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851章

重铸清华-第851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惠庆公主隐隐有些失望,皇太后自从撤帘归政后,就少了一股子的精气神,之前当政时候的从容不迫,雷厉风行都消失不见,变成了一个温吞水一般,不愿意惹事的普通老太太,或许是荣养太安逸了,失去了进取心,皇太后既然不愿意提这事儿,所以惠庆公主也不再说这个了,她眨眨眼,说起了另外的事儿,“老佛爷偏心呢,凡事儿都向着皇上,皇上说什么,您一准都帮着办了,到了我这里,倒是什么都不管了。”

“皇上是咱们大清国的皇帝,他的事儿,是大事儿,我自然要帮衬着,可惠庆你的事儿,是小事儿,我不帮着你,”太后朝着惠庆公主眨了眨眼,“你就不会自己个去办?”

惠庆公主恍然大悟,福了福,佩服的说道,“孙女知道了。”

“你的外祖父,从乌里雅苏台回来了吗?”

“孙女不知道,”惠庆公主说道,皇太后说的外祖父,值得就是崇绮,昔日皇太后让瑛贵妃认崇绮为义父,故此有“外祖父”一说,“你也要多去请安问好才是,你外祖父在蒙古人的心里头,可是威望很高的,”皇太后慢慢的说道,“日后许多事儿,或许能够帮着你。”

太后又问,“听说皇帝给你在外头建了一个小园子?”

“是,”惠庆公主说道,“就在静明园的边上,就着以前的规制,建了一个小小的园子,皇上心疼我,孙女儿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修好了我要去瞧瞧,”皇太后点点头,“是什么样子的?养了很多奇珍异兽呢?那更是要去瞧瞧了,皇帝心疼你,也是好事情,上次他说了说要留你多些时候,等到过几年再给你选额驸,皇帝对你好,我倒是放心了。”

惠庆公主眼中闪了一下,“是,老佛爷说的极是。”

李莲英走了进来,垂着手站在边上,太后懒洋洋的说道,“小李子,又有什么事儿啊?”

“老佛爷,东京来报,日本新添置的神奈川号训练结束,正式投入使用,另外,英国出售了一笔三十万英镑的军火,昨日刚刚到达长崎港。”

二十六、羡慕与否(四)

惠庆公主听到这个消息转过头看着皇太后,皇太后歪在炕上,许久不发一言,似乎已经睡着了,捶腿的宫女悄悄的打量着太后,太后的胸膛默默的起复着是睡梦中的样子,只是眼中还时不时的闪过精光,“知道了,你下去把我的香烟拿来,这会子倒是有些烟瘾犯了。”

“嗻。”

“俣儿,时候不早了,你也早点走吧,”太后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已经是漆黑一片,狂风夹杂着雪花,呼啦呼啦的下来了,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天气不好,早点回去休息,另外这女孩子家家的,可闻不得这烟熏火燎的。”

惠庆公主出了宁寿宫,皇太后半躺着,过了一会,李莲英把法国进口的香烟拿了上来,太后伸了伸懒腰,就着宫女的手,美滋滋的抽烟起来,“日本人动静迅速啊,一下子就办起来了。”

“请老佛爷的旨,这个消息要不要告诉直隶和东北两位总督。”

“说是要说的,可只怕也没什么用处,除非现在就去打日本人,不然等着他来打,这味道真不是好的,俗话说,”太后熟练的吐了几个眼圈出来,“从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等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老佛爷的意思是?让日本人快着些发动?”

“谁愿意打仗呢?”慈禧太后白了李鸿章一眼,“日本人现在被咱们闹得,这军备竞赛,玩的不亦乐乎啊,原本想着让他们勒紧裤腰带发展海军,总要失血而亡的,没想到啊,英国人妒忌咱们,给日本人活生生吹了好大的一口气,把他们倒是吹成了大胖子,眼看着如今倒是好了,胆子也肥起来了,敢和咱们对着干了。”

“他们愿意干就干吧,谁也不在乎不是吗?”太后慢慢的抽完了烟,把烟蒂拧灭在景泰蓝珐琅漆的烟灰缸里头,“户部是不是要选一个藩属国率先作为发行新币的试点?”

