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72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72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足无措的叶成章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他是东林党干将之一,但与锋芒毕露的复社后起之秀张溥、吴昌时等人关系并不算好,兼之新年未过,复社士子成群结队大张旗鼓过来伸冤,绝对不是件简单的事,深蕴官场之道的叶成章绝不会仓促接下这桩案子,搞不好就是个烫手山芋。

三十来岁的瘦高师爷查懋源很快到来,向两位客人施了一礼,走到王道直身边,低声禀报:

“请恕学生没能及时赶来,但此事学生早在今日上午已有耳闻,预感恐怕有大事发生,于是学生便细细走访,多方查证,终于将此事的来龙去脉查清,起因在苏州退隐名士周老夫子身上……”

文质彬彬的查懋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清楚道来,听得在座的两位官场友人目瞪口呆。

叶成章惊讶过后叫苦不迭,怎么也没有料到年逾花甲的周老状元为了个十三岁的清倌人如此荒谬,举人吴昌时等人又如此强横地胡搅蛮缠,弄出个天大的麻烦推到自己头上。

“这下可怎么办?一边是势力强大的紫阳观和魏国公这样的勋贵,一边是誉满儒林的周老大人和唯恐天下不乱的复社士子,叫本官如何处置?”

进退失据的叶成章心怀大乱,他虽然和苏州周老状元同属东林一派,但不见得要为这种争风吃醋的龌龊事出头,他此前担任过南直隶巡按御史,一张嘴能喷死好多人,可如今身份不同了,面对的争执双方全都是无法得罪的强势之人,无论得罪哪一边都讨不到好处。

师爷查懋源仍然是一脸平静,看到自己东家实在束手无策。便提出自己的建议:“大人请勿着急,虽然此事颇为棘手,大人也不好轻易做出决断,但完全可以一推了之。”

“冲突双方一没重伤。二没死人,而且事发地点属于江宁县衙管辖范围,吴昌时等人功名在身,本应熟知律法,却不知轻重越级申诉。大人完全可以拒之门外。”

叶成章顿时大喜:“确实如此……勉之,麻烦你去办理此事,客气点儿,把人请走即是大功一件!”

“学生遵命。”

查懋源毫不推脱,恭敬地施礼完毕从容而去。

两位客人频频点头,对查懋源的机敏和沉稳风度非常欣赏,年轻一些的兵部清吏司郎中孙思平笑着说道:“没想到大过年的,金陵城里的士子们竟闹出这么一出,不管结果如何,最后都是个笑话。”

叶成章叹了口气。坐下后连连摇头:“此处没外人,愚兄说句不合时宜的话,外间那些复社士子平日里太过放纵,动不动就针砭时弊,非议朝政,似乎天底下只有他们才是忧国忧民的楷模,天王老子来了都不怕,偶遇挫折便群起鼓噪。”

“就以此事为例吧,无凭无据却上门找人家要人,完全就是强词夺理。不知进退,区区小事弄得满城皆知,斯文扫地……唉!再者说了,茅山派的紫阳观和魏国公岂是好相与的?也不知他们如何收场。”

年约四十的户部郎中胡惟弘不是东林党人。看到属于东林一派的叶成章发出这等感叹,也深有感触地说道:“如今的年轻士子确实太过骄横,估计他们就算转道去江宁县衙申诉,结果恐怕也是一样。”

“哈哈!要是这样才好……小弟估计,江宁县令同样会把此事推到上元县头上,而上元县恐怕也要推诿回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谁也赚不到便宜。不过,小朱道长的好名声恐怕要被复社那些士子搞坏了。”三十六岁的孙思平不屑地讥讽道。

叶成章轻抚长髯,有些意外地看着孙思平:“仲安贤弟似乎对小朱道长甚有好感啊!”

孙思平也不否认,端起酒杯侃侃而谈:“确实如此,小弟奉兵部之命去了一趟濠镜澳购买火炮,历经千辛万苦却空手而归,才知道小朱道长远比那些张口心怀天下、闭口抨击朝政的复社士子高尚得多,且不谈小朱道长赈济万民的善举和胸怀,也不提他高超的琴技和商道上的非凡能力,仅是小朱道长海外运回的十万斤精铜悄悄送到京城铸炮一事,就值得小弟肃然起敬。”

“什么?竟有这事?”叶成章非常惊讶,身为应天府尹,这样的大事都不知道,心里确实不是滋味。

孙思平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后低声笑道:“二位兄长可知是谁将十余万斤铜料悄悄送到京城的?不用猜了,就是外面那些文人士子都看不起的南京铜元局总管太监吴景贤!”

