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274章

帝国的朝阳-第274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冢谢晌绞侨毡尽⒊室约鞍材系榷枪抑福泄硎苤谢腹裼忧О倌辏纱朔讲庞懈鞴曛⑹溃谢魑业戎腹砸涣Χ谷缑晒拧⑷缏仓值遥袢斩歉鞴儆谖餮笕值抑郑徽蚰腹磺浚荒芪业戎铀痢

自东亚同文会成立以来,在唐浩然的有意引导下,其除去进行“东亚各国同文同种”的“血统性”宣传之外,更注重宣传对“中华”的宣传,并将中国置于“东亚守护者”的位置,同时将今日亚洲为西洋奴役与“中国陆沉”相互结合。

而历史同样给予了这一观点证据——明末时,即便是台湾郑氏政权亦曾多次击败西洋人,从而悍卫着东亚各国于不失,而如朝鲜、日本者完全是凭中国之力得享数百年和平,直至满清为西洋人击败,东亚壁屏尽毁之下,西洋人于亚洲之野心自然空前膨胀。

如安南、日本者为西洋列强所侵吞,如朝鲜者若无大帅苦心经营,恐亦将为西洋人所侵占。而由此又引伸出了“中华文明守护者”的地位,作为“中华文明复兴者”的唐浩然以及东北当局自然而然的继承了这一地位。

“如日本人者,其明治之时,鼓吹“脱亚入欧”,实际上是抛文明而入野蛮,其更野心勃勃与西洋禽兽为伍,意欲以中国为敌,以图自肥,焉不知西洋之野心正在于此,待日本尽弃东亚之友邦,于西洋鬼畜为伍,心生瓜分中国狂念之时,便为日本灭亡之日,如今日本之灭亡,非但不是东亚之痛事,和族之悲事,反倒是东亚之幸、和族之幸!”

轰的一声,尾崎次郎的话声未落时,便引起一片混乱,尤其是那些日裔学者,他们更是瞠目结舌的看着尾崎全不知他如何能说出这样的的言语。

“尾崎教授,你这也太过份了,日本灭亡怎么是东亚之幸,又如何是和族之幸!”

一名学者的反对立即引起一片附和声,而尾崎次郎则立即反驳道。

“怎么会不是东亚之幸呢?现在日本灭亡了,不正印度了“脱亚入欧”的荒诞不经吗?日本被俄国占领了,不正是和族举族上下反思之时吗?今日日本之灭亡,于日本,于和族,可谓是天下第一幸事,如若一味任由“脱亚入欧”等思想传播,待到数十年后,日本毕将临亡国灭种之境,到那时又当如何?”

这一声驳斥之后,不顾他人是否能够接受,尾崎次郎接着说道。

“我认为他日能解救日本者,世间唯中华可为,亦只有中国甘愿为和族之解放牺牲本国国民之鲜血……”

在尾崎的言语中,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看来那些驳斥他的日本人实在是太过“迂腐”,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对日本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吗?

“而中国之大数十倍于日本,中华母国一但复兴,其必将再为东亚之悍卫者,必将起王师而救东瀛万民于水火,日本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重回东亚之根源,与中华母国结为一体,虚心学习中华之文明,归属中华,以中华之一员共担悍卫中华文明免遭西洋之摧毁,从而于西洋列强之手夺回我等有色民族于地球之生存权力!”

(感谢blackman1977、teng584584、毗沙门天99、五陵先生、诸夏鬼、天下纵横有我、k88yrd、陈子秦、ㄚ辰呆、书友140430222518774、自若如是、陌丄D、wpohun、野象弹波、k88yrd、烦躁de燕子、书友151007224340501、MieRi、惰奲、mk2012、夏之油菜花、邾氏、k88yrd、notist、长时人各位大大,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无语一路坚持至今,拜谢!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

第48章三省兵工厂(明天加更,求月票)

“这是一场战争,战争的号角已经在东瀛吹响,东瀛之战揭露了西洋欲奴役东洋之野心……如此危局,何以应对?”

