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于归 >

第153章

于归-第153章

小说: 于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敢小瞧呢?”
    太叔玉点头:“是。对了,婚期?还有新城?”
    “你怎么看?”女杼颇为重视太叔玉的观点。
    太叔玉道:“新城,我看是必要筑的。唐国也有内患,凡传承悠久之国,必有种种积下来的恶习,想改,换个地方是最方便的办法。又逢大水,想治水,就要挪挪地方……”当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他又是那个算无遗策的太叔玉了。
    接着,太叔玉又说了婚期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宾客云集,久不见成婚,会心生疑虑的!”
    “可是,新城没有筑起来。”
    太叔玉果断地道:“便在唐宫又如何?仗还要打,水还要治。结发为夫妻,也不好分得那么清楚的。”他有点不好意思讲,女杼既与屠维夫妻恩爱,怎么看女儿的婚事,反而……嗯,算得太清了呢?
    女杼垂下眼来:“好。”
    双方想到一起了的时候,合作便顺利了许多。
    太叔玉再次与姜先等人会面,双方都笑吟吟的,最痛快的人成了姜先。见太叔玉表情一片轻松,便道:“看来祁叔是有主意了?”
    “不错。”
    “既如此,你我都写下来,看看是否一样?”
    “好。”
    其实,双方怀里都揣着一本账呢,此时却又都装模作样,各执笔疾书。写完吹干墨迹,交换了看,不由同时笑出声来——写得都是同样的几件事情,细节上微有出入,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容濯仗着资历,将两份竹简一齐拿过来,姜先写什么,他早知道,是以先看太叔玉的手书,看完也是大笑,将竹简递与偃槐。偃槐看完,将竹简一卷,不断敲着面前长案:“妙妙妙!这样还不结亲,什么样才能结亲呢?!”
    当下约定太叔玉与女杼返虞,姜先在唐,准备婚礼。婚后,姜先与卫希夷率部启程。前番南下是拼杀,此番同行却是去挖土。既成为亲,太叔玉爱操心的性子便姜先身上移得就更多了一些:“工程浩大,恐久不得归,唐都之内,还望好自为之。”
    容濯不客气地向太叔玉请教:“祁叔久在天邑,可有教我君?”申王身边的人,对申王谋算唐国的事情,不会一点也不知道吧?说不定,当初……就有你小子的手笔在内!
    容濯讲得客气,太叔玉不好意思了起来:“咳咳。”塞给姜先一片竹简,上面便是名单了。申王谋划唐国之事,太叔玉岂止知道?
    容濯到老反比年轻时更放得开,扯住了太叔玉的袖子,必要他再多说些。太叔玉不好意思了起来,昔年策划有他的一份儿,如今出卖了当初被利用的唐国大臣,再反过来对付他们,有些尴尬。一指偃槐,含糊地道:“你们有能人,问我做什么?”
    微带狼狈地想逃掉,容濯哪里抓得住他?偃槐将袖一挽,挡在了去路上,笑道:“何妨一言?”
    太叔玉无奈地道:“我倒盼着申王再次用他们,则唐公就可以立威了。”
    “申王会不会再次用他们呢?”
    “会,”太叔玉索性说开了,“知道我在,必然知道我能猜出来,然而,若是唐公与舍妹婚期顺利。申王也不得不铤而走险。许多事情,不是因为笨才去做,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了。”
    容濯冷哼了一声:“他做王也够久了,还要他儿子接着做王,明明可以选禅让!”
    是的,禅让,一种……并不古老的制度,只是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没人愿意去做而已。诸侯在自己家里,早早反对禅让,国家不传给儿子,也要被弟弟拿走,又或者给了侄子。说起称王,就又想做王的含蓄一点了。一旦自己做了王,想法又是一变,在这一点上,姜先极为诚实。
    太叔玉趁他义愤的当口,挣脱了偃槐,跑掉了。
    ————————————————————————————————
    太叔玉前脚回到虞地,偃槐后脚便作为姜先的使过来纳聘了。
    到得虞地,先吃一惊,不过一月光景,虞地已经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出变化来了。具体说不上哪些,却真的条理分明了。
    卫希夷正在丈量土地,诛杀了“叛逆”之后,战获的分配是一门大学问,分得不公道,或者让人觉得不公道,都容易引起离心。她分战获的时候十分狡猾,将部分领地划分在泛滥区,以身作则,先取了一块泛滥区的土地,肥瘦相间,再分与人泛滥区的土地时,便没有可供借题发挥的了。
    她又规划了河道,将规划区内的人口迁出,重新安置。这也是一门学问,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水流渐缓,河面渐宽,必须依势而为,否则便是人为制造洪水了。
