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389章

重铸清华-第389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福气也不会少,只一样,”太后收敛了笑容,“不许闹出以前那样争风吃醋伤及龙裔的事儿,若是有这样的事儿,我绝不轻饶!听到了吗?”

众人又站了起来,连带皇后也肃然听命,“臣妾谨遵皇太后懿旨。”

皇后笑着说道,“珣嫔备下了上好的龙井茶和糕点,皇额娘陪着珣嫔一起用些吧?”

太后点点头,“甚好,只是珣嫔用不的茶,有别的吗?”

“备下了红枣汤。”

“这个好,红枣补血,极好。”皇太后对着珣嫔笑道,“你阿玛刚刚入了军机,你就有了身孕,可见,这个孩子福分很大啊。”

瑨贵人捧了热毛巾给皇太后,笑道,“姐姐是福气大的很呢,真是羡慕死我们这些妹妹了。”

太后接过了毛巾,看了瑨贵人一样,瑨贵人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太后又问:“皇帝呢?怎么还不来?”

“皇上还在养心殿和交通部尚书商议事儿。奴才们不敢进去打扰军国大事。”

“唔,”太后点点头,一会子上了茶水,众人就在偏殿一起用了些,皇太后见到瑛妃闷闷不乐,心里微微一叹,放下了筷子,吩咐皇后,“你是六宫之主,珣嫔的胎你多看着些。我就先回宫了,”太后环视众女,“你们也都散了吧。”

“是。”

太后指了指瑛妃,“瑛妃,你伺候我回宫。”

瑛妃从发呆之中回过神,“是”,站了起来扶住皇太后出了永寿宫,这里离寿康宫不算远,只是隔了几重宫阙而已,太后反手拉住瑛妃,“你的心里不痛快?”

“臣妾不敢。”

太后长叹一声,“我并不是说你嫉妒珣嫔。”太后拍了拍瑛妃的手背,“你是英烈之后,以前就经常入宫的,我见你这个孩子,性子温和,又是知书达理,所以,私心想着留给皇帝,让你入宫,没想到,”太后摇摇头,眼中露出怜意,“皇帝只是对你淡淡的,虽在妃位,可过得不能说是困苦,到底也是平淡的很,你的性子,也是平淡,素来不会争宠。我想着,如今有些后悔,把你带进这不见天日的地方,你若是有怨言,亦是正常。”

瑛妃朱氏连忙跪下,“臣妾不敢,”瑛妃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臣妾要感激皇太后成全臣妾的心意,能入宫陪伴皇上,虽然皇上不甚宠幸臣妾,可也颇为敬重臣妾,偶尔来和臣妾聊天,臣妾已然是十分感激涕零,焉能得陇望蜀,心生怨念?”(未完待续。)

十六、儿女情长(二)

瑛妃犹如风中颤抖的一朵百合花,娇羞令人无限爱怜,太后叹了一口气,“你起来吧,”两个人行到了养心殿后的宫巷之中,长长的红色宫墙之中,两个人落寞的行走着,后面跟着一群太监宫女,秋天的北京城,天空湛蓝,万里无云,“你既然是如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是怕委屈了你,原本在外头,你身上有着爵位,什么夫婿选不好,在这里头,没有恩宠,这宫里的日子,未免难受些,也罢,你日后得空,多来找我就是,我那里热闹些,你也不会寂寞。”

两个人正在闲谈之间,皇帝的御驾就到了,只见他脚步匆匆见到太后两人才停住,“皇额娘。”同治皇帝叫了一声,也看到了瑛妃,瑛妃屈膝行礼,皇帝对着瑛妃点点头,问太后“您是从永寿宫出来的?”

“珣嫔有了身孕,我自然要去看的,”太后笑道,“今个商议什么要紧的事儿?”

皇帝笑道,“穆扬阿说的是到张家口的铁路,京张铁路,途中均为崇山峻岭,如今咱们本来会的技术怕是还不成,还是要准备请外国人来帮忙着修,不过,这事儿急不得,他别的倒是都预备上了,张家口到蒙古的官道已经开动了。”

太后点点头,皇帝又问,“珣嫔的身子怎么样了?”这是第一个有身孕的妃子,皇帝也十分高兴,又问道,“太医怎么说?”