《东亚日报》1892年11月19日《东亚危局》

何以应对,11月,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轰动,此时,对于“我大清”地界上的百姓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无外乎这税有无增减,这时局是否安稳,似乎对于百姓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难怪虽说“我大清”的龙旗依还飘扬着,可“天下九督”掌控天下之局却又是众所周知之事,而这九督看似齐心为国,可实际上却又是心思各异,如合肥者把持直隶,假手其兄掌握两广,又以姻亲之名影响闽浙,天下之半尽入其手,如南皮者坐镇武昌,执掌湖广,以两江、陕甘、四川为援,只使这天下隐隐有两强相争之势。

另一方面日本亡国之鉴于前,内外压力之下空前激荡的局势只使得各方为谋自强纷纷“痛下决心”要“参酌西法,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可是以练新军、修铁厂、兴厂矿为基础的新政需要巨大的花费,这加税便成必然,税捐日月激增之余,百姓自然一日痛过一日,对税收之重亦是深有感触。

不过唯一让他们庆幸恐怕就是虽说这税捐日增,可这天下的局势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呈大乱之势,反倒让人长松了一口气来,只在这天下不乱就成,至于这税捐……哎,先忍着吧,谁让老百姓都是属羊的。

不过在这纷纷乱局之中,当初那第一个跳出头来的反倒是销声匿迹了,更准确的来说是不见其消息了,在这天下目光尽为天津、武昌所吸引时,地处关外的关东之地恰如过去一般,被人有意无意的忽视着,不过虽是忽视但谁都清楚现如今的大清国就像《三国演义》里的三国一般,三强隐呈鼎立之势,关东的唐大帅纵是再消停那也是青梅煮酒里的英雄,至于何人为操,何人为玄德,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无论如何这关东正从风头上退去却是众所周知之事,纵是其偶尔登上了那新闻纸,那不过也只是诸如“东北军遣散十营精锐”之类在外人看来自剪羽翼的新闻,至于那什么修铁路、办工厂,大家都在这么办,自然的也就没有什么好稀罕的了,甚至就连同东三省总督府为鼓励工商推行的国货免三省厘金的举动,也未能引起外界的注意。

确实,这天下如李合肥者早已名动中外,为西洋视为“东亚之俾斯麦”般的人物,如张之洞者又被视为“唯一能挑战李中堂之中国政治家”而引海外关注,至于东北的那当初声名赫赫的唐大帅,非但被国人忽视,同样也被西洋人所忽视,国人所忽视是因其名声,西洋人忽视却是因其所处地理位置——俄罗斯帝国的牵绊将会成为唐进军关内的绊绳。

显然,西洋人的眼光更多为犀利,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以人口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为500万人,而东北不足700万,纵是加以朝鲜,东北总督府所辖人口不过2000万,而俄罗斯新征服日本却有三千余万人口,以军力对比,俄罗斯远东驻军更数倍于东北。

正是实力上的悬殊对比,才使得于西方人看来,从出任东北总督那天起,看似强大的唐浩然就被捆绑上了一条无法打破的枷锁,其力量完全被多年来对东北虎视眈眈的俄罗斯所牵制,自然无力角逐关内了。

“至少在他们解决人口问题,在东北的人口达到三千万之前,他们都不可能对关内形成威胁,即便如此,其亦需要面对俄罗斯带来的现实压力……”

西方外交官断言,似乎道尽了东北当局的现实无奈,广阔的土地、有限的人口以及那大国临境的威胁,这一切恰恰是东北退去风头的根本原因——在力量不济之前,他必须要收敛起自己的爪牙,显露出人畜无害一幕,以麻痹自己的敌人,以争取时间苦练内功,充实自身的力量。

在收起爪牙的同时,尽一切可能吸引移民、设立移民营以及创办新式小学则都是需要苦练内功的一个表现,相比于吸引移民、创办新式学堂等一系列的新政举措,奉天西南那片面积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正悄悄的呈现出它的变化。

街道上一栋栋西洋式建筑沿街分布,商业区、居民区、公园以及学校各种建筑科学的散布于西区的街道两侧,而在远处一座座高大的厂房耸立于曾经的草原上,尽管和附近的那些建筑一般,这里的许多建筑同样尚未封顶,那雪花落在房屋的钢梁上,偶尔的还能看到建筑工人在空中走动着,似乎这天寒地冻的并没能影响到工厂的建设。

