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339章

重铸清华-第339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飧隼窠冢缓蠼庸缫猓棺磐沸欢鳎骸芭殴涣轿换侍蠛突噬系奶於鳌!

殿内的命妇和福晋连忙山呼万岁恭贺,“恭喜皇上,恭喜皇太后!”

慈安太后喜极而泣,对着慈禧太后说道:“万岁爷终于长大了。”

慈禧太后微笑的看着站在庭中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脸上的神色和自己是那样的相似,慈禧太后若有所思,说出的话也别有韵味,“是啊,皇帝长大了,是有自己的主意了。”慈禧太后把案上的两个荷包抓起来,转过头吩咐恭王福晋,“赏给朱氏和富察氏。”

皇帝定下了皇后,这些嫔妃的位份让皇太后来定,也是正常,只是太后这样一说,大家也都知道了,这新皇后,怕不是皇太后看中的人选,要不然,这流言之中的两个人选,怎么都让太后定了妃位?恭王福晋把两个荷包塞到富察氏和朱氏手里,悄声提了一句“恭喜,谢恩!”这两位才跪下行礼。

位份已定,慈禧皇太后下了御座,对着慈安说道,“妹妹你先安排赐宴的事儿,我去军机处,叫他们下诏。”

慈安太后应下,慈禧皇太后不发一言,朝着宝座后走去,命妇福晋恭送,慈安太后也微微屈膝,看着昂着头站在地上的皇帝,无声无息的笑了起来。

到了养心殿,只见以恭王为首,在内廷行走的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南书房翰林,还有弘德殿的师傅和谙达,都在那里站班,望见皇太后和皇帝驾到,一起跪下磕头贺喜。

“崇绮的女儿,端庄稳重,人品高贵,选为皇后。你们拟旨诏告天下吧!”

旨稿是早就预备好了的,只要填上名字和封号,就可“明发”,恭王便先取出一通“奏片”呈上御案,说明是内阁所拟的封号,请朱笔圈定。

妃子的封号,脱不了贞静贤淑的字样,嫔御较多,有个简单的办法,就象大家巨族的字辈排行那样,从《康熙字典》的“玉”字部去挑,只要与前朝用过的不重复就行。慈禧太后提起朱笔,圈了四个字:慧、瑛、瑜、珣。慧是慧妃,富察氏的封号,瑛是瑛妃,朱氏的封号,瑜、珣两字指在嫔位。

“慧妃在前,瑛妃在后,赫舍里氏为瑜嫔,塞尚阿的女儿是珣嫔,皇帝,怎么样?”

同治皇帝点点头,“皇额娘思虑妥当,必然是好的。”

“那就明发天下吧。”

“臣请旨,”恭亲王又问,“这大婚的吉日放在那个月?好教钦天监挑日子。”

“下半年是必然不成的,”太后说道,“三月份也太慌张了,荣安公主的婚期定了没有?在什么时候?”

“定下来在四月初五。”

“那就叫钦天监在五月里找,五月里立了后,就可以一同去圆明园避暑了,就在五月吧,先让皇帝送了荣安出嫁,再办自己的喜事儿。”慈禧皇太后一扫之前的不悦,满脸红光,“等到皇帝大婚,下半年,我就能撤帘子安心养老了!”

“太后圣德。”

等到群臣散去,皇帝也退下,德龄上来伺候太后,“德龄,你说,皇帝是不是长大了?他的心思,我现在都看不明白了。”

“万岁爷长大了有自己的心思,自然如此,只不过万岁爷是太后亲生的,太后娘娘也只能是相忍为上吧。”(未完待续。)

三十、同治立后(九)

皇后母家素来是要抬旗的,皇后身分尊贵,照理说应出在上三旗,但才德俱备的秀女,下五旗亦多的是,或者出身下五旗的妃嫔,生子为帝,母以子贵,做了太后,则又将如何?为了这些难题,所以定下一种制度,可以将后族的旗分改隶,原来是下五旗的,升到上三旗,名为“抬旗”。赛尚阿家是蒙古正蓝旗,于是太后下旨,就把塞尚阿一家都抬到上三旗的镶黄旗。这下一来,众人又都是大跌眼镜,原以为对着皇后不满,塞尚阿本不是后父,不抬旗论理也是说的过去,如今这满家抬旗,似乎又对着皇后十分中意的样子。

总是说来天意难测罢了。过了几日,内阁下旨,五月初六行大婚之典,这就没两个月的日子了。宫里上上下下就忙乎了起来,精神格外抖擞。慈禧太后亲手用朱笔圈定礼部尚书灵桂、侍郎徐桐为“大征礼”的正副使,讨个“桂子桐孙”的吉利口采。