“说身子不太好,胎像有些弱,我叫她安心将养,这些日子就不要出来走动,更是免了她的请安,你平时得空了,就多去陪陪她说话。”

“是,儿子知道了。”

皇帝转身离开,皇太后看了看瑛妃,她身上的旗装花纹也是悄无声息的空谷幽兰,犹如她的不引人注目,瑛妃温柔的眼神望着皇帝的背影,眼中浮起雾气,一时间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皇太后回到了寿康宫,叫安茜把荣安公主请了过来,荣安公主这会子正陪着丽贵妃一起在慈宁宫的三层大戏台听戏,听到慈禧太后宣召,连忙赶了过来,身上尤带着戏台前的锣鼓铿锵,太后歪在炕上,斜着眼看着温柔的荣安公主,“今个听的是什么戏?”

“是南边的戏,叫《打金枝》。”

“哦?”太后让荣安公主坐下,“这戏怎么样?”

“挺好的,皇额娘今日怎么不去?”

“皇帝的珣嫔有了身孕,我去瞧了瞧,再说了,皇额娘也不喜欢看戏。”

荣安吐了吐舌头,“人都说皇额娘爱看戏,也爱排戏,如今京中都喜欢看皇额娘爱看的戏,若是这话被外头人知道了,那戏园子可就没什么声音了。”

太后微微一笑,“只是闲来无事,找点乐子罢了,我们这些深宫妇人,还不如你们,公主下嫁了,就自由自在许多了。”

听到自由自在四个字,荣安公主脸上又露出了前些日子见到的愁容,只是一闪而过,公主又笑了起来,这愁容却被慈禧太后瞧见了,“今个的戏是打金枝,想必就是升平公主和郭嗳的故事了,这是出好戏,只是公主未免吃了委屈,我瞧你也是委屈了,怎么,符珍对你不好吗?”

荣安公主笑道,“怎么会呢。”

“那还是别的人?”

荣安公主勉强笑道,这笑容勉强之极,就连殿内伺候的安茜也看的清清楚楚,“有皇额娘体恤儿臣,哪里有人敢对儿臣不好呢。”

太后闭目沉思了一会,睁开眼,朝着荣安公主招了招手,荣安公主温顺得靠在慈禧太后的跟前,“你是知道的,先帝爷就留下你和皇帝两个人,你额娘我也最疼她,自然也是疼你的,以前我料理着外朝的事儿,你们顾及不到,只是这心必然是还在的,不然也不会说把你指给了符珍,符珍虽然是武将,我瞧着也不赖,是个温和的人,你是公主,下嫁自然也不会有公婆敢亏待与你,我前些日子瞧见你闷闷不乐,才把你留了下来,”太后温和的说道,“你的姐姐,”太后指的是恭亲王之女,荣寿公主,“她的性子要强些,我也不怕她吃什么亏,我的儿,你这样温和的性子,我实在是担心的紧,这才来问你的,你还藏着掖着呢?”

听到慈禧太后这样说话,荣安公主不免红了眼圈,安茜见状连忙也劝道,“凡事总有太后娘娘撑腰,这天底下还有谁比太后娘娘更大的呢,公主您就放心说吧,这里没有外人。”

荣安公主抽泣着把别在腰间的手帕拿了出来,抹着眼泪,“皇额娘,我就问一句,我是不是嫁给了符珍。”

“自然是啊。”

“可,奈何,”荣安公主眼中的泪水险些夺眶而出,“我这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驸马……”

过了半个时辰,太后带着荣安公主一起出了寿康宫,同去了慈宁宫的大戏台,慈安太后等太妃太嫔们都在此处,见到慈禧太后来了,又是一阵行礼,丽贵妃瞧见荣安公主的眼周红红的,慈禧太后的脸色也是不豫,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走到荣安公主跟前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可不能惹你皇额娘不高兴!”

“没有的事儿,”慈禧太后平静的说道,“我听荣安说,今日的戏不错,是我没见过的,过来瞧瞧,大家都自便就是。”说完拉着荣安上了自己的宝座,两个人并排坐了下去,丽贵妃看了荣安一眼,只见虽有泪痕,可神色十分喜悦,这才放下了心。

戏里面,自然是团团圆圆的美满结局,最后锣声响了,太后用帕子抿抿嘴,吩咐道,“且不忙散了,我还有事儿要吩咐。”

慈安太后不明所以,“请姐姐示下。”众人都站了起来,准备听皇太后的吩咐。

太后拍拍荣安公主的手,对着她露出了让她放心的笑容,又指了指丽贵妃,嗔怪道,“我以前忙,顾不上她们,你倒好,自己的女儿都不照顾好!”

“这?”(未完待续。)

十六、儿女情长(三)

丽贵妃连忙跪下,“臣妾不知道太后何意,十分惶恐。”

“快起来,”太后说道,“这原本也怪不得你,谁叫咱们呢都不是公主,不知道他们这里头的委屈,”太后问荣寿公主,“妹妹的事儿,你知道吗?”

