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91章

唐朝小官人-第91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浼揖敲辞厣儆握飧龆嘉咀匀灰簿褪潜菹录易逯械囊环葑恿恕�

武则天微微一笑,道:“是吗,你既敢作保,朕也没什么不肯给的,好罢,朕会再想一想。”

……………………………………………………………………………………………………………………

一个晚上没睡,老虎累翻了,准备去睡了,睡前不忘求点月票吧,还有就是谢谢大家昨天投了不少票儿,老虎很感激!

第一百四十二章:人中龙凤

靠着南衙不远有大量闲置的宅院,这里大多是地方刺史和一些重要官员的官邸。

他们虽然不在此常住,可是却也蓄养了不少人,而这些人做的,就是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然后加急送到各州去,以供官家们参考。

不过这一次,却有了新的消息。

宫里张贴宫门抄了。

这宫门抄,其实就是针对邸报这种潜规则来的阳谋,你们不是想知道朝廷的动向吗?与其让你们像地鼠一样去打听,那么还不如干脆光明正大地告诉你们,这朝廷发生了什么,也免得一些真假难辨的消息以讹传讹,引起一些没有必要的猜想。

只是宫门抄毕竟不是天天张贴,这一来得看宫里的心情,有些事该让你们知道才让你们知道,难道我堂堂天子,在宫里设了控鹤院,蓄养了男宠若干,也要告诉你?

不只如此,宫门抄毕竟传抄的不是小事,一般的事儿也是没资格张贴放榜的。

自从叛乱发生后,宫里一直都没有宫门抄张贴。

这已是让邸吏们感到有些不妙,于是不免猜想到,平叛似乎并不顺利,甚至李氏代武也并非没有可能,正因为如此,这些邸吏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四处都在搜罗各种消息,而现在,宫门抄终于放了出来。

大捷!

旷古未有的大捷!

看了这捷报,当真是洛阳轰动,两百团结营大破贼军万余,杨绍福授首,贼军死伤无数。

起初,大家不信。

可是很快,当得知各门已经放松了警戒,所有禁军各自回到了驻防之地,城门和入城的水道也纷纷放开,再到后来。杨绍福的头颅被悬挂于则天门,这时候,大家想要不信也不成了。

于是乎,团结营成了大热门。当然,最大的热门还是秦少游。

大家都在打听,这位秦都尉到底是哪一个新贵,随着无数的消息传出,这些消息化作了邸报。传送各州。

京师恢复了平静,以至于山东的叛乱也再无人关注了。

琅琊王李冲?跳梁小丑而已,败亡只是迟早的事,谁理你?

倒是在兵部,有人显得脸色凝重,在阴暗的公房里,没有点灯,此人背着手,看着墙上一幅字画,这是一幅雁门关的出塞图。因为光线不甚清晰,此人眼眸更加专注,他的目光似乎永远定格在画中的飞骑之中。

“团结总营?呵……圣人啊……未免把民团看得太重了。出了一个孟西团营,未必就能出第二个……”

“唯一让人料想不到的,倒是这个秦少游,本以为让他去团结营,自此之后,好生做他的县伯,一辈子至少也能做个富家翁,可是万万料不到。料不到啊……”

“团结总营的将军可有人选了吗?”

站在这人背后的,是个佝偻着身的文吏,他摇摇头道:“宫里倒是没有这个消息。”

“我看哪,无非也就是武家的人而已。不是说秦少游说这是武家军吗?他这句话倒是真正说到了圣人的心坎里去了……只是……到底会是谁呢?”

“罢罢罢,不必理会,萤火之虫而已,能翻出什么浪来。”