“昨夜小弟为铸炮之事,不得不前去拜访他,请他无论如何再弄些质地精纯的铜料送上京城,听完他长吁短叹的诉说,小弟这才知道,小朱道长悄悄送来的第二批十五万斤精纯铜料,刚运往京城,送交兵仗局和工部铸造火炮,他却拿不出银子付给小朱道长。”

“小朱道长对此却毫不在意,对羞愧的吴景贤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我还是个深受皇家恩典的茅山上清派弟子?这批铜料就算本人送给皇上的,不要提什么银子!’十五万斤上好的铜料,要是铸钱足以超过北直隶一年的税赋啊!二位兄长,由此可见小朱道长的品德吧?”

叶成章和胡惟弘齐声惊叹。

两人虽然不愿意赞扬太监,却对朱道临的这一举动大为赞赏,一时间竟然忘了门外那些吵吵闹闹的复社士子。

叶成章的首席幕僚查懋源非常能干,无论张溥、吴昌时和侯方域等声名赫赫的士子如何质问,如何谩骂,他都含笑以对不吵不恼,就一条条相关律法作出解释,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最终让群起围攻的士子们哑口无言,只能恨恨地抬起门板灰离去,再次浩浩荡荡前往城南的江宁县衙。

消息很快传到四面八方,引发全城一片轰动。

返回虎山庄园的朱道临接到消息大为恼火,可除了恼火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暗骂几句,然后顺其自然。

此时的朱道临实在没有功夫理睬这些破事,趁小影和徐拂一群女子兴致勃勃巡视院落之机,悄悄前往院子东面山脚下已经落成尚未投入使用的印刷作坊,进入新建成的两座连体库房,调出应昌培急需的四万套话本,然后关上门返回一墙之隔的正院,吩咐玉虎骑马进城,通知应昌培过来搬走他急要的书籍。

处理完书籍的事,朱道临回到前院花园里的小亭里坐下,撑起腮帮苦苦思考,反复考虑如何与佛郎机人展开人造宝石交易。

在没有现代精密检查仪器的情况下,无论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无论是专业珠宝商人,还是见多识广的欧洲贵族,谁都无法鉴别与天然宝石几乎一致的人造宝石。

这世界还没有人造宝石的概念,若是有人说自己能造出宝石来,绝对会被所有人视为疯子!

朱道临唯一拿不定主意的,是交易量的大小和交易价格的制定,他必须尽快想出个妥善的实施办法,初步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标准,否则将会影响今后一系列计划的展开。

***********

PS:这一章依然为盟主“中国龙侠”大大加更!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第一一二章虎山正院

虎山脚下的大宅院依山而建,占地宽广设计巧妙,总体格局与矮岗东面的紫阳观颇为相似,分成前中后三进院子,前后相连逐层上升,区别是多了个占地十亩的东院和占地八亩的西院。

朱道临的首席总管赵训庭如今所住的静雅小院,就坐落在西院侧后方的山脚下。

夏玉颖和徐拂带着裴如烟、柳如是、顾媚和一群小丫鬟,耗费三个小时才将占地十五亩的三进式大宅院走了个遍,每到一处都要细细查看,对每一个地方都赞不绝口,非常喜欢。

直到斜阳西坠,姑娘们才返回三进院子中占地最宽的中院,一面喝水,一面叽叽喳喳地诉说心中感受,对所有建筑墙体包括围墙都使用统一规格的雕琢石条、上等青砖和琉璃瓦修建的庞大山庄喜欢不已。

大宅院中的每一座独具匠心的独立小院、每一个风格各异的花园都令姑娘们称不绝口,徐拂甚至感叹说,能住在这里一辈子都值了。

朱道临在姑娘们的欢笑笑语声中来到正堂,催促大家准备一下,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返回城里,结果所有人包括娴静稳重的夏玉颖在内,都希望能在美丽的山庄里住上一晚。

朱道临略微考虑,觉得整座山庄除了局部绿化之外均已落成,自己居住的两层式正房、姑娘们居住的东苑和西苑所有家什应有尽有,三十余名家仆和紫竹园搬来的十余家仆早已住进宽阔舒适的后院。