    大灾当前,有人雷厉风行的指挥,躁动的人群便很容易被影响,如果指挥有效,便能够获得他们接下来的认同。
    接待偃槐的事情,是由太叔玉来完成的。婚礼的流程,卫希夷很清楚,但是整件事情却不需要她去插手。陪嫁如何,地点如何,等等等等,她只要等太叔玉将事情商议妥当了,回来告诉她就好。
    她自己……去了河岸。
    太叔玉与偃槐两人早有共识,依照千百年来的习俗,参考了圣王制定的礼仪,一切都很顺利,除了——媵!
    诸侯联姻,女方要以姪娣为媵。许后嫁与南君,带了同姓女子数人,其中一个便是王子喜的母亲,许夫人。卫家原本并不显赫,也非诸侯,并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太叔玉却是在贵人里打滚儿的,断不会忘了这个。
    不带媵,显得女方寒酸不重视男方,不重视婚姻。带媵……要到哪里找?找了,就合适了吗?
    犹豫片刻,太叔玉奔到了河岸上,寻卫希夷拿主意。
    卫希夷反问道:“一定要有?”
    “这……”
    “我没想过要,唔……要是不碍事儿,就不要了吧。”卫希夷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直觉。
    太叔玉低声道:“这话该娘对你讲的,你……那个……你回去问问娘吧。”
    卫希夷古怪地道:“他是要做王的人,我也是要做王的人……”
    太叔玉不愧是卫希夷的亲哥哥,跳起来将她嘴巴掩住了:“好了,好了,我明白了!”他要媵,你就也要媵了,是吧?
    为妹妹筹办婚事,随时要有冒一头冷汗的准备呐!
    好在要考虑的都是细节,太叔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与偃槐周旋,将婚事准备妥当。再将妹妹从河边扯回来,塞给母亲、妻子去打扮,继而携妹妹出现,向前来道贺的诸侯致谢。
    夏夫人熟悉最新的妆容,一双巧手将卫希夷的明艳表现得淋漓尽致。卫希夷自己还不觉得,唯恐:“不会显得太凶,吓到人吧?”
    夏夫人笑得直打跌:“不会不会,放心!你是最好看的新妇!”
    卫希夷道:“嗯,我知道我很好看。”
    夏夫人撑不住了,伏在榻上直捶被子。女杼忍不住揪住卫希夷的耳朵好一通叮嘱:“你给我撑住了!与阿先怎么样,你们自己的乐趣,没人管得着。在外面,正经些!”
    “嗷!疼!”卫希夷的离愁并不浓,担心也没有,更多的是期待与好奇。不知道婚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改变呢?再改,再变,也还是要离开唐都,往下游挖河的,对吧?
    带着好奇与期待,卫希夷被哥哥往车上一装,兄嫂二人将妹妹护送到了唐宫,眼见宾客云集,唐宫一片欢腾,太叔玉方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他自己娶亲的时候都没有这般累!
    卫希夷一直很乖,她心知肚明,给她道贺的诸侯,倒有一大半儿是冲着相信太叔玉来的。太叔玉二十余年来之表现,值得信赖,而自己不过初露头角而已。根基不稳,称王之事,果然是急不得的。于是,她表现得斯文有礼——这点很容易做到,多看看太叔玉就明白了——显得沉稳可靠。余下的,要靠打理新并入越国的领土,以及治水来实现了。
    到得唐宫,她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对于一下陪嫁不少、媵妾全无、亲近强硬、哥哥俊美的新妇,唐宫上下好奇极了!宾客们也嘀嘀咕咕:“居然没有媵……”、“唐公日子有得熬喽……”、“闻说新妇凶悍,杀人如麻……”、“反正是唐公娶,不是我等娶。”、“没错,我等只要一个能干的王就行了。”、“噤声!此事怎可胡言?不见天邑有使者来吗?”
    天邑确有使者来,申王做事周到,派了近百人的使团,携带珍奇而来。
    一齐围观卫希夷。
    诸侯联姻,不带媵妾,多新鲜呐!多……寒酸呐!真是又寒又酸,醋意十足。
    等看到人,他们就后悔了——有这样的媳妇,谁还有心情追究有无媵妾陪嫁啊?!
    【唐公赚大了!】、【有这样的妻子,她想杀谁,我给她捆了来,给她递刀子!】、【唐公先前倒霉,一定是把运气都用在了娶妻上!】
    唐公:……
    唐公已经只会笑了。
    将手叠上姜先摊开的手掌的刹那,整个唐宫都沸腾了起来,有这样的女主人,足可以自豪了。平整的石板铺就的御道,两边每隔数步便有相对的两簇篝火,新婚夫妇走过,奇异地,篝火似乎燃烧得更旺了些。见此奇景,唐宫上下都吃惊了起来——这可是前所未见之事。
    继而欢呼声起,一浪接着一浪,将天邑使者的脸色压得难看极了。
    便在此时,太叔玉却被拦了下来,心腹执事低声道:“卫翁传讯,请提防申使作乱。”
    作者有话要说:  鸡仔:终于有老婆了!

