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门千金 >

第62章

相门千金-第62章

小说: 相门千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投奔,赵策任命李简为平章政事,章绍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镇守开封城。如此,再加上之前曾任命的宋淮、魏陶、张伯彦等人; 一个新的朝政班子组建起来。
  赵策甚至下诏书召陆观进京; 但被陆观以年老多病; 且要为父亲守孝为由推拒了。宋淮很惋惜,陆士仪拿着父亲的信在他面前晃了晃; “我父亲不接受皇上的任命是有原因的。”
  宋淮暂时信看了看; 叹道:“岳父说的是对的。”
  大梁立制,讲究“上下相维,轻重相制”; 陆观与李简是至交好友; 两人政见一致,再加上深得赵策看重的宋淮,若是陆观进京后; 势力增大,难免会引起皇帝的猜忌,退一步讲; 就算皇帝不猜忌,但另一派总会说一些话,皇帝听在耳中,时间长了,猜忌也是免不了的。
  陆士仪反问:“皇上任命魏陶为枢密院使兼御营副使,不就是与你互相制衡吗?”
  宋淮把信收起来,“还是岳父看得明白,魏陶此人,于收复失地,与金人相抗等人上不甚上心,只一门心思地讨好皇上,甚至还提议皇上南迁杭州,这人心中没有家国,只有一己之私利。”
  “我爹不回来也好,他年纪大了,回来再卷入这些政事中,也没什么好处,不过他应该也是放不下朝中事情,你是我爹的半子,你可要多与他书信往来,说不定他能给你很好的建议呢。”
  “那就烦请娘子为我磨墨,我给岳父写信。”
  赵策组建朝廷不久,还要部署抗金事宜,宋淮很忙,他并不能每日都来看望陆士仪与女儿,心中很愧疚,每次过来都在街上买很多的小玩意给女儿。陆士仪笑道:“她一个人,这些东西也太多了,你去做你自己的事情,我会好好照顾廷璇。”
  陆士仪常常带着女儿去行宫看望太后与周婉,这个所谓的行宫,其实就是应天府尹的私宅,魏陶曾上书建言在应天府修行宫,但被赵策给推拒了。
  整个行宫住的后宫女眷只有周婉与太后两人,周婉的儿子已经被周家人送到了应天府,赵晖被照顾得很好,白白胖胖的,廷璇伸手去戳他的脸颊,他睁开眼睛,冲着小姐姐吐泡泡。廷璇回头对众人说:“娘,周姨姨,你们瞧,弟弟流口水啦。”
  她觉得不干净,有点嫌弃,赵晖还不知道自己被小姐姐嫌弃了,裂开嘴巴傻笑。于是廷璇又发现了新鲜事,“哎呀,弟弟没有牙齿!”
  她小小的人儿,一惊一乍,可爱极了,田太后怜爱的将她抱在怀里,“真是个伶俐的小丫头。”
  廷璇觉得太后最好了,每次过来都喂她吃甜糕,她可喜欢太后了,她冲着太后甜甜的笑,太后心都融化了,立刻又给她喂了一小块玫瑰酥糖,笑道:“士仪,老身看见廷璇都觉得亲,不如把她嫁到我们家来,我与婉儿都会极其疼爱她的。”
  陆士仪再没想到太后居然会为廷璇与赵晖拉线保媒,她自己可不愿意将廷璇嫁到皇室,开封城破,那些嫔妃公主郡主宗夫人们可是全部被掳走了,听北边来的人说,这些金枝玉叶们被送到了金国的洗衣院,这洗衣院可不是洗衣服的,而是金国收容宫女的地方,她们如今的日子过得生不如死,如果赵晖像那位太上皇一样,陆士仪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落到不堪的地步。她婉拒道:“我母亲极喜爱廷璇,想为她的婚事做主,亲上加亲。”
  田太后惋惜道:“这么好的小闺女,算了,有她的亲外祖母为她做主,虽然不在我家,但我也放心了。”
  周婉替陆士仪解围,“太后,我与士仪曾约定,我做她孩子的干娘,廷璇是我的干闺女,也还是您的孙女儿,她与晖儿是姐弟,这姐弟之情甚至比夫妻之情还要坚固呢。”
  田太后可能是想起她与先帝的往事来,说道:“你说得对,还是做姐弟更好一些。”
  廷璇不懂大人们的心思,她逗着赵晖玩腻了,嚷着要去院子里放风筝,田太后牵着她的手,“老身带你去放风筝。”
  周婉吩咐侍女们跟上去,好好服侍。陆士仪笑道:“周姐姐,我听母亲说,当年我们小的时候,两家的母亲带着我们去相国寺拜佛,相国寺的大和尚说姐姐有贵命,现在果真应了他的话,姐姐如今苦尽甘来,是皇后娘娘了,娘娘千岁!”
