过“地缘政治”的基本理论去分析中国染指荷属东印,英国人可能做出的反应。

英国之所以维持荷兰利益,与其说是因为两国王室之间的“亲近”,更重要的是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现在的东南亚除非去英国、荷兰之外,还有控制着法属中南的法国以及控制菲律宾的西班牙,后者是个虚弱而落后的帝国,完全不会对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构成任何威胁。

而作为欧洲主要列强的法国,在过去的数百多年间,一直都是英国的眼中刺,其自然不能容忍法国在东南亚的扩张,甚至暹罗之所以能够在殖民大潮中维持独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位于英属海峡殖民地与法属中南之间,作为两国势力的缓冲,通过灵活的外交,游走于英法之间,方才保持着独立。

为了避免法国进一步扩张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英国自然愿意给予荷属东印以“外交保护”,其保护荷兰是基于本国利益,而非所谓的“天然盟邦”,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前提下,中国有“偷鸡”的机会。

(多谢毗沙门天99、panzertank、天下纵横有我、玉苍山大当家、五陵先生、哈虎陆压、k88yrd、李子丘、烦躁de燕子、天差水长听风雨、最终解决等书友的,昨天是书友毗沙门天99(龙套陆战队李子渊)的生日,无语拼命码字,也只能在今天两更……祝毗沙门天99生日快乐!PS:顺求、求订阅!)

第89章眼界(第二更,求月票!)

“偷鸡……”

念叨着这个词,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扬,同时轻轻抽了一口雪茄。

没有比这个词语更适当的了,所谓的“偷鸡”就是在西洋列强反应过来之前,把鸡吃进嘴里,接下来说是外交了。但问题在于……如何把鸡吃进肚子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英国人的理解下,把鸡吃下去!

相比于其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走到窗边,凝视着府邸街的唐浩然,又一次将视线投向南方,婆罗洲正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个选择,或者说最现实、最实际的选择。在1893年的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前半叶世界四大油田之一的婆罗洲的油田还未被发现。但在十几年后,婆罗洲油田这座位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油田,甚至成就了所谓的“石油七姐妹”之一的皇家壳牌,为其成为左右世界能源格局的企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尽管唐浩然有意于婆罗洲开采石油,以保证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可在经历了南非金矿投资的苦涩之后,他反倒变得谨慎起来,没有国家的力量作为后盾,任何在海外的原材料投资或许可以短时获利,但不可能长期拥有,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什么“文明人游戏”,无非只是吃相更为好看一些罢了。

而且,在别人家里的投资,总受制于他人,谁能战争爆发时,于婆罗洲投资的油田不被对方破坏?有些东西只有放在自己的家里才安心啊!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想“偷这个鸡”!把这只鸡偷回到自己的家里。

“石油啊……”

默默的吸着雪茄烟,唐浩然的眉头紧皱着,为了保障中国未来对石油的需求,自己授意情报局制定一个南洋攻略,而“夏威夷事件”的前车之鉴,使得自己不得不加快脚步,可问题是……方案并不成熟,按照那个方案来办,很难取得英国人的谅解。

“这个问题,非得解决不可啊!”

沉吟一声,唐浩然吐出一口烟雾,那烟雾于眼前飘荡着,那眉头却依然紧蹙着,投向南方的眼神也变得越发凝重起来,是时候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希望情报局那边不至于让自己失望吧!”

心有所想中,唐浩然的视线转向了另一个方向,那是情报局所处的方向。相比于其它任何机关,情报局所处的大楼,显得极不显眼,其甚至并不是位于市区,在某种程度上,其是位于郊区,准确的来说是大连一期工程与未来的二期工程之间的那片由大面积的公园组成的绿色地带之间。也正因为其过于偏僻,才使得自情报局大楼投入使用以来,除非局内的雇员以及特工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访客。

不过话说回来,恐怕并没有多少人会对“东亚经济调查局”产生太多的兴趣,毕竟其在名义上是属于“东亚经济基金会”,作为“民间机构”,其主要从事“经济调查”,而其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城市、乡村、农村与农业、工商业、地理资源与风俗等各个领域。这些资料由调查局组织完成,目的无疑是为东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扩张服务。打着“农业基金会”或者“经济促进会”的调查人员队伍庞大而专业,其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关内的城市、乡村、农业、工业、商业、军事、资源、物产、地理、风俗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或粗或细的摸底。

而在另一方面,其却又是东北最重要的“情报机构”,所以在总督府内部才会有“情报局”的编制,不过“情报局”却只是总督府内部的称谓。这正是它诡异之处,尽管总督府有情报局的编制,但是其在总督府内,仅只有一间联络办公室,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情报局的踪迹,甚至就连同其经费,都是通过其它方式划拨,其表面上的经费,仅只能够维持那间办公室的的正常运行。

在东北,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所谓的“东亚经济调查局”这个“民间机构”就是“总督府情报局”,至于所谓的“东亚经济基金会”,实际上是情报局设立的基金会,而其经费来源自然是总督府每年“支付”的巨额“咨询费”。

这种分置,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这一情报机构的神秘性,以至于许多局内的调查人员,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非仅仅只是“民间咨询”,他们个人并非是所谓的“民间人员”,尽管他们是以“民间”的身份被雇佣的。

作为调查局第三处的职员,明石元二郎,无疑就是一个明证,作为日裔移民的他是在年初时,应聘的“经济调查员”一职,在随后的半年中,他一直在华北工作,半年后,工作极为出色的他才从上峰的口中获知调查局的身份,同时,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从“民间机构的调查人员”摇身成为“从事情报工作的特殊工作人员”,虽说这个名词叫起来有些绕口,但对于明石来说却是一个机会,他自然立即作出了选择,成为了一名情报局的外派特工,而现在,在完成基本培训之后,他却被请到了情报局的心脏——局长办公室内。

作为一名日裔外派特工,这无疑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重用,当然这也与他在培训期间上报的那份在日本展开谋略的报告有很在的关系,如果没有那份报告,他也许会如同其它的日裔特工一般,继续从事情报工作,而他的从军经历可能会让他进入关内某支新军充任教官,实际上,这是不少日裔情报人员的归宿,只有极少数人会被派往日本。

但人的命运,总是会在不经济的时候,发生出人意料的改变,就像现在,在李幕臣将那份厚达数十页的报告合起时,他看着面前的明石,唇角微微一扬。

“谋略乃被谋略国家自身之罪!”

念叨着这句话,李幕臣不无认真的说道。

“你来给我好好解释一下这一句,什么是被谋略国家自身之罪!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之罪?”

一个个问题接连不断的从李幕臣的口中道出,最后他又用极为认真的口吻问道。

“那是不是每个国家,你都能找到这个自身之罪,以供谋略之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李幕臣一直在为“南洋攻略”头痛,尽管通过局里的一些外派特工,他请来了一些“骗子”或者说“千门高手”,那些人设立的骗局多少总让他大开了眼界,但在另一方面,那些所谓的“高手”的眼界太窄,根本无法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待问题。

毕竟“千门高手”再高,那也不过只是江湖中人,他们所身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眼界,那些的人格调太低,无法登大雅之堂。而情报局在南洋开展的行动是什么?那可是国与国之间的角逐,眼界决定逼格,那些人显然不是那个层次的。

所谓的“高手”不是那个层次的,同样,作为情报局局长的李幕臣,也不是那一层次的,不过作为局长,他的眼界总高了那么点,再加上过去还从老师那里学习了一些东西,格调自然也就高了不少,可即便如此,那格调依然没有达到那一层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