到了五月初五的晚上,太和殿前,陈设全副卤簿,丹陛大乐,先册封,后奉迎。初六寅初时分,皇帝御殿,亲阅册宝,册封皇后的制敕,是内阁所撰的,一篇典皇堂皇的四六文,铸成金字,缀于玉版,由工部承制,报销了一千多两黄金。“皇后之宝”亦用赤金所铸,四寸四分高,一寸二分见方,交龙纽、满汉文,由礼部承制,也是报销了一千多两金子。

册封的使臣,仍旧是灵桂和徐桐,早已在丹墀东面待命,听得鸿胪寺的鸣赞官传宣,便由东阶登殿,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跪听宣制官传制。任何钦差,上谕必称“该大臣”,只有这样差使,称呼格外客气:“卿等以礼册封”。等正使灵桂、副使徐桐。受命下殿时,供奉玉册金宝的龙亭,便由鼓吹前导,抬出太和门。册封专使跟随而出,再后面就是校尉所牵的两匹马,要到大清门外,专使方能骑乘,直趋后邸。

崇家此时。里外灯火辉煌,门外人声如沸,皇后的全副仪仗,一直排出两面胡同口,喜事大总管荣全奔进奔出,忙得满头大汗。等正副使刚进了胡同,他便通知,“请皇后的驾!”自然,崇绮是早就率领他的父亲和子侄,恭候在门。鼓吹喧阗声中,册宝龙亭停了下来,正使副使,一个捧册、一个捧宝,徐步进了大门。

大门口是崇绮率领全家亲丁跪接,二门中是崇绮夫人率领子妇女儿跪接,等在大厅上安放好了册宝,皇后方始出堂,正中向北面跪下,听徐桐宣读册文。骈四俪六的文章。用的大半是《尚书》上的典故,而且抬头的地方极多,看起来十分吃力,以致于徐桐念不断句。也念了好几个别字,费了好大的劲才念完。

于是灵桂把玉册递给左面的女官,跪着接了,转奉皇后,皇后从左面接来,往右面递出。另有一名女官接过,放在桌上。金宝也是这样一套授受的手续。册立大典,到此告成,灵桂和徐桐,随即回宫复命。

这就到了该奉迎的时候了。一吃过午饭,文武百官,纷纷进宫,在太和殿前,按着品级排班。申初时分,皇帝临殿,先受百官朝贺,然后降旨发遣陈设在端门以内、午门以外的凤舆,奉迎皇后。奉迎的专使是两福晋、八命妇。两福晋是皇帝的婶母,惇王和恭王福晋,八命妇原来都应该是一品夫人,但既要结发,又要有子孙,而且年纪不能太大,那就只好用二品的来凑数了。

奉迎的仪节,又以满洲的风俗为主。开国之前,在白山黑水之间,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骑马,迎亲亦是如此,新娘子是骑着马到夫家的。皇后自然不能骑马进宫,但迎亲的两福晋,八命妇,犹依康熙年间的成例,必须骑马。当时入关未几,旧俗未废,王公内眷乘骑往来,不足为奇,两百年下来,旗下贵族的福晋、夫人都坐八抬大轿,尤其是恭王福晋,跟着她的久任督抚的父亲桂良,到东到西,平日起居,与汉人的大家小姐无异,不要说是骑马,连马鞍子都没有碰过。这时突然说要骑马,而且在万人空巷的百姓围观之下,招摇过市,真是提起来就怕,好几次跟恭王提到,最好改做乘轿或者坐车,不然就豁免了这个差使。

这两个要求都办不到。大婚盛典,两宫太后钦派的奉迎专使,说起来还是一大恩典,不能不识抬举,请求豁免。若说改变旧例,不但仪制早定,无法更张,就算能够,恭王也不肯这么做,因为这会引起讥评,甚至言官会上奏参劾,安上个“徇私乱法”的罪名,说不定又一次搞得灰头土脸。

万分无奈,只好现学。亏得她的长子载澄,虽然胡闹的紧,可在少年亲贵中,骑射最精,两福晋、八命妇学骑,归他一手教导。载澂亲自在上驷院中选了十匹最驯良的枣红马,找了他的堂兄弟载漪等人做帮手,在恭王府的后苑中,整整教了一个月,才将他母亲教得敢于放心大胆,骑着马上街。

到了奉迎的这一刻,恭王福晋才知道这一个月的苦头,真没有白吃。出午门上马,等龙亭前导,凤舆后随,她便与她五嫂并驾齐驱,让载澂最得力的一个“马把式”,穿上銮仪卫校尉的服饰,牵着马款款而行,由端门经天安门,通过天街,安安稳稳地直出大清门,只见夹道聚观的百姓,指指点点,相顾惊异,心里非常得意地在想:这一趟风头可是出足了!