“是。”

“我若是户部尚书,我会建议,把这个试点,放在朝鲜,”太后笑眯眯的说道,“他们那里不是民不聊生吗?闵妃这么奢侈,国内是潦倒的很啊,为了静雅日后可以稳稳当当的当着朝鲜国母,咱们也要帮衬一把不是吗?”

“老佛爷英明,”李莲英接话说道,“这些脓包,要彻底发出来,才好救治。”

“其余的倒也没什么可准备的,你让载漪也多去朝鲜晃荡晃荡,不能总是在国内威风,出了门也要威风,若是丢了这宗室子弟的威风,回来我可是饶不了他。”

“嗻。”

太后躺在了炕上,用手支着脑袋,“这日子长了可真是无聊的紧啊,小李子你说是不是?”

“老佛爷说的那里的话,”李莲英微笑说道,“万岁爷孝心感天动地,清漪园马上就要修好了,只怕过些日子,就要请老佛爷去赏玩呢,重修了那景致可是好得很呢,昆明湖比福海还要大几倍,水波荡漾,宫殿楼台,远远望过去,好像是蓬莱仙岛一般呢。”

“那就得空了去看看,皇帝的孝心总是不能辜负着,”太后点点头,“听说这个翁同龢当了户部尚书,对着这修园子的事儿,上心的很哪?”

“万岁爷的旨意,谁敢违抗?”

“那就好,”太后笑眯眯的说道,“那我就等着明年过六十岁的大生日了。”

既然到了十一月,年关就马上到了,过了春节,到了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三的时候,皇帝特别下诏,要求各部各省都准备好,为皇太后庆祝万寿六旬庆典。

中国人素来是最重视整生日的,凡是整生日都是要大肆操办的,再者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逢旬寿时,即满十年的生日,往往比较隆重,尤其是六十岁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六十是一轮花甲,祝寿的规模与形式,超过以往,属于情理之中。何况太后威严过人,民望极深,更是要好好庆祝一番,如今海清河宴,四海升平,国家兴旺富强,办贺寿庆典,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所以才在正月,皇帝就特别下旨,命礼亲王为“总理万寿庆典大臣”,统管各部并诸藩属国还有地方各省,再三说明,务必一定要举全国之力,办好此事。

礼部率先拿出了贺礼,就是《同治字典》,这是由同文馆编撰,第一部中英互译大词典,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只是囊括了一万个常用的英文单词,但是这是历史以来第一部是中文和外文对照的字典,意义特别重大,影响也极为深远,特别是在伦敦进行了出售该书,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三千册销售一空不仅代表了对于这个字典的喜爱,更是说明了对于远东中国的一种神秘和渴求的想法,泰晤士报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酸溜溜说话的机会,“中国对于文化的全球范围企图心已经很明显了。”

这第一个礼物,皇太后就十分的喜欢,她不吝赞美之词,更是要求再接再厉,接下去要编撰中法俄德等国互译大字典。翰林院也不甘示弱,拿出了《英宗实录》这本书名义上是在写英宗皇帝的生平,实则在归纳总结同治十几年的洋务运动萌芽开始大张旗鼓的一个仔细过程,自然,少不了的就是皇太后的治国理念和相关御前召对的话。

翰林院算是干了一件比较中肯的事情。不至于只是局限于排斥洋务运动的观点。王文韶作为礼部尚书,主办这两件事儿拔得头筹。深得太后和光绪皇帝褒奖。

盛京到海参崴的铁路也开始动工,这是铁道部和直隶总督、东北总督三方出资修建的,预计在三年内可以完成通车,日本大使前来抗议,不过抗议无效。素来没有那个国家国内做什么事儿,需要外国同意的。

海军哪里也有了最好的消息,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军舰制造厂来报,最新的驱逐舰已经研发成功!

二十七、压力动力(一)

“纳尼?”明治天皇临时性的被内阁大臣求见所通报的消息震惊的刷的站了起来,御案上的几个茶杯都被天皇的衣袖带了起来,掉在了光滑平整的地砖上,他无暇顾及茶杯,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伊藤博文等内阁成员,“太阁,你说禀告的事情,是真的吗?”

伊藤博文脸色沉重,脑袋似乎有千斤重,他慢慢的点了点头,“是的,陛下,清国上奏给皇帝的公文,我们已经提前知道了,当然有可能是清国的夸张之语,但是我们安排在福州军港附近的间谍,也清楚的观察到了这一艘可能马上会投入使用的新型装甲舰。”

“这一艘的装甲舰,是高速铁甲舰?”