  ☆、第122章 内与外

盛大的婚礼会延续七天,这是正式婚礼的时间,前前后后与宾客交际的日子不算在内。除了送亲、迎亲、大宴宾客,还有更多的时间被花费在各种祭祀和仪式上。
    卫希夷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姜先确是一国之主。作为新妇,她便是邦之女君,要认占卜、祭天地、祭山川、祭神明、祭祖先,神明也多,从保佑新妇与夫家生活和谐的到保佑生育的,从保佑康健到保佑家族兴旺的……
    要熟谙唐之风俗国情——这个有太叔玉与容濯等人讲解,要明晰种种祭祀——这是早就学过的。此外,便是如何获得唐人爱戴。
    这对卫希夷来说,并不难,还未踏上唐国的土地,容濯这位极有影响位的老臣便认为她是最好的女君人选。容濯的态度,影响了一大批人。陈后不挑剔,陈侯忙上忙下,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她有一位名满天下的老师,一个同样名满天下的哥哥,有自己的国土。才助虞公涅收复帮国,又分得大片领土。
    先声夺人。未谋其面,已令人满怀期待了。
    素未谋面之时,人们心中一旦对某人有了某种期待,见面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希望此人的长相能符合自己的期待,甚至比期待的更好。这样的要求有些苛刻,却是人之常情。因为期待得太美好,真人往往很难达到,便会生出失望之感,有些讪讪。
    先是太叔玉为使,见过太叔玉的人,不免对卫希夷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对她是个考验。
    从宾客们的表现来看,卫希夷顺顺利利地过了这一关,并没有任何的困难。
    接下来,便要看她的表现,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形象的塑造,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破坏却很容易。卫希夷并不畏惧考验,姜先也对她有着十足的信心。接下来会有两件大事——治水,称王。哪一样成功了,都是名垂千古,何愁不得人心呢?
    夙愿得偿,姜先乐不可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忘记了笑之外的其他表情,做梦都能笑醒。祭祀之时,有的祭祀可以欢笑,有的祭祀却必须严肃,国君笑傻了,这让容濯十分担忧。悄悄地找上了卫希夷,请她劝上一劝,让姜先装个严肃的样子,将仪式做完。
    才走到跟前,却见卫希夷也是笑容没有滑下过脸,不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克制!克制啊!”
    卫希夷将脸一板,姜先也将脸一板,容濯正在欣慰,两人又相视而笑,不是前仰后合的大笑,举袖掩面,又自衣袖的边缘偷偷看对方一眼。
    容濯:……
    好在二人颇为识趣,祭祀之时,倒也是一本正经,只是那周边透出来的得意劲儿,却是掩也掩不住的。
    一对璧人,作此形状,观者也是会心一笑。唐国老臣们见了内心多有些期盼:夫妇二人相得,离开枝散叶,不远了吧?
    看似轻松的戏闹,背后却是紧锣密鼓的谋划——太叔玉收到消息的当晚,便找上了新婚夫妇。
    ————————————————————————————————
    事有轻重急缓,太叔玉不希望妹妹难得的婚礼被打扰,然而屠维传来的消息更为重要。
    姜先涨红了脸,凑近了妻子坐着,“动手动脚”四字尚未落到实处,便惨遭打断。
    “女媤带着孩子到了虞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你可能喜欢的