到了后邸,崇绮全家依然有一番跪接的仪注,等把凤舆在大堂安置好,十位福晋命妇到正屋谒见皇后,然后伺候梳妆。有几样东西是外间从未用过的是外国进来的香粉,这东西还是皇太后的私房,拿出来赐给未来的儿媳妇,粉是水粉,与江南的鹅蛋粉不同,抹在脸上,片刻就干,又白又光又匀。

然后梳头,梳的是双凤髻,一边插一枝双喜如意碧玉簪。(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

三十、同治立后(十)

里面静悄悄地在梳妆,外面却又有报喜的到了。这是崇绮自长女贵为皇后后,第三次蒙受恩荣。最初是封三等承恩公,公爵照例该有一份内廷行走,或者扈从仪驾的差使,所以第二次被授为散秩大臣,这是闲散宗室例授的职衔,无俸无禄,亦不须当差,好听的就是“大臣”二字。

此刻第三次加恩,对崇绮来说,相当实惠,内阁所奉的上谕是:“委散秩大臣三等承恩公崇绮以内阁学士候补。”他原来是翰林院侍讲,五品官儿,这一下连升三级,内阁学士是二品,等一补实,照例还可以兼礼部侍郎,外放必是巡抚,如果当京官,则在各部转来转去,都是“堂官”。这一道恩旨,相当于十年的经历,崇绮自然感激天恩。

塞尚阿也沾了自己府中两个后妃的光,都统的虚衔,一下子起复,成了领侍卫大臣御前行走,虽然这份差事一般都是指给那些年富力强要在御前奔走的大臣,指给七老八十的塞尚阿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不过塞尚阿满脸荣光,不以将来要在御前伺候奔波为苦,自己可是皇后的亲祖父,皇帝焉有不尊敬的道理?

如此繁文缛节不堪一述,皇帝倒是成了最闲的一个人了,只是端坐在养心殿内,只是虽然闲,心里倒是焦躁的紧,直到入了交泰殿,满脸通红的皇帝这才稳了下来,面对惇王和恭王福晋的请安,皇帝略微有些不好意思,“五婶六婶辛苦了。”

“借皇上的喜气,一点也不累。”惇王福晋是一个圆脸的妇人,生的一团喜气,对着自己的妯娌说道,“咱们先跪安吧。”

于是几个人退了出来,交泰殿西暖阁的殿门咿呀一声合了上来,太监宫女和命妇福晋们就在檐下等着,过了一会。新任皇后的声音响了起来,惇王福晋听了几句,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诗词,可里头的意思还是听的懂的。“哎呀,到底是状元的女儿,万岁爷这是要考校皇后呢。”

嫔妃们则要晚一些入宫,也没有皇后那样的气势,宫灯只有八对。不及皇后成排的宫灯,把大清门掩映的宛如白昼,且只能从顺贞门入宫,奇他拉氏的府中,亦是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只是门第不如凤秀家,相之比较未免人少了些,世人都是跟红踩黑,何况这瑛妃只不过是奇他拉氏的养女。将来能有多少依靠,还说不好呢。

魏佳氏的儿子兰德已经得了一个云骑卫的爵位,自然不能和承恩公比,但是他也颇为感恩,这时候看的时辰差不多了,宫里头的太监又开始催促,兰德连忙到了内室,关防甚严,只是兰德是如今奇他拉氏府里的主事之人,五其他可得力之人。也不得不在朱元秀的厢房外头跪下磕头,“启禀瑛妃娘娘,时候到了,请娘娘准备着起驾。”

外头的几个亲戚福晋太太连忙进了厢房催驾。只见魏佳氏和朱元秀两个人抱在一起无声得流着泪,几个太太连忙劝住,“这可是大喜的日子,娘娘哭不得,快快快,拿胭脂水粉来补一补。”

朱元秀悲切说道:“额娘照顾这么多年。我却是无以回报,还要长居宫中,不得承欢膝下,女儿实在是惭愧的紧。”

魏佳氏也是红着眼,只是强忍着不落泪,“娘娘说的什么话,您能入宫侍奉皇上,又封为妃位,乃是寒家的天幸,我能和娘娘一起呆了几年,已经是天大的福分,怎么敢让娘娘再侍奉跟前呢。”魏佳氏亲自在朱元秀的发髻上插了一只青玉梳子,在水银镜子之中看到朱元秀宜喜宜嗔的面容,“娘娘乃是英烈之后,身份尊贵,入了宫中,要记得孝顺两宫太后,尊敬皇太后,敬爱万岁爷,这日子就没错。”

外头太监又催驾不已,于是魏佳氏等人按品大妆送朱元秀进了轿子,又在大门口跪送,直到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