  周婉笑着看了她一眼,说:“不是那种正式的场合,你还喊我姐姐,说实话,现在的身份我还没有适应。大和尚说的贵人,我父母还以为是我日后能做国夫人,后来我婚事坎坷,渐渐没人再提这什么贵人的事情。你知道吗,我母亲现在对我好得不得了,还时常对人说她怀我时梦见一轮圆月落在她的肚子上,这些神神叨叨的话,让我觉得很不好意。”
  “你们母女和好了?”陆士仪问道。
  周婉说:“算是和好了吧,母亲待我不像是女儿,她简直是把我捧到天上,可能我在她心里就如同一尊金贵的菩萨,根本就不是她的女儿了。不过我能有今天的福气也该知足了,不能怨恨老天对我不公。”
  陆士仪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人都有烦恼,不能事事顺心。”
  “是啊。”
  陆士仪问道:“我刚才过来时,仿佛听到隔壁院子有女子的笑闹声,可是皇上要封妃了?”
  周婉失笑,“皇上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女人身上,他自小就好骑马射箭,不是个解风情的人,现今当了皇帝,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国家都不稳定,他哪有什么心思想这些事?这是应天府尹送过来的,说是要服侍皇上,皇上让我处置。我正想问问你有什么好建议?”
  陆士仪笑道:“赏赐给那些没有家眷的将士们,一则是显示皇上的恩赐,激励将士们,二则向世人证明皇帝与太上皇是不同的,他是个自律自守的人。”
  周婉颔首,“有道理,不过也不能厚此薄彼,有些将士们赐了女子,其他有家眷的则用钱帛赏赐他们。”
  两人商议着具体的做法,下人来报:“皇后娘娘,门外有一位妇人求见,她说自己是皇上长子的生母,姓胡。”
  陆士仪还记得这个胡姨娘,仗着生了儿子,甚至都不把周婉放在心上。周婉面无表情说:“你将她带到后院,找个屋子先安顿下来,派人看着她,别让她到处走动。”侍女答应下来。
  周婉的脸色很不好,冷笑道:“当初皇上被太上皇遣去金营做质子,府中一众姨娘都纷纷离去,连生了孩子的姨娘都要走,我便放走她们,看来知道陛下登基了,这是回来享福来了。”
  “你预备怎么处理?”陆士仪问道。
  “我本想干脆不搭理这人,不让她进府,但一是顾及名声,二是她生了皇上的长子,那孩子被金人掳走,皇上可能会看在那孩子的份上怜惜她,还是先将她接进来只当是养个闲人,但她想要名分、封赐那是不用再想了,而且此生我也不会让她再见皇上。”
  周婉这样处理很妥当了,这位胡氏比起那些比金人掳走,肆意奸~淫的皇妃贵女,她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
  李简到达应天府后,十分得赵策看重,几乎所有的政事与他商议。李简宦海四十年,经验丰富,他上书赵策,推荐太上皇时被贬的张尧、薛兖二人分别为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使,让他们招抚河北、河东等地的义军共同抗击金军。
  赵策有些担心,道:“这二人并不显名,是否真有能力?”
  李简朗声道:“皇上,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时,张尧就曾联络五万义军进京勤王,只因太上皇一力主张求和,并不信重他,又将他遣出了京城。河北与河东是天下的根本,大梁绝不可放弃这两地,事不宜迟,请您尽快下诏吧。”
  赵策道:“就按宰相的意思,朕这就下诏。”
  宋淮拟诏书,赵策看过之后,道:“子平,其实我属意的人选是你。”他是希望宋淮能去河东等地招抚义军。
  宋淮沉思片刻,才说:“李简大人能识人,他推荐的张尧、薛兖二人是最合适的,这两人在太上皇时,就主张抗金,在义军中素有名望,我不及这两人。”宋淮资历太浅,名声不显,而且没有功绩,义军根本不认他,他不是合适的人选。
  赵策叹气,“是啊,我也是考虑到这些,再说我这里也离不开你。”诏书的草拟,奏折地对答,以及一些国事的商议,这些赵策暂时都不离开宋淮。
  宋淮劝道:“皇上,李大人一心为大梁,您将大事托付给他,就要信任他。”
  赵策道:“李简的人品毋庸置疑,我只是担心他到底是忠于太上皇,还是忠于我。”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


第85章 
  忠于大梁; 但大梁有两个皇帝; 君辱臣死,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迎回太上皇; 尤其是李简这种老臣; 可若是将太上皇迎回来后,赵策置于何地?