他挥挥手,文吏退下,公房里又恢复了平静。

……………………………………………………………………………………………………………………………………………………………………………………………………

敕封县公。官拜都尉,朝廷的旨意发放下来,秦少游早有心理准备,所以虽是激动了一小下,却总还算过得去。

紧接着,便是总营的创立,这总营设在南衙以北,与南衙隔着洛水,秦少游倒是一阵子好找,好不容易七拐八弯,算是找到地方了。

这地方怎么说……

寒酸是有一些的,不过他此番是要拜谒团营大将军,这位仁兄也是新官上任,作为河南道新任的都尉,理应前去拜访。

洛阳有南北之分,南边基本都是官衙,道路宽广,格局方正,而北边则是生活区,街坊林立,显得有些杂乱,道路曲幽,人口密集,人声鼎沸。

而之所以将总营设在这里,自然是尚书省的意思,尚书省据说在研究总营新址的时候,双手一摊,没地了,要不你去邙山或是周山吧。

官僚ZHU意害死人啊,秦少游几乎可以想象那位新任的大将军是如何满满都是泪了。

秦少游上了门,门口是几个不知哪儿调拨来的兵丁,秦少游上前,递交了自己的腰牌,报了大名,过不多时,便有人请他进去。

而武骑团的将军便是在偏厅里见他。

这让秦少游不由皱眉,第一次相见,直接去偏厅,显得似乎有些不太庄重,似乎有轻慢的意思。

于是等他入了厅,便见到一个比他年长不了多少的青年人,一身戎装,见了他,忙是亲昵的上前,道:“秦都尉,本王盼你很久了。”

秦少游来之前,确实是不知将军是谁的,因为这总营设得很仓促,至于将军的人选也有过不少非议,至少秦少游是知道不少人都想往里头塞人,因而被举荐的人很多。

现在看到这么个嘴上没毛的家伙,秦少游就不免有点轻视了,卧槽,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你都可以做将军,我居然给你做都尉,你哪根葱。

“还没请教将军高姓大名。”

这人道:“我乃武崇训是也,家父梁王,而本王蒙圣人不弃,敕为高阳郡王,如今奉旨坐镇总营……”

梁王……就是武三思,这武三思和武承嗣一样,都是武则天的侄子,而且,武三思更为武则天所倚重,至于这武崇训……来头似乎不小。

秦少游愣了一下,突然发现自己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自己很天真地跑去寻武则天,说这是武家军,这武则天倒是很实在,直接就把姓武的给塞进来了。

瞧武崇训的样子……怎么都像个低能儿啊,不得不说,这皇帝的口味真重。

不过……低能与否,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姓武。

明白了真相,秦少游只得道:“下官河南道武骑团结营都尉秦少游,见过郡王殿下。”

武崇训忙道:“好说,好说,不必拘礼,在来之前,家父和圣人都有训诫,说是要倚重于你,所以本王今日上任,就盼着你来,你看,这天下十五道,虽然都设了团结营,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河南道,你是河南道都尉,可有什么难处?”

秦少游忙道:“难处有很多。”

武崇训一摊手,笑了:“咱们慢慢说。”

秦少游想了想,才道:“如今兵是多了,就是操练的人手不够,能否从飞骑里抽调一些充作教头?”

武崇训迟疑了。

他居然迟疑了……

秦少游真是有点恼火,提要求是你要提的,现在一个这么小小的要求,你居然还能瞪着房梁楞个老半天。

而老半天之后,武崇训道:“啊……此事,看来是不可的,圣人设团结营,为的就是从无到有,调拨了飞骑的人去,那么这团结营到底是团结营,还是飞骑呢?”

不得不说,武崇训确实还算是个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皇帝老子的心思就摆在那里,团结营只能从无到有,不得受到眼下军中的任何影响,所以……

看着秦少游的苦瓜脸,武崇训扯出一丝淡笑道:“哎……秦都尉不必灰心丧气,不知你还有什么难处,但说无妨。”

秦少游心灰意冷地摇摇头,道:“没有了。”

武崇训眼眸一亮,道:“没有了?秦都尉,哎呀呀,当真一点难处都没有?”