但实际上因为冬天的到来,建筑施工大都已经停止了,毕竟冬天不适合混凝土的凝固,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辽河的冰封使得仁川水泥无法顺利的运至奉天。建筑停工已经成为了必然,许多建筑工人甚至纷纷转入铁路工地以加快铁路的修建,不过在一些重点工厂内建筑施工并没有停下来,不过大都停留于一些不受天气影响的钢架施工上。

在西区的一片绵延的厂房间,十几座高大的烟囱喷吐着烟雾,这是西区少有的几座完成施工的工厂,虽是深夜但电灯却仍将厂区映的通亮,在百瓦的电灯发出的耀眼的光线下,一台台机床从木箱中运出,被安装于厂房中。

那些黝黑的眨着金属光泽的机床,既有从汉城机器厂运来的设备,也有新采购的设备,设备木箱上的英文、德文表明着设备来自不同的国家,实际上在东北的那些由总督府投资的工厂之中,没有任何一座工厂的设备单一来自某个国家,正如眼前的这些木箱则分别印有英文、德文甚至还有法文。

“大帅,新型子弹机器与步枪机器一样,都是由美国公司提供,子弹机是由雷明顿公司提供,相比于德国的子弹机,雷明顿公司的更为先进,在汉城的时候,我们采购的是德国子弹机,包括造弹壳、底火以及弹头的全部设备有五十五部之多,每月可产子弹三十万发,而雷明顿的子弹机,虽说机床数量为182台之多,但其生产为最新式多机联合生产,每日可生产十万发子弹之多……”

每日十万发子弹,听到这个数字时,唐浩然的眉头也忍不住跳了跳,弹药生产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更准确的来说是东北军的软肋,正因如此在规划建筑东三省兵工厂时,弹药厂就被列于工厂的重点项目。

“这么说,阅林,那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万发子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府中规划的一期工程是四千万,即便是这座子弹厂投产了,不还是有点差距吗?”

一期四千万,二期一亿,这是四年备战计划中的一部分,一亿四千万发子弹,不过只是刚能满足未来东北军的需求,但这只是四年备战计划,按八年计划在将会在哈尔滨投资一家两亿发规模的子弹厂,那是出于对俄备战的需要。

“大帅,从汉城迁来的旧厂每月可以生产120万发子弹,如果两者相加一年可以生产五千万发子弹,超过计划产能!”

虽说看似有些强词夺理,但郑廷襄随后又特意强调道。

“之所以未采购第二套设备,是因为我们的专家考察了一下雷明顿的设备,其中像碾铜片机,自动冲机、切口机之类的设备,一机公司都能够自行仿制,而根据府中制定的一号机进口,二号机仿制的原则,适当的产量上的妥协是可以接受的。”

郑廷襄的一句话道出了北洋公司或者说现在的东北重工业开发公司与任何企业的不同,作为国策公司其承担的并非仅仅只是于东北建立一系列的重工业工厂,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完整工业体系。

实际上这也是早在北洋公司时期的任务,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公司的设备采购都向总公司提交定单,再由驻外公司依据工厂的定单向英、法、德、美等国采购,由于少去了中间洋行代理环节加之数量更为庞大,相比于关内的采购设备便宜了三至四成。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数量上的优势,使得公司非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议价权,往往还能一并购得设备的生产特许授权。

19世纪末的欧美工业界并不是20世纪末的,在这个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到最先进设备以及其专利技术,对于欧美工业界而言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至于转让技术专利是否会带来国家安全上的问题,全不是其需要考虑的事情。

正因如此此唐浩然才会不断重复提到要抓住机会引进欧美各国生产专利技术,这些技术中最为重要就是机床设备的专利,在过去半年间,上千种机床专利随着数万部机床设备的采购被引入公司,位于西区的东北第一机床公司与北洋机床公司则共同承担着技术引进吸引的任务,而以府中制定的原则,企业应尽可能使用仿制设备。

当然这也同这个时代的机床设备没有任何技术仿制难度有很大关系,只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即便是最先进的机床也能加以仿制,而公司之所以引进技术专利,于其说是引进专利技术,倒不如说是引进生产技术。正是通过过去的一年多的仿制,才使得现在机床公司有了仿制简单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