“知道一些,”荣寿公主回道,“只是不知道什么程度罢了,问过几次妹妹,她都不肯说。”

“也是,你妹妹老实,自然觉得不好意思说,你有是这样的性子,他们也不敢过分欺负你,”太后正容说道,“这事儿虽然是祖宗家法,我倒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荣安公主的嬷嬷们在那里?”

几个嬷嬷跪了下来,皇太后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众人都站了起来,听着皇太后发怒,“你们原本是奴婢,居然敢拦着公主和驸马见面,还敢索要贿赂,公主下嫁,倒是多了你们这么多婆婆,实在是可恶,夫妻是否见面,难不成还要你们批准!我叫你们这些人跟公主下嫁,是为了防着公主受委屈,少了人伺候,不是让你们去当公主的家,给公主当管家婆的!”太后一叠声的叫德龄,“实在是可恶,德龄在哪里?把这些人都打发到慎刑司去!”

丽贵妃怒不可遏,“好嘛,真真是骑到人头上欺负了!快快快,拉下去,速速杖毙了才算痛快!”

几个嬷嬷瘫成肉泥,止不住的叩头请罪,荣安公主到底是善良,又求情不已,慈禧太后十分生气,“这些狗奴才,”她从来不说这些侮辱人的话,今天看来是气急了,“不能饶了她们。”

荣寿公主也跪了下来,“皇额娘请消消气,您再生气,也要看在这些是伺候妹妹长大的保姆嬷嬷,这样罚了他们,到底是妹妹没了脸面,外头人说起来,说妹妹不体恤老仆,她们固然有错,却不能重罚。”

荣寿公主说的有理,皇太后也不能不听,“好罢,就饶了她们的性命,打十个板子,逐出宫去,不许再伺候公主。五福,传我的懿旨,日后公主、郡主出嫁,陪嫁的宫人若是有以奴凌主之事,一概杖毙!”

“是。”

太后拉起荣安公主,喟然叹道,“不管是后宫还是子嗣,先帝留下来的人不多,你们啊,”太后摇摇头,“这些事儿,早就该和我说,大家都是一家子的人,干嘛烦心事儿自己担着?家人不就是该这样,要相互分担吗?若是都自己藏着,还有什么趣味呢?”

。。。

荣禄拉住了马缰,从马上下了来,家仆早就候着,接过了荣禄手里的鞭子,“老爷。”

“老太太呢?”

“和太太一起在花园里逗着少爷呢。”

荣禄点点头,抚了抚衣服的袖子,跨步进了大门,绕过中堂,朝着后面走去,到了后花园,只见秋日的阳光之下,一个蹒跚学步的三岁男孩,张开双手,笑着朝向一位妇人跌跌撞撞的走去,另外一位满头华发的老妪含笑看着两个人。

“来啊,大哥儿,额娘在这里,”背对着荣禄的妇人轻柔的呼唤着,“走过来,走到额娘这里来。”

那个小男孩走了几步,腿上却还没力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巴一撇,眼见着就要哭出来了,突然看到妇人身后的荣禄,又破涕为笑,双手挣开挥动着,嘴里咿呀咿呀的。

老妪抬起了头,看到了正看得发呆的荣禄,“禄儿回来了。”

少妇抱起小男孩,转过头来,也看到了荣禄,眼中露出惊喜的表情,福了福,“老爷回来了。”

荣禄点点头,“额娘,”走下了台阶,从少妇手里接过了小男孩,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男孩也不觉得眼前的父亲生疏,抓住了父亲的耳朵,一阵端详,把鼻涕都抹在了荣禄的肩膀上。

荣禄抱紧了男孩,对着少妇说道,“我成日都在丰台大营,家中上下都靠着你打理,辛苦你了。”

“老爷说的什么话,”不意夫君如此温柔的说话,少妇喜出望外,连忙说道,“这是我的本分,不敢居功的。”

荣禄点点头,对着母亲说道,“这几日休沐,我就回家来看看,过些日子就是阿玛的忌日,我回来了,总是要上柱香的。”

“是呢,”少妇接过了荣禄手里的儿子,让奶妈带了下去,笑道,“西太后也惦记着老太爷的日子,特意叫内务府赐了内造的檀木线香下来,预备着祭祀的时候用呢。”

荣禄身影微微一滞,随即十分从容,“太后圣德。”(未完待续。)

十六、儿女情长(四)

老夫人看了看荣禄的样子,笑道,“别说这个了,禄儿难得回来,今日我也就不陪菩萨吃素了,咱们一起用午饭。”

荣禄点点头,“额娘还是少吃素,额娘的年纪大了,若是再一直茹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