“是的,”军部代表伊东佑亨脸色悲愤,“根据清国的奏报,这一艘赶在清国皇太后陛下六十岁生日的好时候出厂的高速铁甲舰,航速到达了19节。”

“只不过是19节,我个人认为这完全没有什么作用,”海军大臣西乡隆盛不在乎的说道,“我们的吉野号和神奈川号的航速可以达到23节。完全可以把这一艘所谓的高速铁甲舰甩在后头。”

“西乡大臣!”伊东佑亨低声喝道,“你知道这一艘高速铁甲舰的排水量是多少吗?是可怕的九千吨!”

西乡隆盛的心顿时掉在了肚子里,一片冰凉,他的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这绝对不可能!定远和镇远排水量大,但是他们的速度只有16,5节,我们的吉野号和神奈川号虽然稍微低了一点,只有4500吨排水量,但是我们的速度可以围着定远和镇远号,打靶子一样的攻打他们,虽然还有一艘7000吨的金陵号,但是那一艘巡洋舰的速度一样很慢,清国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高速铁甲舰。。。。。。。”

大家一片死寂,只听到自己死一般停下的心脏,在时不时的抽搐着,就算是最不精通海军的西乡隆盛也很清楚,这种高速铁甲舰的威力之所在。

吉野号虽然快,但是他的吨位不如清国新研发出来这种九千吨的铁甲舰,这样的体积,可以碾压任何一艘日本的军舰,用十分通俗的话来说,撞击吉野号,也可以把吉野号撞沉。

吉野号的确是比清国的这种巡洋舰要快,但是快有什么用?九千吨的巡洋舰,轻易的炮火击中他的船身,可以说是无关痛痒,而这种九千吨的军舰的火力,西乡隆盛连忙说道,“太阁,请问这种军舰的火力如何?”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火力完全不清楚,他们的奏报上,没有提出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在得到了法国全部的海军技术,还有德国的共同研发下,这样的高速铁甲舰,他的火力,一定会非常的可怕!”

英德两种的海军军舰风格是不同的,英国喜欢的是航速和射速,对于船身的要求不甚太高,所以之前中国买的七千吨铁甲舰的速度比定远号还慢,无他,这是英国的风格所确定的,他们的海军刚开始也是为了保护航道和追击海盗,并不是用来和诸国争霸的,而德国的海军发展的晚,发展的时候就明确是和诸国争霸的,那么德国的铁甲舰的优势,就在于火力和吨位。

有了德国人的帮助,想必清国的铁甲舰,火力一定不会太差,明治天皇的脸色是死灰色的,“中国真的研发出来了这样强大的军舰?我以为他们的自主研发只是一个笑话,”他用力的抓住椅子的把手,脸色狰狞,“太阁!”

他对着伊藤博文喝道,“难道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海军一定要臣服在清国的舰队脚下吗?我们日本帝国,难道真的无法崛起吗?!”

日本现在的情景,也只有朝着中国发难了,俄罗斯没有得到库页岛和海参崴,和日本相隔甚远,日本就算想要朝着俄罗斯发难也没有任何机会,但是日本筹谋多年,明治维新多年,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清国为什么会这样的强大!”

“请陛下不要担心,”永远胸有成竹不急不慢的伊藤博文,这个时候虽然脸色难看了一些,但是还是一副从容的神态,“臣非常清楚,清国的武力十分的强大,而且臣有罪,臣认为,按照清国的重工业相关技术,应该不可能造成如此强大的军舰。”

“清国实在是太强大了,我们虽然在拼命努力朝着前面奔跑,但是日本的体量太小,就算跑的再快,但是清国只要稍微跨步,就可以把我们抛在后头。”

“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没有机会,”伊藤博文继续说道,殿内的所有人,包括天皇都在仔细聆听着他的说话,“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体制,陛下!我们的体制比清国优秀一万倍,只要清国还保持着落后的封建专制,我们就永远领先他们!”

1854年,目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日本举国震惊,中国天朝的形象开始崩溃。幕府末期的改革派佐久间象山振臂一呼,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口号,成为明治改革以至长远立国的基本方针。具体到文化教育上,就是从培养“和洋汉才”急转到“和魂洋才”。

按照佐久间象山的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