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中国式管理 >

第3章

中国式管理-第3章

小说: 中国式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西方人看见中国科技落后,生活穷苦,便以为中国样样不如西方,应该全盘西化,才能实现现代化。但是回想四五百年以前,中国有一段相当久远的时期,科技领先欧洲。难道中国人首先发明火药,只把它做爆竹,供人玩乐是不对的,而欧洲人把它用来制成杀人的枪弹反而是正确的吗?中国人认为,科技应该用在对人类有利的地方,才能造福人类,不能够用科技来发展对人类有害的武器,伤天害理。到今天为止,这仍然是科技界应该重视的人道精神。

不过,现在中国人由于饱受科技落后的痛苦,已经认真地学习,加强科技研究。据估计,到了2050年左右,中国人的科技又将领先全世界。到时候全球科技更为发达,如果不能发挥中国式管理修己安人的王道精神,恐怕人类死于科技、被高度发达的科技所毁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人类发展科技,却又死于科技,果真自作自受。科技持续发展,已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继续采取西方的作风,认为科技的研究是中性的,不涉及道德的善恶,为了追求利润,只要合法就不必受到什么限制,那么科技的发展,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势必威胁人类的生存。更加可怕的,则是竞争的剧烈,使得人类的思考充满“一时性”,只要有短暂的领先,即马上投入市场,以求先把钱赚到手,不理会将来可能产生的后遗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许多未经细心验证、缺乏长期测试的言论和产品大量出现,不但造成身心的危害,而且严重地动摇了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极为不利。这时候只有中国式管理,把管理和伦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拯救人类,造成世界的繁荣美景,请大家拭目以待。

21世纪的主流价值,不应该放在精良的武器上,否则人类即将毁灭;也不可能寄望于科技的发达,不然的话,人类也同样面临毁灭的厄运。

21世纪应该以文化为重点,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并蓄,彼此兼顾并重,而中国式管理,足以承担这样的重大责任。

序言本书重点

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于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组织的功能,在于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于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的组织力量。

14.安人就是把部分“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透过“己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运用于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加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却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28.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29.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30.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对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分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分熟而不拘礼。31.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但一旦拍板定案,便相当独裁。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

34.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地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36.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37.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38.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39.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40.全面无形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43.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44.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45.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 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48.用情理来领导,最为合理。

49.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50.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1)

什么是管理?

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知和体会各不相同。

但是,一个人对管理的看法代表了这个人的价值观。我们提供的概念,列举如下: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一个人要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

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

安人的诉求为:己安人也安。

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事业顺适、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信誉良好,要兼顾并重。

采用合理的推、拖、拉来把问题化解掉,大化小,小化了,轻松愉快。

寓人治于法治,把人治和法治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

很多人以为中国人只重做人不重做事,或者先把人做好再谈把工作做好。其实不然,我们应该透过好好做人来把工作做好,必须做人做事兼顾并重,这才是良好的管理。

做好人本身的价值不高,能够把好事做出来,才有真正的贡献。有人才有事,有好人才能做好事,这是修己安人的深一层用意。第一节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而终点则是安人。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透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来促进大家的安宁。

管理一方面讲求伦理道德,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因为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却是内在的管理,两者密不可分。

在管理的历程中,透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任务。

要了解这种具有华人特性的管理学,最好从中国、美国、日本管理的比较当中,深切地体会。

由于现代化管理,是由美国所引起,我们先从美国式管理说起。美国式管理,再怎么讲,都脱离不了“我要我成的历程”(如图1)。“我要”代表“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我成”代表“成果管理”(MBR,Management By Result)。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若是成果和目标十分接近,甚至百分之百达成或超越目标,就会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有时还会被裁换。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精神,以“竞争”为手段,拿“数据”作标准,来分出胜负,而判定死活。

日本式管理和美国式刚好相反,他们所构成的,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历程”(如图2)。“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同生要有同死的觉悟,培养出一生一死的交情,准备共同奋斗,绝不临阵脱逃。共荣也要有共辱的打算,因此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却不计较个人的荣辱。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大和魂”的“爱团体精神”,以“一家人”为号召,“互助”为手段,拿“不事二主”作标准,来一致对外,奋战到底。

中国人呢?“目标”可达成也可能不敢达成。因为我们心里最清楚:一旦达成目标,下一次目标就会提高,结果必然逼死自己,何苦来哉!

而且,达成目标不一定受到奖励;未达成目标,也不一定接受惩罚。同样接受奖励,内容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经常弄得一肚子火气。同等受到惩罚,标准也不一致,有时严苛有时宽松,好像大家都在碰运气。

成果的评量,其实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时候,闭着眼睛业绩也很高,这样的成果,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有什么稀奇?生意不好做的时候,竭尽全力业绩依然不高,评量得再正确,又有何用?

同样卖土地,有人卖掉一笔,轻轻松松就赚了大钱;有人费尽苦心,疲于奔命,卖掉十几笔,结果赚到的钱并不多。这种种事实,都充分证明成果评量,实在算不了什么,至少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依中国人观点,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却不能呈现管理的全部,充其量只能表示管理的一部分。中国人不致否认目标和成果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够承受以目标和成果来显示管理的重点。

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同生只是一种机缘,有幸一道进来。然而进来之后,就应该各凭本事,自创前程才对。怎么可以大家拉扯在一起,好像要绑在一块儿,准备同归于尽呢奇Qīsuu。сom书?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同年之中我最行”,哪里肯同年同倒霉呢?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2)

共荣当然很好,不过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我沾一点光”。中国人讲求“合理”,沾太多光大概没有人愿意,因为相差太远,迟早被揭穿、出洋相,不如及早放弃,以求藏拙。沾一点光,表示相去不远,稍微踮起脚跟,便能一般高,当然不能也不必要过分辞让。

若是别人依样画葫芦,也来沾我的光。标准依然如此,只是稍微严苛一些。差不了多少,让他沾光,说是有福同享;差得太多,不让他得利,反骂他自己要称一称,到底有几两重?

同生共荣,中国人并不是不赞成,而是应该有一些弹性,让各人自行斟酌决定。究竟要同生共荣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美国式或日本式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对,中国人也大多能够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使得我们不致也不应该排斥任何主张。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