  宋淮默然,尔后说:“皇上,不管怎么样,现在最要紧地是对付金人; 昔年太上皇没有听李大人之言; 加强东京防备; 抵御金军,才落到北狩的下场。”金人几乎将皇室所有的人都掳走; 他们知道赵策登基; 必定会恼羞成怒,再次发兵伐梁只是早晚问题。
  赵策眉头紧皱,沉声道:“太上皇昏庸无道; 致使大梁差点亡国; 这样的人哪里配当一国之君,就是死后连祖宗也是没脸去见!”
  “所以皇上你更要虚怀纳谷,重用这些将士们; 让他们看到你与太上皇的不同,人心向背,自然能够看出来。”
  “你说的有道理; 待张尧、薛兖来应天府之后,朕必定加倍礼遇他们,赏他们重金,让他们为我所用。”不过赵策话头一转,“子平,你我是知己,我最信任的是你,我索性就对你说实话罢了,仗要打,但太上皇迎回来对大梁无益。太上皇年轻,而且又是先帝名正言顺册立的皇储,他不会甘心屈居我之下,但他那样昏庸无道的人,我为着大梁,为着祖宗,又岂可把皇位拱手让给他,好叫他继续糟蹋大梁?到时候大梁必定会内乱,一旦内乱,就是外敌入侵的好时机。”
  其实宋淮的意思跟他差不多,这太上皇还是不迎回来的好,这么一个亡国之君,要来何用?不过现在须打着收复北地,迎回太上皇的幌子去联络、组织义军,宋淮想了想,道:“皇上勤勉治国,收复故土后,到时候是民心所向,谁敢不服?届时再与金人谈判迎或者不迎太上皇回来,全在您一念之间。”
  赵策笑道:“子平,这些话我也只敢跟你说。打败金人,收复北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谈起迎太上皇的事情还太早,来,我们来商议部署行军的事情。”
  宋淮所料没错,金人以张邦昌被废为由,再次聚集十万大军攻打大梁。金军补给充盈,再加上上次大胜而归,此刻进攻士气高昂,志在必得,张尧、薛兖率领的河北等地的义军,只有区区两万人,不能抗击。金人一路长驱直入,直奔应天府,其目的很明显是要捉拿赵策。
  魏陶立刻上书赵策,道:“千金之躯,不坐垂堂,请皇上南下杭州避祸。”
  李简立刻反对,质问道:“河北、山东等地已经落入金人手中,现在又将两浙、两淮拱手让人吗?一步步退让,若是金军攻打到杭州,敢问魏大人,皇上又将避到哪里?”
  魏陶反驳,“若是皇上有所闪失,咱们都担待不起。”
  宋淮瞧不起魏陶的言行,却深知赵策留在中原,才能将勤王之师聚集起来,激发士气,一旦南逃,可真真如李简所说,连两淮、两浙都会将会落入金人手中,避无可避,他说:“真宗皇帝曾听从寇准的谏言亲征,大梁获胜,皇上,千万不可南下。”
  魏陶还想说什么,赵策挥手制止他,走下龙椅,冲众位臣子拱手鞠躬,掷地有声地说:“朕必独守中原,希望诸位尽心尽力辅佐朕。”
  众臣忙说:“臣等谨遵皇上之言。”
  ……
  陆姑妈吩咐家人收拾金银细软,陆士仪带着廷璇过来看她,就见她住的正屋乱成一片。陆姑妈不好意思地说:“这里太乱了,我们去花厅喝茶吧。”
  两人去了花厅,乳娘们抱着孩子们走在后面。到了花厅,廷璇与陆姑妈的小孙女润润手牵着手,蹲着地上看蚂蚁搬家。
  陆姑妈笑道:“家里的男孩子太多,都不愿意跟润润玩,现在来了廷璇,润润欢喜得不得了,早晚都想跟廷璇一起玩,士仪,你也该给廷璇生个弟妹了,家里孩子多才热闹。”
  陆士仪道:“当时生廷璇时,伤了身子,大夫说要多休养几年,而且世道不稳,说不定还要逃难,现在也不是生孩子的时候。”
  陆姑妈长叹一口气,“我与你姑父已经打算搬到杭州去了,我总觉得这应天府也不安全,唉。士仪,要不你也跟着我们一起去杭州吧。”
  陆士仪摇摇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