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明末当皇帝 >

第20章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0章

小说: 重回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将军,华业不能这么说,这土匪中也有好人和坏人之分,这奇峰下的土匪显然是好人了,你看看,如果他们是坏人的话为什么要保护这么多的老百姓,还给他们田种,还时时刻刻在保护着他们,况且他们也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伤害普通百姓的事情,为何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呢?”何安据理力争,明明比张三亮矮了一头,气势上却显得更盛一筹。

“好了,都不要争了,要不这样吧,何安你去一趟,一边跟董江说明我们的意思,一面去看看那里面老百姓的情况,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传闻所说的那样被善待,若是真的,那我今天就不能攻打这些人了。”项玉制止了他们之间的争吵,交给了何安一项任务。

何安人小胆子不小,想也不想的就接受了,为了表示明军的诚意,何安只带了两名明军护卫,他只道自己是去谈判的,人带多了反而坏事。

此时,山下的土匪也早已经发现了明军了,他们连忙把这一发现告诉了董江,董江一听有明军前来讨伐,立马集合部队,将几百名土匪拉到外面布好阵势,想阻挡住明军的进攻,一面通知里面的村民,让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撤离。

正在这个时候,何安出现在了土匪的视线中,只见三个明军装扮的人打着白旗,慢慢的向自己这边走来,土匪们不知该怎么办,纷纷看向董江,董江明白明军的意思,是想要跟自己谈判,正好自己也需要了解明军的虚实,也给身后村庄的百姓争取撤退的时间,于是他让人去把那三个人带过来。

这三人自然就是何安他们了,这时是在外面,董江坐在一块大石上面,周围站了两派土匪,手里面有的拿刀有的拿枪,其他人还是一脸警惕的守在防线上面注意着明军的动向,何安微微一笑,这伙土匪还真是有趣。

他走上前去,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大明泉州府军破虏将军帐下知事何安,参见董将军。”

董江听他喊自己将军,微微笑道:“原来是何知事,何知事大驾光临不知所谓何事。”他边说边想明军那边望了一眼。

何安淡淡一笑,说道:“我家将军本意欲出兵讨伐将军您,但是后来听闻将军您好事多行,有不曾戕害无辜人等的性命,还收留了上千名流离失所的百姓,因此对将军十分钦佩,便不忍刀兵相见,特遣在下前来一探虚实。”

何安说的很直,直接就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董江看了他一眼,见他神情自若,波澜不惊,料定必有所依仗,因此说道:“你家将军若是好意,何不自行退去,免去刀兵,大家和睦相处,岂不极好?”

“董将军说的是,但是我家将军既然来,只怕也不能就这样空手而去,戴帽山的秦明已经为我家将军所灭,董将军想必已经知晓了。”何安边说边暗暗察看董江的脸色。

董江在他说出秦明已经被剿灭时,果然出现了微微的诧异表情,但是很快就被他掩饰了过去,不过何安却已经知道了原来他们还不知道秦明已经被灭了。

“秦明此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我早料到他会有这一日,你也不必那这事出来吓唬我,我是不怕的,我手底下的兄弟们更是不怕事的,是不是啊?”他最后一句话故意提高了声音,好让附近的土匪都能够听得见,果然他一说完,手底下的小喽啰齐声高喊“不怕!不怕!不怕!”一连三声,震得何安耳朵都生疼。

“不过我们这些大老爷们虽然不怕事,但是也不想挑事,加上这庄子里面有两千多个乡亲,我不想连累到他们,说吧,你们官军想要怎么办?”董江话锋一转,直接将问题挑明了。

董江把话挑明了说,这倒省去了何安不少事:“我家将军念及百姓疾苦,因此对于董将军的所作所为亦是十分的钦佩,因此想请将军带着麾下众位好汉加入我大明军中,在乱世中为一方平安和中华复兴作出贡献,不知董将军意下如何?”

董江哈哈大笑:“招安?哈哈,你家将军官职不小,但是手底下的兄弟还没有我的多,凭什么我要听令与他,接受他的招安呢?”