荣任大管家的顾媚叔叔顾三才把一切都打理得整整有条,哪怕立即入住也毫无问题。

于是,朱道临欣然满足姑娘们的愿望,决定明天上午再返回紫竹园准备元宵晚宴,明天是朱道临来到大明之后渡过的第一个佳节,哪怕再忙,也不愿意让心爱的女人留下遗憾。

听到朱道临的决定后,站在角落里等候吩咐的顾大管家立刻赶往后院,吩咐家仆们杀鸡宰羊,张罗晚餐。然后赶往东面的紫阳观通知玄青道长。

姑娘们欢欢喜喜地表示谢意,围着朱道临问这问那说个不停。

朱道临听完姑娘们的问题,引领大家登上中西合璧的正房二楼,沿着下方六根浑圆石柱支撑的宽阔阳台走向东面。靠在雕刻精美的青石围栏上,指着东面的院子逐一介绍起来:

“一墙之隔的东院面积略小一些,但同样是前低后高的格局,中间那两座二层小楼与两楼之间的高台,把东院隔成前后两部分。”

“后院大道两旁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是设施齐全的工匠住房,很快就会住进两百名手艺高超的工匠和他们的家人。”

“后方背靠山体的三排高大的库房式建筑,是印刷厂房和仓库,里面已经摆放天枢阁制造的十套印刷设备,以及堆满半座库房的印刷纸张,将来所能收集到的经史典籍和各种话本,将在那两座高大厂房里编印装订。”

“我估算了一下,工匠们熟悉那些机器设备之后,每年至少能编印百万册典籍、话本和五十万册各科教材,再过几年。哪怕是穷人家的孩子也不用为无钱买书而发愁了。”

“天哪!怎么能印制这么多?”

“那些机器难道不需要刻板吗?要是刻板的话,再多十倍的工匠恐怕也印制不出百万册啊!”

姑娘们都不相信,闹着要去看看那些机器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下次吧,等工匠们安装好机器,摆弄熟练开始印刷之后,我带你们去好好看看,看完你们就明白了,哈哈!”

朱道临解释完,再次指向东面的院子:“看到漂亮的飞檐琉璃大房顶下七丈宽的高台没有?那里将来是武学弟子们举行仪式的地方,高台上方将来供奉的神像不是三清。而是我道教的忠武战神,玄天真武大帝。”

“高台左右两边的楼房宽敞结实,颇有气势,是专门为紫阳武馆文武教习修建的公事房和住所。靠近东面矮岗那两排厢房分隔成八间宿舍,每间可供十二名弟子入住,每间宿舍都有专门的浴室和厕所,元宵过后,弟子们将搬迁入内。”

“靠近我们院子的这两排厢房是四间教室和四间库房,里面已经摆下座椅板凳和刀枪剑戟。是武馆弟子们将来读书学习的地方。”

“中间长方形的平坦场地是操场,过完元宵节,操场四周将会栽上从周围十里八乡买来的大小树木,还会修建一些健身器械,全部落成之后会更漂亮。”

徐拂等人啧啧称叹,未来的主妇夏玉颖低声询问朱道临:“武馆将会有多少弟子入住?”

朱道临颇为得意地回答:“第一批不到百人,但配备的文武教习不会低于二十人,日前紫阳观已从数千孤儿中挑选出五十名好苗子,等我忙完这几天,再从紫竹园义学八百孤儿中挑选二十名弟子。”

“我已经吩咐老史和几位武学教习留意甄别,这二十名弟子将尽数皈依我上清教派医卜一门,其中某个人有可能成为我的亲传弟子。”

姑娘们非常惊讶,之前谁也没听朱道临说过要招收弟子,徐拂当即问道:“公子准备传授给弟子们什么学问?”

“不会和我们音乐学堂一样,学习琴棋书画和女工吧?”媚丫头好奇的询问,惹来姑娘们的一阵笑声。

朱道临笑道:“紫阳武馆是文武兼修的新式学堂,传授的不是四书五经和琴棋书画,而是我从海外天枢阁带来的九年制教材,其中包括国文、算学、格物、化学、音律、自然和武学共七门基础学科。”

“每门学科内容各异,又相辅相成,均为循序渐进的阶段式教学,前三期弟子将用五年时间完成全部学业,除国文、算学、音律之外,其他各学科大多由我亲自传授,至少第一、第二年我会尽量抽出时间给弟子们上课,还会将我所学过的拳术、刀术、行军列阵等等,悉数传授给我的所有弟子。”

“武馆的所有一切均由我掌管,包括紫阳观的师傅们在内任何人不能干涉。我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