秦少游恨不得宰了这个姓武的小官僚,要钱,你们不给,要人你们说敏感,要啥没啥,你还问有没有难处,有难处,你也解决不了,我说个屁。

秦少游一肚子的不满和无奈,却还是认真地道:“当真没有了,圣人的训诫是自力更生,臣身负皇恩,千难万难,自个儿担当就是。”

武崇训显得颇为开心,道:“诚如圣人所言,秦都尉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忠臣干将,今日一见,果然不俗,本王也为你的忠心所感动,不如……本王请你吃茶吧。”他拍拍手,有胥吏送来茶水。

而这茶水不消说,自是不知从哪些门路,从秦家那儿购的公主茶。

秦少游也懒得客套,直接拿茶当水吃,武崇训的脸上很明显的露出肉痛的神色,这茶现在炒到了天价,一般时候,武崇训也未必舍得吃的。

“秦都尉,既然你没有难处,那么可就好说了,这河南道的兵事,本王就都托付于你了,往后你多来这里走动,本王很喜欢和你这样的年轻俊杰交朋友。”

秦少游心里冷笑,交(KENG)朋友大家谁不喜欢,却是一脸正儿八经地点头道:“下官也很喜欢(KENG)朋友,尤其是殿下这样的人中龙凤。”

………………

顺便求点票!

第一百四十三章:生杀夺予

和武崇训的会晤,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个字,瞎扯淡。

这个郡王,显然属于躺在父荫上混吃等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

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是无法指望的,而秦少游自然也不指望他。

他更关心的是这一次丰厚的赏赐。

一千五百户,朝廷赐了近四万亩良田,这就相当于后世一个镇还要多的土地了,在这里,秦少游自然是山大王,幸运的是,这块地也在孟津,北靠河水,右依凤凰山,倒算是一个好去处,至于编入县公的户籍人口,倒也都妥当了,按道理,秦少游应当任命一个长史来对这些人进行管理,而这长史实在找不到人,只得将那陈杰搬来,于是乎,一个简陋的管理机构也就成立了,陈长史现在是好大的官,既管食户的生产,还有税赋的征收,除此之外,甚至是协调邻里纷争的大权也落在他的身上。

而他的第一个任务,则是组织人手种桑和移植山茶,这都是秦少游预备好了的,单靠种粮,这几万亩地指望不上,那不如就种植经济作物,男人们负责耕作,女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进行纺织。

要将土地发挥到最大的价值,就必须如此。

眼下是百废待举,而秦少游的团结营,要抓的无非是两条,一条是操练,另一条是生产,生产是为了养兵,养兵是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而如今,他最关心的还是生产,现今孟西有四团团结营,人数在一千二三百人左右,如今全部移到了孟西,直接设了孟西大营。

分驻各地,毕竟操练起来麻烦,而且他虽是都尉,直属于总营将军之下,看上去倒是吓人。这样的级别,至少也得有几千上万个兵,而事实上,他的兵只有一千多而已。没有分散各地的必要。

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就不免要扎营了,营房要进行重新的修葺和扩建,不只是如此,还要新增一些操练的场地。以及靶场、马场,甚至在这附近,还得搭起几个铁匠铺子来,虽然眼下,还不可能生产兵器,可是进行修理和养护却是必须能做到自给自足。

至于这营房的搭建,则是俘虏们的事了,这些河北来的兵,当然不能让他们吃干饭,秦少游将他们当做辅兵使唤。辅兵的人数在四千人左右,负责养马、修葺营房、运输粮草、甚至是提供伙食,只要给两口饱饭吃,倒也不怕他们滋事。

这一千多人的开销,其实十分惊人,因为秦少游的富养政策本就教人咋舌,一个团勇的开销足足抵得上几个禁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秦少游心里自知,团结营之所以被人看重。并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天子,天子想要有一支脱胎于李唐的军马,而且战力必须不俗。至少也要能与禁军旗鼓相当,否则这团结营就没有任何意义。瞧着武则天把武崇训空降下来的意思,分明是很认同秦少游这武家军的看法,自然而然也就对团结营格外的关注,秦少游能做的,就是必须把这团结营缔造成一支精兵。现在,这就是秦少游的立身之本。

隐隐之中,秦少游总有一股危机,虽然现在顺风顺水,可是不要忘了,当年自己堂堂校尉,却被丢到这团结营来,若是在军中没有人做什么手脚那才怪了,而秦少游当时的校尉可是武则天敕封,这也意味着,那个人必定在军中的权势不小,他当日可以打压秦少游,那么今日,秦少游虽然借着团结营重新恢复了风光,可人家还肯坐视吗?

所以……虽然不知道那人是谁,可是秦少游却是明白,迟早有一日,大家会争锋相对,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做得比从前更好。

而要做得好,操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