董江的话在何安的意料之中,他不慌不忙道:“将军手底下的人数确实不少,但是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大道师出无名。敢问将军,若是独自面对泱泱清廷,将军胜算几何?”

董江虽不知道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也隐隐感觉话中有话,不过还是照实说道:“我手底下兵寡将少,抵挡不了清廷大军。”

“将军倒也有自知之明,不错,此时清廷气势正盛,清兵也是锐不可当,不要说将军,就是我大明朝廷这时也危如累卵,难挡清贼兵锋,将军所处之处虽然偏远,但是日后也必然会被清廷发觉,以将军眼下军力不仅保护不了这庄里面的几千百姓,甚至是自身也十分危险,将军以为在下所说是否属实?”何安抛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说辞。

ps:上一章之前发重了,现在已经改过来了,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三十一章诸军议事

“你们明军?呵呵,我可是听说吴三桂在云南那边抓住了永历皇帝,明朝已经没有了吧?你们明军还不是和我们一样被清廷称之为流寇乱贼,有何必五十步笑百步。”这董江竟然知道永历皇帝被抓一事,看来有点来头。

“非也非也,厦门城有国姓爷延平郡王坐镇,又何来流寇乱贼一说,况且王爷手下兵强马壮,更兼水军犀利,清军也不是对手,就算是不能坚守厦门,明军依然可以撤往海上,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大业,只要明军还有一兵一卒,便不能说我大明朝已经覆灭。”

“既然如此,我倒是对于你们有点好奇了,若要让我加入你们也可以,只是我手下的兄弟们不能分散,还有庄里的百姓也必须妥善安置,答应我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否则的话你就回去让你家将军准备开战吧!我董某人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何安点头示意自己会如实禀报,然后提出了进入庄里查看的要求,董江也没有拒绝,差不多一个多时辰之后,何安和两名士兵才回到了明军阵中。

众人早已等候多时,有担心何安他们一行会有危险,所以这时见到他平安归来也都十分高兴。

何安将自己和董江谈话的内容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项玉微微有些皱眉,保留他的军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还是由着他带着自己的部下的话在自己军中容易形成小的团体,到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势就不好了。

何安察言观色,知道了项玉的想法,连忙说道:“将军,我倒是认为可以接受他的这一条件,日后我军肯定要扩编,倒是后再将他的军中的一批军官抽调出去,换上另一批军官安插进去,也就行了,或者倒是后找一个理由将董江调离,那时候我们人多,局势也好控制的多了。”

项玉点了点头,这时候先把董江的这边问题解决了再说,他担心戴帽山那边的土匪会趁着明军守备空虚重新进攻戴帽山,因此急着解决这边的事情好腾出手来解决那一个隐患。

何安于是再一次来到董江军中,将项玉的意思传达给他,董江见明军答应了自己的条件,自然十分满意,说实话,自从秦明三番两次打劫明军粮队之后,已经有好几个营的明军已经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了,万一这些明军打过来必然会伤及无辜,他不想这些跟着他的百姓受到伤害,因此接受招安,或者远遁他乡成为了摆在他的面前的两种选择了。

这个时候清军正在向福建一带调兵遣将,他这边人口又多,很难走出多远,因此他的危机其实已经十分严重了。

项玉带着大军进了奇峰山,跟董江见面之后安排好剩下的事情,主要是要将董江这边的东西都搬运转移到明军的营地中去,因为郑成功马上就要出征台湾了,所以奇峰这边自然是不能再留人了。

交代和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项玉留下一部分士兵,带着剩余的士兵赶回戴帽山。

其实那五百多名土匪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之前逃出的败兵,那些败兵将明军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加上夜黑看不清明军的数量,于是越传越多,最后传出明军有上万人,几千杆火枪,上百门大炮,又说明军杀人眨眼,生吃人肉喝人血,吓得那批土匪魂飞魄散,哪还敢回去找明军的茬,自己就先跑的远远的。

等项玉率军赶到之后文明情况,这才知道是自己担心多余了,不过也好,既然土匪跑了那就抓紧时间搬运东西吧。

戴帽山的东西稍微少一点,搬起来也快一些,明军在厦门城里面征集了许多马车和牛车,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把戴帽山上面的饿东西全部搬走,至于土匪的营地则一把火全部烧了,灵应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项玉不忍心破坏,于是也就没管它了。

难处理的是董江那边,由于老百姓数量众多,所以有大批的杂物,加上人员的迁徙,足足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将东西都处理完,项玉之前下令是说让百姓们捡重要的东西带上,但是大家一件都不舍得扔,锅碗瓢盆什么都带,项玉也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们了。

明军的大营本来就不大,这时候新加了董江的部下,一共是四百三十一人,营地已经住不下了,因此又重新搭建了一批营帐,扩大了营地。

由于明军马上就要出海作战,因此这些百姓也会在之后跟着他们到台湾上去定居,所以项玉并没有下令搭建房屋,而是在明军的营地的旁边搭建了一大批帐篷,暂时供给民众们居住。

董江的军队编入泉州军之后,项玉安排董江单独成立一个营,令他担任统制,又将之前淘汰下来的一批火绳枪装备给他们,不过这些士兵用冷兵器用习惯了,对于火器倒不是十分感兴趣,有人仍然使用刀剑等武器。

这一次剿匪行动缴获了许多粮食,但是这个时候明军不仅人数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还有两千多人的百姓跟着,粮食负担依旧很重。

何安在项玉的授意之下,带着一批士兵将这批百姓做了一番登记,这批百姓中一共有两千一百八十二人,共有四百五十户,其中青壮年男子的数量在五百五十三人,妇女则有六百七十六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四百五十六人,剩余的都是老人。

这批人按户数登记之后记录在册,方便以后分配田地,台湾岛上的汉人数量这个时候并不是很多,大致和岛上的本土居民数量齐平,只有汉人的数量上去了之后汉人的统制才能够稳固,项玉深知这一点。

但是一想到明军登上台湾岛之后清军的海禁政策,项玉还是感到一阵头痛,清廷实施海禁之后不仅切断了明军的一大物资供应,而且还等于是切断了明军的兵源补给,清军可以在全国范围之内招募士兵,而明军则没有这个条件,打一个少一个,最后只会被清军拖死。

虽说在后世大清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许多人的炮轰,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对付郑成功的明军来说,海禁策略是成功的。

这些天项玉一直在忙着处理营地里面的大小事务,加上董江的军队也需要操练,所以他也没有经常往厦门城里面跑,只是之前刚打完土匪的时候进城道兵部去备过一次案。

这时已经到了三月份,项玉这天接到了厦门城的通告,通知他前去参加军事会议,他明白这是郑成功想要出兵了。

这一次项玉到的时候郑成功已经坐在首座之上了,台下诸将依着军职就坐,项玉军职不小,但是军队人数太少,因此还是排在了最末尾的座位上,他倒是也没有介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下来。

郑成功见将领们都来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口说道:“清廷以琢公为将,日夜操练水军,陆地上更兼有耿精忠的大军虎视眈眈,因此本王决意提前出兵征台,诸位将领可有何征台策略,不妨就此机会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讨。”

郑成功一开始就定下基调,这次开会是商讨征台的方案,堵住了手底下的将领反对征台的话。

郑成功的话落下很久,明军诸将并无一人接话,项玉瞟了一眼,见许多人都眉头紧锁,面有难色,似乎对出兵台湾并不认同。

刘国轩和冯信两人坐在主座下面一排,两人皆是一副老僧入定的神情,并没有开口的打算。项玉忽然有了一种明悟,似乎出兵台湾也是郑成功对内清洗和夺权的一种手段啊!

这时坐在第三排左边的一名将领站起身来,项玉看了一眼,识得这人是水军将领吴豪,吴豪走到正厅,向郑成功行了一礼,说道:“末将曾到过台湾岛,岛上风水习俗跟大陆差异很大,末将担心士兵们过去之后会水土不服,丧失作战能力。况且从金门岛台湾,沿线礁石遍布,台湾的水港又浅只怕停不了大船。”

吴豪说完,身边的一人站了起来,这人项玉也认得,名叫黄庭,是陆军的一员提督。

黄庭上前说道:“王爷,吴将军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